太空香蕉‘天成1 号’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
2023-08-30卢丽俐林文珍王金英蔡长福蔡邦平
卢丽俐,林文珍,王金英,郭 莺,蔡长福,蔡邦平*
(1.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福建 厦门 361003;2.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 /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生理生化重点实验室,福建 厦门 361006)
香蕉Musa×paradisiaca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果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四大作物之一[1]。我国是香蕉生产大国,也是重要的消费大国[2]。然而,世界各地香蕉产业正受到各类病害的威胁,其中由古巴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f. sp.cubense(Foc)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3—5],给香蕉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目前,已鉴定的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生理小种有8个,其中4个可以引起香蕉枯萎病[6—8]。这4个生理小种危害的香蕉品种各不相同,Foc1号生理小种主要侵染大蜜哈(Gros Michel,AAA),全世界都有发生;Foc2号生理小种仅局限在中美洲,只侵染三倍体杂种棱香蕉(Bluggoe, ABB)和其他相近的煮食香蕉;Foc3号生理小种只侵染羯尾蕉属Heliconia的野生种;Foc4号生理小种不仅侵染矮秆香芽蕉(Dwarf Cavendish,AAA),还侵染所有对Foc1号和Foc2号生理小种感病的品种,是目前致病力最强的病菌[5,9]。在我国普遍存在的香蕉枯萎病致病菌多为Foc1和Foc4[10—11]。因此,香蕉枯萎病的防控及抗病育种已成为香蕉生产的研究热点[12—13],对香蕉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香蕉品种为自主选育的太空诱变新品种‘天成1号’M.×paradisiaca‘Tiancheng No. 1’(MusaAAA Cavendish subgroup)。该品种是利用‘巴西蕉’M.×paradisiaca‘Baxijiao’为材料,于2002年搭载“神舟4号飞船”,经外太空辐射诱变而获得的,具有高产、早熟、抗逆性强、耐贮存等优点,目前在福建东南沿海的漳州、厦门、莆田等地区进行区域种植试验。在区域试验过程中,在漳州部分地区发现有‘天成1号’枯萎植株,其症状与镰刀菌枯萎病相似。本实验利用分子检测技术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以期明确该品种枯萎病病原菌,为‘天成1号’推广种植的枯萎病防控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也为香蕉枯萎病的抗病种质资源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于2022年7~8月从漳州天宝香蕉种植基地采集香蕉‘天成1号’典型发病植株,用于病菌分离(图1)。由福建省林业科技中心提供的香蕉‘天成1号’组培无菌苗用于病菌致病性测定。组培苗用无菌盆土培养,待长出4~5片叶、株高12~16 cm时接种病菌。
图1 太空香蕉‘天成1 号’枯萎病病株Fig. 1 Fusarium wilt of banana ‘Tiancheng No. 1’
1.2 方法
1.2.1 病菌分离纯化
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法分离香蕉‘天成1号’枯萎病病原菌[14]。将发病植株假茎基部作为分离材料,在病健交界处切取0.5 cm × 0.5 cm小块组织,先用0.1%升汞消毒3~5 min,再用75%乙醇消毒35~50 s,之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把病菌组织放入PDA培养基中暗培养3~4 d。挑取病菌组织上产生的霉状物进行纯化培养。观察菌株生长性状,在显微镜下观察菌株形态特征。
1.2.2 致病性测定
采用灌根接种法将分离纯化的病原菌回接蕉苗[15—16]。菌株在PDA液体培养基中,28 ℃,170 r·min–1,震荡培养5 d,无菌纱布过滤培养液。将制备好的病原菌孢子悬液浇施在有伤根的香蕉‘天成1号’幼苗种植土壤中,每盆1株,3次重复。每盆浇施量50 mL,无菌水作空白对照。香蕉苗置于26 ℃人工气候培养箱中光照培养。从接种后第5天开始观察发病情况,并从病株上重新分离病原菌。
1.2.3 病原菌菌株鉴定
将纯化的菌株接种至PDA培养基,28 ℃恒温、避光培养4~5 d,观察菌落形态特征,对病原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17—18]。
采用全式金的EasyPure® Genomic DNA Kit方法提取菌株的菌丝体DNA,扩增ITS序列,扩增产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测序[19—20]。测序结果通过NCBI进行BLAST比对分析,并从NCBI上下载同源性较高的碱基序列,用软件MEGA11构建系统发育树,以确定病原菌株的分类地位。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菌株的形态特征
从香蕉‘天成1 号’枯萎病病株上分离得到一株病原菌LWZ-XJ-4,在PDA 上纯化培养,菌落圆形,培养4 d,菌落直径5.5 cm。气生菌丝绒状、白色、纤细浓密,培养基底面呈红色或紫红色(图2A),能产生分生孢子。镜检发现,分生孢子较多(图2B),含质体,略透明,大型分生孢子数量最多,镰刀形,两头稍尖,稍弯,有3 至多个隔膜,一般为3 个隔膜,长30.1~54.1 μm × 3.6~4.0 μm,小型分生孢子多为椭圆形、无隔,长9.5~16.6 μm × 2.5~4.0 μm。厚垣孢子为透明状球形(图2C),单生,直径1.7~9.5 μm。根据菌落形态和显微镜镜检结果,初步确定该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
图2 病原菌菌落形态及显微特征Fig. 2 Colony morphology and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2.2 接种蕉苗发病症状
人工灌根接种病菌5 d后,蕉苗开始出现黄叶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蕉苗发病症状更严重,25 d后蕉苗基本枯萎死亡。发病初期,香蕉叶片边缘变黄,逐渐扩展至主脉。病叶由下至上、由外至里出现黄色斑块、萎蔫,最后整株枯萎死亡(图3)。剖开蕉苗球茎发现,球茎组织已全部变黑、腐烂,假茎组织可见红色斑点和线条状病变(图3),根黑褐色,基部腐烂,植株易倒伏。接种病原菌蕉苗植株生长不良、矮小、萎蔫,心叶抽不出,生长停滞枯萎。对照植株未出现任何病症,长势健壮良好。
图3 灌根接种蕉苗25 d 后发病情况Fig. 3 Symptoms of banana ‘Tiancheng No. 1’ after 25 d artificial inoculation
2.3 病原菌株的分子鉴定
对病原菌菌株LWZ-XJ-4的ITS序列进行扩增,测得碱基序列(图4),序列长573 bp。对病原菌株的测序结果在NCBI中进行BLAST比对,结果表明,菌株LWZ-XJ-4与尖孢镰刀菌属序列同源性≥90%,利用软件MEGA11构建以尖孢镰刀菌rDNA-ITS序列为基础的系统进化树(图5),发现菌株LWZ-XJ-4与尖孢镰刀菌香蕉转化型菌株Fusariumoxysporum,LT571434.1的进化距离最近。
图4 菌株LWZ-XJ-4 的rDNA-ITS 序列Fig. 4 rDNA-ITS sequence of strain LWZ-XJ-4
图5 基于rDNA-ITS 序列构建的菌株LWZ-XJ-4 系统发育树Fig. 5 Phylogenetic tree constructed by strain LWZ-XJ-4 based on rDNA-ITS sequence
对发病植株再次组织分离获得的病原菌,其病原形态特征与接种病原菌形态完全一致。根据菌落形态、致病性测定结果和结合田间症状,最终确定引起太空香蕉‘天成1号’枯萎病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经分子检测,该病原菌与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 号生理小种Fusariumoxysporumf. sp.cubenseRace 4 进化距离最近。
3 讨论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国际检疫性病害,对全球香蕉产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21]。在我国香蕉主产区枯萎病的发病情况也十分严重,不仅直接影响香蕉产量,而且迫使蕉农频繁地换地种植,从而造成生产资料和土地资源浪费,导致种植成本居高不下[22]。目前在病区除了种植抗病品种,尚无十分有效的防治措施[23],因此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控香蕉枯萎病的主要途径[24]。近年来,我国通过杂交育种[25]、突变育种[2]、生物技术育种等手段开展香蕉抗病品种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些成果, 先后培育出多个抗(耐)病品种,如广东省农科院选育的‘粤科1号’‘粉杂1号’‘中蕉9号’等[12—13,25—26]。在国外,Bhagwat等[28]利用咖吗射线培养香蕉外植体后发现,部分组培苗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性。印度研究人员通过香蕉悬浮细胞辐射诱变获得抗香蕉枯萎病1号生理小种的抗病系“Maca”[29]。太空香蕉‘天成1号’是经过外太空辐射选育的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的特点,但对枯萎病的抗性情况一直未有研究。本研究首次就该品种枯萎病感病情况及致病菌开展研究,通过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明确了引起香蕉‘天成1号’枯萎病的病菌为尖孢镰刀菌,且其与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亲缘性最近。明确该病害及其致病菌,可为今后香蕉枯萎病研究和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尖孢镰刀菌的遗传变异存在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生理小种的致病性差异明显,同一生理小种的不同菌株之间也存在致病性差异[30]。目前尖孢镰刀菌有4 个生理小种,其中Foc4 号生理小种是我国香蕉枯萎病的主要致病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均可以致病,且致病力最强,几乎可以侵染所有香蕉栽培品种[21],曾经使得我国台湾地区的香蕉种植面积在20 世纪70 年代减少了90%[31]。本文结合rDNAITS 分子检测手段对分离的病原物进行鉴定,发现引起太空香蕉‘天成1 号’枯萎病病原菌与Foc4 号生理小种进化距离最近。目前太空香蕉‘天成1 号’处于试种栽培阶段,其抗病性及果实品质有待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