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通络法耳穴铜砭刮痧对阴虚血瘀型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3-08-30李亚娟崔艳戴强庄琪李红杨凯

天津中医药 2023年8期
关键词:刮痧耳穴通络

李亚娟,崔艳,戴强,庄琪,李红,杨凯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内分泌科,苏州 215600)

2 型糖尿病(T2DM)是临床常见的由胰腺β 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缺陷和外周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占全部糖尿病类型的90%以上,国际糖尿病联合会数据显示,2019 年20~79 岁成年人中有4.63 亿人患有糖尿病,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多达1.16 亿,预计到2045 年会上升到7 亿[1]。随着T2DM 病程延长加之血糖控制不良会导致心脏、血管、视网膜、肾脏和神经等多系统受损,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T2DM 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5%[2]。目前T2DM 以降糖及胰岛素增敏剂等为主,但不良反应大且不能长期良好控制血糖和防止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中医在T2DM 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越来越多研究证明中医中药具有调节葡萄糖和脂质代谢、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可优化T2DM 血糖管理效果[3]。中医认为耳是体表与脏器关联的重要部位,对应分布有肝、胆、脾、肾、内分泌等功能区,通过对耳穴施加刺激可疏通经络,调节阴阳和气血,耳穴治疗T2DM 及其并发症具有显著的效果[4-5]。铜砭刮痧是利用铜砭施以刮痧的操作手法,具有活血通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等作用[6],将铜砭刮痧法作用于耳穴可达到更显著的效果。研究拟采用益气通络法耳穴铜砭刮痧辅助治疗阴虚血瘀型T2DM,观察其临床效果以及对血糖控制、炎症因子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1 年9 月—2022 年9 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收治的100 例阴虚血瘀型T2DM 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诊断标准[7]。2)符合中医阴虚血瘀型辨证分型标准[8]:主证,口干多饮、肢体麻木疼痛、五心烦热;次证,气短自汗、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质暗红,脉细弦。3)年龄18 周岁以上,书面知情同意该研究。排除标准:1)1 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3)不配合治疗者。4)耳廓畸形,耳外伤,失聪,内耳疾病患者。研究已经获得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10715)。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0 例,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降糖治疗方案、T2DM 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基线资料Tab.1 Baseline data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降糖治疗遵照原有方案,按照血糖水平优化降糖方案,指导患者糖尿病饮食、规律运动,勿暴饮暴食,持续干预12 周,研究结束后降糖治疗仍持续进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益气通络法耳穴铜砭刮痧。操作步骤:检查前确保耳廓无皮肤破损,涂抹介质(刮痧专用润滑油)循环按摩耳廓。选穴,以内分泌、胰胆、缘中、饥点为主穴,以脾耳穴、肝耳穴、肾耳穴为配穴。耳前刮痧方向:自下而上、由外向内刮痧。每次操作5 min,每周3 次,左右耳交替,共治疗12 周。

1.3 疗效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结合血糖控制情况进行疗效评价[9-10]。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空腹血糖(FPG)降至6.1 mmol/L 以下;有效:症状明显减轻,FPG 降至6.1~7.2 mmol/L;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FPG 未达有效标准。显效+有效为总有效。

1.4 观察指标

1.4.1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治疗12 周(治疗后)根据《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8]评价中医证候积分,主症采用0、2、4、6 计分,次症采用0、1、2、3 计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重。

1.4.2 血糖控制 治疗前、治疗后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 注入干燥试管,室温静置下待血液凝固后取上层液离心,分离血清,采用雅培I2000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 血糖(2 h PBG)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PG×FINS)/22.5。

1.4.3 脂代谢 治疗前、治疗后取空腹静脉血清标本,采用Modular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瑞士罗氏公司)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1.4.4 炎症因子 治疗前、治疗后取空腹静脉血清标本,采用SPECTROstar Nano 酶标仪(德国BMGLABTECH 公司)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

1.5 不良反应 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皮疹、恶心呕吐、头晕头疼、肝肾功能损伤、低血糖、耳朵部位红肿、出血、感染等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分析 SPSS 25.00 录入和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中间无退出和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口干多饮、肢体麻痛、五心烦热、气短自汗、大便秘结、腰膝酸软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Tab.3 Comparis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分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Tab.3 Comparis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例数时间节点口干多饮肢体麻痛五心烦热气短自汗大便秘结腰膝酸软对照组50治疗前4.21±1.065.02±0.393.65±0.492.01±0.421.68±0.361.04±0.21治疗后3.02±0.45*3.25±0.31*2.15±0.36*1.21±0.32*1.16±0.29*0.81±0.16*观察组50治疗前4.25±1.075.03±0.413.59±0.421.97±0.401.65±0.321.01±0.19治疗后2.21±0.30*#2.15±0.26*#1.62±0.21*#0.89±0.21*#0.90±0.21*#0.62±0.13*#

2.3 两组血糖控制比较 两组治疗后FPG、FINS、2 hPBG、HbA1c、HOMA-IR 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 FPG、FINS、2 hPBG、HbA1c、HOMA-IR 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糖控制比较(±s)Tab.4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control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4 两组血糖控制比较(±s)Tab.4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control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例数时间节点FPG(mmol/L)FINS(μU/mL)2 hPBG(mmol/L)HbA1c(%)HOMA-IR对照组50治疗前7.05±1.3510.40±2.4110.02±2.317.92±1.353.26±1.02治疗后6.02±1.01*7.70±1.39*9.01±1.24*7.03±1.03*2.06±0.43*观察组50治疗前7.06±1.3710.42±2.3710.05±2.437.95±1.373.27±1.03治疗后5.12±0.43*#6.72±1.01*#8.12±1.26*#6.12±0.57*#1.53±0.26*#

2.4 两组脂代谢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清TC、LDL-C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C、LDL-C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G、HDL-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脂代谢指标比较(±s)Tab.5 Comparison of lipid metabolism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mmol/L

表5 两组脂代谢指标比较(±s)Tab.5 Comparison of lipid metabolism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mmol/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2.5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IL-1β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IL-1β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s)Tab.6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6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s)Tab.6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时间节点 TNF-α(μg/L) IL-6(pg/mL) IL-1β(pg/mL)对照组 50 治疗前8.02±2.3572.65±10.3580.12±12.48治疗后5.02±1.03* 52.35± 7.06* 60.12±9.03*观察组 50 治疗前8.05±2.1972.09±11.2480.26±12.57治疗后3.65±0.42*# 41.02± 5.32*# 51.02±6.48*#

2.6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出现头晕头疼2 例,恶心呕吐1 例,观察组恶心呕吐1 例,耳朵部位轻度红肿1 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1,P>0.05)。

3 讨论

T2DM 是一种由遗传和/或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慢性疾病,到目前为止,T2DM 仍缺乏治愈性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临床多通过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皮下注射来维持血糖水平尽可能接近正常,并延缓或预防T2DM 相关并发症的发展,但是仍不能有效延缓胰岛功能的减退,降糖效果并不理想[11]。中医认为T2DM 属于“消渴”的范畴,其发病的主要病机为脾失健运、气阴两虚、久病致瘀,《灵枢·本藏》曾记载“脾脆则善病消瘅”,《素问·玉机真藏论》云“脾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注解伤寒论》说:“脾助胃气消磨水谷,脾气不转,则胃中水谷不得消磨。”脾为后天之本,助胃肠消化,输散全身水谷精微,是机体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脾虚,脾失健运,脾气不升,则导致气血运行受阻和布散异常,不能助胃气消磨水谷,使得肝气失于疏泄,郁而化热,热盛伤津,久病必瘀,肢体失于气血濡养则麻木疼痛,形成阴虚血瘀之证。久之气血生化乏源,阴津亏虚,脾无以为胃行其津液,出现口渴多饮症状,胃失于濡养胃阴亏虚,则出现口燥咽干、小便短赤、尿少[12]。因此对阴虚血瘀型T2DM 应施以健脾益气、活血通络之法。

耳为宗脉之所聚,可反映十二经脉和五脏六腑的变化。《医述·卷十一·杂症汇参》记载“耳者肾之窍,察耳之好恶,知肾之强弱。”《灵枢·经脉》云“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张氏医通》亦云“十二经脉之中,除足太阳、手厥阴外,其余十经脉络皆入于耳”。可见耳与脏腑、经络存在直接和密切的关联,可反映脏腑、经络病理生理变化,当脏腑发生病变时,可在耳廓相应部位体现出来[13]。临床多通过刺激耳廓表明脏腑经络功能区调节病变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常用的方法有耳穴贴压、压籽法。铜砭刮痧是在砭石疗法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一种刮痧方法,将虎符铜砭代替砭石,增强刮痧器材的热传导性和杀菌功能,配合李氏砭法能产生最优的共振频率,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气血,调理脏腑功能,增强疗效[14]。耳穴铜砭刮痧已被临床用于治疗睡眠障碍[15],调理气虚质人群气虚体质,提高免疫功能[16]。

耳穴铜砭刮痧在T2DM 的应用十分少见,研究尝试采用益气通络法耳穴铜砭刮痧治疗T2DM 患者,治疗选穴以内分泌、胰胆、缘中、饥点为主穴,内分泌是调节人体内分泌功能的重要穴位,刺激该穴位可益肾气、通经络、疏肝理气;胰胆耳穴是诊治胰胆疾病的要穴,刺激可健脾和胃,理气疏郁;饥点是胃的反射区,刺激饥点可促使消化,缓解饥饿感,减轻体质量;缘中是调节大脑和内分泌的要穴,刺激该穴可调节下丘脑对内分泌的调控作用,改善内分泌紊乱。配穴选用脾、肝、肾,脾耳穴宣肺健脾,益气助正,和胃通络,刺激脾耳穴助脾运化水谷精微和津液,调节水液代谢,促使气血运行,濡养肺、肝、肾等器官,调节脏腑功能。肝耳穴养血平肝,疏郁通络,肾耳穴益精气、壮肾阳,温煦脾阳,助脾运化水谷精微到全身各个部位,化为气血滋养全身。纵观全部穴位联合应用共奏健脾益气、活血通络的功效,适合阴虚血瘀型T2DM 的治疗。铜砭呈铜色发黄,黄入脾,应用铜砭刮痧作用于耳穴,可更好调节脾胃功能,改善阴虚血瘀之证,其次铜导热性好,更容易出痧,使气通过经络,到达脏腑,以更好地调节脏腑功能。研究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FPG、FINS、2 hPBG、HbA1c、HOMA-IR、TC、LDL-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益气通络法耳穴铜砭刮痧在治疗T2DM 方面具有更显著的疗效,能改善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进一步分析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IL-1β 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显示耳穴贴压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重症肺炎患者炎症反应[17]。分析原因为耳穴铜砭刮痧通过增加渗透力度,改善微灌注,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 表达,产生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由此可见益气通络法耳穴铜砭刮痧可抑制T2DM 患者体内低炎症状态,进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血糖控制。该研究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表明耳穴铜砭刮痧具有较高应用安全性,适合在临床推广。

综上,益气通络法耳穴铜砭刮痧治疗阴虚血瘀型T2DM 可改善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降低炎症反应,提高临床效果,安全性高。耳穴铜砭刮痧有效,患者耐受性好,经济实惠,可作为新型中医治疗技术在临床推广。该研究开展时间较短,招募样本例数偏少,导致结论存在一定偏颇,在以后研究中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例数,证实结论的可靠性。

猜你喜欢

刮痧耳穴通络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刮痧疗法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
循经刮痧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头痛不用愁 刮痧来解忧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