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基于项目化培训的科技型企业员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2023-08-30李利荣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3年5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新工科

摘要:创新是不断发展的动力,它推动了各个领域的进步和革新。新型工科人才(“新工科”)建设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工科人才,以促进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对传统科技型企业的升级改造。当前,国家倡导推进“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创新中来,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创新创业意识,更能促进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文章通过分析員工创新创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培训内容模块化、培训方式项目化、创新创业比赛专业化等培养措施,回应“新工科”建设对于提高员工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要求,以期增强科技型企业的人才培养实效。

关键词:项目化培训;“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3)05-0090-05

0 引言

“新工科”人才培养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性政策,如“创新驱动发展”“人工智能2.0”等,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需要大量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工科人才。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分析,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人[1],这给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许多国内外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教育部于2017年2月提出“新工科”理念,旨在培养更加适应现代化工业和社会需求的工科人才。与传统工科相比,“新工科”更注重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和综合性,使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紧密结合,在创新的基础上,发展新经济所需要的新型工科人才[2]。秦璐等[3]根据“新工科”建设的行动路线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助推“新工科”人才培养提质增效。周静[4]针对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偏差、模式滞后和途径固化等问题,以学院计算机大类专业为例,构建了基于“新工科”理念的“三层三纵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毕业生能力,无缝衔接了企业岗位需求。目前,研究更多的是面向高校课程改革,针对科技型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仍有较大空白。自“新工科”建设概念提出以来,各科技型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贴近产业、强化技能、突出应用特点,加强员工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一方面,适应和促进了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多元化程度更高、实践性更强、应用价值更高的高新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能够助力科技型企业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1 “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员工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

1.1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步伐,推动创新发展

在“新工科”背景下,科技型企业通过加强员工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能够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发展。“新工科”的核心理念是以创新为基础的实践技能,其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科技型企业注重员工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员工在实践中锤炼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通过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动企业创新发展[5]。具体而言,一方面,强化员工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以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保护日益重要,而知识、技术和创新本身就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培养员工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主研发能力,还可以强化他们的知识产权意识,形成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促进知识产权体系的完善和法律建设,实现对创新创业环境的优化。另一方面,“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员工创新创业能力有助于增加就业岗位和缓解就业压力。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正不断优化调整,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层出不穷,但与此同时,传统科技人才进入就业市场的空间比较有限。强化员工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把握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1.2 适应区域产业智能化、信息化升级需求,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各行各业都在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智能化、信息化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员工创新创业能力,对于适应区域产业智能化、信息化升级需求,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产业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培养员工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以加快“产学研”合作的进程,将高新技术、前沿思维与研发实践相结合,提高员工的应用技能,为企业留住优秀人才、掌握核心技术、开拓市场,为地方经济增长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丰富的高素质人才储备有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提高区域产业智能化水平。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调整,而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培养员工的创新创业能力,让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进行探究和实践,并且运用技术手段、创新思维推进产业升级,更好地适应区域产业智能化、信息化升级的需求。此外,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城市、交通、医疗、环保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通过培养员工的创新创业能力,让他们深入实践,应用技术手段解决问题并创造新的价值,在推动地方经济智能化信息化升级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1.3 形成创新创业指导与服务一体化培养模式,提高企业人才素质

科技型企业通过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训,形成创新创业指导与服务一体化培养模式,使员工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在产品开发或商业计划时得到支持和指导。培养员工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相结合,员工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了解工业4.0时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企业帮助员工进行职业规划,促进员工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不断涌现,科技型企业的员工必须紧跟时代潮流。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培训,符合未来趋势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得以融入科技型企业的培训体系中,从而推动工科教育体系的升级强化。同时,在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过程中,产业内及相关产业链交叉性及整体性需求开始得到重视。传统的产业分类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催生了更加复杂多样的人才要求。在此背景下,科技型企业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培训集成资源,引导员工跨界学习,既能够增强员工的就业竞争力,更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2 “新工科”背景下员工创新创业培训的问题分析

2.1 培训体系建设不足

“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培训成为当下员工培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科技型企业在创新创业培训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创新创业培训体系化建设程度不足。具体来说,一方面在大多数科技型企业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内容设置相对分散,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这些培训内容往往是独立的、零散的,不够系统化,也不利于员工形成全面的创新创业素养。例如,有的科技型企业虽然设立了创新创业类培训项目,但是只简单安排一些相关的活动,如比赛、讲座等,未形成系统性的培训体系。另一方面,科技型企业在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时并未与自身的实际结合,导致员工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2 培训方式枯燥且陈旧

随着科技型企业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培训成为当下科技型企业人才培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创业培训方式枯燥且陈旧。具体来说,一方面,主讲专家主导培训课堂,员工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获得真正的启发;另一方面,培训方式单一,无法激发员工的兴趣和热情,对创业过程中的变化没有足够的关注。这些问题导致员工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一定的认知与实践差距,难以应对复杂的创新创业环境,导致创新创业培训效果不佳。2021年全国企业创新调查结果显示,43.3%的企业开展创新培训活動,但只有8.5%的企业实现全面创新[6]。并且,在面临真正的创新创业挑战时,更多员工因缺少实际操作经验而感到无所适从,进而影响创业进程与成果。

2.3 创新创业比赛流于形式

在创新创业培训过程中,科技型企业举办创新创业比赛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教育手段,旨在培养员工的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和丰富其实践经验。然而,当前的创新创业比赛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深度和实效性。具体而言,面对创新创业比赛,员工参与的热情虽然很高,但是受到以下因素的限制。

(1)比赛组织和参与方式单一。许多创新创业比赛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缺乏新的思维和技术手段,无法真正激发员工的创新创业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2)评价标准不明确。很多创新创业比赛的评价标准过于宽泛,缺乏明确的模式和规范,导致评价结果难以准确反映员工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的真实水平。

(3)缺乏创新创业实践机会。虽然创新创业比赛是培养员工创新创业能力的好方式,但是如果没有可持续的实践体验,也难以大幅度提升员工的创新创业能力。2021年艾瑞咨询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企业培训行业研究报告》指出,只有约20%的员工认为能够通过创新创业比赛培训将所学内容迁移到工作中[7]。说明当前的创新创业比赛效果不够理想,需要改进。

3 基于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科技型企业员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项目化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项目为单位,基于问题与任务、跨学科与整合性、参与与协作的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主要是让员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行主动学习,在兴趣驱动和团队互助下不断探索和创造。项目化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操作及迭代优化,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实践能力和实战能力,同时强调跨产业融合能够帮助员工更全面地了解相关行业背景、现状和前沿技术,开阔视野[8]。“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更关注基于项目化教学模式寻求改革。

3.1 培训内容模块化

培训内容模块化是科技型企业员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整个创新创业培训内容分解为多个主题板块,便于员工理解和学习。具体而言,需要从科学制定培训目标与成果目标、建立具体培训项目模块、选择适当案例、交叉引用各个模块等方向出发,促进培训内容模块化。

(1)制定培训目标和学习成果目标。在制定培训目标和学习成果目标时,需要考虑整个“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即将科技型企业员工培养为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并且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人才。因此,本文以此为导向,制定培训目标和学习成果,包括培训的基本信息、培训方法与手段、考核形式及评价方式等内容。针对员工的特点,设计创新技术应用、管理创业模式、社会环境影响等多方面的培训目标,注重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在具体制定培训成果目标时,要确定每一个模块的相应培训成果。

(2)建立具体的项目模块。针对科技型企业员工制定具体的项目模块,并根据不同主题板块进行分类,包括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商业模式构建、营销策略等,同时加强与工程技术的结合,设置足够的工程专业领域的项目模块,例如开发自动控制的机器人车和配套的智能系统,让员工通过协作、调查、分析、编写代码等方式全面提高对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选择适当的案例。在开展创新创业培训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理论与实际脱节的情况。为了让员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需要选择适当的案例进行辅助培训。这些案例和教材可以来源于各行业的经验和成功案例、商业模式、市场数据分析等,并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和探讨,指导员工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4)交叉引用各个模块。每个主题之间都有相互联系和依存关系,因此在模块之间建立交叉引用和延伸引用的关系可以加强培训整体性以及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抽象理论有效链接、跨学科设立模块等方式实现。例如,可以采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方式运营设计一个涉及多个主题板块知识点的无人巡检系统,要求员工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与辩证思维的挖掘。在完成培训内容模块化建设之后,要不断更新和调整培训目标与成果,使培训能够跟上产业对人才的动态要求。

总之,将创新创业培训内容模块化是一项全面而复杂的任务。本文根据科技型企业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具体的培训目标和培训成果,建立基于项目设计的实践培训模式,引导员工形成创新思维,并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培训设计和实施,加强板块之间的交叉引用和延伸引用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推动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3.2 培训方式项目化

近年来,基于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科技型企业员工创新创业能力培训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中,培训方式项目化旨在解决传统的培训方法陈旧、实效性不高的问题,使得员工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创新创业,提升实战能力和创造力。

在项目化的培训方式中,需要基于创新创业的全过程进行整体性设计。项目化培训环节为培训选题—培训分组—培训实施—培训评价,在培训选题中,需要对培训进行规划和设计,明确员工所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并选取合适的主题或项目进行培训。这个阶段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员工特点,选择可行、实用的项目。在培训分组中,根据选定的项目,按照员工的专业方向、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等因素,将员工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这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训策划与实施即在选题和分组的基础上,要对项目进行进一步规划和设计,包括项目目标、预期成果、任务分工、时间安排、资金预算等方面,帮助员工更好地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培训导师需要与员工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每个人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并且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在培训实施上,导师应该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员工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并给予适当鼓励和奖励。培训导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研究报告等方式,引导员工深入了解项目内容,促使他们思考和探索。同时,培训导师需要时刻关注员工的进展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指导,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够完成任务并取得好成绩。培训展示即项目实施完成后,员工需要进行展示和演示,分享项目经验和收获,接受评价和反馈,有助于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此阶段,培训导师可以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评价和点评,也可以让员工相互点评,让员工了解自己项目成果的優劣势,并且根据反馈意见进行自我提升和改进。同时,培训导师也可以将员工的创新创业作品和成果展示在企业的网站或其他媒体上,让更多的人了解。

此外,在项目化的培训方式中,还需要注重以下几点,以强调“新工科”的实践特色。

(1)突出产业特色。针对科技型企业的特点,可以选取与当地企业、行业相关的项目作为创新创业培训主题,让员工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和市场需求。

(2)注重实践操作。在创新创业项目化培训中,注重员工实践的机会和环节,例如实地考察、模拟演练、手工制作等,有利于员工增强动手能力和丰富实际操作经验,切实提高创新创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3)多元化评价。针对工科科技创新创业的多元性和实用性,评价方式也应该更加多样化和综合化。可以采用实验报告、技能展示、项目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更加全面地考核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3.3 创新创业比赛专业化

创新创业比赛是一种“以赛促学”的项目形式,素来备受关注,旨在为员工提供一个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然而,随着比赛数量的不断增加,许多比赛流于形式,缺乏专业性和应用价值,无法促进员工的成长。因此,创新创业比赛应强调专业化。

第一,设计适合科技型企业的比赛类型。由于科技型企业员工实践操作能力强,注重动手和技术能力的提升,因此可以考虑设置与科技型企业相关的题目,如产品设计、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应用等。同时,在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上也需要有所变化,注重技术难度以及实际应用价值,并且要加入专业评审团成员进行专业评判。

第二,推广比赛并组织服务。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行业协会等多种途径推广比赛活动,吸引更多的科技型企业员工参加比赛。在比赛过程中,还需要组织相关培训和指导,包括商业计划撰写、产品设计、市场调研、实践操作等,帮助员工更好地策划和完成比赛项目。

第三,联合工业界及相关行业协会举办创新创业比赛,让员工有机会接触到真实的市场环境,并向企业界专家寻求建议和支持。这不仅有利于员工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与行业内专业人士沟通交流,也可以鼓励企业投资和支持员工实施创业项目,以便在现实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四,注重成果的应用价值。要注意盯紧成果的应用价值,在比赛评定时注重创新创业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用户群体、竞争优势等。只有真正关注市场需求和用户反馈,才能够制订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或商业计划。同时,应当加强对获奖员工项目的后续支持,如提供创业孵化、技术服务、市场推广等支持,帮助员工将项目落地并成功创业。

第五,强化比赛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考虑设立长期奖项,鼓励员工在多个年度内不断改进创意或产品,进一步推动赛事发展与壮大。此外,需要引入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如工业界的投资、校企合作、政府扶持等,为比赛提供充足的支持和保障。

4 结语

项目化培训是一种以项目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的培训方式,注重增强员工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够切实提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工科”科技人才培养实效。在具体实践中,应通过培训内容模块化、培训方式项目化、创新创业比赛专业化3个途径,促进项目化培训在员工创新创业能力中的有效落实,在这个过程中,员工不断探索、尝试和实践各种实际问题,并不断优化解决方案,从而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成长为具有实际应用与创新能力的高质量新型工科人才,为我国创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5 参考文献

[1]光明网.高职特色专业详解——将个人选择融于国家发展[EB/OL].(2023-07-04)[2023-05-1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0438547224460406&wfr=spider&for=pc.

[2]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3]秦璐,董羽.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研究[J].江苏高教,2022(12):90-94.

[4]周静.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2,41(7):256-263.

[5]吴爱华,杨秋波,郝杰.以“新工科”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1-7,61.

[6]科技部.2020年我国企业创新活动特征统计分析[EB/OL].(2022-05-04)[2023-05-17].https://most.cn/xxgk/xinxifenlei/fdzdgknr/kjtjbg/kjtj2022/202209/t20220920_182462.html.

[7]艾瑞咨询研究院.2020年我国企业创新活动特征统计分析[EB/OL].(2021-10-20)[2023-05-17].http://www.199it.com/archives/1327191.html.

[8]张安富.项目化培训是提高工程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之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166-169.

*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新工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育与孵化机制研究”(2022ZJY2795)。

【作者简介】李利荣,男,广西桂林人,任职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

【引用本文】李利荣.“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基于项目化培训的科技型企业员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3(5):90-94.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新工科
“新工科”背景下职业院校工程技术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