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昌义与国民党第五十一军起义

2023-08-30刘永加

文史春秋 2023年5期
关键词:苏州河军长民革

● 刘永加

在抗战历史上,东北军有一支著名的部队——东北军第一军,后改编为国民党第五十一军,他们曾在台儿庄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一位本与这支部队毫不相干的国民党将领刘昌义的率领下,投入了新中国的怀抱。

抗日将领刘昌义

刘昌义,字彦峰,河北任丘人,生于1905 年12 月6 日。西北军军官学校高级班毕业的他,早年在西北军任职,从1929 年蒋冯战争起,一直追随冯玉祥。1933 年4 月,刘昌义出任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第三师师长。抗战爆发后,刘昌义打出抗日旗帜,1938 年3月,出任第一战区豫北游击总队司令。

刘昌义思想进步,支持国共合作,与八路军相互合作,在抗战中,打了不少胜仗,部队也逐渐扩大。但由于反共势力的抬头,刘昌义在敌后的游击活动一直受到当局的歧视和打压,起初还能按时得到军饷,补充武器装备,后来当局干脆命令他的游击部队就地筹款,武器装备也自己想办法补给。

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刘昌义不得已带着部队假意投敌,目的是在取得日军的粮饷和装备后再集体反正。1941 年9 月12 日,已经被收编为汪伪第二十一师的刘昌义部在日军顾问视察时突然反正,不仅将十几名日军佐尉级军官击毙,还顺带歼灭伪军600 多人,成功率领3 万多名反正官兵返回国统区。事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表彰刘昌义的反正之功,任命他为暂编第十五军军长,将他的部队改编为暂编第二十七师。

刘昌义的暂编第十五军经1944 年的豫中会战后,所剩无几,之后,他被调任第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实际上就是一个闲职。内战爆发后,刘昌义又被挂名为第七绥靖区副司令官,也是一闲职,无奈在南京家中闲居。

国民党第五十一军原为东北军张学良所部,第一任军长为于学忠。第五十一军的历史很特殊,在国民党军队中历史最为悠久,从1917 年开始到1949 年结束,存在长达32年。在抗战中,这支军队是打得最艰苦、损失最惨重的军级单位之一。1938 年初,该部队参加的台儿庄战役前哨战淮河阻击战和后期为第五战区赢得转移时间的陶墩阻击战等,都打得十分惨烈,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后来,在山东4 年艰苦的敌后游击战中,第五十一军的贡献最大,在没有外援又缺少补给的情况下,坚持敌后抗战,高级将领阵亡、被俘者有7 人,校以下官兵牺牲、负伤不计其数,可谓劳苦功高。所以,第五十一军是一支抗战有功的部队。

至此,刘昌义和第五十一军还没有任何关系,但后来却由刘昌义带领这支骁勇的部队走上光明之路。

会晤李济深谈出路

1946 年初,刘昌义与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刘云昭(字汉川)一起来到上海,对外宣称是来找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实际是为了会晤李济深。李济深当时住在愚园路,刘昌义与李济深见了面,两人谈得很投机,并约定今后加强联系。李济深指出,要打倒蒋介石,必须联合一切杂牌部队,如东北军、西北军、桂系和所有被蒋介石排挤的人,凡是能够联合和团结的人,都要联合和团结,以壮大反蒋的力量。

1948 年元旦,李济深在香港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民革),派民革中央常务委员王葆真为军事特派员来沪,进行地下工作。11 月,刘昌义在民革上海市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刘云昭的陪同下,前往永川医院秘密会见王葆真(字卓山)。两人是同乡老友,而且刘昌义又与李济深早有接触,所以会面后交谈十分融洽。王葆真说明自己的身份,劝说刘昌义要认清时局,为解放事业出力。

起初,刘昌义对民革组织有疑虑,向王葆真询问民革与中共有什么关系,中共怎样看待国民党人。王葆真讲明民革与中共的关系,明确表示中共对国民党人是区别对待的,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起义就是立功的表现。刘昌义当即坚决表示自己不愿意为蒋介石继续卖命,要求加入民革组织,并请王葆真转告李济深。经王葆真、刘云昭介绍,刘昌义于1948 年11 月16 日正式加入民革上海市临时工作委员会。

刘昌义

不久,王葆真第二次秘密约见刘昌义,具体商谈起义事宜,送了刘昌义8 个字:“相机起义,迎接解放”。刘昌义表示,如果有部队兵力握在手里,事情就好办了。之后,王葆真由永川医院迁出,寓居于湖南路261 号,继续进行地下策反工作。

1949 年2 月24 日,王葆真到山海关路安顺里活动时,不幸被淞沪警备司令部逮捕,关押在特务机关的黑牢中。虽然刘昌义与王葆真中断了联系,但王葆真赠送他的8 个字,他牢记在心。

接任第五十一军军长

1949 年5 月12 日,人民解放军打响了解放上海的战役(即上海战役)。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以2 个兵团10 个军30 个师及特种兵纵队,总兵力近40 万,从四面八方围攻上海,很快占领了郊区的南翔、安亭、南汇、金山卫、南桥、青浦、松江等地。至23 日,除吴淞口外,上海市区已经全部解放,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和京沪杭警备副司令兼淞沪警备司令陈大庆在匆忙中带领嫡系部队5万多人从吴淞口撤退,准备登舰逃跑。国民党留在上海市区内的第五十一军等残部如何处置,总得要有人出来接管,正在上海的刘昌义迎来了掌握兵权的好机会。

内战爆发后,1949 年4 月,在安徽境内的郎溪、广德战役中,国民党第五十一军被人民解放军歼灭大半,军长王秉钺率领残部逃到上海重整。5 月14 日汤恩伯令其开往浦东,守备川沙地区,结果再次损兵折将,军长王秉钺被俘,第五十一军逃回上海市区的败兵群龙无首。此时,正在上海的刘昌义去到蒲柏路找汤恩伯,提出第五十一军没有军长,部队很乱,应该有人接管的建议。汤恩伯考虑到刘昌义抗日有功,很有指挥作战的能力,立刻委派他兼任第五十一军军长。刘昌义答应就任,随后拜访时任上海防守司令的石觉。

5 月23 日下午,淞沪警备司令陈大庆在家里召集留在上海的一些国民党将领举行会议,刘昌义也前往参会。在会上,陈大庆任命刘昌义为淞沪警备副司令兼北区兵团司令;传达汤恩伯的命令,决定于当晚将苏州河以南的部队全部撤至苏州河以北,要求各部队以苏州河为屏障固守一段时间,以待后援。会后,陈大庆告诉刘昌义,上海战场全部交给他负责,自己第二天将要到吴淞口去协同汤恩伯和石觉作战指挥。

兼任第五十一军军长的刘昌义率部进驻苏州河以北后,随即来到北四川路赫林里刘云昭家,想请他一起赴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部会晤司令员陈毅,请示起义的具体事项。但刘云昭建议刘昌义将联络的事情委派给副官或参谋负责,可先与中共地下党员田云樵联系。于是,刘昌义派自己的副官刘凤德过苏州河去寻找中共方面的关系,可惜没有联系上。

5 月24 日清晨,刘昌义把准备起义的行动通知第五十一军军部高级军官,并叫参谋长王震谭电话通知所属各军首长开会,但到会者寥寥无几:第一二三军和第二十一军各来1 名参谋长,第三十七军军长万泽仁甚至不听刘昌义的命令,没有派人前来,后来才知道,当时第一二三军军长顾希九、第二十一军军长王克俊早已逃离军队。

5 月24 日,人民解放军进攻上海市区的战斗开始;至25 日凌晨,占领了真如车站、真如国际电台、大场飞机场,解放了苏州河以南的上海市区。

积极接洽起义事宜

为了保全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上海战役的总要求“既要打军事仗,也要打政治仗,尽量做到军政全胜,完整地解放上海”,规定市区内不准开炮,不准用炸药包,这好比在瓷器内打老鼠,既要打死老鼠,又要保全瓷器。这个仗可不容易打!

苏州河宽仅30 米,与白浪滔滔的长江比较起来,那是微不足道的,解放军要过河,确实易如反掌,但问题在于不准使用重武器。正在紧急关头,中共地下党员、中共中央上海局策反委员会委员田云樵来到驻守在江宁路第二劳工医院的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一师师部,会见师长孙端夫和政治委员罗维道。罗维道说,中共中央指示我们既要打军事仗,又要打政治仗,依当下的形势看来,最好以政治攻势来解决苏州河北岸的敌人问题。

1949 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攻势推进至苏州河北岸

田云樵是做地下工作的,对上海的情况比较熟悉,各方面的关系又多,立刻想到策反委员会联系人王中民。王中民是东北人,毕业于东北讲武堂,在南京国民政府国防部做过少将部员,后来沪任海关税警大队长,暗中与中共地下党有联系。当时,田云樵还不知道国民党第五十一军军长王秉钺被俘,军长已换成刘昌义。田云樵知道王中民与王秉钺曾经是同事,比较熟悉。王秉钺是东北军出身,从前田云樵曾经派人策反过他,劝他率部起义,但他态度不够坚决,没有成功;今天兵临城下,情况大不相同,要劝服他投诚是有可能的。

田云樵将此事汇报给罗维道政委,认为有机会策反苏州河对岸的国民党第五十一军起义。罗维道向前线指挥部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七军军长聂凤智电话请示,得到同意。田云樵马上把王中民找来,向他说明人民解放军将很快发起战役,但为保全大上海,令人民不受战火侵扰,令城市得以完整解放,想以和平的方式解决苏州河以北的国民党军队问题,请他以老朋友身份去说服王秉钺,放下武器,停止抵抗。

一开始,王中民有些疑虑,不敢前去冒险,但在田云樵的耐心说服和大义当前,他决定亲身犯险。5 月25 日上午10 时半,罗维道政委派两个参谋送王中民到前沿阵地,沿苏州河西段的造币厂桥过河,因为第五十一军军部设在该桥之北。在桥南堍的解放军连部立即打军旗,通知对方停止射击,但国民党部队仍拼命开枪,行人无法过桥。王中民急中生智,在桥南堍敲开了一家烟纸店的门,买了一张大白纸,写上“和平使者”4 个大字,然后双手举起,缓步向桥北岸走去。国民党军队见是和平使者,就停止射击,待他安全到达苏州河北岸,便将他送到第五十一军军部。

王中民来到军部,看到出来会见的不是王秉钺,而是刘昌义,大为吃惊,询问王秉钺的去向,刘昌义说:“他已经在浦东被俘,现在五十一军军长由我接替。”王中民一听很意外,担心劝降一事会另生变故,但他与刘昌义是西北军的老同事,也有些交情,当即坦率说明自己的身份,表明来意。刘昌义立刻表明自己也早有起义打算,曾派副官去和中共接通关系,但未果。随后,刘昌义与驻守在劳工医院的解放军部队接通电话,直接与田云樵取得联系。电话里,刘昌义表明起义决心,并提出需要面谈具体实施细节。双方约定在当天下午,刘昌义前往解放军防线,进行停战商谈。

赴解放军驻地商谈

5 月25 日下午,刘昌义偕王中民、军法处长魏震亚和1 名参谋,乘坐吉普车,通过造币厂桥前往解放军驻地。临走前,刘昌义安排参谋长王震谭留在军部,如果汤恩伯、石觉有电话来,就谎称他到前线去了。

来到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一师师部,罗维道为解放军代表、刘昌义为国民党军代表,双方进行商谈,并在协议书上签字。签字后,刘昌义打电话给第五十一军,命令部队立即停止抵抗,接受人民解放军的改编。刘昌义还以国民党淞沪警备副司令的名义,给其他分散在各地的部队和交通警察总队写了10 多封信,劝他们放下武器,停止战斗。

依据已签订的协议书,双方商定如下具体内容:

一、由刘昌义带领国民党第五十一军于25 日夜12 时前,将苏州河造币厂桥以西(包括大场)的防地交给解放军,第五十一军集中到江湾体育场,配合解放军打击继续顽抗的部队。刘昌义表示时间上来不及,后来协商行动推迟4个小时。

1949 年5月,上海人民庆祝上海解放

二、国民党第二十一军、第一二三军向大场集结,把苏州河以北所有防地、仓库、物资移交给解放军。

三、国民党所属部队在撤离中,要确保交通、通讯、水电各项设施完整无损,不得破坏。

协议定好后,刘昌义离开解放军驻地返回苏州河北岸,将同来的军法处长魏震亚作为他的代表留在解放军第八十一师师部,负责双方的联络工作。刘昌义回到国民党第五十一军军部,认真执行解放军的命令,将部队撤至江湾体育场。到达体育场南面时,第五十一军遭到在该地驻防的国民党第五十四军和第三十七军从北面和侧翼的围攻。解放军支援刘昌义部队,将敌歼灭。

26 日清晨,解放军接管国民党第五十一军布防的各道桥梁后,从造币厂桥和永安桥等处浩浩荡荡开过苏州河,顺利接防苏州河以北市区国民党原有阵地。来不及撤走的第五十一军少数官兵,经解放军收编后,立即加入解放军的行列。

起义成功走上光明之路

刘昌义为国民党淞沪警备副司令,理应统率在上海作战的全部军队和交警总队,但实际上,他所能直接指挥的只有第五十一军。有些国民党部队不听刘昌义的命令,在刘昌义宣布起义后,仍进行抵抗。守卫国民党警备司令部的万泽仁师还负隅顽抗,解放军不得已开枪还击,直至26 日晚10 时,才把万部彻底消灭。

5 月27 日凌晨,上海市区和吴淞口方向的枪声渐渐沉寂,上海全部解放,完整地回到人民的怀抱。王葆真也被营救出狱。这时,刘昌义的心情万分激动,他说:“我是个国民党将领,只有今天,只有起义后的今天,才能与人民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

6 月16 日,刘昌义写信给在北平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信中说:“去年11 月间经刘汉川先生介绍,在沪永川医院曾与王卓山先生秘密谈妥,职部待机起义,响应解放军渡江南进。正拟行动之际,不料卓山先生被捕,联络中断,未敢轻举,直延至上海解放时,方亲向解放军前线指挥官面洽妥当,并集中指定地点正式投诚。”

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第五十一军官兵大部被改编为人民解放军,参加南下作战,从此走上了光明之路。刘昌义的工作也得到妥善安排,先到华东军区解放军军官训练团学习,后被安排为上海市救济委员会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昌义历任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上海市委会常委、民革上海市委会顾问等。1985 年8 月19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给刘昌义颁发了起义证书,这是对他的最大褒奖。1994 年刘昌义逝世,享年89岁。

猜你喜欢

苏州河军长民革
红军军长——伍中豪
苏州河,悲莫悲兮奈若何
子弹
民革中央关于表彰优秀民革党员之家的决定
民革中央关于表彰第一批民革示范支部的决定
朱德军长来宁化
苏州河
苏州河的现实与梦境
民革第十二届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剪影
万鄂湘参加民革基层支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