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短视频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2023-08-30刘冠玲张雅婷伦志君罗艳伟王成林
刘冠玲 张雅婷 伦志君 罗艳伟 王成林
摘 要 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逐步形成与稳定的阶段,了解网络短视频对青少年价值观取向的影响,有助于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以实证调查作为研究方法,对457位中学生的网络短视频接触行为以及人生价值观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网络短视频接触程度较高;网络短视频接触程度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经济物质取向,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自我实现取向和社会公益取向;不同类型的网络短视频对青少年人生价值观取向影响不同。
关键词 网络短视频;青少年;人生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3)01-0088-05
0 引言
《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1]指出,疫情防控期间短视频成为仅次于即时通信的第二大网络应用。当前我国短视频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用户规模的增长趋势还在延续。我国有近九成的网民使用短视频,短视频用户低龄化特征明显,青少年群体居多,网络短视频爆裂式发展对青少年成长带来强烈的冲击。
青少年时期是正确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短视频对青少年价值观发展既发挥了其积极的一面也带来了消极影响。从积极的方面来讲,青少年通过网络短视频平台表达自己,增强了自身的主观意识,也推动了个人价值观的完善。有研究指出,网络短视频在丰富青少年生活的同时,能够提高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青少年个性[2]。短视频在满足青少年价值需求、传播正能量、培养良好品德等方面有积极正面的影响[3]。网络短视频具备双刃性,也给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负面影响。网络短视频内容发布者为追求利益和流量,创作内容参差不齐,部分视频存在偏激和无脑的情况,这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了不良影响;再加上短视频管理体系不完善,对一些劣质视频缺乏管制,低俗短视频的泛滥会误导歪曲青少年的审美价值观、物质消费观和人生价值观[4]。有学者指出,青少年沉迷网络短视频容易造成媒介依存症,低俗的娱乐化内容不仅会对主流价值观产生冲击,还有可能导致盲目模仿[5]。高晓波[6]则从思想、心理、行为三个层面提出青少年使用网络短视频会导致偏离价值观追求、劣币式的“低投入”满足感、异化的现实行为模式之类的消极影响。
研究者从不同方面阐述了网络短视频对青少年的诸多正面或负面的影响,鲜有经过实践调查得出数据总结升华而成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调查青少年网络短视频接触情况,深入探索网络短视频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以期为青少年价值观引导提供参考。具体研究框架如圖1所示。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与施测程序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青少年,我国的发展心理学一直把青少年期界定为11~18岁这一发展阶段,相当于中学教育阶段[7]。本研究在该年龄界定的基础上,以山东省某市初高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发放问卷。正式调查总计回收问卷457份,回收有效问卷420份,有效率为91.90%。其中有391位被试浏览过短视频,本研究将以这391位被试进行下面的研究。研究样本中,男生171人,占总样本的43.7%;女生220人,占总样本的56.3%。在居住地分布上,农村153人,乡镇59人,城市179人。在学校分布上,初中118人,高中230人,中职与技校43人。
1.2 调查工具
1.2.1 网络短视频接触程度调查问卷
参考已有的网络媒体的相关问卷[8],自主设计网络短视频接触程度调查问卷,包括三个指标:已接触短视频的时长、浏览频率、平均每天观看时长。本研究将三个指标题项的平均数作为网络短视频接触程度的指标,得分越高,说明青少年对网络短视频接触程度越高。问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719,问卷信度良好。
1.2.2 网络短视频接触内容调查问卷
通过借鉴其他研究者短视频划分类型[9],本研究将调查以下四种类型的短视频:生活记录类(以分享生活、家庭趣事、萌娃萌宠等为主要发布内容,包括4个题项)、主流媒体新闻(以正能量宣传、社会实事等为主要发布内容,包括4个题项)、学习创意类(以学科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学习等为主要发布内容,包括3个题项)、网红IP类(以高消费生活、金钱至上、言行低俗等为主要发布内容,包括3个题项)。本研究形成4个分量表,测量被试接触每种短视频类型的频率。每个分量表采用4级评定法计分(1=“从来没有”,4=“总是”),分量表所得分值越大,说明青少年接触该种类型短视频频率越高。该问卷4个分量表Cronbachs Alpha系数均在0.731~0.810之间,各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较好。
1.2.3 青少年人生价值观量表
采用徐华春等[10]编制的《青年人生价值观问卷》,该问卷包括七个维度:经济物质取向、名誉地位取向、自我实现取向、轻松安逸取向、人际家庭取向、社会公益取向、信仰依从取向。本研究根据青少年具体的行为习惯和日常关注等重点对个别题项进行修改,最后保留30个题项。该问卷每个题项采用5级评定法计分(1分表示“非常不同意”,5分表示“非常同意”)。将每个维度下所有题项求和取均分后形成每个维度得分,得分越高说明青少年对该价值观取向重视程度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问卷各维度Cronbachs Alpha系数均在0.772~0.876之间,各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较好。
2 结果
2.1 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2.1.1 网络短视频接触程度、接触内容以及青少年价值观的整体情况分析
对青少年网络短视频接触程度、接触内容与青少年人生价值观七个取向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短视频接触程度总分(3.03±0.98),说明整体被试者接触网络短视频的程度较高。接触内容上,青少年接触主流媒体新闻的项目平均得分最高(3.16±0.55),接触网红IP类的项目平均得分最低(1.87±0.69),生活记录类项目均分(2.91±0.61),学习创意类项目均分(3.04±0.66)。青少年人生价值观中,社会公益取向的平均得分最高(3.76±0.71),经济物质取向的平均得分最低(2.91±0.87),其他五种价值观取向为名誉地位取向项目均分(2.94±0.82),自我实现取向项目均分(3.74±0.75),轻松安逸取向项目均分(2.35±0.78),人际家庭取向项目均分(3.44±0.82),信仰依从取向项目均分(3.66±0.67)。由此可知,以社会公益为主的价值观取向是青少年人生价值观取向的核心。
2.1.2 网络短视频接触程度、接触内容与青少年价值观的相关分析
变量相关性分析是为了检验各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以便進行后续的回归分析。运用皮尔逊(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分析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短视频接触程度与青少年经济物质取向(r=0.339,P<0.01)、轻松安逸取向(r=0.200,P<0.01)、人际家庭取向(r=0.154,P<0.01)显著正相关,与自我实现取向(r=-0.307,P<0.01)、社会公益取向(r=-0.245,P<0.01)、信仰依从取向(r=-0.154,P<0.01)显著负相关,与名誉地位取向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网络短视频接触内容与青少年价值观的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生活记录类短视频与青少年经济物质取向(r=0.167,P<0.01)、人际家庭取向(r=0.214,P<0.01)和社会公益取向(r=0.126,P<0.05)显著正相关,与其他价值观取向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主流媒体新闻短视频与青少年自我实现取向(r=0.280,P<0.01)、人际家庭取向(r=0.114,P<0.05)、社会公益取向(r=0.370,P<0.01)以及信仰依从取向(r=0.141,P<0.01)显著正相关,与轻松安逸取向(r=-0.167,P<0.01)显著负相关,与名誉地位取向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学习创意类短视频与青少年自我实现取向(r=0.388,P<0.01)、社会公益取向(r=0.330,P<0.01)、信仰依从取向(r=0.218,P<0.01)显著正相关,与轻松安逸取向(r=-0.266,P<0.01)显著负相关,与其他三种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网红IP类短视频与青少年经济物质取向(r=0.388,P<0.01)、名誉地位取向(r=0.163,P<0.01)、轻松安逸取向(r=0.269,P<0.01)以及人际家庭取向(r=0.208,P<0.01)显著正相关,与自我实现取向(r=-0.241,P<0.01)以及社会公益取向(r=-0.154,P<0.01)显著负相关,与信仰依从取向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2.2 网络短视频接触情况与青少年价值观的回归分析
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探究网络短视频接触程度、接触内容对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影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1)接触程度(β=0.209,P<0.001)与网红IP类(β=0.281,P<0.001)短视频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经济物质取向,生活记录类短视频不能预测青少年经济物质取向。这些变量共解释青少年经济物质取向18.70%的变异。
2)网红IP类(β=0.163,P=0.001)短视频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名誉地位取向,它能够解释青少年名誉地位取向2.40%的变异。
3)接触程度(β=-0.138,P<0.01)以及网红IP类(β=-0.149,P<0.01)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自我实现取向,学习创意类(β=0.278,P<0.001)短视频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自我实现取向,生活记录类短视频不能预测青少年自我实现取向。这些变量共解释青少年自我实现取向20.10%的变异。
4)学习创意类(β=-0.219,P<0.001)短视频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轻松安逸取向,网红IP类(β=0.233,P<0.001)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轻松安逸取向,接触程度与主流媒体新闻不能预测轻松安逸取向。这些变量共解释青少年轻松安逸取向12.00%的变异。
5)生活记录类(β=0.140,P<0.05)、网红IP类(β=0.143,P<0.05)短视频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人际家庭取向,接触程度(β=0.089,P<0.05)与主流媒体新闻不能预测青少年人际家庭取向,这些变量共解释青少年人际家庭取向7.20%的变异。
6)主流媒体新闻(β=0.278,P<0.001)、学习创意类(β=0.122,P<0.05)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社会公益取向。接触程度(β=-0.122,P<0.05)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社会公益取向,生活记录类和网红IP类短视频不能预测青少年社会公益取向。这些变量共解释青少年社会公益取向17.20%的变异。
7)学习创意类(β=0.177,P<0.01)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信仰依从取向价值观,接触程度和主流媒体新闻短视频不能预测青少年信仰依从取向。这些变量共解释青少年信仰依从取向价值观4.80%的变异。
3 结论与讨论
3.1 网络短视频备受青少年群体欢迎,青少年初具关注社会热点的意识
本研究有效研究样本中,观看过短视频的青少年占总体的93.10%,对青少年网络短视频接触程度的调查发现,整体被试者接触网络短视频的程度较高,多数学生已经接触短视频一年甚至三年以上,而且每天都会花费时间进行浏览,浏览的时间多在半小时左右。综上,网络短视频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的生活,网络短视频在青少年群体中受欢迎程度非常高。同时,在接触内容上,青少年观看主流新闻媒体类的频率最高,这说明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青少年已有关注国家社会热点的意识。
3.2 网络短视频接触程度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经济物质取向,同时能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自我实现取向和社会公益取向
首先,青少年短视频接触程度越高,其对金钱以及高质量物质生活的欲望就越强。这是因为,短视频平台中存在大量通过分享“高品质”“高消费”生活吸引流量、提高人气的视频。这类视频发布者采用满足大众猎奇心理策略,塑造出一种吃喝玩乐、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以获得其他用户的关注,视频中经常被豪车、豪宅、名牌服饰、豪华酒店等高消费产物所充斥[11]。视频中他人“美好生活”与自身平淡生活形成对比,极易引发青少年对物质财富的追求。
其次,青少年长期接触奉行享乐主义的视频,容易滋生“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12],使其人生目标和理想信念被腐蚀,迷失自我。
最后,多元信息的涌现会造成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13],将对其养成乐于奉献,遵守规范等美德带来巨大挑战。近年来,互联网短视频中宣扬暴力信息、炫耀早婚早孕、主打低俗色情等内容层出不穷[14],这些不良内容会让青少年产生漠视法律、无视道德的态度和行为。
3.3 网红IP类短视频对青少年人生价值观多种取向具有显著影响,其后依次为学习创意类,生活记录类和主流媒体新闻类短视频
首先,本研究发现,网红IP类短视频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的经济物质取向、名誉地位取向、人际家庭取向,也能够负向预测青少年自我实现取向和轻松安逸取向,而对社会公益取向和信仰依从取向影响不显著。低投入、高回报、盲目追求暴利的网红产业和挥金如土的网红生活充斥着拜金主义,极端注重物质利益与个人享受也就成为网红的标签[15]。
网红生活的拜金主义助长青少年消费上的攀比心理,使他们丧失了基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选择唯利是图,追求金钱和权力。同时,“一夜成名”“一夜爆红”的网红现象向青少年传递着“轻松成就自我”的假象,使勤奋学习,成就自己的正确成才观受到冲击,腐蚀青少年,令其喪失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当然,若青少年能够理性看待网红成长,不仅看到网红表面的优越,也能领悟其成长背后的艰苦奋斗,那么网红形象的正面引导作用得以发挥。青少年会摒弃安于现状、拒绝没有目标和压力的想法,选择努力奋斗以获得理想的生活。
其次,学习创意类短视频对青少年自我实现取向和信仰依从取向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轻松安逸取向有显著负向影响。经常观看学习创意类短视频的青少年具有较为强烈的成就感、归属感和满足感的需要,表现出较强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行为,因而其自我实现取向和信仰依从取向较强。而且,这类青少年具有较强追求成功的动机,倾向于对成功目标的不懈追求,因而其轻松安逸取向会较低。
再次,生活记录类短视频对青少年人际家庭取向价值观有显著正向影响。生活记录类短视频展示的都是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在满足大众窥探欲望的同时,用最真实的情感引起观看者的共鸣,产生极强的代入感。这类短视频用最朴实的方式传达着普通人生活中积极向上、具有正能量的生活哲学。在这类视频的熏染下,青少年对于亲子关系、朋友关系等有较高期望,也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建立与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主流媒体新闻类短视频对青少年社会公益取向有显著正向影响。主流媒体新闻以生产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正能量的新闻内容为主[16]。如疫情防控期间发布很多展示医务工作者、普通群众、各行各业劳动者并肩战斗,共同抗击疫情的短视频。这类传播“舍小家,顾大家”家国情怀的短视频能够促使青少年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贡献正能量。
4 研究建议
4.1 家庭和学校要发挥监管作用,指导和约束并举
本研究发现,短视频接触程度会对青少年自我实现和社会公益取向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家庭和学校应对青少年接触网络短视频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管和规范。家长应该避免选择严格控制,过度的控制会引发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家长应该以沟通的方式引导约束孩子,帮助孩子选择有趣和有益的视频内容,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此外,学校应在课程设置中加大青少年网络素养和信息素养培育的内容,帮助青少年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4.2 短视频发布平台要加强审核,优化推荐算法机制
本研究发现短视频内容的质量会严重影响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发展取向。因此,短视频平台应做好监管工作,加大审查力度,严格落实《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避免网络短视频中出现暴力和色情之类的负面内容,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此外,技术人员还应改良视频推荐链接偏好设置。视频推荐算法应避免仅用兴趣爱好为导向来推送信息,应该通过改良推荐算法确认用户兴趣爱好是否正当与否,为青少年和其他用户推荐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视频内容,以此来促进网络短视频的良性发展。
5 参考文献
[1] 《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发布[J].青年记 者,2020(30):105.
[2] 胡治丞.网络短视频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探讨[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4):200-201.
[3] 傅义洲.浅析短视频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以抖音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19(12):113-115.
[4] 马苗苗,刘济良.“短视频热”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及其建构[J].青年探索,2020(1):89-96.
[5] 王志昭.短视频对青少年的利弊影响及治理[J].新闻爱好者,2019(11):60-62.
[6] 高晓波.网络短视频的发展对青少年产生的心理影响[J].记者摇篮,2019(10):130-131.
[7] 林崇德,陶沙,徐芬,等.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
[8] 郅庭瑾,陈纯槿.互联网使用时间对中学生学科素养的影响研究:基于互联网使用动机的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6):61-74.
[9] 胡怡帆.抖音短视频的类型研究与审美建构[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20.
[10] 徐华春,郑涌,黄希庭.中国青年人生价值观初探[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35-39.
[11] 刘文庆,李梦雅,徐亚玲,等.网络短视频对青少年发 展影响探究:以DY APP为例[J].科技传播,2020(18): 176-177.
[12] 王金阳,刘济良.抖音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 [J].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 86-97.
[13] 李红革,张琪琪.“抖音”应“抖”出正确价值观:以 当代大学生为视角[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5): 105-108.
[14] 陆翔,李庆华.互联网短视频社区道德失范及解决对策 刍议[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4):91-93.
[15] 王敬峰.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8):159-160.
[16] 尹冠琳,许晓明.主流媒体新闻短视频的价值观传播策 略:以“央视网快看”为例[J].科技传播,2020(12): 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