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兵团党委党校关于屯垦思想的研究综述

2023-08-30胡彩云

兵团党校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思想

[摘要]党的屯垦思想一直是兵团党委党校学者致力于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他们对屯垦思想的基本理论问题、主要内容及时代价值等进行多维度、全方面的系统化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条件。未来兵团党委党校学者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党的屯垦思想。

[关键词]屯垦;思想;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C9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3)04—0126—07

[作者简介]胡彩云,女,兵团党委党校(行政学院)屯垦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兵团历史、新疆与周边稳定与发展。

屯垦戍边是历代中央政府治理边疆的重要国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代治理边疆经验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的屯垦戍边政策,在边疆地区建立了大片的垦区,尤其是创立了新疆兵团,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屯垦戍边思想。兵团党委党校自成立以来,学者就积极投身于党的屯垦思想研究中,立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社科基金1项,撰写学术专著3本;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3篇。现拟从兵团党委党校学者的研究成果就党的屯垦思想的基本理论问题、主要内容和时代价值等方面进行梳理和评价,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基本理论问题

兵团党委党校学者主要从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和理论特征等方面分析和探讨了党的屯垦思想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生成逻辑

1.基于“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的历史逻辑。兵团党委党校学者认为党的屯垦思想其历史逻辑包括相互联系的屯垦戍边思想和中国屯垦戍边的历史经验。兵团党委党校的学者研究屯垦戍边思想所形成的成果,无不是在学习和借鉴前人屯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历史上,我国历代王朝都把屯垦戍边作为开发和巩固边疆的重要措施。它始于秦始皇时期,以后各个时期,中央王朝都十分重视开展这项活动。经过长期的艰苦耕作,边疆地区广阔的贫瘠土地不仅变成了肥沃的土地,而且增进了各族人民的友谊和团结,巩固了边防。兵团党委党校的学者充分学习和借鉴中国历史上丰富的屯垦戍边理论和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丰富党的屯垦思想,论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组建新疆兵团时,借鉴了屯田守边治疆的历史经验。江泽民曾指出:“历朝历代对新疆地区的统治和治理, 都把实行屯墾戍边作为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一项重要国策。”[1]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兵团考察时强调,历史上,从秦始皇开始,每一个朝代都把守军作为发展边疆、巩固边防的重要措施。新疆地区自汉武帝开始,土地耕作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

2.理论逻辑。兵团党委党校学者关于党的屯垦思想的理论逻辑主要从理论渊源和经验总结两个方面展开。

(1)理论渊源。第一,来源于农战思想和屯戍思想。方英楷[2]认为戍边思想的理论渊源是农战思想和戍边思想。他论述戍边的本质是一种边垦,是国家为戍边而实行的一种军事政治制度,将军事与农业融为一体;屯垦是指边境地区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边防是指保卫国防和维护统一;屯垦戍边是国家为建设边疆而直接组织军民在边疆耕耘的爱国事业;用边疆的土地来供养军民,而军民要担负保卫边疆的重任。第二,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赵柳成[3]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其屯垦思想是党的整个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理论依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要实现土地国有化,建立国有农场,组建农业产业化军队,发展社会主义农业思想;二是关于未来社会要实行工业和农业相结合,逐步消灭“三大差别”的思想;三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有关基本观点。这些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屯垦实践中,形成党的屯垦思想的重要理论依据。

(2)经验总结。党的屯垦思想是在不断总结屯垦戍边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对此,赵柳成[4]认为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总结在革命战争年代要求军队实行屯田,参加生产,执行“三个队”的任务;总结革命战争年代根据地军民屯田的经验,新中国成立后继续要求军队参加生产,组织军队集体转业从事屯垦,发展农垦事业,实行屯垦戍边;总结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经验,在全国推行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开发建设边疆,保卫边疆;总结计划经济时期垦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垦区改革开放;总结组建和撤销新疆兵团的经验教训,决定恢复新疆兵团;在总结建立和恢复新疆兵团的经验后,中央决定进一步加强兵团的屯垦戍边工作,并支持兵团的发展壮大。刘成林等论述邓小平农垦思想不仅指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发展时期、恢复时期和振兴时期的实践,它还指导着全国农垦的实践。

3.实践逻辑。兵团党委党校学者认为党的屯垦思想经历了一个这样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首先确立了屯垦戍边思想,提出了军队参加生产、执行“三个队”任务的思想,这一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屯垦戍边理论。如王震屯垦思想,李全玲[5]认为它萌发于革命时代,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垦荒实践,形成于社会主义事业探索时期,并在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得到完善。刘成林等[6]著作认为邓小平的农垦思想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时间节点,划分为两个阶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是邓小平农垦思想的酝酿准备时期,主要体现了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运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是邓小平农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二)科学内涵

如何更全面、系统、科学地了解屯垦思想的理论内涵,深刻挖掘其科学内容,一直是兵团党委党校学者致力研究的热点。

赵柳成[7]在其著作中阐述:中国共产党的屯垦思想,是建立在历代屯垦戍边思想和中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创造性地解决新中国成立后关于边疆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的产物,是开发建设边疆,促进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以特殊方式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思想体系,是党领导边疆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的整个思想体系中与党的其他相关思想有着密切聯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党所领导的屯垦戍边实践的直接的、具体的指导思想。方英楷[8]认为毛泽东农垦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大农业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农垦事业发展的正确理论观点,是党和农垦集体智慧的结晶。并明确毛泽东农垦思想是指毛泽东关于农垦事业的正确理论观点,其中不能包括毛泽东晚年所犯的“左”倾错误。刘成林等[9]论述邓小平农垦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农垦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农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初步系统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农垦事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一系列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垦事业的思想;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同时又是全党和全国广大农垦干部、职工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新时期农垦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的指导思想。李全玲[10]认为王震屯垦思想是以王震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代表,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屯垦思想,结合中国实际,为解决“吃饭”问题,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边疆经济的快速发展,领导全国军民力量在以边疆地区为主的全国各地进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产生、发展并逐步完善。

(三)基本特征和鲜明特色

党的屯垦思想具有多种特质。如吴珍[11]认为毛泽东屯垦思想具有屯垦与戍边、理论与实际、经济工作与政治工作、发展经济与服务群众相结合的特点。李全玲[12]阐述王震屯垦思想具有继承性、开拓性、现实性和奠基性的特征。王小平[13]论述党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大力推进屯垦戍边事业发展的过程中, 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体现了鲜明的特点,就是围绕一个主题, 坚持两个结合, 把握三个放到。赵柳成[14]论述邓小平农垦思想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离开了改革开放,就没有邓小平农垦思想。

二、主要内容

兵团党委党校学者认为紧紧围绕“为什么要屯垦戍边、怎样屯垦戍边”这个重大课题,系统回答了使命、实践主体、组织、管理体制、领导核心等基本问题,从而形成了党的屯垦思想的完整体系。

(一)关于屯垦戍边的“任务作用论”

党的屯垦戍边的任务作用是增加农产品供给;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安置劳动就业;开发建设边疆,维护边疆安全。如李书卷[15]论述毛泽东的屯垦思想包括经济、政治和军事三大目标,具体而言,实现开发建设边疆,维护国家统一,保持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刘成林等[16]论述邓小平农垦思想的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进行改革,解决军需民食,减轻人民负担,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还认为“农垦要为边疆的经济和稳定服务”;农垦要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起示范带头作用;办好农垦教育,提高农垦干部职工的素质。

(二)关于屯垦戍边的“实践主体论”[17]

党的屯垦思想的实践主体随着形势与任务的变化,它是多样的。赵柳成[18]论述屯垦戍边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特殊任务,承担这项任务的实践主体应该具备完成这一特殊任务所需要的特殊素质。从总体上看,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群体、复员官兵群体、国家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群体、内地支边中青年群体、城市下乡青年群体、开垦土地的老战士的后代等具备这些条件。因而中央曾在20世纪50—60年代要求军队在边疆开展屯垦生产,号召和组织内地青年、城市知青支援边疆建设,屯垦戍边。改革开放以来,针对屯垦戍边队伍人员流失严重、整体素质下降等问题,中央提出通过稳定队伍,充实力量,提高素质,支援挂职等形式,不断加强边疆地区屯垦队伍建设。总体来看,党的屯垦思想实践的主体有人民军队与复转军人、内地支边青年与城市知识青年、大中专毕业生、自动支边人员等其他群体、新时期干部队伍(挂职支援、稳定干部职工队伍等)。

(三)关于屯垦戍边的“组织形式论”及“管理体制论”

毛泽东屯垦思想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屯垦戍边的组织形式问题。[19]采用什么组织形式,取决于屯垦戍边在具体情况下的具体任务。赵柳成[20]在其著作中论述党的屯垦戍边主要有三种组织形式:一是军垦农场等军垦组织;二是国营农场等农垦组织;三是生产建设兵团。具体而言,毛泽东屯垦思想在组织形式上,是以组建农、牧场为主。[21]李书卷在其著作《毛泽东屯垦思想研究》中论述屯垦需要一种能够更好地实现驻扎荒地和保卫边疆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综合目标的组织形式,最有效的组织形式之一就是生产建设兵团。中国共产党认为,屯垦戍边组织必须借助于适当的管理体制建构才能正常履行职责。赵柳成在其著作《中国共产党的屯垦戍边思想研究》中论述屯垦戍边管理体制包括屯垦戍边组织的领导体制和屯垦戍边组织的内部管理体制两个方面。

(四)关于屯垦戍边发展战略

发展党的屯垦戍边事业必须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赵柳成在其著作《中国共产党的屯垦戍边思想研究》中认为在经济建设上要实施现代农业战略,结构优化战略,改革开放战略,融合发展战略;在社会建设方面,要推进发展社会事业战略,促进城镇化战略;在政治和军事上,要实施维稳戍边力量建设战略。刘成林等著的专著阐述邓小平的屯垦思想在经济上,要加强农垦企业的管理,变农垦企业单一经营种植业为农工商综合经营;在政治上,要求边疆农垦发挥增进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边疆稳定、巩固国防的政治作用。

(五)关于屯垦戍边的“精神动力论”

屯垦戍边精神是推动屯垦戍边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李书卷在其著作《毛泽东屯垦思想研究》中也有“精神动力论”,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屯垦实践中,形成了屯垦戍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奋进为核心内容的屯垦精神。赵柳成在其著作《中国共产党的屯垦戍边思想研究》中论述要大力弘扬屯垦戍边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是其核心内容,在实践中形成了“北大荒精神”“兵团精神”。刘成林等[22]论述“艰苦奋斗、开拓创业”精神是老一辈农垦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他们奋发图强、攻坚克难、创造辉煌历史成就的精神支柱,也是激励新一代农垦人奋发图强,开创兵团农垦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方英楷[23]亦指出:中国垦荒精神是边疆农垦职工进行屯垦戍边使命的重要精神支柱,是中国社会主义农垦事业成功发展的动力源泉。

(六)关于屯垦戍边的“重要条件论”

屯垦戍边是党和国家在边疆地区兴办的事业,其中相当一部分边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处理好垦区和地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是屯垦戍边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吴珍[24]认为“增进民族团结、兵地团结、维护边疆稳定的思想”是毛泽东屯垦思想的重要内容。

(七)关于屯垦戍边的“领导核心论”

中國共产党始终是屯垦戍边事业的领导核心。为了更好发挥屯垦戍边的特殊作用,保证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向前发展,党全面加强对屯垦事业的领导。党中央是加强对全国屯垦戍边事业的领导,地方党委是加强对当地屯垦戍边工作的领导,垦区党委要加强对垦区各项工作的领导。

三、时代价值

兵团党委党校学者研究的屯垦思想内涵独特,内容丰富,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因而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理论价值

1.开创了新领域,弥补了理论研究的空白。如刘成林著作《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一书是第一部研究邓小平农垦思想的学术专著,开辟了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新领域,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赵柳成[25]认为它既是毛泽东农垦思想研究的继续和发展,又为研究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农垦思想开启了大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使邓小平农垦思想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对于全面、系统、深入理解邓小平农垦思想,并用其指导我国农垦工作实践,推进农垦事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2.整体性视角。兵团党委党校的学者主要先后对毛泽东屯垦思想、邓小平农垦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其他重要领导人的农垦思想进行了研究,它们的理论成果一脉相承,承上启下。

首先是理论成果具有整体性。赵柳成[26]认为党紧紧围绕“为什么屯垦戍边、怎样屯垦戍边”这个重大课题,系统回答了“八论”等基本问题,从而形成了党的屯垦戍边思想的完整体系。刘成林的《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提出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科学涵义及科学体系,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农垦思想。

其次是党的屯垦思想成果是连续的、一脉相承的。李书卷在其著作中论述毛泽东屯垦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适应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是对中国传统屯垦思想继承和发展的产物。李全玲[27]认为王震屯垦思想则直接地继承了毛泽东的屯垦思想。如在南泥湾屯垦实践中,为了解决军需民用,王震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发动根据地军民参加群众性大生产运动;提倡军民互帮互助,发展生产建设等,这都是对毛泽东屯垦思想的具体落实。在新疆屯垦实践中,王震继续继承和发扬着毛泽东屯垦思想的精髓,并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极大地促进了边疆经济的发展。例如,在新疆屯垦建设过程中,王震在基本解决屯垦大军“吃饭”问题的基础上,立即开始从事工业建设,如建设钢厂、煤矿、磨坊等。邓小平农垦思想充分体现了对毛泽东农垦思想的发展和创新。其主要内容既是对毛泽东农垦思想的贯彻和阐发,又有对毛泽东农垦思想的发展和创新,它对于农垦的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政治作用和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观点。第三代、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屯垦戍边理论。并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体现了鲜明的特点:围绕一个主题,坚持两个结合,把握三个放到。[28]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及兵团的重要讲话充分凸显了党的屯垦戍边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014年习近平视察兵团时再次强调,在新疆组建兵团,承担屯垦戍边使命,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战略布局, 是强化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

3.丰富了党的思想理论体系。党的思想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内容极其丰富。兵团党委党校学者研究党的屯垦戍边思想,是党的思想理论体系的特殊组成部分,无疑为其增添了独特的思想理论成果,而且它作为综合运用党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思想解决边疆问题的产物,把党关于开发建设边疆、促进边疆繁荣的经济思想,关于促进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的政治思想;关于防御外敌入侵、巩固国家边防的军事思想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从各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要屯垦戍边、怎样进行屯垦戍边这一重大问题,在屯垦戍边实践中,促进了党的经济思想、政治思想和军事思想等许多方面内容的丰富和发展。赵柳成[29]论述要坚持以党的屯垦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党领导的屯垦伟大事业,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党的屯垦思想。

(二)对党的屯垦戍边实践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兵团党委党校学者研究的党的屯垦思想是应时代而生、顺应时代发展形成的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对党领导的屯垦戍边实践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1.党的屯垦思想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实践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赵柳成在其著作中论述这种指导意义可以从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在党的屯垦戍边思想指引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作出的突出贡献中得到证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文革”前,中央决定实行屯垦戍边,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是贯彻落实中央开荒戍边重大决策的先行者,在开发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事业中创造了辉煌业绩;到1965年,兵团人口占自治区总人口的16.39%,工农业总产值占自治区的24.38%,其中工业总产值占自治区的38.57%。新疆兵团取得的巨大成就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党中央决定在西北、东北推广生产建设兵团。“文革”时期,兵团屯垦戍边事业遭到破坏,兵团被撤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兵团在党的屯垦思想引领下,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全面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81年,中央政府决定恢复兵团。根据中央政府的要求,兵团积极推进改革,加强企业管理,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在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防御霸权主义侵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0年以来,由于国内外形势及周边形势的变化,中央决定加强新疆兵团工作,支持兵团发展壮大。新疆兵团地位显著提升,作用明显加强。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兵团强化“兵”的意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维稳戍边力量建设,维稳戍边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党的屯垦思想的正确性和对实践的指导性。

2.对促进我国农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王小平[30]论述研究毛泽东屯垦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那个时代发生的许多事情,而且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全国农垦事业特别是边疆经济的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李全玲[31]文中阐述是为了进一步丰富党的屯垦戍边思想的内容,为党的屯垦戍边思想理论研究开辟新的领域。她认为应该研究王震屯垦戍边思想形成的原因,从而进一步丰富党的屯垦戍边思想的理论宝库;要总结党治理国家特别是治理边疆的成功经验,对于指导屯垦戍边工作,特别是促进新疆等边疆地区的发展稳定,维护国家改革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她还认为王震屯垦思想求真务实性体现的三个方面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对今天推动农垦事业发展尤其是边疆屯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32]刘成林等的著作中论述“在邓小平农垦思想的引导下,在实践邓小平农垦思想的过程中,我国农垦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33],工业、农业、社会事业方面等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论证在邓小平农垦思想的引领下,全国农垦事业快速发展。

3.对维护边疆安全和促进边疆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兵团党委党校学者充分认识到党的屯垦戍边思想,是促进边疆发展和安全的思想体系,对维护边疆安全、促进边疆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从中央政府来看,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寓兵于民,劳武结合,既维护了边疆的安全与稳定,同时也促进了边疆的经济发展。从边疆地区来看,中央关于指导兵团屯垦实践的会议精神及指示给地方提供启示和借鉴。如中央要求兵团弘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自治区党委则提出要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34]

兵团党委党校学者研究党的屯垦思想,有利于理清党的屯垦戍边思想的丰富内容,有利于構建党的屯垦思想理论体系,有利于宣传党的屯垦思想;有助于总结党治理边疆的成功经验,丰富党的思想理论宝库;有助于理解党对屯垦思想的决定和部署,有助于指导当代中国边疆屯垦戍边驻军实践;有助于为农垦事业的发展及边疆地区发展和安全提供借鉴。

四、研究评述与展望

通过以上综述,可以看出目前兵团党委党校学者对党的屯垦思想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为将来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对党的屯垦思想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一)兵团党委党校学者所取得的成果

首先,确立了党的屯垦戍边思想研究的基本框架和思路。从以上中可以看出,目前兵团党委党校学者主要着眼于中国共产党屯垦思想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研究思路主要是基于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相关问题的探讨和实践的探索。当然,也有学者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对中国共产党的屯垦思想进行了研究,这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其次,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屯垦思想的发展历程,突出了屯垦思想在不同时期的侧重点。如毛泽东的人民军队担负“三个队”任务的思想;为各族人民大办好事的思想;巩固边防、捍卫祖国统一的思想等屯垦思想为党的屯垦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尝试,指引着社会主义屯垦事业的发展;邓小平将党的屯垦思想与社会主义本质相结合,进一步拓宽了其的实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屯垦事业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为新时代党的屯垦思想的扎实推进提供了科学指引。

再次,研究的重点是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主。由于新疆自然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再加上新疆周边形势严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成立以来就有了屯垦戍边的使命,直至现在,忠实地履行党中央赋予的这个使命。同时,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其屯垦戍边工作,几代领导集体接连对其都作出了重要的指示批示,它们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不断地推动党的屯垦戍边思想向前发展。作为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代表性组织,自然成为兵团党委党校学者研究党的屯垦戍边思想的重点。

(二)未来研究展望

为更全面地研究党的屯垦思想,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的重要智库和智囊,兵团党委党校学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的努力:

第一,加强对党的屯垦思想的中观、微观以及实践路径方面的研究。兵团党委党校学者对党的屯垦思想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大多数学者对党的屯垦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独特性、主要内容和重要价值的宏观研究上,大多是理论研究、理论阐释,相对于党的屯垦思想的实践路径而言,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学者可以从多角度如法律、政治、经济、文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等多角度来探讨党的屯垦思想,同时还可以通过多途径、多通道、多方式宣传党的屯垦思想,使之走向大众、深入大众。

第二,深入研究第三、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屯垦思想。教职员工的研究成果多为毛泽东屯垦思想、邓小平屯垦思想以及王震屯垦思想,对第三、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屯垦思想研究的成果较为薄弱,缺乏全面掌握和系统研究。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第三、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屯垦思想的研究,来继续丰富党的屯垦思想。

第三,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对兵团重要讲话精神的研究。从目前来看,学者的学术成果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对兵团重要讲话精神颇少。党的屯垦思想亦是习近平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兵团党委党校学者可以从多角度、多思维、多方式等著书立说,向大众展示新时代党的屯垦思想。

参考文献:

[1]王小平.中国共产党屯垦戍边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兵团党校学报,2021(3).

[2]方英楷.浅谈屯垦戍边思想的含义和由来[J].兵团党校论坛,1995(1).

[3][4][7][18][20][21][26][34]赵柳成.中国共产党的屯垦戍边思想研究[M].五家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13:7、9-12、28、126、126、126、29、40.

[5]李全玲.论王震屯垦思想的形成[J].兵团党校学报,2009(5).

[6][9][14][16][22][33]刘成林等著.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2、33、35、21、255、219.

[8]方英楷.论毛泽东农垦思想的科学涵义[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6).

[10][12][27][31]李全玲.论王震屯垦思想的特征[J].兵团党校学报,2012(5).

[11][24]吴珍.毛泽东屯垦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J].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与中国道路,2014:744-749、744.

[13][28]王小平.改革开放以来党关于屯垦戍边理论的创新及特点[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8(6).

[15]李书卷.毛泽东屯垦思想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5.

[17]罗利华.中国共产党屯垦戍边思想的形成过程、科学体系和时代价值[N].兵团日报(汉),2023-3-13.

[19]罗利华.毛泽东关于屯垦戍边组织形式的战略思考及思想内涵[J].兵团党校学报,2014(2).

[23]方英楷.毛泽东屯垦戍边思想初探[J].兵团党校论坛,1995(3).

[25]赵柳成.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农垦思想[J].兵团建设,1999(5).

[29]赵柳成.中国共产党屯垦思想的历史考察[J].兵团党校学报,2011(4).

[30]王小平.毛泽东屯垦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2).

[32]李全玲.王震屯垦思想的求真务实性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J].兵团党校学报,2014(4).

责任编辑:张彦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思想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小学课桌椅设计研究综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