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兵团党委党校关于兵团精神的研究综述

2023-08-30罗利华

兵团党校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党校

[摘要]兵团党委党校成立以来就以研究兵团历史、现实问题为己任,在研究屯垦戍边伟大实践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对数代屯垦戍边人铸就的兵团精神的研究。兵团党委党校学者们分别从兵团文化的形成与价值、兵团精神的形成、兵团精神的内涵、兵团精神的价值、兵团精神的传承弘扬等五个方面对兵团精神进行了深入分析,形成了一批较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党校;兵团精神;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3)04—0105—07

[作者简介]罗利华,男,兵团党委党校(行政学院)屯垦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方向:兵团史、屯垦史。

兵团精神是无数兵团人在70多年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过程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而铸就的伟大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新疆的生动体现。胡杨精神和老兵精神是兵团精神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具体体现,都是兵团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兵团党委党校是研究兵团问题的主要学术机构,建校四十年来,学者们注重从兵团文化发展中提炼兵团精神,在兵团文化、兵团精神的形成、内涵、价值、传承弘扬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宝贵的研究成果,其中出版《兵团精神》《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屯垦戍边与兵团精神》等5部专著,发表60余篇学术论文,成为兵团精神研究的主要阵地和高地。

一、关于兵团文化的研究

自兵团成立以来,无数兵团人在忠实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生动实践中,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疆这种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特殊的区域,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兵团文化。

兵团职工群众在长期实践中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形成了具有显著先进性的兵团文化。王玉林在《百花艳绿洲 正气贯长虹——兵团文化建设素描》(2001)中认为,兵团文化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丰沃土壤,是兵团火热的生活绽开的精神文明之花,是多民族、多地域文化融合的结晶。[1]并在《论兵团文化及其发展》(2004)中指出,兵团文化是人民军队文化的延续和发扬,源于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和人民军队既是工作队、战斗队,又是生产队的革命传统,先进性是兵团文化的本质特征,传承与创新是兵团文化的发展特征,崇高而悲壮是兵团文化的审美特征。[2]刘耀霞在《论兵团文化在新疆的地位和作用》(2005)中提出,兵团文化是西域屯垦文化的延续,兵团在文化上必然秉承和体现国家的主流文化,并在实践活动中弘扬主流文化。[3]席霍荣在《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兵团文化创新》(2005)中认为,兵团文化起源于军营文化和历史上的屯垦文化,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与新疆各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对其积极合理成分进行不断地吸收,形成了具有浓郁兵团特色的文化。[4]刘绍华、郭爱荣在《关于兵团文化先进性的思考》(2001)中指出,兵团文化之所以具有先进性,其根本原因是兵团始终与党和国家及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相关,与党和国家的要求步调一致,显示其高要求、高水准特性,其中心化、自律性、多元化则是它的先进性的体现,也是兵团文化的主要特征和整体风貌。[5]

兵团文化是推动新疆和兵团各项事业发展壮大的不竭精神动力。王玉林在《百花艳绿洲 正气贯长虹——兵团文化建设素描》(2001)中指出,兵团文化为兵团人提供了厚重的精神依托,激发了兵团人无比的自豪感和坚定的责任感,推动了兵团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6]李书群与史建玲合著的《大力发展兵团文化 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提供精神支撑》(2006)中认为,新形势下,大力发展兵团文化,能为着力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智力保证。[7]席霍荣认为,兵团文化是兵团人的精神家园。[8]赵子芳在《新疆兵团屯垦戍边文化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2011)中提出,兵团在将全国各地不同民族匯集于兵团的同时,各地特色文化随即交汇与此,各族人民在长期戍边实践中,创造了增强兵团群体认同的宝贵精神财富——屯垦戍边文化,其对民族关系发展也有重要整合影响力。[9]赵柳成在《强化兵团独特优势 发挥维稳戍边特殊作用》(2014)中强调,兵团文化对于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接纳、交融,对于在新疆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10]张彦在《新疆兵团多民族节庆文化研究:类型与特征分析》(2014)中认为,兵团节庆文化是一种重要的兵团文化表达方式,它多角度多侧面反映着兵团的历史风貌和社会生活,[11]对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卢大林在《加强兵团法治文化建设 推动兵团维稳戍边事业发展》(2019)中指出,加强兵团法治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兵团、创建群众精神家园、加强维稳戍边队伍建设、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的需要。加强兵团法治文化建设要以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为核心内容。[12]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兵团文化的自身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刘耀霞在《谈兵团文化传承的困境》(2009)中认为,在外部发达国家、国内发达地区文化的冲击下,兵团文化传承出现了传承者缺位、教育缺失以及由于价值观念影响、新技术发展冲击和兵团文化自身不足造成的种种困境。[13]席霍荣在《兵团文化生成与变迁的过程及分析》(2009)中指出,国家政治制度是兵团文化中的强制性变迁因素;兵团自我管理的政策、策略是兵团文化中的指导性变迁因素;兵团人个体的集合即兵团文化的主体是兵团文化中内生性变迁因素。[14]白关峰、王玉林在《兵团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成就与基本经验》(2011)中强调,兵团文化建设的重要经验在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屯垦戍边的实践历程有机结合;坚持以“兵团精神”塑造屯垦戍边价值观,发挥兵团文化引领作用,促进新疆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要,走出了具有兵团特色的文化建设之路。[15]张全峰在《新时期兵团“先进文化示范区”建设研究》(2014)中认为,兵团“先进文化示范区”建设要使兵团成为新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典范;成为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引领者;成为先进文化、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成为敌对势力思想文化渗透的抵御者;能更有效地引领各民族文化转型,引导宗教文化发展,增进中华文化认同。[16]白关峰、张全峰在《分众化传播视角下兵团传播中华文化研究》(2019)中指出,兵团在传播中华文化中要善于设置传播中华文化议题,顺应传播分众化趋势,主动设置传播中华文化的议题,注重受众在社会群体意义上的差异性,推动中华文化传播的“区别化”“形象化”“细节化”,对受“三股势力”影响较大的群体加强精准传播,从而增强兵团在新疆传播中华文化的效果。[17]王薇在《文化润疆背景下兵团先进文化示范区建设研究》(2022)中认为,兵团先进文化示范区建设,要以促进新疆一体多元文化格局,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升各族人民群众的现代文明素质,增强兵团综合文化实力为目标。[18]

二、关于兵团精神形成的研究

兵团精神是兵团职工群众在持续开发建设边疆、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增进各族人民情感、确保我国西北边防安全的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红色革命文化,而凝聚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方英楷在《弘扬兵团精神 再造兵团辉煌》(1994)中提出,兵团精神是延安精神和南泥湾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毛泽东思想和新疆屯垦戍边事业相结合的产物,是新疆兵团几代军垦战士,用血汗凝结成的宝贵精神财富。[19]李书卷、王瀚林在《论兵团精神对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2000)中强调,兵团精神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在新疆这个特殊的地域,在执行屯垦戍边的特殊使命中,在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基础上形成的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核心内容的革命精神。[20]李海江、刘心鸣在《总结经验 开拓前进 不断加强团场精神文明建设》(2000)中指出,兵团精神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炮火中形成的延安精神和南泥湾精神。[21]杨建平在《论兵团精神》(2000)中提出,兵团精神是几代兵团人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在屯垦和戍边的伟大实践中产生的崇高品质的凝结,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屯垦戍边实际结合的产物。[22]王小平在《论兵团精神的传承和独特作用》(2011)中认为,兵团精神把传统民族精神与屯垦戍边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与南泥湾精神一脉相承,创造在开发、建设、保卫边疆的火热生活中,“有着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开拓进取的活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浓缩。”[23]崔建、王玉柳在《弘扬兵团精神推进兵团新型职工思想建设》(2013)中指出,兵团精神是兵团人50多年来社会实践的升华,经历了革命战争的洗礼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磨炼,是对我党、我军优秀革命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兵团人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24]《胡杨精神》一书(2021)指出,胡杨精神流淌着南泥湾精神、抗大精神的文化基因,它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在新疆及兵团的传承与发展。”[25]《老兵精神》一书(2021)认为,老兵精神主要以四十七团老兵为代表的第一批集体转业官兵,他们以顽强革命意志发扬人民军队革命精神,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分裂势力进行英勇斗争、与恶劣自然环境进行顽强抗争,“是在艰苦卓绝的屯垦戍边实践中催生出的特殊精神力量。”[26]

《老兵精神》一书(2021)强调,兵团精神是兵团职工群众屯垦戍边历程的生动映射,反映了兵团人独有的价值观、人生观,“是兵团人集体人格的真实写照。”[27]刘耀霞在《兵团精神的孕育形成与主要内涵》(2021)中认为,兵团精神作为屯垦戍边实践中的伟大创造,是兵团职工群众面对特殊的自然文化社会环境,战胜种种严峻挑战、履行职责使命,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屯垦文化和人民军队红色精神;兵团精神是“对兵团人在屯垦戍边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的提炼概括。”[28]王小平在《新时代兵团精神的传承与发展》(2021)中指出,兵团精神传承了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赓续党和人民军队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在促进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兵团精神。”[29]常俊川在《兵团精神的哲学意蕴与实践价值》(2022)中提出,兵团精神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思想中传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顺乎人”,它们成为兵团精神的“优秀思想基础。”,同时,党在各历史时期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南泥湾精神等,成为兵团精神产生的“直接思想基础。”[30]

三、关于兵团精神内涵的研究

兵团精神是几代兵团人接续奋斗、不断赋予新的内容而逐渐形成的,因此,兵团精神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渐明晰的。1988年,王恩茂对兵团精神作出概括:“坚持和发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屯垦戍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在此基础上,人们对兵团精神的认知不断深化,学术界对兵团精神的研究不断深入。2002年,兵团党委明确兵团精神的内涵,即“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兵团党委党校在明晰兵团精神内涵过程中,作出了自身应有的贡献。

方英楷在《弘扬兵团精神 再造兵团辉煌》(1994)中提出,兵团精神包含四个内容,一是坚持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二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方向,三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四是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秀传统。[31]沙枫在《新时期加强兵团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1997)中指出,兵团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屯垦建设,致力于繁荣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全心全意为新疆各族人民办好事,体现服务精神。二是戍边守土,致力于巩固边防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崇高目标,劳武结合,以民对軍,寸土必争,体现爱国主义精神。三是扎根边疆,安心兵团,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的无私奉献精神。四是知难而进,开拓进取,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32]吴珍在《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兵团精神 推进屯垦戍边事业新发展》(2007)中认为,艰苦奋斗是兵团人精神风貌和崇高品质的集中体现。几代兵团人“用勤劳血汗和英雄气魄谱写了屯垦戍边的新诗篇,也形成了艰苦奋斗的兵团精神和优良作风。”[33]

《兵团精神》(2021)一书指出,“热爱祖国是兵团精神的伟大灵魂,无私奉献是兵团精神的永恒价值,艰苦创业是兵团精神的高尚品格,开拓进取是兵团精神的不懈追求。”[34]刘耀霞在《兵团精神的孕育形成与主要内涵》(2021)中强调,兵团精神孕育于长期屯垦戍边实践,内容十分丰富。她第一次对兵团精神的内涵进行了系统阐释。她认为热爱祖国是兵团人最真挚的情感反映,是兵团精神的灵魂所在;无私奉献是以国家为重、集体优先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表现为国家利益和新疆大局贡献自己力量,不图回报;艰苦奋斗作为党的光荣传统,是为实现特定理想目标而克服艰难险阻的精神状态;开拓进取就是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也就是自强不息,不断求得自身的进步和发展。[35]常俊川在《兵团精神的哲学意蕴与实践价值》(2022)中认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36]艰苦奋斗是其永恒本色,自强不息是其意志品质,扎根边疆是其家国情怀,甘于奉献是其崇高境界。[37]《胡杨精神》(2021)一书指出,“扎根新疆”是老兵精神的显著特征,“热爱新疆”是老兵精神的价值取向,“屯垦戍边”是锻造老兵精神的核心内容。[38]

四、关于兵团精神价值的研究

伟大实践铸就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实践,在兵团发展壮大进程中,兵团精神发挥了激励中华儿女从五湖四海汇集兵团,为发展壮大屯垦戍边事业而不懈奋斗;发挥了激励兵团各族干部职工群众吃苦耐劳,为忠诚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而艰苦奋斗,兵团精神是兵团各项事业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方英楷在《弘扬兵团精神 再造兵团辉煌》(1994)中指出,兵团精神作为兵团人的精神支柱、力量源泉、强大动力,是兵团事业胜利发展的重要保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老一辈兵团人依靠兵团精神,战胜了贫困,得到了温饱。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的新时期,新一代兵团人依靠兵团精神,“一定能实现富裕,达到小康目标。”[39]沙枫在《新时期加强兵团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1997)中提出,弘扬兵团精神,并赋予其时代内容,“过去是,现在和将来仍然是我们兵团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我们兵团事业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支柱。”[40]李海江、刘心鸣在《总结经验 开拓前进 不断加强团场精神文明建设》(2000)中指出,兵团精神成为凝聚兵团人、吸引兵团人、感召兵团人的重要力量,它是兵团人的魂系所在。[41]王小平在《论兵团精神的传承和独特作用》(2011)中认为,在兵团精神的作用下,培育了兵团人“独特的人文性格”:铸就了兵团人“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为重的品质”;塑造了兵团人宽容大度的胸怀;铸就了兵团人坚韧不拔的毅力;打造了兵团人勇争一流的气魄。[42]张洋在《政治文化视角下兵团精神的时代价值分析》(2016)中,论述了兵团精神对政治建设的时代价值,提出要秉承热爱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思维,打牢政治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遵循党的基本方针路线,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凝聚主流向上的政治语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先进性,以开拓进取精神取得政治建设的新成就。[43]

《兵团精神》(2021)一书强调,兵团精神对内凝聚力量,对外展示兵团形象,“丰富和增强了新疆地域文化的进步因素,推动了兵团事业发展壮大。”[44]刘耀霞在《兵团精神的时代价值》(2021)中指出,兵团精神成为更好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的精神动力;兵团精神作为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45]王小平在《新时代兵团精神的传承与发展》(2021)中认为,兵团精神是兵团人砥砺前行的宝贵财富。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任务更为繁重复杂,既需要兵团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更需要精神支撑。他认为兵团精神是“兵团人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兵团精神是兵团人再创辉煌的制胜源泉。”[46]常俊川在《兵团精神的哲学意蕴与实践价值》(2022)中提出,从开发建设的层面分析,兵团精神的时代价值是职责与使命的统一;从深化改革的層面分析,兵团精神的实践价值是实干与担当的统一;从先进文化示范的层面分析,兵团精神的应用价值是示范性和凝聚力的统一;从社会治理的层面分析,兵团精神的实践是以人民为中心和守正创新的统一。[47]《胡杨精神》(2021)一书指出,胡杨精神是培养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有用之才的价值导向,是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48]《老兵精神》(2021)一书认为,老兵精神在新时代依然是实现中国梦,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的强大精神动力。[49]

五、关于兵团精神的传承弘扬

每一个时代面临的具体难题虽然都各具特色,但历经实践洗礼和时间检验的民族精神,是每一代人化解难题推动历史的不竭动力。一代代兵团人在祖国西北边陲前赴后继、接续奋斗履行职责使命的实践过程中,面临的国际国内局势、疆内疆外局势不尽相同,但经过血与火淬炼的兵团精神,是每一时期兵团人攻坚克难的动力源泉。因此,传承弘扬兵团精神始终是兵团人直面各种风险考验,切实履行职责使命的重要精神支撑。

方英楷在《弘扬兵团精神 再造兵团辉煌》(1994)中提出,弘扬兵团精神,首先,弘扬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集中体现在热爱新疆和兵团,热爱兵团的屯垦戍边事业;第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奋力二次创业;第三,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促进民族团结。[50]杨建平在《论兵团精神》(2000)中强调,继续大力弘扬兵团精神是祖国统一、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兵团事业发展的需要。[51]刘耀霞在《论改革开放条件下兵团精神的整合》(2008)中认为,要把弘扬和培育兵团精神与发展兵团民主政治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加强兵团历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市场经济伦理规范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和中坚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52]随后她在《论新形势下兵团精神内涵的延伸》(2009)中进一步指出,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特别是弘扬兵团精神的开放性、进步性和融合性,不断为兵团精神做出新的诠释,增添新的内容,赋予时代的神韵,使兵团精神的内涵得以延伸,以便更好地凝聚兵团人的力量,共创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发展的新篇章。[53]王小平在《论兵团精神的传承和独特作用》(2011)中强调,要通过处理好干部垂范与群众践行、开放引进与人才交流、教育投入与文化产业、弘扬培育与提炼升华、弘扬精神与创造成就等关系,来弘扬兵团精神。[54]罗素、罗蜀在《弘扬兵团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2014)中提出,要把兵团精神内化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融入开创兵团党的建设新局面的全过程。[55]

新时代的兵团事业,聚焦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履行维稳戍边使命,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凝聚和激励,更加需要大力传承弘扬兵团精神,用兵团精神凝聚力量、振奋人心,用兵团精神支撑和推动兵团维稳戍边事业进一步发展。[56]王小平在《新时代兵团精神的传承与发展》(2021)中认为,要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做好兵团精神的研究诠释工作,保持兵团精神强大的生命力。要在实践中赋予兵团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要彰显创新不止理念,保持敢为人先的拼劲,增强勇于改革的闯劲,与时俱进推进兵团精神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不断赋予兵团精神新的内涵,不断地为兵团事业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57]王玉柳在《讲好兵团故事赓续红色血脉》(2021)中提出,兵团故事是对兵团精神的生动诠释,彰显了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展现了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书写了艰苦创业的壮志豪情,蕴含了开拓进取的勇气力量。因此,要用心收集编写好新时代兵团故事,造就一支用心用情用力讲好故事的队伍,让兵团故事成为激励新时代兵团职工群众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的强大动力。[58]常俊川在《兵团精神的哲学意蕴与实践价值》(2022)中指出,兵团精神不仅是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兵团恒久传承的精神财富。[59]柯伟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兵团精神的多维度思考》(2023)中认为,新时代要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戍边实践中丰富兵团精神的内在特质。[60]《胡杨精神》(2021)一书指出,传承弘扬胡杨精神,要把胡杨精神融入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不懈追求,融入履行维稳戍边的职责使命,融入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实际行动,融入讲好中国故事新疆和兵团篇章的具体内容。[61]《老兵精神》(2021)一书强调,大力弘扬老兵精神,要教育引导兵团职工群众赓续老兵红色传统、传承老兵红色基因,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担负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的精气神,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兵团新征程。[62]

六、兵团精神研究的深化和展望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要通过持续挖掘历史素材,与时俱进丰富内涵,创新传承弘扬方式,不断深化兵团精神的研究。

一要持续挖掘历史素材。在数十年屯垦戍边的实践过程中,许多兵团精神的忠实践行者,由于时间流逝而淡出了人民的视野,许多见证了兵团发展历史或重大事件的重要文物遗存,逐渐流失散落于民间。抢救性采访尚存于世的老一辈兵团人,广泛收集保护开发散落的文物遗存,有助于厚实兵团精神的底蕴和增强兵团精神的魅力。

二要与时俱进丰富内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的重大历史时期,兵团人发扬优良传统,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兵团篇章中,勇于探索、奋发有为,取得了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显著新成效。因此,我们要根据兵团人这些新鲜的维稳戍边实践,与时俱进地总结提炼兵团精神的新内涵。

三要创新传承弘扬方式。兵团精神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传承弘扬方式,从兵团成立初期通过“五兵”方式进行传承弘扬,到后面利用电影、广播电视进行宣传推广,都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随着自媒体等新的传播媒介的涌现,兵团精神的传承弘扬也需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传承弘扬方式,使兵团精神在时代潮流中永放光芒,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6]王玉林.百花艳绿洲正气贯长虹——兵团文化建设素描[J].兵团建设,2001(12).

[2]王玉林.论兵团文化及其发展[J].中国农垦,2004(4).

[3]刘耀霞.论兵团文化在新疆的地位和作用[J].兵团党校学报,2005(6).

[4]席霍荣.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兵团文化创新[J].兵团党校学报,2005(6).

[5]刘绍华,郭爱荣.关于兵团文化先进性的思考[J].兵团党校学报,2001(1).

[7]李书群,史建玲.大力发展兵团文化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提供精神支撑[J].兵团党校学报,2006(2).

[8]席霍荣.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兵团文化创新[J].兵团党校学报,2005(6).

[9]赵子芳.新疆兵团屯垦戍边文化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J].学理论,2011(14).

[10]趙柳成.强化兵团独特优势发挥维稳戍边特殊作用[J].新疆社科论坛,2014(4).

[11]张彦.新疆兵团多民族节庆文化研究:类型与特征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11).

[12]卢大林.加强兵团法治文化建设推动兵团维稳戍边事业发展[J].兵团党校学报,2006(2).

[13]刘耀霞.谈兵团文化传承的困境[J].兵团党校学报,2009(3).

[14]席霍荣.兵团文化生成与变迁的过程及分析[J].兵团党校学报,2009(3).

[15]白关峰,王玉林.兵团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成就与基本经验[J].兵团党校学报,2011(4).

[16]张全峰.新时期兵团“先进文化示范区”建设研究[J].传承,2014(11).

[17]白关峰,张全峰.分众化传播视角下兵团传播中华文化研究[J].兵团党校学报,2019(5).

[18]王薇.文化润疆背景下兵团先进文化示范区建设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2022(4).

[19][31][39][50]方英楷.弘扬兵团精神再造兵团辉煌[J].兵团党校论坛,1994(Z1).

[20]李书卷,王瀚林.论兵团精神对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C].屯垦戍边50年.新疆大学出版社,2000.

[21][41]李海江,刘心鸣.总结经验开拓前进不断加强团场精神文明建设[C].屯垦戍边50年.新疆大学出版社,2000.

[22][51]杨建平.论兵团精神[C].屯垦戍边50年.新疆大学出版社,2000.

[23][42][54]王小平.论兵团精神的传承和独特作用[J].兵团党校学报,2011(4).

[24]崔建,王玉柳.弘扬兵团精神推进兵团新型职工思想建设[J].南方论刊,2013(7).

[25][37][48][61]本书编写组.胡杨精神[M].五家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21:5、13-19、23-26、39-42.

[26][38][49][62]本书编写组.老兵精神[M].五家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21:3、26、37、43.

[27][34][44][56]本书编写组.兵团精神[M].五家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21:3、21、25、43.

[28][35]刘耀霞.兵团精神的孕育形成与主要内涵[J].当代兵团,2021(2).

[29][46][57]王小平.新时代兵团精神的传承与发展[N].兵团日报,2021-12-13.

[30][36][47][59]常俊川.兵团精神的哲学意蕴与实践价值[J].兵团党校学报,2022(1).

[32][40]沙枫.新时期加强兵团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J].兵团党校论坛,1997(1).

[33]吴珍.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兵团精神推进屯垦戍边事业新发展[J].兵团党校学报,2007(5).

[43]张洋.政治文化视角下兵团精神的时代价值分析[J].科技展望,2016(4).

[45]刘耀霞.兵团精神的时代价值[J].当代兵团,2021(11).

[52]刘耀霞.论改革开放条件下兵团精神的整合[J].兵团党校学报,2008(5).

[53]刘耀霞.论新形势下兵团精神内涵的延伸[J].兵团党校学报,2009(6).

[55]罗素,罗蜀.弘扬兵团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4(2).

[58]王玉柳.讲好兵团故事赓续红色血脉[J].兵团党校学报,2021(4).

[60]柯伟.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兵团精神的多维度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3(2).

责任编辑:张彦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党校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浅议党校档案作用的发挥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小学课桌椅设计研究综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