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应用规律分析

2023-08-29李孝红张晓兰汪永坚

护理研究 2023年16期
关键词:气海关元腧穴

李孝红,张晓兰,汪永坚,徐 敏*

1.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浙江 310053;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也称张力性尿失禁,是指正常状态下无遗尿,因咳嗽、喷嚏、运动等动作引起腹压增高后,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外口流出或溢出[1]。中医将压力性尿失禁归于“小便不禁”“遗溺”等范畴,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肾阳不足,下元虚冷,膀胱失约[2]。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问题,常见于女性病人,占女性各类型尿失禁的49%,若干预不及时,可严重影响女性的心理、社交活动和生活质量[3-4]。艾灸是指以艾绒为燃料,直接或间接放置在穴位上施灸,达到治病祛邪目的的一项中医护理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等特点[5]。对压力性尿失禁病人施以艾灸,可治气补气,温经通络,通调尿液的生成、贮藏、排泄,增强膀胱的控尿能力,减少压力性尿失禁病人漏尿次数,重建盆底功能[6-7]。有研究证明,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疗效值得肯定,有一定的优势[8-9],但是临床上使用灸法多样,且同一灸法的临床施灸处方不尽相同,用穴规律缺乏整理。因此,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对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艾灸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数据库,英文检索词:“moxibustion”“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中文检索词:“灸法”“灸”“艾灸”“压力性尿失禁”“张力性尿失禁”“尿失禁”“小便不禁”“小便失禁”“遗溺”。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 年6 月7 日。

1.2 纳入标准

明确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的病人,符合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标准[1];单独灸法干预或灸法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干预压力性尿失禁;研究明确写出灸疗腧穴名称;研究类型为试验性研究、经验性报告、个案报告。

1.3 排除标准

无法获取全文或重复发表、数据不全及文献质量评价低的文献。

1.4 数据规范及录入

腧穴名称规范标准参考《经络腧穴学》[10]和《中国针灸学词典》[11]。从筛选后的文献中提取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所选腧穴、腧穴频次等信息,并将提取出的数据录入Excel,建立专题数据库。对录入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剔除重复项、数据一致性处理、将数据转变成布尔数据等。采用双人双核、交叉互查的方式核对数据,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5.0 对腧穴频次、部位等进行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8.0 分析腧穴配伍关联规则并绘制网络图;建立基于Apriori 算法的关联规则挖掘模型,聚类分析并绘制树状图和冰柱图。选择支持度为排序方式[12],设置腧穴项集的置信度≥80%、支持度>20%、提升度>1 的关联规则。其中支持度表示该腧穴组合出现频次占所有腧穴频次的百分比;置信度表示前项腧穴出现时,后项腧穴出现的概率。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流程及结果

共检索到3 285 篇文献,通过主题词及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82 篇文献。其中试验性研究70 篇,经验性报告11 篇,个案报告1 篇。文献检索流程及结果见图1。

2.2 纳入文献的压力性尿失禁证型分析

对纳入文献的压力性尿失禁中医证候进行分类统计,22 篇文献涉及压力性尿失禁证型,12 篇为肾气不固型(54.54%)、4 篇为肾阳虚型(18.18%),3 篇为脾肾两虚型(13.63%),另3 篇分别为脾气虚型、中下焦虚冷型和肝胆郁热型,各占4.55%。提示压力性尿失禁或与脾肾阳虚密切相关。详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中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证型(n=22)

2.3 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艾灸方法

纳入的82 篇文献共涉及6 种灸法,其中悬灸使用频次最多,达31 次,占全部频次的37.80%;其次为隔物灸(24.38%),包括隔姜灸、隔盐灸及隔药饼灸3 种。详见表2。

表2 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方法(n=82)

2.4 高频选穴频次分析

82 篇文献中共涉及37 个腧穴,使用频次为300 次,每个腧穴平均使用次数为8 次。将使用次数≥8 次的腧穴作为高频选穴,高频选穴共有9 个,使用频次占比80.66%,腧穴使用频次居前5 位的是关元、中极、气海、肾俞、三阴交,使用频次占比65.99%。详见表3。

表3 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高频穴位(n=300)

2.5 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腧穴归经频次分析

对涉及的37 个腧穴进行经脉归属,分别按照频次、穴位数等分析其在十四经脉的分布情况,发现所选用的腧穴涉及7条经脉,以任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为主,其中任脉用穴总频次最高(158 次),穴位数居第2 位(7 个),足太阳膀胱经总频次居第2 位(83 次),穴位数最高(10 个)。腧穴归经情况详见表4。

表4 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腧穴归经情况

2.6 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腧穴部位频次分析

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37个腧穴进行部位统计。腹部用穴总频次最高(167 次),用穴数目最高(12 个),且多数为任脉穴位。穴位分布情况见表5、图2。

表5 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部位频次分析

图2 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穴位分布

2.7 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腧穴配伍关联分析

对37 个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最小支持度为20%,最小置信度为80%,共计产生19 条关联记录。其中,“关元-中极”支持度最高,其支持度提示关元和中极在82 篇文献中同时出现的概率为79.662%。“关元-三阴交”置信度最高,其置信度提示三阴交出现在含有关元的关联规则中的频率为93.750%。见表6。关联规则分析网络图见图3,两者间连线的粗细代表腧穴关联性的强弱。

表6 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强关联规则分析

2.8 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腧穴聚类分析

对37 个腧穴进行聚类分析,输出谱系图,37 个腧穴可分为5 个聚类群:关元、中极、气海;肾俞;三阴交、次髎;膀胱俞、足三里、神阙;命门、脾俞、阴陵泉、长强等腧穴。详见图4、图5。

图4 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腧穴聚类树状图

图5 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腧穴聚类冰柱图

3 讨论

3.1 压力性尿失禁常见证型为肾气不固、肾阳虚型与脾肾两虚型

通过对纳入文献分析发现,肾气不固型、肾阳虚型及脾肾两虚型为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证型,与相关研究[13]结论一致。《诸病源候论》[14]中记载:“小便不禁者,肾气虚,下焦受冷也。”《杂病源流犀烛》[15]言:“脾虚则不能为气化之主,故溺不禁也。”因此,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与脾虚、肾虚关系密切,治疗应以健脾益气、温煦肾阳为主[6]。艾灸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的中医护理技术,具有温中散寒、益气补阳的功效,是一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9]。中医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诊疗思路,艾灸疗法同样也重视辩证施术。因此,护理人员应认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诊断学,掌握辨证要点(如脾气虚型表现为神疲乏力,饮食减少,脉细;肾气虚型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脉沉;两者兼有辨证为脾肾两虚型[16]),根据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表现,有针对性地制定艾灸治疗方案。

3.2 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常用腧穴为关元、中极、气海、肾俞及三阴交

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腧穴频数的统计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关元、中极、气海、肾俞、三阴交为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常用穴位。这5 个穴位出现的总频数为198次,占穴位总频数的65.99%(198/300)。根据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置信度≥80%、支持度>20%提升度>1 的穴位组合也均由这5 个穴位排列组合而成。关元为三焦之气所生之处、藏精之所,可补气益精[9];中极主治泌尿系统疾患,可调节膀胱经气[16];气海为生气之海、藏精之府,可回生气、固元阳[9];肾俞可补肾阳、调二便[6];三阴交可通水调气、治疗脾肾及下焦疾患[16],诸穴合用可补脾益肾、调任固脬。因此,通过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发现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常用腧穴较为固定,挖掘结果与中医理论相符,可为护理人员选穴提供参考。

3.3 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遵循“辨证取穴,俞募配穴”取穴原则

辨证取穴是指基于病因病机分析,将疾病归属于某脏腑,辨证选取相应的背俞穴和募穴的方法[17]。背俞穴指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募穴指五脏六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可反映脏腑功能盛衰,调节脏腑气血平衡,二者相配,是谓俞募配穴法[18]。有研究发现,对于肾气不固型和肾阳虚型压力性尿失禁,肾俞和膀胱俞为艾灸的常用腧穴[16]。肾俞为肾之背俞穴,膀胱俞为膀胱之背俞穴,二者合用可补气益肾,促进膀胱气化。对于脾肾两虚型和脾气虚型压力性尿失禁,脾俞通常与肾俞及膀胱俞合用。脾俞为脾之背俞穴,具有益气补脾之功效。对纳入文献所选腧穴进行整理,发现膀胱俞与中极、肾俞与京门常搭配使用[6,19]。中极为膀胱募穴,主妇人下元虚冷;京门为肾之募穴,主治小便不利。因此,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遵循“辨证取穴,俞募配穴”取穴原则,这一规律的得出,提示虽然艾灸操作简单易行,但在进行相关护理操作和对病人进行护理宣教时,对于不同证型的压力性尿失禁病人,不能一概而论,应做到个体化的艾灸和护理宣教。

3.4 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遵循“循经取穴,远近配穴”取穴原则

循经取穴是指依本经本脏腑之病而选取本经穴位,《针灸问对》:“病随经所在,穴随经而取,庶得随机应变之理。”每个腧穴均具有近治作用和远治作用,依据这一规律,将近部取穴和远部取穴相互配合应用,形成了远近配穴[17]。本研究结果显示,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主要是以中极为基础,多结合配伍关元、气海、肾俞与三阴交等联合应用治疗。关元、中极、气海等归属任脉,任脉为阴脉之海,灸其可调节中焦水谷之气、下焦元气,促进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20]。肾俞归属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络肾,属膀胱……”其循行与膀胱密切相关,灸其可调节膀胱的气化功能,固摄小便[21]。三阴交为脾经穴、足三阴之会穴,诸穴合用能健脾肾、利膀胱[22]。本研究结果亦显示,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所用腧穴主要集中在任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关元、中极、气海位于腹部,肾俞位于腰部,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近治作用,三阴交位于下肢部,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远治作用。综上所述,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遵循“循经取穴,远近配穴”的取穴原则,其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效果更佳。

4 小结

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发现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以温阳补气、调补脏腑为原则,不同艾灸方法均具有临床实用性,关元、中极、气海和肾俞等为最常用艾灸穴位,经络以任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居多,部位以腹部和腰骶部居多,常用腧穴配伍组合为关元-三阴交和关元-中极,临床中可根据辨证分型和施灸方式进行配伍加减。该结果可为制定艾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规范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气海关元腧穴
《针灸大成》关元穴应用规律探析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气海俞穴针刺深度研究
防“春困”,这些穴位按起来
独灸关元穴效应探析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现代针灸教材关于肩周炎的“同功穴”分析
艾灸三阴交和关元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性激素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