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2023-08-29汪敬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2期
关键词:疝气修补术腹股沟

汪敬伟

(霞浦县医院外二科,福建 霞浦 355100)

腹股沟疝是临床常见病症,主要指腹腔内某个脏器与腹股沟区向外突出,形成肿块,是腹外科常见疾病,且在老年群体中较为多发[1-2]。据临床数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5%,且男性居多,会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当前临床中对于腹股沟疝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方式,但是患者中大部分年龄较大,会存在多种慢性疾病,其中糖尿病是腹股沟疝常见合并症[3-4]。在手术期间,患者的血糖会异常升高,大大提升手术风险,不利于手术顺利开展[5-6]。因此,对于腹部沟疝伴糖尿病患者来说,需注重其血糖水平调节,若血糖水平控制不佳,会影响患者手术实施,且术后高血糖影响患者伤口愈合,增加手术伤口感染风险,而传统的疝气修补术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使患者疼痛明显,且手术时间较长,受到手术应激影响,患者血糖水平波动较大,易使患者出现酮症酸中毒等不良后果,危及患者生命安全[7-8]。在腹腔镜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且作为一种微创手术,相比于传统疝气修补术具有较多优势,可促进患者快速恢复[9-10]。本文研究以66例腹股沟疝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合并糖尿病患者共66例,收治时间为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将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33例,B组33例。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

1.2 方法 术前所有患者停止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提供胰岛素药物,由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20 033636;规格:3 mL∶300单位),给药方法:皮下注射;给药剂量按照患者血糖水平而确定。使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5~8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10 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术后3 d仍以胰岛素注射方式控制血糖。

A组: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按照疝囊高位结扎+疝修补手术原则治疗,使患者保持平卧位,行硬膜外麻醉,于腹股沟韧带上方逐层斜切开皮肤,将联合肌腱、腹股沟韧带显露,切口大小约3 cm,将提睾肌分离,找到精索上方疝囊,对其高位结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修补腹股沟管的薄弱或受损区域以及被撑大的内环。

B组: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指导患者保持头低脚高位,行全身麻醉,于脐下缘处切口(弧形,2 cm),牵离腹直肌,于腹膜前间隙处置入1个Trocar(10 mm),在肚脐与耻骨联合下1/3位置置入2个Trocar(5 mm),建立气腹;使用腹腔镜观察疝囊,将其游离并结扎,最后准备好合适的补片弯曲后置入,充分覆盖耻骨后间隙、腹直肌后间隙、耻骨肌孔,固定满意后拔除套管,解除气腹。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有效、无效)、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血糖指标(FPG、2 hPG、HbA1c)、并发症发生率(尿潴留、感染、慢性疼痛)。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 将两组患者资料输入计算机统计软件系统做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B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3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A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2.4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对比 术前两组FPG、2 hPG、HbA1c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上述指标B组低于A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糖水平对比()

表4 两组血糖水平对比()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以及人们生活方式逐渐改变,糖尿病发病率逐渐提高,在我国糖尿病患病总数已超过1亿人,同时,腹股沟疝也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11-12]。腹股沟疝及糖尿病均好发于老年群体,腹股沟疝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腹股沟疝主要指机体内某个内脏通过薄弱区域,从原有部位离开进入其他部位,其发病机制与腹内压增高、腹股沟发育不良、腹壁薄弱等因素有关,会使腹腔内小肠等脏器在腹股沟区向外突出,并形成腹外疝[13-14]。其中手术治疗是主要方式,但是患者会受到手术应激创伤及麻醉药物的影响,增加血清炎性因子,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同时,在术后疼痛作用影响下,会增加患者血糖波动幅度,导致患者血糖应激性升高。因此需注重患者血糖水平调节,并采取有效的手术方式,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在相关研究中表明,围手术期控制血糖水平效果越好,对患者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越有利[15-16]。

在本次试验研究中以66例腹股沟疝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手术治疗,干预后,B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A组,术中出血量低于A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血糖水平(FPG、2 hPG、HbA1c)均低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果表明,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对患者疾病治疗有诸多优势,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治疗效果,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这是由于在腹腔镜手术作用下发挥微创手术优势,仅在肚脐附近开孔,将手术相关器具置入并进行手术操作,减小对患者机体损伤与干扰,能通过腹腔镜获得清晰的手术视野,利于手术操作,且不会使患者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维持围手术期血糖稳定,确保患者手术安全[17-18]。

综上所述,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在腹股沟疝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

疝气修补术腹股沟
疝气患者日常护理需要注意什么
疝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治疗
疝手术后注意事项
宝宝得了疝气怎么办?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改良Kugel补片修补腹股沟复发疝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