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

2023-08-29吴少佩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2期
关键词:肛肠肛瘘复杂性

黄 琦 吴少佩

(厦门市中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肛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肛门疾病,通常由于肛管周围组织的炎症、感染或创伤导致,表现为肛门排脓物、排气、排粪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是治疗肛瘘的主要方法,而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由于其病变位置较高、病变程度较严重,手术难度较大,术后护理尤为重要[1-2]。术后的护理不仅关系到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还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密切相关。而传统的护理干预缺乏主动性、全面性,因此护理的效果不尽人意,为此,临床针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逐步引入综合护理进行干预,收到良好的效果[3-4]。本文选取了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患者,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患者(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相关高位复杂性肛瘘诊断标准;患者对本次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无不耐受或过敏者;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在接受本次治疗之前接受过肛肠手术;依从性较差;患者的肛门功能、肛门形态存在异常;存在意识障碍;合并有直肠息肉、直肠癌等肛门疾病;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合并有免疫系统疾病以及血液功能障碍。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每组各48例,研究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58.64±7.84)岁,平均病程(3.46±1.39)年;参考组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57.11±7.68)岁,平均病程(3.32±1.3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本研究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参考组 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在手术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告知患者日常饮食、运动以及排便方面的注意事项,叮嘱患者按时按量用药等。

1.2.2 研究组 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包括:

1.2.2.1 饮食指导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饮食习惯、营养状况等,制订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并遵循以下饮食原则:①液体饮食:在手术后初期,患者可能需要限制固体食物的摄入,以免对肛瘘伤口造成过大的压力。因此,液体饮食是较为安全的选择。护理人员积极监测患者的排便情况、排气情况、腹胀等情况,及时调整液体饮食的种类和量,确保患者的水分和营养摄入充足。②软食饮食:术后一段时间患者逐渐过渡到软食饮食,软食饮食包括糊状、半流质或软质食物,如米粥、面条、烂炖菜等,积极监测患者的消化功能、食物耐受性和营养状态,合理调整饮食种类和量,避免引起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情况。③避免刺激性食物: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酒精等可能对术后肛瘘伤口造成刺激,延缓伤口愈合,因此,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避免这些食物,保持饮食清淡,避免对伤口造成不良刺激。④加强营养供给:积极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补充,推荐患者多摄入高纤维食物,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的发生。

1.2.2.2 活动与体位护理 术后患者需要逐渐恢复正常的日常活动和体位,但需要注意避免对伤口造成过大的压力,指导患者在术后早期进行适度的床上活动,如翻身、抬头、屈膝等,以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随着患者病情的改善,逐渐引导患者进行适度的站立和行走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肠道蠕动,预防并缓解便秘;同时指导患者避免久坐或久站,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减少对伤口的压力。

1.2.2.3 伤口护理 定期护理术后伤口,以保持清洁和防止感染。护理人员定期检查伤口的情况,包括伤口的颜色、渗液情况、肿胀程度等,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伤口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定期清洁,护理人员定期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医师开具的适当药物,如氯己定溶液,轻轻清洁伤口,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或方法,以防止对伤口造成不良刺激。②定期更换敷料,术后伤口通常需要使用敷料保护,防止污染和感染,护理人员定期更换伤口敷料,确保敷料干燥、清洁,避免长时间湿润,以减少感染的风险。③观察伤口情况,护理人员仔细观察伤口的情况,包括伤口的颜色、渗液情况、肿胀程度等,并及时报告医师,如伤口出现红肿、渗液增多、出现异味或发现感染征象时及时采取措施,如更换敷料、进行伤口冲洗或使用抗生素药物等。

1.2.2.4 疼痛管理 具体措施包括:①药物治疗,根据医嘱合理使用药物进行疼痛管理,如镇痛药物、局部麻醉药物等,护理人员定期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药物疗效,调整药物用量和间隔时间,避免疼痛药物的过度使用和不良反应的产生。②物理疗法,包括按摩、理疗、温热敷等方法,以缓解疼痛和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人喜好,进行个性化的物理疗法,提高患者的疼痛耐受能力和康复效果。③心理支持,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等,进而影响其康复进程,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心理问题,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并促进其早日康复。

1.2.2.5 加强与医师的沟通和协作 护理人员及时向医师汇报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积极反馈医师的嘱托和建议,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和建议。同时,护理人员积极协助医师进行必要的医疗操作,如造瘘管拆线、引流管拆除等,确保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治疗效果。

1.2.2.6 生命体征监测 定期监测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记录并与术前的基础生命体征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皮肤颜色、血氧饱和度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1.2.2.7 家属支持 ①提供情绪支持,护士对家属可能面临的情绪困扰,如焦虑、担忧、紧张等予以理解,并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倾听,提供情绪支持和安慰,帮助其舒缓情绪。②提供信息和教育,护士积极向家属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手术过程、护理计划等,并回答其可能有的问题,帮助家属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和康复过程。③协助家属参与护理,鼓励和引导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如帮助翻身、更换床单、观察伤口情况等,增强其护理参与感和信心。④提供实际支持,帮助家属解决实际问题,如住院期间的住宿安排、交通安排、饮食安排等,提供必要的协助和。⑤教育家属的自我管理,向家属传授患者护理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伤口护理、饮食管理、生活方式调整等,使家属能够更好地参与患者的日常护理和康复过程。⑥提供社会支持,关注家属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如经济困难、社会支持不足等,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引导,帮助家属缓解社会压力。⑦定期沟通和评估,定期与家属进行沟通和评估,了解其需求和困扰,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护理计划,保持与家属的密切合作。

1.2.2.8 加强患者自我管理 护士在术后教育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包括伤口护理、饮食管理、生活方式调整等方面,详细解释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伤口护理的步骤、如何进行自我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饮食管理的注意事项、生活方式的调整等;鼓励患者参与自己的护理过程,提高患者对术后护理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术后康复的顺利进行。

1.2.2.9 康复护理 护士积极协助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包括术后早期活动、康复运动、伤口保护等,根据医师的建议和护理计划,帮助患者早期进行适度的活动,促进肠道蠕动和排气,避免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此外,积极教育患者进行康复运动,如括约肌锻炼、盆底肌锻炼等,促进伤口愈合和功能恢复。

1.2.2.10 安全管理 告知术后患者遵循安全管理措施,包括防止跌倒、避免自我伤害、正确使用医疗器械等,护士对患者的安全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安装防滑垫、提供防滑鞋、保持走道畅通、避免滑倒和摔伤的危险;同时导患者如何正确使用医疗器械,如排便器具、引流管等,避免误操作引发并发症。

1.2.2.11 感染预防 指导术后患者采取相应的感染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伤口护理、引流管理等。护士严格遵守医院的感染控制政策和操作规程,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正确执行伤口护理操作,定期更换引流管和袋,并及时清洗和消毒医疗器械;积极向患者和家属进行感染预防的相关教育,提醒其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避免接触患者伤口,保持环境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1.2.2.12 并发症的监测和处理 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术后患者可能面临并发症的风险,如伤口感染、出血、瘘口闭合不全等,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伤口情况、引流液性状等,及时发现并报告医师。在医师的指导下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伤口冲洗、引流管引流、抗感染治疗等,以防止并发症的进一步恶化。

1.2.2.13 导管护理 对术后留置导尿管、引流管等导管的患者,护士定期观察导管的通畅情况、固定和清洁,以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同时,护士积极监测患者的尿量、引流液量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1.2.2.14 定期复诊和随访 术后定期复诊和随访患者,以监测伤口愈合情况、评估疼痛程度、了解术后并发症和身体状况等。护士协助医师安排复诊和随访,提醒患者按时前往医院进行复诊,并帮助患者解答复诊时可能存在的疑问。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指标包括:肛门部分失禁、肛门狭窄、肛门畸形);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肛肠动力学改善情况(包括: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及肛门功能改善情况(包括: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感觉容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以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2.08%vs.12.5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肛门功能改善对比 两组患者干预前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感觉容量等肛门功能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肛门功能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肛门功能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改善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改善对比()

2.3 两组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改善对比 两组患者干预前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等肛肠动力学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肛肠动力学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肛肠动力学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肛肠动力学改善对比(mm Hg,)

表3 两组患者的肛肠动力学改善对比(mm Hg,)

2.4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参考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对比(d,)

表4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对比(d,)

3 讨论

肛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肛门疾病,其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特别是对于难度大、复杂度高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患者,加强术后患者的综合护理至关重要,可发挥多方面效果[5]。

首先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发生,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术后患者往往存在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如感染、出血、瘘管再形成等[6]。综合护理在术后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伤口情况和瘘管引流情况,能够早期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7]。如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规范的伤口护理,包括定期更换伤口敷料、注意伤口渗液情况、监测体温、观察伤口出血情况等,以减少感染和出血的发生。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监测患者的瘘管引流情况,定期更换引流袋,避免引流袋满溢致瘘管再形成的风险[8]。通过这些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康复,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8%,参考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

其次是有利于缓解术后疼痛,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往往会经历术后疼痛,包括术后伤口疼痛和排便疼痛。综合护理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合理的药物管理和非药物方法来缓解患者的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9]。如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药物过敏史等因素,合理选用镇痛药物,如非处方药的应用进行监测和管理,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采用非药物方法,如冷敷、热敷、按摩等缓解疼痛,帮助患者放松身体,减轻疼痛的感觉。综合护理中的疼痛缓解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肛肠动力学和肛门功能改善,进而促进患者早日恢复,缩短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10]。干预后两组肛肠动力学水平和肛门功能水平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肛肠动力学水平和肛门功能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

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术后患者需要长期的护理和管理,包括伤口护理、瘘管引流管理、饮食调控、生活方式的改变等[11]。综合护理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教育和指导,帮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的技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应对能力。例如,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详细介绍伤口护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授患者如何正确更换伤口敷料,如何观察伤口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向医师报告[12-13]。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向患者介绍瘘管引流管理的方法,包括引流袋的更换和清洗,以及避免一些引流袋使用的误区。通过这些教育和指导,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提高术后康复的效果。

综上所述,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等肛肠动力学水平和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感觉容量等肛门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进一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

猜你喜欢

肛肠肛瘘复杂性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PFNA与DHS治疗股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应充分考虑医院管理的复杂性
常见肛肠疾病的诊治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活血润肠汤治疗肛肠术后便秘40例
中医护理干预肛肠术后患者排便50例
针刺联合坐浴治疗老年肛肠术后疼痛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