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研究

2023-08-29刘泉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23年3期
关键词:健美操实践策略高校

刘泉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的内涵及意义,然后针对学生缺乏展示舞台、训练设施和时间不足等问题,提出从完善教学基础设施、丰富健美操教学内容、开发创新教学方法、组织多种课外实践活动等方面解决问题,以期为大学生掌握健美操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创造理想的环境。

关键词: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内涵及意义;实践策略;高校

健美操介于舞蹈与体操之间,其虽然也有竞技性内容,但多被视为一种健身技能。在高校开设健美操课程, 既契合了年轻人追求形体美、渴望拥有和展示才艺的特点,又能激发其运动健身动机,为大学生创造交流合作的平台,提升了体育课程吸引力。但健美操课程包括了基础技术动作要领、理论知识和创编技能的学习,教师仅凭有限的课堂教学,很难让学生系统化掌握这门技艺, 无法促使多数学生养成坚持跳健美操的习惯。在此背景下,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走进了教师的视野,把课堂理论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示范讲解与训练融合到一起,成了创新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新方向。

1 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教学训练一体化是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健美操理论知识、示范基本技能的同时,给学生同步展开训练的机会, 以便其更好地感悟基础理论的内涵,快速掌握技术动作,具备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求练习、展示健美操的能力。因此,實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使健美操教学更具实效性,让学生把学习兴趣顺利转变为爱好和习惯,有助于学生掌握一项终身运动的技能,契合当前高校体育课的教学理念。

2 制约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的因素

2.1 设施和器材不足

虽然健美操对教学和训练设施要求不高,器材需求也相对简单,但以培养大学生运动习惯和爱好为出发点, 实现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大部分高校现有的场地、音响设备、训练器材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尤其是在课外训练环节,大学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场地,可以自由利用的器材也明显不足。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和技能、产生的创意,无法落实到实践训练当中。例如,有相同训练需求和运动爱好的学生,在组成健美操团队后,经常找不到合适的训练场地,影响了健美操技艺的提升, 导致学生对课堂教学逐渐失去兴趣。

2.2 教学内容单一

在健康意识深入人心的社会背景下,健美操以其兼具艺术性、竞技性、娱乐性的优势,得到了各年龄段、不同生活背景人群的广泛欢迎,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审美品位和健身需求。但在高校的健美操教学中,受课时和教师个人健美操技艺、见闻等限制,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比较普遍,无法满足个性化健美操学习和训练需求。比如,部分教师偏重竞技性,忽视了学生塑造优美体态、掌握才艺、丰富课余生活的需要,不利于激发大学生自主训练和创编作品的需要,影响了教学训练一体化。

2.3 教学和训练方法缺乏创意

健美操是一项非常讲究创意、个性和氛围的运动, 教学和训练方法也多种多样。在面向不同对象传授技艺、讲解理论时,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灵活选择训练方式,才能保证教学效果,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实践灵感。反观高校的健美操教学,一些体育教师缺乏创新精神,习惯于按照普通运动项目的教学模式, 采用固化的教学训练方法,无法体现出健美操独有的魅力。一方面,部分体育教师习惯于按照理论讲解、基本动作示范、组织训练的流程开展健美操教学。在课堂上,学生无法感知健美操运动的美感,参与训练活动时,发挥不出运动和学习特长;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和训练活动安排固化,学生在固定的场馆和空间氛围中,很难产生健美操训练和表演灵感,理论学习与实践演练不协调,不利于保持学习动力。

2.4 学生缺乏交流展示机会

健美操是一项讲究氛围和团队合作、需要交流展示机会的运动,无论是基本技能训练,还是创意动作的编排和演练,都需要有理想的氛围和平台,才能保持学生学习和训练的热情,促进理论学习与健身、表演实践相结合。但受到经费和时间等因素制约,高校学生大多缺乏交流、展示健美操技艺和创意的机会, 不利于养成自主训练习惯。尤其是在跨校、跨地区的健美操比赛活动中,有些高校学生社团都无法报名参与。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逐渐失去掌握新技能、创编新动作的热情。

3 实现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的有效策略

3.1 重视健美操的育人价值,完善教学训练设施

针对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设施不足的问题,要从改变对这项运动的认知着手,促使学校管理层意识到健美操课程不仅具有体育、美育价值,还对培养学生终身运动习惯、提升创新能力、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意义重大。一方面,促使管理层重视健美操教学训练基础设施建设, 更新和增添必要的器材,为开展多样化的训练和比赛活动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对学生组建健美操社团、报名参与校际和校外健美操比赛等活动,给予经费支持,提供必要的训练指导,激发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健美操技艺的动力,为创新教学训练模式打下基础。

3.2 强化师资建设,丰富教学内容

为了给学生提供艺术风格和健身、娱乐功能多样的健美操课程,高校应强化师资建设。首先,鼓励体育教师学习最新的健美操技术动作,了解前沿理论和竞技、表演、教育教学动态,创新健美操教学内容。例如,通过关注健美操明星和专业教学机构的视频号、线上交流平台等,了解最新的健美操学习潮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改进。其次,高校可以与周边健身教练服务机构合作,聘请专业的健美操教练到高校兼职授课,或者在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健美操比赛时,邀请专业教练指导各团队的排练,给学生创造拓宽视野、提升健美操技艺的机会,为体育教师搭建与专业教练交流的平台。最后,在选聘青年体育教师时,把健美操学习、比赛和教练经历作为入围条件之一,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健美操教学训练水平。

3.3 创新教学和训练方法,促使二者相互融合

为了促使健美操教学和训练活动相互融合,教师应合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把健美操教学训练延伸至课外,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学习健美操理论知识、训练实践技能提供全面指导。首先,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技能训练中,教师应针对学习难点,录制技术动作视频、知识点解析课件,供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据需要在线反复学习、训练。其次, 利用社交平台和校园网,搭建健美操技能学习、训练和展示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就最新训练方法、技术动作、比赛活动等议题,展开多方实时互动。最后,针对有个性化学习需求的个体和团队,教师可以在线推送健美操学习资源,传授训练技巧,促使学生养成健身习惯。

3.4 创造实践机会,搭建交流展示舞台

为了增强大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动力,促使他们形成健身习惯,高校应结合健美操课程教学,创造多样化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搭建交流展示健美操技艺的舞台。首先,在教学训练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观察和交流, 了解学生的健美操审美取向、学习兴趣和目的,鼓励爱好者组建社团。在团队合作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训练灵感,让健美操成为校园文化符号之一。其次,通过与周边高校合作,创举办健美操大赛。在健美操课程的教学训练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参加比赛为目的, 积极学习相关理论,掌握必要技能,并且组团开展动作创编和演练活动。最后,加强与企业、社区的合作,为学生展示健美操技艺创造机会。例如,以开展公益活动、参与社区文化主题活动的形式,组织学生给特殊群体、社区居民表演健美操,或者在企业庆典、校庆演出活动中,给健美操社团争取演出机会。

4 结语

综上所述,健美操兼具体育和美育价值,可以满足大学生体能训练、身材管理、体形塑造等多方面需求。实践证明,健美操课程对培养大学生运动习惯、丰富课外文娱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高校应从重视健美操育人价值、丰富教学内容着手,为大学生创造学习、训练和展示健美操技艺的理想条件,有效实现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邓森悦. 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的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5):41-43.

[2] 邱妍妍, 南萍. 高校健美操課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 综合版, 2022(9):153-156.

[3] 龙洋. 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20(17):45-46.

猜你喜欢

健美操实践策略高校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幼儿园艺术整合活动的实践策略研究
2008—2015我国健美操科研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在高校健美操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之浅析
竞技健美操难度组合动作的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