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德育相融合的实践策略

2023-08-29王果

学周刊 2023年27期
关键词:融合策略思政教育德育教育

王果

摘 要: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建设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的教育基地。为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有效适应当前社会的快速变化,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推进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在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基础上,持续加强思想建设和道德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文章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德育相融合的实践策略为主题展开探究,在全面分析思政教育与德育相融合的教育价值基础上,结合一线教学实践提出融合教育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德育教育;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7-005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7.018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输送优秀技能人才的重要教育场所。现代人才的培养不仅应注重提高专业技术能力,还应积极履行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校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综合价值,通过创新与变革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持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和道德修养。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应当树立融合教学的理念,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思政教育活动中,不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有效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水平的基础上,持续促进高职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德育相融合的价值分析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鉴于当前技能人才培养在数量和综合素养上不能有效满足发展需求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在全面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还应持续加强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引导。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将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相融合,这对于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德育教育的教学效率

思政教育活动以思想教育为主要任务,通过实施系统性课程,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三观。从广义的角度看,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均属于德育教育的内容,分别从不同的侧重点加强对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思政教育和德育教学相融合,代表着思政教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拓展思政教育的价值,从思想和心理两个角度着手展开教育教学,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价值,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同步发展。一方面,教师要通过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等方式,积极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充分结合时政新闻等教育素材加强思想引领和价值素质;另一方面,教师还将积极通过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融合,促進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学校应当积极促进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持续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养,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综合效果。

(二)有利于拓展思政教育的教育内容

在传统的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重点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由于思政内容理论性强,大部分内容抽象难懂,这就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学的实效。思政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从德育教育的角度整合多样化的教学素材,包括文学典籍、历史典故、时政素材等,充分结合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与伟大精神展开教学,如将牺牲精神、爱国精神等融于思政课程中,不断增强思政课程的人文性和生动性,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因此,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融合,不仅能够提高思政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还能增强实践课程的实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综合素养的同步提高。

(三)有利于塑造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念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不仅应当注重知识的教学,还要重视道德品质的塑造,需要通过系统性的思想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因此,思政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事政治新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培养学生具备勇敢、善良的民族优秀品质。因此,思政课程与德育教育相融合,能够产生“1+1>2”的教育价值,在提高学生思想意识的基础上塑造良好德行,使学生在善良而正直的优秀品质中又有博爱和自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不断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德育相融合的实践策略

思政教育与德育教育相融合是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一种教学实践,更重视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道德品质为教学重点,持续提高人才的综合质量。因此,思政教师应当在课程教学中着力加强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融合,充分重视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结合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优化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基础上实现思想引导和道德塑造,持续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一)把握三大融合原则,实现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整合

在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把握融合教学的三大基本原则,即“理论联系实际”“区别与联系”和“契合时代发展”。

1.理论联系实际。无论是思政教育还是德育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含了极强的理论知识基础。传统教学过度强调理论知识的讲述,但却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如果再将思政教育知识和德育教育知识进行整合教学过程中仍然强调理论知识的讲述和告知,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需充分结合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情况,在理论知识讲解的基础上设计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广泛实践中消化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提高实践能力,从而让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思维,能够在生活中主动应用思政知识和德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增强理论知识的实用价值,提高课程教学的综合效率。

2.区别与联系。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属于“子主题”和“大主题”的关系,德育教育包含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大方面。虽然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区别,通过两相融合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两种教育活动在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为持续提高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综合成效,教师在融合教育过程中需要紧抓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有机整合相关教学内容,才能实现“1+1>2”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契合时代发展。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生接收的知识越来越多,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日益增大。思政教育活动和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进行,都需要结合当前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教学思考,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变革,才能引导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找到解决个人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学以致用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认知,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更好发展。因此,思政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需要契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从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才能发挥课程的教育价值,有效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重需求。

(二)丰富思政课堂教学形式,增强课程教学活动亲和力

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培养,强调通过德育教育和思政教育加强思想的引领和道德的塑造,以此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能够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特点,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实现思政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和改革,以此不断增强思政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有效提高思政教育活动和德育教育活动的亲和力,让学科知识成为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和实际问题的实用知识。为此,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融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设立课题研究部门,以融合教学为研究课题,探讨根据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进行课程改革,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此同时,思政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也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思路,能够以头脑风暴、集体备课等方式打造精品课程,以此强化思政课程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道德塑造。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积极应用信息技术,通过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等新颖的教学方式拓宽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学思路,将德育模块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不断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和自主探究的热情。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立足于思政教育课堂开展专题性教学活动,例如通过大课堂、学术讲座等方式,邀请思政教育、德育教育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领军人物等走进校园课堂,为学生讲解更多名人事迹和爱国故事,持续增强对高职学生的思想建设和价值塑造。

(三)适度引入德育教育知识,结合传统文化开发校本教材

教学活动开展需要依托教材文本的指引,高职院校在积极推进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应当积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编制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校本教材,能够在教材中突出地域文化和校园文化,以此增强教学素材与学生的关联度,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为此,学校在教材编制过程中需要对教学素材的选择进行多维度思考。一方面,需要从教育教学目标的角度明确课程教学的核心主旨,通过课程培养高职学生具备正确的三观,持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职业综合素养;另一方面,教材编制还需结合德育教育的要求,适度引入德育知识,引入身边的案例,增強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与此同时,学校还可将课程建设与校园图书馆相融合,根据教学需要对学校图书馆的思政教育材料加以分类和整理,再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料和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素材支持。总之,教师应当在思政教育中适度引入德育知识,通过两相融合的方式让德育教育活动从更深的层面诠释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不断提高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综合成效。

(四)积极组织道德实践活动,在知识应用中提高道德修养

鉴于思政课程理论性较强,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学习难度较大的特点,为提高教学的成效,教师可积极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增强课程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实践活动中将德育教育融于思政知识中,指引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思政课程的知识体系,且能在德育知识的融入下不断提高道德修养,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为此,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开展各类实践性活动,例如思政教育讲座活动,以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综合教育和德育教育等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理解思政知识,持续加强对知识价值的认知。与此同时,学校还可结合高职学生的个人成长需求开展主题实践课程,在理论知识转化成行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例如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社区志愿活动,等等。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参观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党的发展历史、指导思想和主要活动等综合性信息,以直观的体验感不断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道德修养。

(五)充分整合时政新闻素材,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思政课程与时事政治有密切关联,教师要想在课程教学中实现德育教育与教育的融合,还可将时政新闻作为课程教学的切入点,通过新闻解读和剖析的过程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知识,进而实现道德的引领和塑造。为此,教师需要及时了解相关新闻及政策,能够结合教学目标找到渗透的方式和方法,例如将“勤俭节约”的教学主题融入教学中,并与当前推行的“光盘行动”相融合,不断增强学生对勤俭节约的认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爱惜粮食。同时,还可积极利用网络技术构建思政教育的网络平台,例如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App为学生开拓多元化的知识学习渠道,鼓励学生在平台中积极发表意见,增强学生在课程改革中的参与感。另外,还可引导学生积极评论社会热点新闻,依托网络资源拓宽学习渠道,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例如结合时事热点新闻展开讨论和学习,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开思考,强化对思政知识的认知和感悟,不断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结语

全新的发展时期,社会对职业人才的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应具备专业的职业操作技能,还应具备优秀的人文综合素养。高职院校应着力推进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融合,为社会培养具有复合性特点的专业人才,有效满足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不断推动社会的更好发展。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充分把握融合教育的基本原则,不断丰富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形式,积极结合传统文化开发校本教材,在丰富的道德实践活动中持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同时,学校还应结合时政新闻素材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持续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使之能够在未来的就业岗位上爱岗敬业、努力钻研,成为政治觉悟高、专业能力强、道德品质好的现代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国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思政意义和德育运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8).

[2] 严辰辰,杜梅.论《大学》德育思想与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J].公关世界,2022(4).

[3] 高世奇,徐展.提质培优阶段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发展路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21(10).

[4] 张筱茜.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德育相融合的策略探究[J].大学,2021(12).

[5] 高婉.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策略研究[J].才智,2020(29).

猜你喜欢

融合策略思政教育德育教育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数学游戏的指导策略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结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