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的审美中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2023-08-29薛辉
薛辉
文学作品历来都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它具有审美启蒙和文化塑形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内容中设置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明确了文学活动的价值内涵,确立了文学作为审美活动的特殊地位,同时也规划了这一任务群的具体目标和实施要求。
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价值与内涵
1.文学审美是学习任务群的核心价值追求
关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价值与目标的定位,2022年版课标这样阐述:“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这一段表述明确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三大目标,一是“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二是“提高审美品位”,三是“尝试创作文学作品”。由此可见,文学阅读的核心是审美,通过阅读让学生能够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文学作品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展现自然美、社会美与人性美,这种美需要通过阅读实践去感受与体验。学生通过读懂作品去感受美,体会出作品塑造的不同领域、不同形态的美。所以说,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就是一种审美性、情感性的精神活动,是对美的境界的体验过程,一方面学生在文学作品美的境界中感受和体验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另一方面还能根据作品追求的境界去创造美,从审美体验走向审美创造,从生活表达走向审美表达。
2.经典作品是学习任务群传承文化的根脉
作为课程内容,经典的文学作品体现在多个学习任务群中。首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和“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都以文学作品为学习内容,经典的散文、诗歌、童话……无一不是学生语文实践的对象与内容。其次,文学作品还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重要内容,儿歌童谣、古诗楹联、成语谚语、名言警句,特殊的语言形式为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记人叙事的优秀文本、参观访问记和有关科技作品也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学习内容,“跨学科学习”中的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等校园活动,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同样需要以文学作品为载体。可见,文学作品是学习任务群的重要内容。
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指出:“强调内容的典范性,精选文质兼美的作品,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价值取向,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段话也进一步突显了文学作品的文化传承功能。语言文字的运用,除了听说读写活动,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文学活动”,文学活动的作用可见一斑。
3.文学活动是建立完整素养结构的有效载体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综合体现课程核心素养目标的整体达成。文学具有文化传承、语言发展、社会认知、审美熏陶等多重功能。“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能更好地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古人云:“文以载道。”学生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与作者共情,体认作品的价值观,自然会增加文化自信。“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可以更好地促进语言的建构。作品是语言的载体,经典作品体现了语言的典范性、创造性,因此,文学作品的学习能较好地落实语言运用这一核心素养的要求,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学生感受“丰富内涵”,“形成个体语言经验”至关重要。思维品质、思维习惯以及逻辑思维这些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向所有任务群的学习,而形象思维的培养则应当由“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来担任。更重要的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可以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品味,增强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一功能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显得更为重要。
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内容与要求
1.坚持以三大文化为语文课程内容
教材所选的文学作品样式很多,如诗歌、童话、寓言、神话、散文、小说、影视作品等,都是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大主题内容。课标中各学段的学习内容如表1所列:
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学段以故事(革命故事和童话)和短小的诗文为主;第二学段除故事外,还有诗歌、散文,同时增加了儿童文学作品;第三学段以优秀的文学作品为主,开始关注有关少年成长的小说、传记。内容始终都体现语文学习的文化性、时代性、革命性,始终坚持把立德樹人放在首位,把文学审美与品格育人融合在一起。三大文化中尤其突出了革命文化,把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童年故事和他们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爱国故事、历史人物故事作为学习重点,更加突显革命文化教育在凝聚信仰、传承文化、立德树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任务要求体现素养发展的学段要求
随着学段的升高,文学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在逐步增加,这不仅体现在阅读内容上,更体现在学习任务群的学段要求中。任务群对每一类文体的学习都有明确的要求,而这些要求正是课程设计的目标来源。如第一学段对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爱国志士的童年故事,要求是“讲述故事”“表达敬仰之情和向他们学习的愿望”,诗文的学习要求是在“诵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与变化”,阅读儿歌、童话、图画书,则要求“体会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第二学段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基本方式还是“阅读、讲述、感受、欣赏”。对诗歌和散文的阅读,要求则从感受提升到表达;对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要求是欣赏与感受并学习创编。第三学段增加了“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习品味作品语言、欣赏艺术形象”“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描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等要求,学段要求明显提高,从感受、体会阅读乐趣,走向对文学作品的评析、品味与鉴赏,开始尝试用文学表现手法来表达,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去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从而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品位。
除了关注课标中的内容要求外,教师还要特别关注课标在学业质量标准上的要求。只有在学习任务群目标的统领下,清晰内容要求与学业质量标准,才能更系统地掌握“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目标序列。学习任务群在内容上的要求,如何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落地,如何判断该目标要求已经达成,必须紧扣学业质量标准设计相应的学习支架和实施路径。如第三学段的“学习品味作品语言、欣赏艺术形象”,这个属于要求标准,缺乏可操作的行为和路径,在具体实施时,就必须依托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完成,如用“朗读、复述”呈现对作品内容的理解,用“文字、结构图”梳理作品的行文思路,通过“诵读、改写、表演”表达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借助资料、结合作品关键语句”评价文本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没有这样具体的实践活动的支撑,目标要求往往无法达成,只是空中楼阁。
三、“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实践路径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以文学活动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实现人的精神成长。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要围绕单元的学习任务主题,统整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等要素,设计结构化的学习活动,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的阅读与交流、观察与体验、想象与表达得以共融同进。
1.立足单元,对接课标,提炼单元任务主题
每一个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用独特的语言艺术描绘的精神世界。文学世界的这种丰富多彩,在为学习者提供多元的审美对象的同时,也带来了审美观念的挑战。现有教材的单元,除习作单元和策略单元外,一般都是以人文主题为编排依据的,同时安排了相关的语文要素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单元人文主题与各种语文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对接课标中学段学习内容与要求,提炼出相对合适的单元主题。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以“神话”为主题,有《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三篇精读课文和《女娲补天》一篇略读课文。“快乐读书吧”要求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对接课标第二学段学习内容,“阅读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富有童趣的语言与形象,感受纯真美好的童心,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我们设计了“探寻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任务主题,既贴合单元要求“感受神话中神奇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又符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任务要求。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童话单元,教材内容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牛肚子里旅行》两篇精读课文与《那一定会很好》《一块奶酪》两篇略读课文。我们从单元主题与文体特点出发,设计了指向“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主题——“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通过回顾读过的童话,感受童话的丰富有趣;学习新的童话故事,去结识更多的童话人物;关注故事的情节,去感受童话情节的曲折离奇。在读故事、讲故事中,与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欢笑,一起悲伤,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阅读童话,真正体会童话世界的奇妙。
2.整合资源,关联生活,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经典文学作品的写作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学生有时很难走进距离自己生活遥远的作品情境,也很难理解作品所表达的特殊的思想内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学作品,需要搭建一座“桥梁”来勾连文学世界与儿童生活,这座桥梁就是体现真实生活与真实学习的单元主题情境。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编排了四篇文章《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从内容上看都与大自然美丽风景有关联。从文体特点来看,除了《古诗词三首》,其他三篇课文均为散文。文章在写关于大自然意象、在对自然景物进行细致描写时,都由景物展开联想与想象,所想的内容也是作者的感受、感悟。单元语文要素把联想和想象作为教学的重点,突出“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一目标。虽然单元课文内容不复杂,但体验作者的情感,特别是这种情感是如何生发出来的,这是难点。比如《丁香结》一文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及蕴含的人生思考这一要求,对于不识愁滋味的少年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们结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第三学段的要求,设计了“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主题。活动设计是基于学生的生活情境的,如第一个活动“面对此景,我情不自禁”,就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交流自己游历过的山山水水,契合单元导语页所言“背上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草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也是作者所见,是与山水的亲密接触,前者把景與情交融在一起,后者用诗句来叙写自然现象的突变,教学时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写诗人眼中的狂风暴雨与雨过天晴,这种改编也是一种创意表达。第二个活动“是她,拨动了我的心弦”是聚焦一物,不管是月亮还是丁香,都寄寓了某种特点的情感,古人的咏月诗大多如此,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忧愁,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思念,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恬淡,这里的月不再是月,是情。丁香结亦是如此,作者面对丁香,一反古人的情感,并没有一味地哀愁,更没有产生抱怨生活的想法,而是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文中的丁香结是人生之结,作者认为解“结”的过程就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否则就平淡无味了。
3.聚焦主题,强化实践,有序设计系列学习活动
“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课标的重要理念。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要以语文实践为主线,“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追求。因此,通过情境化、系列化的学习活动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科实践,这是落实素养目标的最佳路径。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在主题“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的引领下,具体设计了三大任务及活动框架(见图1),活动从生活出发,走进文本,在品味文学意象的基础上,再走进生活,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观潮》《走月亮》《繁星》和《现代诗二首》,以及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这些诗文都是描绘大自然美景的:有雄奇壮观的钱塘潮,有秋夜洱海的月景,有秋江上归巢的倦鸟,有悠然自得的花牛,还有海上满天的繁星。对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内容第二学段的要求,我们提炼出单元任务主题“我和秋天有个约会”,并设计了学习任务及活动框架(见图2)。
四、“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评价建议
1.对学生的过程性表现进行评价
学习任务群的实施是周期相对较长的学习活动,与单篇课文学习不同的是,任务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整体的,是高位的,指向的是素养目标,不是原来的三维目标,更不是双基目标。因此,对学生的过程性表现进行评价,尤为必要。第一学段要以阅读兴趣为主,要通过朗读和想象等,考查学生对作品的大体感受;第二学段侧重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重点句段的概括与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对作品的语言和形象的具体感受;第三学段要注意品味与评析作品语言和形象,能表达自己对感人情境和形象的理解與审美体验。
相对于终结性评价,过程性的表现更能关注学生真实的感受与体验,关注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语言水平、思维能力等。学生对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领悟程度,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运用文学表现手法描述自己成长故事的创意表达能力,都可以用过程性表现评价来完成。
2.重视单元进阶测评的整体设计
任务群的学习,要以嵌入式评价作为学习进阶的重要手段,要努力开展“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故事”,以“讲不厌的民间故事”为主题,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讲述,每一个子任务都有相应的评价,要从低到高划分为三个层次,做到“我来讲”“我会讲”“我讲得好”,一是分享已经听过的民间故事,以故事的完整度和讲述的流畅性作为评价标准;二是运用多种方式讲好《猎人海力布》的故事,能转换角色讲、改变顺序讲;三是创意改编民间故事,设计电视连续剧,进行想象性创造。
在做好嵌入式评价的同时,还要注重单元综合评价的设计。作为单元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单元综合性测评要发挥诊断与促进单元学习的作用。如民间故事单元的单元综合性测评主题是“举办民间故事展播周”,旨在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进行考查,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让学生完成“五个一”的任务(看一部电影,读一本好书,讲一个故事,绘一册绘本,办一个展览),将听、说、读、写、展示都贯穿其中,学生在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实现由课堂学习走向课外终身学习延伸。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