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梳理”中发现规律,在“探究”中优化表达

2023-08-29尚卉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梳理园地识字

尚卉

“梳理与探究”是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四种典型的语文实践活动之一。“梳理”,即梳爬整理,是根据所需,对学过的语文知识及方法技能进行自主分类、统计、排序等;“探究”,即探索追究,是对这些知识和方法技能进行“观察、聚焦、放大、比较、辨别、想象、预测、推理、判断”等。(何必钻《第三学段“梳理与探究”的目标解读与教学建议》,《教学月刊》2022年第9期。)“个体语言经验”是语言运用的基础,是一个人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能力和习惯的总和,既包括自发形成的语感,也包括自觉建构的语理。个体语言经验的形成、发展和“梳理与探究”是分不开的,需要学习他者的语言经验,在大量语言材料的积累和梳理中发现语言现象,探究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不断规范、优化自身的言语表达。

一、提升个体语言经验:梳理与探究语文园地的价值

语文园地是统编本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围绕单元学习的目标和要点,进行语言材料的积累,梳理语文知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习得的知识真正转变为能力,可以说语文园地自带一股梳理与探究的理性力量。梳理与探究语文园地的过程也是提升个体语言经验的过程。

1.语言材料再积累

积累语言材料是梳理和探究的基础,也是形成和发展个体语言经验的开端。作为一个单元的“终点站”,语文园地是一座汇聚了不同形式语言材料的宝库。“识字加油站”指向汉字的积累。尽管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使用图像、视频、音频等方式记录和传递信息,但文字所形成的书面语言材料仍在人們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汉字是记录他者语言经验的载体,学习汉字对形成和发展个体语言经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日积月累”以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词、成语、名言警句、俗语等为内容,拓展了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时空。这些内容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帮助学生丰富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逐步养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建立文化自信,这对提升个体语言经验的品质至关重要。“词句段运用”指向词、句、段的积累。语言运用就像盖房子,词、句、段就是盖房子所需要的砖瓦,砖瓦越多,房子才能盖得越高越大。

2.能力再巩固

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能力,梳理与探究就是转化的桥梁。汉字中同音字、形近字多,容易出现错误、混淆,“识字加油站”分类梳理学过的汉字,可以有效地解决这样的问题。探究汉字的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提升向他者习得语言经验的效率。分类梳理“日积月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感受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梳理、探究“词句段运用”,将零散的词、句、段整合在更加理性的逻辑系统内,便于学生更好地调用,增强了用词、造句、构段的能力。语言现象是在词组、句群、段落中呈现出的规律性的表达,这就是语文知识的显性状态,也是学生进行语用实践的内核。(吴勇《将“基础练习课”上成“语用实践课”——对统编教材“语文园地”板块的教学探索》,《语文建设》2021年第14期。)探究丰富的语言现象,发现词组、句群、段落中呈现出的规律性的表达,语言运用便会更加条理清楚,生动活泼,给人以美感,个体语言经验的发展便有了更高的质量。

3.方法再掌握

“交流平台”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提升,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学过的方法,是方法再掌握的重要媒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就能更加高效地发展个体语言经验。然而方法的掌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唯有经历了“梳理学习过程—总结方法—在实践中再次运用方法”的过程,才能算真正掌握。

二、语文园地:梳理与探究的支点

语文园地在1~6年级共出现13个板块,这些板块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将不同类型的语文知识分类编排其中,并辅之以相应的练习,积累知识的同时运用知识,边学边用,活学活用。

1.识字加油站

在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的同时,“识字加油站”板块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逐步掌握识字方法,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如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识字加油站”,选取了三组读音相近、字形相似的形声字。教学时,可以创设“认识汉字家族”的情境,以故事化的口吻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借助拼音将词语读熟。接着帮助学生梳理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请学生分别想一想这三个汉字家族中每个家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每组的三个字都是非常相似的“好兄弟”,它们读音相近甚至相同,字形也很相似。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这些相同的部件与汉字的读音有关,变换的偏旁与汉字的意思有关。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探究,尝试着给“跑”“娃”“怕”这些孤独的汉字也找一找“好兄弟”。课后,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小组合作,自主发现,想一想还有哪些字可以按照以上规律分类,可以是学过的字,也可以查字典发现新字,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家族”更多,以“字族”为依托,形成认知组块,掌握识字方法。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汉字家族交流会”,将学习成果在班级展示,拓展学生识字量。

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将不同类型的“识字加油站”放在一起,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再次梳理回顾,进一步提升他们独立识字的能力。

2.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板块按照不同主题,编排了古诗词、名言警句、歇后语、俗语、成语等内容。大量积累语言材料,再按照主题进行归类,这其实也是在帮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随时积累的习惯,逐步学会按照主题分类梳理,形成语言文化积累。如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日积月累”就编排了一组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名言。熟读成诵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四句名言的共同主题——做人要“自强不息”。接着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运用:“小明连续几次考试都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成绩,他觉得自己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你可以用哪句话来劝他?”“东京奥运会上,32岁的苏炳添克服一身伤病跑出9秒83,以半决赛第一名的成绩闯入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如果给他写颁奖词,你会选择哪句话?”从而帮助学生内化语言。抓住主题作为梳理的线索,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些名言?还有哪些名言中也蕴含了相同的道理?这样就形成了课内与课外、文本与生活之间的联结。

古诗词的梳理与名言警句在归纳主题上有所不同,名言警句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而古诗词以单篇编排,梳理主题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提炼。可以是相同的题材,如“写春天的诗”“写动物的诗”“送别的诗”等。也可以将某种手法作为梳理的主题,如《鸟鸣涧》(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日积月累”)借鸟鸣衬托出山涧的幽寂,还有哪些诗句给了你相同的感受?借助“以声衬静”的手法,帮助学生勾连其他诗句,进行梳理。

相较于课文中出现的古诗文,“日积月累”的学习要求并不高,熟读成诵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上不封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3.词句段运用

“词句段运用”板块,关注有价值的语言现象,在实践中丰富个体语言经验,提升表达效果。用好词语、锤炼句子、打磨语段,最终能够写好文章,这是贯穿整个板块的目标。如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中就编排了这样的题目:“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再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运用”即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首先引导学生充分朗读,发现有价值的语言现象——通过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内心。借助“交流平台”,回顾单元课文,哪些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让你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你从中体会到怎样的表达效果?充分联系旧知,调动学生已有的语言经验。随后,出示三个例句,分别从语言、动作、神态不同角度着手,帮助学生梳理表现人物内心的不同方法,一边梳理一边形成如图1的思维导图。由扶到放,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思路,再组织语句迁移运用,在实践中提升。评价和反馈要及时跟上,可以是教师展开针对性的点评;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如表1的评分表,根据表格中的要求小组互评,既促进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也是对目标和要点的再强调。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针对单元习作“他____了”中人物具体情境中具体表现的片段进行二次修改,添加、细化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进一步优化语言表达。

4.交流平台

梳理本单元的学习方法是“交流平台”的重要目标。在交流的过程中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从模糊的感受走向清晰的方法,从感性的体验走向理性的认知。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交流平台”结合单元内容梳理了创造性复述的三个方法:一是把自己设想为故事中的人物,转换人称讲述;二是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三是设置悬念,调换情节顺序。

方法梳理和经验审视绝不局限在专门学习“交流平台”的课堂上,而是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到对这三个方法心中有数,结合课文教学,循序渐进地开展民间故事创造性复述的教学。在真实的情境中实践,这些方法才不会是流于表面的概念,才会在学生心中生根。此时,学生对学习方法的理解还只是一种模糊的感受,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时未必能有意识地调动已有的学习经验。所以,当单元结束时,教师要利用“交流平臺”对创造性复述的方法进行梳理,引导学生交流:讲述某个故事时,我是怎样做的;我是否可以尝试用另一种方法,或者综合三种方法再次讲讲这个故事;我能否使用这些方法讲一讲其他故事。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实例到抽象概念再回归具体实例的过程,自然也就掌握了方法。

三、从积累到运用:梳理与探究语文园地的设计层次

个体语言经验的形成与发展,必然经历“积累语言材料—探究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运用实践”的过程。语文园地板块多样,编排灵活,内容丰富。每个板块自成一体,有各自的目标和内容体系,细化的教学方法不胜枚举,但各个板块都可以依据个体语言经验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进行有层次的设计。

1.积累梳理,发展思维

维果茨基形象地把言语表达的过程形容成“思维的云朵中洒下一阵词的雨点”,云要足够厚足够多,雨才能下得畅快,只有在积累足够多的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顺畅、流利地进行表达。而积累语言材料最润物无声的方法无外乎“读”,把语文园地中出现的语言材料当作例子,通过熟读记住大致表达,内化语言;还要做到“深入读”,感悟其表达的精要巧妙之处。

通过熟读所积累的语言材料此时还处于零散、无序的状态,如散落一地的珠宝,熟读的基础上还应梳理,把各种珠宝分门别类,装在不同的匣子中,形成一个“博古架”,便于随时欣赏、取用。这就需要依据各板块中提供的例子,从语言材料的内容特点、结构形式、表达效果等多角度进行梳理。梳理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语文园地,也包括教材中相关的其他内容,更应包括学生在生活中自主积累的语言材料,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掌握某种知识并非积累、梳理的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梳理的意识,发展其思维能力。借助图画、表格、思维导图等工具,将梳理的思维过程可视化、直观化,呈现更加丰富的信息。鼓励学生用创新的形式梳理,能按照一定的逻辑说清理由即可。

2.探究规律,分层实践

有了语言材料的积累,探究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成为可能。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归纳出具有共性的规律绝非易事,而是需要精心设计支架。支架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学生尚未掌握但通过学习可以理解的词,可以是某种修辞手法,可以是某种共同的主题,甚至可以是某种思考方式。支架不能变成框架,要求学生一定按照某种固定的格式生搬硬套,这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语言经验,优化言语表达,还会消磨学生表达的意愿,禁锢他们的思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面对基础素养不同的学生,可以将教学目标作为“总纲”,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为“条目”,满足不同学力学生的需要,鼓励他们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进行挑战性的探究,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此外,教学时应当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将大量分析讲解下的浅层学习,转变为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针对感兴趣的学习任务自主探究,寻求合适的方法和途径解决真实的问题,亲身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做到学以致用。

3.以人为本,多元评价

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学习的一个环节,既要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要综合考虑学生在方法掌握、情感态度、参与程度、探究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评价主体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甚至可以是家长。评价的手段也应该是多样的,演讲、展演、调查、作品展示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方式。在进行评价时,要树立一种更加人性化的观念,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发展,灵活而有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及个性才能的充分展示。

语文园地是统编本教材组件的一个练习场,它不仅指向语文知识的学习,更指向语文知识的运用。“梳理与探究”固然不是语文园地学习的唯一方式,但是它却为学生形成和发展个体语言经验提供了一种更加理性的方式。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百家湖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梳理园地识字
园地再现
识字
识字儿歌
艺术园地
艺术园地
识字谜语
一部由点及面、纲举目张的语言学流派专著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书画园地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