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宿舍耕读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

2023-08-28言勇辜嘉惠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6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宿舍

言勇 辜嘉惠

摘  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劳动教育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具有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劳动教育和耕读文化的内涵及其相互联系的基础上,以高校大学生宿舍耕读文化建设作为突破口,探索新的劳动教育实现路径,丰富劳动教育的有效载体,提高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力求加强对高校劳动教育实践的指导。

关键词:宿舍;耕读文化;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6-0143-04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不断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教育中强调劳动,在劳动中实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耕读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集生态文化、隐逸文化、道德文化与家国文化等于一体,应予以大力弘扬。宿舍作为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和交际的“家”,发扬耕读文化很有必要且大有可为。

一、劳动教育和耕读文化的定义及内涵

(一)劳动教育的定义及内涵

人类在劳动中获得不断的进化,也在劳动中产生了早期的教育,劳动教育伴随人类不断发展。关于劳动教育的定义,有研究对新中国成立70多年关于劳动教育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征。改革开放之前,科技化水平较低,劳动主要注重的是体力,对劳动基础性生产比较注重。改革开放后至90年代中期,逐渐转向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劳动技术的教育。90年代中后期至新时代之前,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融入劳动教育中[1]。进入新时代后,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得到重视,被定义为: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即确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等)和养成良好劳动素养(形成劳动习惯、有一定劳动知识与技能、有能力开展创造性劳动等) 为目的的教育活动[2]。习近平总书记并干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为全社会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将劳动教育放在与德育、体育、智育、美育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开创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新起点、新阶段和新高度,是我国教育方针政策的新飞跃。

大学生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群体,应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不可或缺。劳动教育内容包括劳动价值观的树立、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养成以及劳动技能的培养。大学生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3]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第一,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让其了解劳动的真正意义。第二,教师应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让其热爱劳动。第三,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劳动,培养学生的教育观,应先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能肩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

(二)耕读文化的定义及内涵

耕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历史悠久、极具特色,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推进中华文化和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影响巨大。耕读文化最先起源于农耕文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后来演变为半耕半读的生活方式,受到知识分子群体追捧,“耕读传家”“耕读结合”是耕读文化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其“耕”为生存之本,而“读”蕴含升迁之路,体现了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对中华文化的民族价值观、个人价值观和家风的形成都有很重要的影响[4]。在历史发展中,人们为改变命运,通过“读”来获得了荣升和发展,使得耕读文化不断发展。尤其是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使得耕读文化成熟并全国盛行[5]。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大力发展,城市化进程极速加剧,劳动教育相对薄弱,耕读文化教育逐渐被淡化、忽略,发展空间较小,面临的问题较多。当代部分大学生物质文化丰富,但精神文化空虚,过着从“家门”到“校门”两点一线的生活,不了解社会,不理解、不尊重、不愿意劳动,疏离农业和农村,忽视体力劳动,“耕”作为耕读文化的“根”,被置于淡化和忽略的境地。

二、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教育对象认识程度不足

我国是农业大国,劳动者在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关键地位。然而自古以来,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通常会以劳动作为惩处的手段,会导致受教育者对劳动产生抵触情绪。在这一基础上,劳动教育失去了其原本的初衷,导致学生不能真正了解劳动的意义,甚至会对劳动产生扭曲的想法。

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大学生能通过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认知,也会形成独特的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式,能从不同角度看待世界。后现代主义价值观对学生的劳动观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均产生消极的影响。当前,很难从理论上对后现代主义进行定义,但能理解为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后现代主义能表现为对真理的否定,或对真理提出多种解释,将已经确定的观念进行模糊化,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反对,影响传统观念的统一化,并强调个体的主观感受。总体上来说,后现代主义实际上就是对相对主义、存在主义、怀疑主义等的综合。我国当代大学生受到这一观念的影响,会产生情绪化、迷茫、叛逆等情绪。故当前大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识不足,对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阻碍,同时又是劳动教育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二)劳动教育机制不健全

对劳动教育长期观察来看,我国劳动教育存在教育体制不健全等问题。而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沒有较为健全的劳动保障体系,缺少对学生的激励机制以及考核机制。教育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教育导向。一直以来,第一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劳动人才的重点内容。第二课堂在劳动教育中属于从属地位,使得教育资金以及教育政策向第一课堂倾斜。但是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有本质上的相同之处,需要获取资金以及政策的支持。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第二课堂教育缺乏资金的支持,在一切为第一课堂让路的基础上,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受到了阻碍,无法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甚至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其中正面激励以及负面激励均缺失。简单地来说,如果在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缺乏激励机制,可能会导致劳动教育工作无法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当前高校在为学生设置考核以及学分的过程中,缺乏有关劳动方面的教育方案以及考核方案,但是劳动教育以及考核正是当前学生缺失的。

(三)教育主体重视程度不足

在当前一味追求效率、注重绩效的社会价值观影响下,高校对学生的教育更加注重表面的量化指标,例如学生的就业率、考研率、学生创造的科研成果、政府的拨款等,高校过于注重对以上几点内容的追求,对无法立即见效的劳动教育的关注程度较低,重视程度不够。在这一影响下,高校将学生当作是学习以及考试的机器,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采用流水线式的教育方式,违背了教学工作开展的初衷。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两点:第一是教育方式过于单一,教学评价机制也较为单薄;第二是高校的扩招导致缺乏充足的教学条件,劳动教育工作很难从根本上实现。

(四)教育载体不够丰富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载体承载和传递教育的内容和思想,能被教育的主题所运用,是教育的主客体之间能相互作用。教育载体可以是物质实体,也可以是活动形式,还可以是思想承载。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重德育和智育、没有将劳动教育放在同等地位,相对而言,劳动教育开展的形式、内容等载体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总结,校内和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完善。

三、耕读文化对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

(一)耕读教育蕴藏劳动教育所需的精神力量

耕读文化讲究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注重劳动的重要性,可以很好地引导人们充分认识到劳动对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树立“耕和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之根本”的观点,懂得“勤读”和“力耕”是取得成功和实现梦想的根本[4]。

(二)耕读文化为劳动教育提供文化支撑

劳动教育不能是空洞的说教,应该赋予其历史意思和文化溯源,以便于青少年领悟和吸收。现代耕读文化是中华文明延续的“密码”,耕读教育不是单纯知识和能力的传授,而是以心传心的修德开慧的文化传承教育[6]。当前高校劳动教育要得到广大青年学生内心的认可和接受,真正取得实效并形成长效机制,应该将劳动教育建立在一个广大同学认可甚至追捧的文化范畴中,而耕读文化,具备这一文化的特征。

(三)耕读文化具有和劳动教育共同的价值追求

耕读文化和劳动教育一样,直接或间接发扬着爱党爱国、开拓创新、勤劳自强为核心的家风。这种家风,既是家庭之风、社会之风,也是家国之风。新时代大学生的耕读文化教育,要契合当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激发青年学生对“三农”事业的真挚感情,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服务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这与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价值追求是一致的。

四、宿舍耕读文化教育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对策

(一)深入挖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观中的耕读文化元素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本就是基于农耕文化观来提出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树的成长需要十年,而人的成长更是一个持久不息的过程,这种朴素的农业生产规律巧妙地运用到人的培养上,体现了中华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恰逢人生发展关键期,教师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可将这一阶段比作农作物的拔节孕穗期,用以阐明其重要性,并要求在学生阶段为其种下真善美的种子,这种蕴含了自然客观规律的生态农业观,也同样揭示了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遵循的普遍规律。

(二)做好顶层制度设计为宿舍耕读文化教育提供基础

宿舍(园区)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也理应成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宿舍开展劳动教育,既有现成的场地和实施内容,也便于同学们实施开展,具有时空优势。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其主要内容是学生的个人生活事务处理,就包括日常的卫生整理、做饭、洗衣服等,树立学生独立自主意识;其二是生产劳动教育,引导学生知行统一,参与和体验工农业生产,感知劳动的伟大,明白劳动创造价值和未来;其三是服务性劳动教育,其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服务社会、帮助他人,培养学生的社會责任感。当然,劳动教育的实施,既要充分发挥校内的资源优势,也要积极寻求校外的支持。在学生宿舍,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整理好个人和宿舍的内务,达到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的目的。通过参与公共卫生打扫、室友或同学们的相互协助等志愿活动,达到服务型劳动的目的。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宿舍(园区)文化建设活动、绿化活动、日常管理活动等开展生产劳动教育。因此,高校在制订本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时,应将宿舍劳动教育作为重点环节予以考虑并抓好落实。

(三)做好价值文化引导为耕读教育开展提供源动力

用文化来引领的行为和活动往往是规范且更有效果的。中国的农耕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其中更是有不少的王侯将相、文人骚客在农耕文化的影响下名垂千史,同时将农耕文化又进一步发扬光大,给中国人民植入了农耕文化的基因。在学生宿舍这个单元中,同学们有一个相对私密的“家”,有日夜陪伴的“家人”,有共同生活的“村落”,为开展农耕文化教育引导提供了基础。一方面,可以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开展农耕文化教育,积极在课堂开展“三农”教育,让学生感知国情,深入基层,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文化引领作用。通过劳动教育与思政课、专业课相融合,注重将农耕文化有关的语言、文字、民歌、风俗等浸润到宿舍文化建设中。另一方面,注重在学生宿舍开展农耕文化宣传和教育,通过楼栋命名、园区文化建设活动、园区文化宣传栏、宣传标语和特色文化宿舍(楼栋)等,做好农耕文化的入心入脑,浸润心灵。

(四)做好日常管理和服务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

好的教育制度的实施离不开高效、精细的管理和服务。在学生宿舍开展耕读文化教育,首先要成立宿舍管理和服务的专门组织,由后勤、宿舍管理、学院联合组建,形成育人的合力,便于工作的开展。学院要成立相应的学生服务组织,在学院辅导员的带领下,开展园区和宿舍的学生自治和自我服务。其次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宿舍园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但是当前很多高校三全育人的局面尚未形成,学生宿舍依然疏于管理。在此情况下,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群体的力量,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宿舍楼栋为单元,各楼栋设指导老师,下设楼栋长、楼层长、班级联络员、宿舍联络员,形成纵横交错、上下互通的网络化管理体系。再次是要大力开展基于耕读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发动党员和学生干部的作用,通过园区文化艺术节、书香寝室建设、主题党日活动等,激励各寝室和成员之间比、学、赶、超,营造宿舍耕读文化的浓郁氛围。学院要通过学生组织、学生党支部经常性开展工作检查、总结和评比,对表现优秀的集体和个人予以奖励,对不参与或者完不成宿舍劳动教学任务的学生按照劳动教育实施大纲予以处理。更重要的是,宿舍耕读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需要长期实施,久久为功,教师要注重总结工作中的好方法、好经验,更要注重观察学生在耕读文化熏陶下,对劳动教育在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为进一步推进提供科学的决策。

五、结语

耕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我们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予以充分利用和发扬,是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方式,也是推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可取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伟.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概念的嬗变[J]. 上海教育科研,2019(07):15-19.

[2] 檀传宝. 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 中国教育学刊,2019(02):82-84.

[3] 习近平. 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4] 吕叙杰,刘广乐. 论耕读文化的价值意蕴及启示[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2):43-45.

[5] 叶卫周. “且读且耕”在永嘉——“解密永嘉学派与谢灵运”之三[J]. 博览群书,2021(05):86-91.

[6] 张孝德. 千年耕读教育的时代价值[N]. 中国教师报,2019-09-23(14).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宿舍
热得快炸了
学校到底是谁的
作品四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一个都跑不掉
热得快炸了
如何帮助大一新生建立良好的宿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