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严“限塑令”将来临
2023-08-28史英静
史英静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为“塑料污染解决方案”。
塑料污染一直是联合国关注的环境问题,也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据统计,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超过4亿吨,其中三分之一仅使用一次就被丢弃,相当于每天有2000辆满载的卡车向江河湖海倾倒塑料垃圾。
海洋是塑料垃圾的归宿?
20世纪初,化学家列奥·亨德里克·贝克兰发明塑料之后,塑料就以重量轻、耐用、灵活和生产成本低等特点被市场看好。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塑料开始被大量生产。
各种塑料制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饮料瓶、一次性餐具、购物袋等等,人们的日常生活几乎被塑料制品围绕。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全球塑料的总数仍在可控范围,因此塑料垃圾易于管理。然而,发展至70年代到90年代,塑料垃圾的产量比过去增加了两倍多,且令人惊讶的是,2000年初开始,塑料垃圾的数量再度猛增,十年内的增长幅度超过了过去40年。
一组可怕的数据是,人类每分钟消费约100万个塑料瓶,每年使用多达5万亿个塑料袋。按照这个速度,预计到2050年,全球塑料产量将达到11亿吨。
也许你会好奇,为什么塑料制品的生产量还在逐年增加,难道现在的不够用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大部分塑料制品都是一次性,被回收利用的塑料少之甚少。大部分塑料制品没有得到循环利用,人们只能不停地生产塑料,再不停地倾倒塑料垃圾,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2019年8月,《科学进展》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报道称,“北极下起了塑料雪”。这并不夸张。在地球上,从海洋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到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都有人类活动留下的塑料碎片。科考队员也曾在南极的冰芯、雪样本中发现了塑料微粒。
湖泊、河流和海洋的流动性,使它们成了承载塑料垃圾最多的地方,每年有高达1900万~2300万吨的塑料垃圾流入海洋。且约90%进入海洋的垃圾碎片会停留在“海岸带”上,即距海岸8公里范围内的海洋区域。
通过联合国调查员的走访,可以看到,在波罗的海,大量塑料袋漂浮在波的尼亚湾附近的海冰中;波黑边境小城维谢格拉德,塑料瓶和其他垃圾堵塞了德里纳河。每年雨季,中美洲的危地马拉海岸线上,大量塑料垃圾堆积成山。这些垃圾从发源于高原的莫塔瓜河漂来,一次又一次冲刷着危地马拉的海岸,而莫塔瓜河也被公认为全球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
另外,人口稠密、海域呈半封闭的地中海盆地,也是全球海洋塑料污染的重灾区。但最臭名昭著的,莫过于北太平洋的“垃圾带”。
1997年,美国海洋学家查尔斯·摩尔驾驶帆船从夏威夷返回洛杉矶,本想抄近道从赤道无风带驶过,却意外陷入了一个“垃圾带”。他用拖网捕鱼的方法打捞垃圾,发现塑料碎片的数量竟是浮游生物的6倍。“目光所及全是塑料!”他惊叹。
每人每年吃下15个塑料袋
2018年6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刊出一期发人深省的封面:一只塑料袋漂浮在海面上,形状似一座巨大的冰川。它露在海平面上的只是一角,仍有庞大体积藏匿在水面下,寓意不言自明:我们所知的塑料污染仅是“冰山一角”。
塑料从生产、使用,到销毁,过程写满了“污染”二字,渗透到每一个生态系统。
首先,塑料的生产依赖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生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有害物质。塑料生产得越多,燃烧的化石燃料越多,对气候的污染也就越严重。而且,塑料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会消耗能源,排放温室气体,在持续的负反馈循环中加剧了气候危机。塑料精炼和加工的过程还会释放大量废气与颗粒物,危害人体呼吸、心血管等多个系统,提升癌症的发生风险。
生产出来的塑料制品被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场景中,由此对土壤、水源、动植物等带来危害,最后直接危及人类。
农业生产离不开塑料。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称,2019年,农业价值链在动植物生产和食品包装中,分别使用了1250万吨和3730万吨塑料制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塑料会分解为小于5毫米长的碎片,渗入土壤,形成塑料微粒。塑料微粒会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削弱土壤蓄水能力,抑制植物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有机肥料中同样含有塑料微粒,且它们可以在土壤中存在100多年,严重威胁粮食安全。
当大量塑料垃圾弃入河流海洋,水源污染由此而来。从微型浮游动物到体积巨大的海洋哺乳动物,几乎所有海洋物种都会接触到塑料废弃物。塑料使敏感的珊瑚礁窒息,各种海洋动物容易被塑料繩、废弃渔具等缠绕致伤。甚至是,海洋生物在食物链的每个阶段摄入塑料微粒,都可能导致死亡。
这已屡见不鲜。在印度孟买,每年有数百万只海鸟死于海洋中的塑料垃圾;被发现于泰国海岸附近的领航鲸,尸体内有超过80件塑料垃圾;意大利的某港口上,一头怀孕的抹香鲸搁浅死亡,它体内有23千克的塑料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