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以北京市丰台区图书馆为例
2023-08-28孔令怡刘士莹
孔令怡 刘士莹
[1.北京市丰台区图书馆,北京 100068;2.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7]
1 引言
文化与旅游存在着天然的内在联系。文旅融合是指文化、旅游产业及相关要素之间相互渗透、交叉汇合重组,逐步突破原有的产业边界或要素领域,彼此交融而形成新的共生体的现象与过程[1]。随着文旅融合热潮的兴起,众多公共图书馆都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如,2021年建成开放的首都图书馆大兴机场分馆,作为北京市第一家文旅体验馆,空间豁敞,藏书海量,设备智能,是一处喧闹城市中的桃花源,更是疲惫旅人的心灵栖息地。再如云南腾冲的和顺图书馆,建馆90余年,收藏珍本古籍过万,包括胡适、李煜瀛等众多名家题字,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中国乡村文化界的一块瑰宝,虽地处边陲小镇,读者游客却络绎不绝。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实践证明,文旅融合既能弘扬文化,又能推动旅游发展,实现双赢。目前有关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文旅融合度评价的研究,如李娇[2]基于融媒体网络评价平台,以技术文化共生为阐释思路,提炼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度的评价指标,构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关于文旅融合背景下地方资源建设的研究,如李霞[3]认为地方文献资源的文化旅游属性以及地方文献资源在提升文化旅游品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地方文献资源,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理念和新途径。李莎[4]等认为在文旅融合中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推广实践的路径为深度挖掘地方文献资源、打造文旅融合品牌、秉持开放合作理念、完善总分馆制体系。三是分析国外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策略,如曾婷婷[5]对国外公共图书馆开展文旅方向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相关实践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机制、提升理念、打造品牌及评价体系等措施;周樱格[6]围绕服务内涵、业界构想、政策保障、融合优势、发展现状,归纳了日本公共图书馆开展旅游服务的进程。有关基层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研究比较少见。
笔者基于北京市丰台区图书馆(以下简称“丰台馆”)的文旅融合实践,总结经验,探究不足,并对基层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提出思考和建议。
2 势在必行:丰台馆推进文旅融合的独特优势
北京市丰台区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素有“花卉之乡”和“戏曲之乡”的雅称,域内坐落着宛平城、卢沟桥等抗战纪念遗址,青龙湖、千灵山等自然景观以及长辛店二七纪念馆、北京园林博物馆等文化景观,是北京市南城的主要休闲活力之区,也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和旅游重点区域。2021年,丰台馆大红门馆“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项目正式启用。该平台通过实体硬件配备、软件管理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区总馆与各街镇分馆的互联互通,丰台馆成为北京市具备实时网络监管、实时数据抓取能力的第一家区级公共图书馆,服务智能程度和便利性均处于全市领先地位。同时,随着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机构改革的实施落地,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事业也进入了文旅融合的新发展阶段。在上述背景下,丰台馆善于利用地方文化优势,从“卢沟晓月”“宛平烽火”“航天逐梦”等丰台“文化十景”中提炼文化要素,开展了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文旅融合阅读实践和推广活动[7]。
3 因地制宜:丰台馆推进文旅融合的特色实践
在文旅融合的时代浪潮中,丰台馆基于自身职能,在资源建设、服务拓展、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3.1 多元展示,放大文旅融合资源宣传效能
丰台馆积极探索数字信息时代下的文旅融合服务新范式,初步建立了具有丰台特色的跨平台、全终端的数字阅读资源服务网络,目前拥有数字阅读资源82.11TB,通过互联网将文化服务和旅游服务多领域、多层次融合。除传统的宣传推广模式外,增设电子书借阅机和数字阅读终端,将丰台文旅微官网、电子地图、丰台区特色数据库等内容植入设备,在运用传统宣传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子设备旅游宣传、展示、查询、推广等功能,探索运用图书馆阵地服务带动文旅融合服务新模式。
(1)电子书借阅机是为丰富多媒体服务模式、延伸扩展阅读服务内涵而特别定制的文学性选读和音频赏析设备,包含文化旅游电子地图、最新文化旅游活动资讯、图书数字阅读平台等版块。其中文化旅游电子地图内容涵盖丰台区文化十景介绍、丰台区网红打卡地推荐、丰台区乡村旅游及美食宣传等共17个主题。丰台馆依托丰台区“文化旅游资源平台”增设了10余台特色电子书借阅机,摆放在大红门馆总馆、各街道分馆以及区内旅游景区的显著位置,月点击量达500余次。
(2)新增6台数字阅读终端,内容包括花卉数据库和戏曲数据库,极具地域特色。花卉数据库主要展示丰台区“花乡”雅称的由来、历史典故及丰台区特色花卉养殖等。戏曲数据库主要展示丰台戏曲文化、戏曲阅读及戏曲赏析等。据统计,仅2021年花卉数据库和戏曲数据库的访问量就分别为162094次和164832次,实现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知识的有效传递,使其普及推广价值得以有效放大。
3.2 多向拓展,探索“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创新模式
近年来,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模式方兴未艾,“图书馆+酒店”“图书馆+公园”“图书馆+交通枢纽”“图书馆+景区”等服务模式层出不穷,成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亮点,为图书馆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可能。丰台馆积极探索“图书馆+”的文旅融合创新模式,建立大红门馆总馆以及各具特色的街道分馆,使文脉传承与城市建设完美结合。
3.2.1 打造“图书馆+空间”文旅融合新地标
作为丰台区唯一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丰台馆在2021年开放了大红门新馆,这是丰台区委区政府利用“疏整促”成果打造的“政务服务+文化服务”深度融合重点项目,也是丰台馆文旅融合的实践创新。该馆建筑面积9543平方米,设计藏书量36万册,阅览座席430个,提供报纸期刊1000余种。馆内布局巧妙生动:主体大楼打通2至7层的楼板,形成上下贯通的中庭,搭建全透明屋顶,将室外的自然光引入室内;两侧嵌着绿色蕨类植物和书柜的“四时画廊”墙壁,颇有人在书中游的感觉;中庭外的2至4层设置绿色生态景观区,分别种植春夏秋冬四季代表植物,使到馆读者能全天候地体验在“森林”里畅情阅读的惬意。大红门馆独具特色的景观设计,每天都吸引大批读者和游客前来打卡参观,高峰时,每天到馆量达1986人次,每月到馆量达49652人次。作为北京市首个将政务服务与文化服务相结合的公共空间,该馆在充分发挥文化服务阵地优势、满足广大民众生活需求和文化需求的同时,迅速成为丰台区文旅融合的新地标。
3.2.2 跻身“图书馆+景区”文旅融合打卡地
2020年,宛平城被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评为首届“北京网红人文景观类打卡地”,丰台馆宛平街道分馆作为全市首家与首都图书馆实现联网的街镇级图书馆,也迎来了文旅融合的难得契机。以建设红色图书馆为目标,积极提质升级,专门设置红色书籍专架,努力营造红色阅读氛围,展示《卢沟桥事变》《醒狮:跨越时代的卢沟桥》《卢沟桥抗战》《卧底将军——何基沣》等红色书籍500余册,约占馆内总藏量的10%,均放置于书架的醒目位置。游客在参观宛平城和抗日战争纪念馆后特意来此打卡借阅,每年读者参观量逾两万人次,年借阅1000余册次,已成为宛平城地区革命历史知识的延伸地和扩展地以及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继续再教育”基地。
3.2.3 培育“图书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旅融合新品牌
丰台馆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氛围营造,作为丰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了多批青少年学习参观。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馆内在一层读者阅读区醒目位置特设“建党百年”图书专架,《建党伟业》《大党魅力》《党章简史》等百余册书目赫然在列,通过电子显示屏、宣传展示架等形式进行重点推荐,吸引了大量读者驻足翻阅,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同时宛平街道分馆还组织辖区内中小学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走进“宛平记忆悦读馆”,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所走过的峥嵘岁月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学生们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题书架上挑选喜爱的红色书籍进行品读,在书香浸润中深入了解党史故事、汲取红色营养,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培训由理论教育向实践培训的有效转换。
3.3 多维推广:呈现文旅融合崭新活力
近年来,丰台馆立足区域特色,助力传统文化复兴,营造书香社会氛围,以“阅读”为切入口,努力挖掘、解读丰台传统文化、京味文化、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开展了一系列文旅融合特色活动。
3.3.1 举办旅游知识讲座
丰台馆先后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南中轴历史文化、金中都文物遗迹、宛平城历史故事等系列文化讲座,再现京城脊梁中轴线的繁华和“南苑秋风”“中都溯源”“卢沟晓月”等历史人文景观。“十三五”期间,共开展各类专题讲座372场,吸引上万名读者踊跃参与,进一步宣传丰台区旅游资源,讲述丰台故事,增强丰台魅力,展示丰台文化深厚底蕴。
3.3.2 开展景区阅读活动
不断拓宽文化旅游服务的地域范围,将阅读活动引入景区之中。如,在2022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将“妙笔生花”阅读节活动分会场设置于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包括“小书坊”亲子阅读、绘本图书展示、名人名家作品欣赏等。游客在游览景区的同时,可以同步享受到免费的阅读资源。此外,为了更好地助力文旅融合,每逢5月19日“中国旅游日”,丰台馆都会走进景区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现场发放丰台区旅游宣传彩页和家庭书房阅读卡及展示旅游类图书等,深受游客喜爱。
3.3.3 组织文旅体验活动
将传统文化、非遗文化与文旅产业有机融合,是文旅市场保持生命力的重要途径。2021年,丰台馆在园博园举办“端午游园会”,活动融合“端午”“非遗”“冬奥”等多种元素,在景区特别设置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推广阅读汇”活动体验区,读者和游客可现场参与朗诵、京剧、体育健身等多种体验式主题阅读活动,也可通过电子屏阅览旅游、花卉园林、民俗文化等数字资源。活动还在“书香丰台 全民阅读”快手、抖音、优酷等多平台进行直播,累计在线参与量近15万人次,活动成效喜人。
通过举办阅读推广系列活动,图书馆资源得到了进一步挖掘提升与利用,培育了多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融合服务品牌,推进了精品旅游路线的成型,风格各异、资源共享的区域文化旅游圈基本形成。
4 丰台馆文旅融合的现实困境
目前,基层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就丰台馆而言,在文旅融合统筹规划、服务效能、馆舍设施、资源利用、馆员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现实困境,尚需优化完善。
4.1 完善规划统筹迫在眉睫
长期以来,丰台馆与本地旅游企业合作以自发性居多,大部分的合作还停留在浅层次,文化资源丰富的图书馆和旅游产业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多领域、跨产业的文旅融合工作联动性不足,尚未形成具有丰台地方特色和文化厚度的长期性文化旅游品牌,文旅融合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跨界合作迫切需要政府层面优化顶层设计,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完善图书馆与旅游机构合作的长期规划与保障机制。
4.2 优化馆舍空间刻不容缓
良好的环境氛围是图书馆文旅融合打造地标、培育打卡地、提供优质服务的必要条件。丰台馆原址是福成大厦服装批发市场。改造后大厦东西两侧主体贯通,东侧是丰台区政务服务大厅,西侧为图书馆,两者之间只有一门之隔。政务大厅的叫号声、广播声对读者造成了一定干扰;图书馆与政务中心共用中央空调,无法根据需要自行调节温度,读者投诉不断增多,问题日渐凸显。有鉴于此,根据实际需要对大厦升级改造、优化环境刻不容缓。
4.3 提升人员素质任重道远
在文旅融合浪潮中,图书馆作为主体力量,只有打造业务过硬的服务队伍才能保障该项工作行稳致远。截至2022年7月,丰台馆共有职工48人,包括行政管理人员11人,专业技术人员37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1人,占比不足1/3,且年龄较大,知识结构陈旧,工作安于现状,缺乏参与文旅融合的积极性;初级技术人员26人,大多没有接受过图书馆专业培训,参与文旅融合建设的能力不足。可以说,丰台馆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方面任重道远。
4.4 开发文创产品大有可为
利用文创产品形象生动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区域优质旅游资源,对文旅融合工作来说大有裨益。长期以来,丰台馆培育了固定的读者群体,构建了独具特色的馆藏体系,特别是有关传统文化、地方文化、非遗内容的资源较为丰富,但目前馆内尚无专门的文创研发团队,因此,将馆内丰富的静态典藏资源与旅游文化相融合创新出独有的文创品牌大有可为。
5 基层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思路
从某种意义上看,丰台区图书馆的困境也是基层图书馆面临的共性问题。对基层图书馆来说,无论是经费、文献资源还是馆舍条件、人才储备等方面与省市级乃至国家级图书馆相比有先天的劣势。文旅融合的本质是“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因此,基层图书馆在文旅融合中不必求大求全,而是要量力而行,立足自身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馆藏特色优势,以图书馆专业为基础,以图书馆业务为核心,发挥专业特长,助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5.1 充分利用有限经费,夯实文旅融合资源基础
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基层图书馆需要开源挖潜,整合资源,优化硬件设施,为文旅融合夯实资源基础。在文献资源建设上,面对文献购置费的捉襟见肘,要重点加强文旅融合特色专题资源建设。要进行传统载体文献的收集,也不能忽视灰色文献的采访,更要注重网络资源、开放资源、商用资源等数字资源的购买、征集、共建共享。在硬件环境优化上,要广开渠道,争取政府、业界、企业、社会组织等方面的支持,根据实际需要优化馆舍外部建筑、内部陈设、设备配置等阅读环境;特别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强化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加速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一体式文旅融合服务模式。
5.2 培育地方文化品牌,吸引更多公众阅读
图书馆地方文献具有独特性、地域性、历史性等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文旅融合文化内涵。基层图书馆应该充分借助本地现有公共资源,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文旅融合创新增添本区域元素,开创推广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
基层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优势,发挥图书馆员知识整合、知识发现的专业特长,深入挖掘隐藏在文献中有关文旅融合的知识信息,并基于这些知识信息的揭示与开发利用,努力培育独特的文旅融合文化品牌,如关联馆藏文献与文旅融合的系列专题讲座、主题展览、游学活动、文创IP等。唯此,基层图书馆在立足图书馆文献助力文旅融合的同时,也能将自身的特色馆藏推送给更广泛的社会公众。如今,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蓬勃兴起,给图书馆的文旅融合阅读宣传推广提供了新机遇、拓展了新思路。基层图书馆应在传统阅读推广活动的基础上加大新媒体宣传力度,既适应读者的新阅读方式,满足读者的新阅读需求,又有利于将馆藏资源与特色活动通过新媒体推送给更广大的读者,吸引读者回归阅读。
5.3 打造主题图书馆,彰显文旅融合时代功能
2016年10月,宁波图书馆在位于东钱湖风景区旁的福泉心宿建立首家民宿流动图书馆,将3000册有关风俗旅行、传统文化、休闲养生的图书搬进福泉心宿专门设立的墨沏书房,被读者称为是“山水之间的图书馆”[8]。之后,宁波图书馆又陆续与多家精品酒店和民宿合作,使游客在旅行中、住宿时也能阅读。近年来,国内主题图书馆、城市书房等方兴未艾。基层图书馆可以借鉴上述经验,在全面系统地了解本地区的景点特点和文化内涵以及酒店、民宿、交通设施分布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设主题图书馆、农村书屋等,打造“图书馆+”特色阅读空间。如,丰台区图书馆可借鉴首都图书馆大兴机场分馆和广西钦州东高铁站“读书驿站”的“图书馆+交通枢纽”文旅融合创新模式,将主题分馆开进中国国内首个普速/高速双层车站型的大型现代化铁路车站、“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站”的新丰台站,将阅读空间开进交通枢纽,让行色匆忙的旅人可以在阅读空间中带着书本开启“诗与远方”,让阅读促进城市之间文化的交流融合。
5.4 加强跨界合作,提升文旅融合发展品质
加强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是公共图书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必要举措。基层公共图书馆更应结合本馆实际情况,切实加强馆员队伍建设。一是定期组织馆员进行专业培训,并根据文旅融合发展需求拓展新知识、新技能,提升馆员的职业素养与核心竞争力;同时鼓励馆员自主学习和参加培训,并在资金、时间等方面提供可行的相应政策。二是勇于进行内部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实现公开招聘、引进人才与自主培养塑造专家型馆员“两手抓”。三是加强全方位合作,联合高校、国家省市级图书馆、旅游机构培养既具备图书馆专业知识又能熟悉旅游市场特点的文旅融合人才,以人才建设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四是强化文旅融合志愿者队伍建设。图书馆可以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志愿者们来自各行各业,具备丰富的各行业知识背景,在图书馆与旅游融合中会产生新的创意碰撞,更好地实现跨界合作。
5.5 打造文创IP,赋能文旅融合持续发展
文创产品重在“文”和“创”,基层图书馆可多角度开发本地特色文化,将旅游活动与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相融合,结合科技元素与创新思维,开发具有美学价值、实用价值、传播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打造区域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探索建立自主开发、授权、合作等多元化的文创产品开发模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一是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为旅游景点提供文化内涵。传统文化及历史文化赋予文创产品文化价值与内涵,将图书馆馆藏资源中的本地特色文化浓缩于形式多样的系列文创产品,有助于深化品牌形象。基层图书馆可以在馆藏资源中挖掘景点或地域的地方文化,提炼出文化符号形成系列文创产品,应用于杯子、抱枕、台历、手机壳、手提袋等实物产品上,在景区配合销售。二是利用背后故事,打造IP,提供无形文创服务。利用图书馆资源发掘本地域的历史故事、名人轶事,应用VR、AR等虚拟技术,实现场景还原,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增加景点游览的趣味性与历史性。三是多元化开发文创产品。文创产品开发方式主要有自主开发、授权开发、合作开发等方式,相对于自主开发,授权给设计机构或与旅游景区、文化机构等单位联合开发的方式更适合基层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在图书馆文旅融合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图书馆通过创新开发方式,拓宽开发渠道,使图书馆的特色文献“活”起来。
5.6 优化平台建设,拓宽文旅融合服务维度
在科技飞速更新的新时代,图书馆需要优化平台建设,打造智慧图书馆,借助“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的能力,有针对性和创新性地建设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慧化设备、区块链、元宇宙等于一体的智慧图书馆综合服务平台,这既是社会公众的现实需要,也是图书馆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当然,受人、财、物各方面的制约,对于基层图书馆来说,绝不可能短期内一蹴而就,但也并非意味着无所作为。如,新冠肺炎疫情令文旅产业发展受到巨大冲击,丰台馆利用“互联网+”优势,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家庭书房App中的旅游电子图书、自然风光视频、人文历史课程等数字资源,定期推送给线上读者,满足24小时在线阅读需求,使读者足不出户也可以通过“云游览”的方式享受到丰台馆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今后,基层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优势和便利,选取自建云平台或参与上级文化主管机构、省市乃至国家图书馆云平台建设的方式搭建智慧化服务平台,采用“线下+线上”、双模双驱动的新型阅读方式,更进一步体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互动与场景交换,让“书香”宜读更乐游。
6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中提到:“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在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正处于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9],就长远发展来看,新时代的公共图书馆应不断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尽快适应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要求,准确把握地域功能定位,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涵,积极开创文创品牌,为文化和旅游的互利共赢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