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乡村视阈下产业现代化内在机制与实践探索

2023-08-27赵显浩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1期
关键词:丰县草莓数字化

赵显浩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评述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使得数据的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方面发生了巨大转变,同时也重塑了社会再生产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方式[1]。

数字经济在推进落实和数字技术的推广迭代,数字化以其强大的渗透能力向经济领域延伸,成为弥合数字鸿沟、推进经济进步和创新发展的“加速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2022年7月,信通院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为45.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9.8%[2],说明数字经济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具有明显的加速与稳定作用。加强数字新基建、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与数字产业化发展,是我国未来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应然之举与必然选择[3]。

目前学界对于数字乡村产业研究成果颇丰,主要集中在数字乡村的内涵、数字化对乡村振兴的价值、数字化对乡村产业现代化的机制与对策等方面。总的来说,现有研究多在农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赋能产业转型、改善乡村治理等某一具体环节着手阐述,而基于宏观系统视角对数字化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架构、运行机制和实施路径进行系统研究尚显不足。鉴于此,本文根据数字化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机制、路径与对策,浅显的试图给出数字乡村产业现代化建设的内在机制,并结合数字乡村成功案例提出实践路径。

二、数字乡村产业现代化的内在机制

乡村振兴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以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为具体行动方向和实现路径。只有厘清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制与逻辑,才能激发各类要素活力,培育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能。

(一)数据要素赋能乡村产业融合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科交叉研究的潮流兴起,部分产业经济学家认为产业融合发展会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4]。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与生产力的大幅提升,我国众多专家学者对产业融合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不论是延长产业链与产业功能转型[5],还是跨界配置资本、技术和资源等生产要素[6],其底层逻辑还是需要以农业、工业为主。

不同于传统生产要素,数据作为新要素的独特性在于:一是发挥乘数效应,放大传统要素在社会产业链中的价值,通过传统要素的合理配置来解决以往的信息不对称及资源错配等障碍;二是衍生协同配合效应,数据凭借可复制性在产业链中倍增传统要素价值,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来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三是发挥价值叠加效应,做长具备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长板,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传统产业由初步、渐变式融合向质变式、互动式、可持续式深度融合发展,让中国广大农村实现“换道超车”。

(二)新基建支撑乡村产业融合

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7]。具體来看,新基建包含信息、创新、融合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生产端的“乡村新基建”能有效提升农业效率。新基建打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发展瓶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通过机械化、集约化、数字化的技术赋能传统农业,降低流通环节损失,推动农业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升级。其次,销售端的“乡村新基建”能为乡村产业提供产销对接。脱贫攻坚时期在农村培育的大量乡村产业,借助农产品销售端“最后一公里”的升级和拓展实现产业的外销。以数字化平台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企业充分发挥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优势,实现产销充分对接,做好与终端需求的有效衔接。最后,具备公共服务属性的“乡村新基建”发挥数字化溢出效应,吸引人才返乡就业创业,从而激发涉农主体的内生动力和生产积极性,推动农村地区“引凤归巢”,形成良性循环。

(三)政策保障产业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城乡发展差距上。农村地区具有农业生产脆弱、生产要素集中度小、与市场衔接不畅等劣势,仅仅依赖市场来发展乡村是不现实的,因此乡村产业的数字化与现代化需要政策保障。

有为政府结合有效市场。尽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市场的合理运行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支持与配合。政策保障协调政府与市场的相对边界,助推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从2005年中央首次提出农业信息化,到2023年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例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随着我国数字经济规划与政策体系的丰富完善,部分政策红利释放传统要素的发展潜力,通过经济效益的转换成为数字产业发展爬坡过坎的信心保障。

三、数字乡村产业现代化的实践探索

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新生产力发展的变革过程。在数字技术与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各地积极响应国家数字政策,分享乡村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的新红利。

(一)数字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在传统基础上以网络与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为补充,借鉴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促进信息的高速流动,缓解信息不对称对于乡村经济发展的限制。作为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地,兴文县克服交通条件的限制,大力推进“智慧县城+数字乡村”建设。

一是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投入5亿元实现本县4G网络全覆盖,以兴文县云计算为中心,构建电子政务外网局域网全心全意服务人民,切实保障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安全。

二是积极推动数据共享。将本县政务信息系统统一迁移上云,整合便民服务缴费、效能监察公众监督、综合监管智慧化等53个信息化平台系统,共享虚拟计算资源与网络安全资源,为数据融合奠定基础。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数据平台智慧化应用。建成智慧城乡大数据监管与服务平台,实施智慧城乡数据大脑建设,推进智慧化应用场景建设。建成旅游大数据中心和智慧农业平台,拓宽农户对于市场的实时信息获取渠道,提升农户的经济效益。

(二)农业数字化精准管理

种植业数字化是数字技术在农作物种植各环节的应用,通过获取农业数据并计算分析得出应对方案,为种植各环节流程提供智能决策。长丰县作为全国著名的优质草莓生产基地,其品牌价值已接近73.66亿元。在数字赋能产业道路下,长丰县大力实施农产品互联网融合工程,建立草莓文化博物馆和数字草莓病虫害大数据平台,推动当地草莓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一是建设数字草莓大数据中心。依托草莓品质数字化管理和草莓区智能管理系统,对草莓资源书籍进行梳理、整合、分析,实施草莓数据集成系统,进一步按照农业大数据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数据规范要求,提升全县草莓产业优化升级的决策精准度。

二是建设草莓园区智能管理系统。推动草莓大棚数字化升级,借助大数据、图形识别、可视化等先进数字化技术,依托智能水肥一體化、病虫害智能化识别等远程服务系统,配备土壤环境和植物本体传感器、自动气象站等设施设备,为农事管理、病虫害防御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温室大棚的自动化运营管理。

三是建设草莓品质品牌数字管理系统。通过温室大棚内部智能巡检机器人,运用AI识别传感器和智能算法,对草莓表型信息进行动态采集,构建专业的本地化草莓大数据模型。通过介入草莓的溯源扫码系统,使得经销商和消费者可以了解草莓的等级质量,提升消费者的感知价值与长丰草莓的品牌价值。

(三)电子商务重塑产业结构

在数字经济体系下,电子商务将数据要素以重塑产业结构的方式引入到乡村产业发展中。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信息传递与搜寻成本,电子商务联通乡村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发展,并拉动消费内需的增长。丰县位于淮海经济区中心地带,凭借生态与产业优势,把电子商务作为重点发展产业来打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电商发展的“丰县模式”。

一是做好配套服务。特批200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扶持电子商务发展。围绕“3+4+N”电商支撑服务体系,数字丰县产业园、淮海云商创业园、丰县快递物流园3个县级产业园区先后在丰县建立起来,年交易额超40亿元。

二是健全电商人才培训体系。开展多次电商培训,举办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和直播带货培训等活动。培训出来的人才占当地电商人才总数的60%。

三是加强品牌建设。注册“丰县山药”“丰县牛蒡”“丰县白酥梨”“丰县木耳”4件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凭借连续举办的31届丰县红富士苹果文化节,丰县“大沙河”牌苹果四次蝉联农业农村部优质水果奖,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苹果品牌之一。

四、数字乡村产业现代化的政策含义

从总体来看,目前全国各地数字乡村建设仍然处于建设与探索阶段。在厘清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实践探索后,需要总结相关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为各地区推进经济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一)加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夯实数字环境,升级基础设施“硬件”与信息服务“软件”,使得乡村成为数字新基建的重要阵地。首先,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传统基础设施包括水利、气象、电力、交通等,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其次,加强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市场主体应该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的义务,加大投资建设力度,优化现有网络性能,提升网络质量与覆盖深度,推进5G在乡村的建设。最后,为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成本,村镇等主体需要提供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包括村级政务代办点、农村电商服务站、数字经济合作社等,为村民提供丰富的生产生活信息,同时还可以根据村民需求不断拓展服务功能。

(二)产业数字化融合升级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也是建设数字乡村的最可靠途径。农业方面进行智慧农业建设,包括农业生产数字化(种植业、林草、畜牧业、渔业渔政)、农产品加工智能化、乡村特色产业数字化监测等内容,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农业发展的精准化生产、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智慧乡村旅游、智慧认养农业等新兴产业组织形态。

(三)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

基于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数字普惠金融,从可得性、成本等方面弥补传统金融服务的缺陷,助力三农问题的解决,催生数字金融市场的长尾效应。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包括便捷金融服务、涉农信贷服务、新型农业保险等,减少信息不对称,精准匹配资金需求,拓宽农民融资渠道。发挥农村信用合作社作用,拓展农业农村特色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及数据分析技术,精细化管理农业保险,聚焦农户客户需求,提升农户的风险识别、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引用

[1]刘瑾,李振,王开.数字经济创新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理论分析与贵州经验[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21,32(02):20-30.

[2]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R/OL].[2022-07-08].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2207/P020220729609949023295.pdf.

[3]黄泰岩,片飞.习近平关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理论的逻辑体系[J].经济学家,2022(05):5-13.

[4]Roseberg,N.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Machine ToolIndustry,1840—1910.The Journal of EconomicHistory,1963,23(4):414—443.

[5]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新题应有新解法[J].中国发展观察,2015(02):18-22.

[6]马晓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J].农村经营管理,2016(03):28-29.

[7]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J].中国总会计师,2020(04):11.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丰县草莓数字化
乡村不应有“官僚”——关于“丰县事件”的三点思考
丰县为何层层“失守”?——“丰县事件”折射基层顽疾
丰县建立四项机制 强化烟花爆竹监管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习作点评
草莓
数字化制胜
空腹吃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