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和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制度探讨

2023-08-27戴宴清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1期
关键词:财政资金财政政策

戴宴清

一、前言

在我国现代经济水平持续增长的大环境下,乡村区域经济水平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但随着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全新的农村建设三农问题也直接成为了社会热点话题。基于此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满足乡村地区的迅速发展,从根源上提高乡村生活的整体水平与质量,我国有关部门也逐渐利用财政和金融政策实现在乡村振兴制度上的落实,并通过针对现有技术以及信息方面的有机融合后,更好的开展乡村地区三农投资工作,加强对于乡村地区在财政以及金融政策上的支撑效应。对此,本文基于财政和金融策略融合支持乡村振兴制度的必要性,重点分析目前财政和金融政策的融合现状及其发展困境,阐述如何利用财政和金融融合政策来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设质量。

我国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新时期的社会经济推动方向必须要以乡村振兴工作为主导,通过创新现代乡村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融合、提升乡村三产综合效益等方式,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经济水平差距,满足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建设的主要目标。所以从整体上来看,通过利用财政和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制度的方式,除了能够为乡村振兴目标提供稳定的资金、资源以及创新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满足现代乡村区域三产发展效率、提升建设质量的重要途径。但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还仍然存在地方财政资金紧张、乡村区域产权市场建设不完善以及地方财政金融融合政策不落实等根本问题,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制度显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二、财政和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制度的必要性

(一)实现农业科技现代化

在我国现代乡村建设的发展历程当中,加强乡村农业的技术水平不仅能够直接提升农业的生产力,同时更能够满足乡村农业可持续发展条件,实现乡村农产业在机械总工率以及创新技术水平之间的协同效应。从本质上来说,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财政和金融政策的融合支撑下,利用了乡村政府购买农产业机械财政补贴的形式,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科技进步。所以为了在更大限度上提升乡村农业的科技现代化水平,就必须要利用国家财政补贴的形式来购买乡村农产业机械设备,这也是乡村区域政府所要引起重视的关键问题。

随着我国近年来在财政和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制度上的不断落实,利用全新的政策形势来实现乡村农业机械设备补贴购买的方式也被大范围推广,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拓展。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乡村农业设备的购置上加强财政补贴制度,能够让更多乡村居民认识到农业机械高科技应用的重要性,但由于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在乡村市场中处于一种较为饱和的状态,所以在提升机械购置津贴的状况下,就非常有可能面临一些特殊问题。尤其是针对于一些长期购买机械设备的乡村企业来说,其是否能够推动我国未来乡村机械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结合相关实践数据来进行证明[1]。另外,乡村企业在购买机械设备的过程当中,除了会影响区域政府的引导地位之外,更直接关乎到区域经济市场条例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影响力度。所以针对于这类问题来说,是否要持续加强购置补贴来提升乡村农业机械总功率,还需要进行长期考虑。

(二)推动农业效率现代化

第一,保障乡村金融支农与粮食安全。在全面落实财政和金融政策融合的社会经济市场环境下,一旦乡村区域农业增加了谷物产量,那么当地的政府部门就会优先针对孤购买来落实相应的财政补贴,直接对当地乡村居民在生活以及产品供应商形成一定的影响。即在保障区域政府粮食补贴满足标准的基础上,大力提升当地乡村居民的谷物生产收入,扩大农产业粮食的种植面积,通过增加粮食种植成本等方式,提升乡村区域的粮食产量。另外,在财政和金融政策融合的引领作用下,也直接对乡村地区在农产业上的整体开发基础设施力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全面提升了乡村农业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针对一些自然灾害进行预防,避免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粮食的产量遭到缩减,这对于保障乡村农业粮食产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意义。从整体上来看,随着我国近年来耕地面积的不断缩减,通过利用财政和金融政策融合的方式,除了能够为乡村区域粮食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之外,也能够直接保障乡村居民的经济效益。

第二,提升乡村金融支农与人均收入。为了进一步在财政和金融政策融合的背景下提升乡村区域的人均收入,那么首先针对于乡村区域的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来说,我国现存的农田水利设施、道路建设以及农村电网改造工作都已经得到了深入贯彻,利用了财政补贴的方式降低乡村区域自然风险,减少乡村农业在生产成本上的进一步扩增。其次,针对于我国现存的乡村社会服务市场建设而言,当前各乡村区域政府部门已经利用相应的改善制度,构建出完善的乡村市场服务机制,为乡村农业提供更加高质量的科技水平以及信息服务,全面提升乡村居民的经济利益[2]。最后,在乡村农产品流通这一板块当中,当地政府也利用了财政和金融政策融合的方式,加强农产品流通的投资力度,保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当中的运输储备能力,力求改善传统的乡村农产品市场经营环境。

三、财政和金融政策融合的现状及其难点

(一)地方财政资金紧张

在财政和金融政策融合这一制度的落實问题来说,由于我国政府的财政资金相对紧张,所以在资金的利用上除了满足对于区域公共服务设施的资金支撑之外,更满足当地工商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财政保障。因此在实际的制度落实上,经常会受到地方经济增速放缓不前的环境所影响,仍然利用传统的财政税收资金模式,无法保障地方财政资金收支平衡,影响到对于乡镇振兴战略的财政资金支撑力度。除此之外,一些经济基础良好且财政资金较为充足的区域,对于其周边的财政资金和高质量人才流动都起到了虹吸效应,虽然这一成效保障了地方区域在资金上的充足供应,但也直接影响到周边经济基础较为落后的区域在财政资金上的支撑更加稀薄,资金流通变得更加困难。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绝大部分资金流通的区域都是乡村振兴战略下所关注的重点地区,无法得到财政资金的高度支持,难以开展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落实工作。

(二)乡村产权市场建设不完善

随着我国近年来在乡村“两权”政策改革上的深度落实,直接针对现有的乡村集体资产全能抵押权和担保权进行了明确的分离,令乡村集体资产能够开展科学的建设投资,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历程。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该政策改革背景下的市场交易风险、市场化制度建设以及风险处置行为并没有得到完善,所以在实际的乡村集体资产利用上仅仅能满足内部交易,无法实现外部资金的引入,导致乡村“两权”政策实施效果不明确[3]。同时,乡村集体资产在产权不明确这一漏洞也进一步导致社会资本无法进行市场经营转让,直接降低了经营效益与融资意向。所以一旦在发生不良资产投入的环境下,将更难以落实集体资产产权的转让与变现处理,推动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历程。

(三)地方财政金融融合政策不完善

研究资料表明,我国当前在利用财政和金融政策融合方式来支撑乡村振兴制度的发展上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相对应的理论支撑以及实践性的案例,所以在实际的应用上也仅仅能够保障地方政府在资金上的补贴力度,或是要求社会金融机构针对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发放资金贷款。这也间接说明了,目前在乡村振兴制度的落实上缺乏有效的资金监管制度,无法实现对于乡村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更缺乏了推动农业发展风险的全面掌控,造成国家区域经济资金的损伤,影响乡村产业的发展进度与创新热情。除此之外,又因为目前在财政和金融政策的融合上,缺乏针对于科技产业、实体产业以及金融产业在规范上的有机整合,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产业链条服务平台,直接降低了财政和金融融合政策在工作上的建设质量,不能够真正提升乡村产业的科技化转型,缺乏财政金融融合深度发展,仍然需要进行深入探索。

四、财政和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制度的实施策略

(一)建立健全财政保障体系

1.优化财政涉农资金存量。推动区域政府涉农部门按照国家财政补贴规划为引领,将农产业项目当做推动载体,积极开展区域涉农部门内、外间在涉农资金上的统筹整合力度,保证国家相关财政补贴政策在乡村振兴制度中的资金利用衔接程度,实现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逐步按照应整尽整的创新原则来落实涉农部门在财政资金上的统筹整合力度。另外,大力争取我国党中央部门、市政府部门在财政资金上的支撑力度,扩大涉农资金财政安排力度,在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财政资金政策基础上,推动相关资金的统筹整合力度,应用到全新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补助当中。

2.多渠道筹集财政资金。所谓多渠道筹集财政资金增量,主要就是指在逐步推进我国地方政府落实债券管理制度改革的大环境下,将其重点利用在乡村振兴制度的改革当中,并逐步将建设重点放在脱贫攻坚领域下的公益性项目中。尤其是针对于乡村区域政府一般债券在项目融资或是收益性平衡的专项债券发放上来说,必须应当满足符合发放标准且具备公益性的乡村产业建设项目。进而在满足项目规范运行的基础之上,按照实际的建设状况推行财政贷款贴息、先建后补等补贴方式,探索全新的乡村农业领域公益性项目,实现PPP模式[4]的建设实施路径与机制。

(二)创新打造金融服务体系

1.打造“农业园区+金融”模式。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在我国近年来社会经济市场机制不断变革的背景下,绝大部分的乡村区域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上都配备了智能化的技术设备,例如在乡村农产业的标准大棚园区设基础上,利用现代设备全面提升了园区的科学技术水平,增加园区年产量。所以在财政和金融政策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制度的实施背景下,就必须要将服务重点放在利用债券融资等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为乡村园区项目提供资金支撑的方面上[5]。这样一来,也能够直接对一些新建的乡村农业园区给予财政资金补贴,并将园区建设运营贷款超出联合利率的部分提供財政补贴利息,打造基于财政金融政策融合下的“农业园区+金融项目建设”模式。

基于次背景下,首先必须要加强乡村区域政府与当地银行机构或省农担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出财政补贴政策在资金贷款上的担保增信支撑效应,并在此基础上为农业园区建设担保人提供按揭贷款服务,进一步降低贷款租金与担保费,全面贯彻租贷优惠原则。其次,将财政资金补贴的应用重点放在园区产业链上下游浮动当中,并针对园区产业链条上所涉及到的生产销售”土壤培育以及育苗种苗等企业,利用设立产业基金和股权直投两种形式,满足高实力的生产企业入股目标,从根源上降低乡村农业园区的生产经营风险。

2.打造“农村产权+金融”模式。首先,持续推进基于乡村农业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逐步拓宽土地承包业务在押物上的抵质范围,采用建设蔬菜大棚、林地等多样化的抵押贷款模式[6],在原有的土地登记产权确立的基础上,将建设重点放在价值评估、处置变现等配套基础机制的建设上。其次,逐步加深在现有乡村资产资源上的利用程度,通过开通乡村产权资产增值以及资产变现渠道等方式,满足资产变资本、资源变资产的财政补贴原则,进一步扩增乡村农业产权在信贷上的供给。最后,针对于乡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所产生的坏账损失,分别发放小利息的份额贷款,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放款银行机构落实风险补偿政策,将风险补偿基金列入到区域政府的年度资金预算行列当中。

3.打造“农村信用+金融”模式。众所周知,我国近年来在逐步落实乡村振兴制度建设上的主体目标之一,就是为了不断提升乡村居民的文明诚信意识以及整体素养,以此来推动乡村居民文明诚信以及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基于此背景下,除了要针对乡村农业建设开展授信工作之外,还必须要将建设重点放在授信工作的整合上,实现多渠道的社会信用信息整合,不断完善乡村区域现有的信用评价机制以及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出信息整合对于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融资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未符合标准条件的农业用户提供信贷支撑,促进乡村地区在信息、信贷上的联动效应,满足财政和金融政策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振兴政策实施标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财政和金融政策融合的方式来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制度的有效落实,对于我国现代乡村区域的经济水平提升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基于此背景下,还应当在实际的实施策略当中针对原有的目标进行创新,根据现有的实际状况建立健全乡村区域财政保障体系,从根源上提高我国乡村地区的生产竞争力度。同时全力创新金融服务体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政策来落实全新的服务创新模式,在逐渐转变传统产业思想观念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出财政金融政策融合的时效性作用,达成时效性建设目标,实现基于乡村振兴制度下对于乡村财政资金的高质量利用。

引用

[1]郭琳娜,刘冰.乡村振兴背景下泰安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8):6-7.

[2]龚永春.物流时代背景下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县级乡村振兴[J].中国储运,2022(04):187-189.

[3]尹楠.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与建议[J].中国银行业,2021(12):45-47.

[4]宋锐.财政和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制度探讨[J].财经界,2021(33):3-4.

[5]孙孝照,安红玲,孔祥雨,等.山东沂水:用好政府之手激活市场之手,实现支持乡村振兴最大乘数效应[J].中国财政,2020(22):74-75.

[6]于霞.财政和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制度分析[J].中国外资,2020(06):31-32.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盐城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财政资金财政政策
政策
政策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打造廉洁高效财政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
助企政策
政策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财政资金风险防范路径探究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