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3-08-27吕锦芳于欣

辽宁经济 2023年6期
关键词:制度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吕锦芳 于欣

〔内容提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还存在公众生态意识淡薄,部分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城市现代化转型。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定位现代化城市发展、完善城市生态动能区及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城市;生态文明;生態经济;生态环境;制度建设

注:本文受2022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军人才培育课题(引进人才支持)“浙江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改善之路”(项目编号:22YJRC12ZD-3YB)资助。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化,是城市现代化转型的重要环节,是城市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有利于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一、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公众生态意识淡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飞速发展,但长期以来公众淡薄的生态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公众淡薄的生态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内涵认识不足,多数人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治理环境污染,个体需要做的就是处理好个人卫生、不乱扔垃圾,对其他环境治理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强。二是自身社会角色定位有偏差,认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管理者和执行者应是政府,公众个体自身能起到的作用甚微,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建设城市生态文明的低参与度。

(二)部分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

由于受传统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和晋升机制的影响,部分领导干部政绩观形成以GDP为导向的惯性思维,单纯把短期经济指标作为衡量政绩的标准,追逐眼前经济利益,“没有完全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和政绩评价体系,具体可操作、可视化的生态发展指标体系不健全,考核制度不够严苛”。错误的绩效观导致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与力度不足。

(三)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不完善

新时代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已建立起生态制度的“四梁八柱”,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关键要素和重要支撑。通过全面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城市生态制度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弊端:首先,环境治理法制不健全。近年来,我国制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虽然呈增加的态势,但仍有很多领域出现不足和空白,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和执法手段,导致监管难度大、效果不佳。例如,与日常生活实际相关领域的法规制度不明确,使基层的环保工作缺乏法制依据,导致环保工作效果不佳。其次,监督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环境监督部门职责不清,监督力度不大,环评制度存在漏洞,环境行政审批机制不完善,公众监督渠道不畅,监督参与度低,导致信息反馈滞后,效果不理想。最后,激励机制缺失。公众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与激励政策呈正相关,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了公众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不高,更使监督机制的效用无法发挥。

二、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包含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空间形态、发展模式等多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生态要素的缺失和弱化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因此,要统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要素,协同发展,使其产生系统合力,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系统良性运行,推动城市现代化转型。

(一)提升城市居民生态素养

提升城市居民生态素养是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策略,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提升城市居民生态素养,需着力做好生态文明的学校教育、生态文明的全面宣传、公众参与三个方面。

1.注重教育,将生态文明融入学校教育

生态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将生态教育纳入大中小学教育体系,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教育在校学生要爱护城市自然环境,培养学生对城市自然景观的审美能力,养成爱护家园、保护人类宜居环境的生态自觉意识及构建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责任。

2.多措并举,加强生态文明的广泛宣传

由于城市是各种信息传递与流动的集散地,是宣传媒体的聚集区,因此,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自媒体等多种宣传方式和宣传渠道,进行生态文明的传播和教育,进一步引导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价值理念,为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现代化美丽城市营造良好社会生态文化氛围,促进全民生态自觉意识的养成。

3.拓展新渠道,提高公众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

一方面,要广泛开展“美丽城市,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引导把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转化为个体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自觉,不断提升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另一方面,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决策时,“可以通过征求意见、问卷调查,组织召开座谈会、专家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征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环境保护相关事项或者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在对相关意见和建议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做出决定,以此激发公众参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增强公众生态意识。

(二)推进城市生态经济建设

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紧密,要建立健全城市生态系统,发展循环经济、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生态化,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推动现代化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集约式发展模式。城市是人口及工业密集区,生产、生活产生的垃圾数量巨大,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承载力之间矛盾尖锐。发展循环经济可以通过废物的循环利用方式处理城市垃圾,“突破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物质单向流动模式,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流动模式”,使出入系统的物质流能最大程度地得到循环利用。

2.注重发展知识经济

通过知识、信息、智力等无形资源来科学、高效、合理地利用有形的自然资源,对经济运行的全过程进行重新整合,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大力发展对传统经济产生一系列冲击的信息产业,发展其以数字化、网络化、创新性、增殖性等为特征的教育、文化及研发产业,充分发挥知识利用产业化的优势,使“清洁、节能、高效”的知识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实现城市经济发展节约化、生态化。

3.加强技术创新生态化

技术创新生态化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它兼具治理污染、防治污染的双重功能,它能够参与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环节,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通过现实的物质手段得以实现。要“大力发展替代技术,通过开发清洁的新能源、轻便的新材料、节能的新工艺、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替代原来所用的高污染的旧能源、低效率的旧工艺以及浪费资源的旧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生产过程中环境的压力”。

(三)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优美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品质和功能之一。习近平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使城市内部的水系、绿地同城市外围河湖、森林、耕地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

1.综合治理城市环境污染

其根本任务就是解决好城市水、大气、噪声以及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问题。一方面,应以先进的绿色技术、低碳技术为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废气、废物,使出入系统的物质流得到最大程度的循环利用;另一方面,以完善的政策法规为导向引导企业、个人遵守城市环境保护的基本准则,减少污染,还给居民清新的蓝天、清澈的水源以及宁静的生活环境。

2.科学规划绿色智慧城市景观

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坚持节约土地资源与充分利用空间资源的原则,利用高新科学技术融入城市景观设计与建造全过程,加强城市规划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要建设现代化生态智慧城市,使生态环境与城市自然景观相结合,创造出舒适、优美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景观的品质、功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幸福感,提高区域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3.完善城市环境指标体系

通过对城市绿化状况、大气质量、水质量、声环境质量、建筑的物理环境质量、城市景观规划合理度等的测评,形成对城市环境生态化建设水平的指标体系,较为精确地反映城市环境治理的实际状况,为制定城市环境生态规划提供依据。建设城市环境评估体系,要努力根据城市环境生态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调整,提高监测的敏感度、准确度,积极制定能够反映城市环境生态化建设各要素间协同作用程度的序参量,通过反馈机制引导城市环境生态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四)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城市生态文明制度是保障、激励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城市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子系统相互联系的要素,包括健全城市生态法制、监督制度、评估制度及规划管理制度。

1.健全城市生态法制

完备的生态法律制度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顺利开展的软实力,是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一方面,要完善水、大气、土壤、噪声、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要完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执法体系,建立由环境执法部门与政府相关部门组成的执法机构,即环境监察局、环保局、水利局等部门共同组成执法机构,通过深入环境现场、调查取证,对破坏城市生态环境的企业、单位以及个人进行严肃的处罚,保障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各项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2.完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监督和激励机制

一是以立法的形式明确社会组织、媒体、公众对政府和企业环保行为的监督权。由社会组织、媒体、公众共同监管,通过媒体曝光、社会组织和公众监督投诉等多种手段对城市生态建设进行监督与管制,防患于未然,敦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有效实施。二是对监督、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的社会组织和公众进行物质奖励,激励其更加积极主动地监督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三是对企业建立排污税收激励政策,实行节能越多排污越少、缴税越少的政策,并给予其他方面的政策优惠和倾斜,以激励其积极节能减排。

3.建立健全城市生態文明建设评估制度

首先,完善城市生态环境评估体系。对城市大气、水、土壤、噪声等基本自然环境进行监控测评,实时反映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真实水平,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其次,完善城市生态经济评估体系。对单位GDP的能耗、废弃物再利用率、高新科技产业比重、环保投资指数等进行评估,形成对城市经济发展效率的评价体系,为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提供决策依据。最后,完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社会评估体系。对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寿命、生态意识普及率和公众生态参与度等进行测评,形成对城市生态社会发展状况的评价体系,通过对居民身心健康发展状况及其切实的生活质量状况进行量化分析,科学反映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效性,引导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方向。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就是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系统的各要素能够和谐有序、协同共生、发展协调,进而实现其整体功能的最大化,高效地建设城市生态文明。实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系统的整体优化主要是通过创造性调节与变换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协调各子系统,减少各子系统之间的排斥作用,使各子系统之间在结构上有序、逻辑上自洽、功能上互补,充分发挥各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实现各子系统间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互补性合作,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由复杂多变、无序涨落的状态向和谐有序、均衡互补的有序涨落状态演进。构建生态理性的思维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快绿色技术创新,整合城市居民生态意识、经济、环境以及制度建设,发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系统的自组织机制作用,推动城市向着生态良好、文化多样、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以及制度完善的理想状态整体跃迁。

(作者单位:1.山东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制度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究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葡萄牙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