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社会适应能力调查研究

2023-08-27赖伟才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2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毕业生因素

赖伟才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影响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总体较强,但在就业、社交和心理适应方面仍需提高。影响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和个人价值观,其中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的影响最大。研究提出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建立实践基地、优化政策环境和提高自我适应能力等建议。因时间和经费等原因,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未来研究可扩大样本,考虑更多影响因素和采用混合研究方法。

[关    键   词]  高质量发展;高技能人才;社会适应能力;高职毕业生;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2-0157-04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阐述

随着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技术行业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高技能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考量因素。[1]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其环境变化的应对和适应程度,其包括职业技能、沟通技巧、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高职毕业生作为技术型人才,在我国劳动力资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建设都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在统筹好“两个大局”,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和就业后社会适应能力状况如何,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二)研究目标和意义

本研究以高职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系统地分析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现状,以及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切实解决广大百姓关心关切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首先,它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现状,切实解决百姓关心关切的现实问题,为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其次,能够揭示影响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因素,为不断提升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策略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了量化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设计问卷并对高职毕业生进行调查,收集关于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数据。其次,通过深度访谈法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深入访谈,进一步了解和分析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因素。

二、文献回顾

(一)高质量发展与高技能人才的关系

随着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成为一个重要的目标。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进入新发展阶段,高质量技术和技能人才的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强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技术人才培养,改进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已成为紧迫的问题。[2]

(二)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研究现状

高职技能人才毕业生中,只有48.39%的学生能适应社会,另有32.26%的学生面对每年大量增加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加大和快速变化的人才市场需求,表示难以适应社会现实情况。此外,就业方向比较侧重四个方面,即发展空间、收入、能力提升和个人兴趣,与2015年相比,发展空间、能力提升和个人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都在下降,只有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与当前形势对人才的需求不相匹配。

(三)高职教育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

高等教育机构应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促进高等教育和企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对接,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打下基础。例如,新东方烹饪教育主动适应餐饮行業发展的需要,通过与中餐行业各优质企业的合作,实现专业与产业精准对接。同时,还将通过加强校企间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技术创新,探索新途径,促进育人和教学改革工作,为今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然而,由于我国的地理和经济因素,我国教育资源分布的密度与地区的经济状态密切相关,并且西南部和东部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存在明显差异。但是,由于教师质量较低,教学设施不足,西部和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仍面临一些困难。因此,整个国家的教育资源应更加公平地分配,以确保所有地区的学生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职业教育。[3]

三、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样本选择

本研究对象为高职毕业生,旨在全面了解他们当前的社会适应能力状况。在这样的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极其重要。我们运用调查方法如走访调查、典型调查、开调研会等,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提高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在调查开始前,我们将向所有参与的高职毕业生解释本次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清晰说明参与调查研究的时间和要求,最后由其个人做出决定,同意或拒绝参与。一旦个人同意参与,我们会再次确认其同意并感谢其合作,同时提供联系方式,以便随时答疑解惑。

(二)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两种收集方法。问卷调查的设计将基于之前的研究和理论,它包括个人特征、教育背景、就业状况等方面的问题,以全面了解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问卷设计应尽可能客观,尽量减少引导性或消极性问题。问题应尽量简洁、清晰,以有效、准确地收集数据。我们将进行试点测试以确保问题清晰,且相应能提供有效数据。

深入访谈将补充问卷调查,将使研究人员更深入地了解高职毕业生的经历,探讨问卷未涵盖的方面。访谈遵循半结构化的方式,根据个人供职背景和经历做相应调整。访谈通过录音和记录,然后逐字逐句进行比较、分类。数据收集后,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归纳出对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各种因素。

(三)研究假设

根据现有文献和理论,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1.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教育背景相关。教育背景越高,社会适应能力越强。这一假设与以往研究一致,表明教育在培养个体社会适应所需技能方面至关重要。

2.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个人特征相关,包括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等,这些因素可能对毕业生适应社会情况的能力产生重大影响。个人特征不同,社会适应能力也存在差异。

3.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状况相关。就业状况越好,社会适应能力越强。稳定的就业可以提供一定的安全感,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没有稳定工作,难以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

4.适当的社会支持和职业指导可有效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外部支持系统,如导师计划和职业咨询,可以在促进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适当的社会支持和指导可以帮助毕业生更快地适应社会。

5.社会环境因素也影响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如不同城市的社会经济状况、用人单位的人才吸引能力、单位对高职人才的认可程度等。环境因素越有利于高等教育和毕业生就业,社会适应能力越强。

研究假设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我们将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进行验证。假设被验证,表明我们现有的理解与现实相符;假设被部分验证或未验证,则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相关理论和研究,这有助于我们形成对影响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力的关联因素更为准确的看法。

限制与未来方向:受时间、资金等限制,本研究样本数量和地域有限,未考虑所有潜在影响因素,研究方法也不够丰富。未来研究可扩大样本范围,考虑更广泛的影响因素,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验证,以得出更加全面可靠的结论。总之,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理解和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参考。但研究本身也存在各种不足,需要持续完善和发展。

四、数据分析和结果

(一)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

在对1386名高职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后,我们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现状分析显示,高职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后表现出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但仍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适应能力。问卷显示,74.6%的高职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找到了工作,这说明他们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然而,其中有21.8%的人表示,进入工作岗位后,自身专业知识与工作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和积累。

2.社交适应能力。81.4%的高职毕业生表示能与同事、领导和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快速融入新的环境。但也有11.7%的毕业生反映,在處理人际关系和解决矛盾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3.心理适应能力。76.7%的高职毕业生在面对职场压力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应社会环境的改变。然而,也有13.5%的毕业生表示面临的工作压力较大,需要进一步提高压力管理能力。

通过这三方面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总体上是较强的,但在某些具体方面还需要加强。例如,在专业知识与工作需求的对接、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以及心理调适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此外,从行业分布上来看,我们发现,参与调查的高职毕业生中,64.2%的高职毕业生从事与所学专业直接相关的行业。这也说明,高职教育的职业定位较明确,与市场需求的对接较为成功。

总之,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强,但仍有待提高。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分析影响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以便提出更为具体的提升策略。

(二)影响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

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影响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技能。其包括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我们的数据显示,具有更高专业技能的高职毕业生,其社会适应能力也相对更强。这是因为专业技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有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2.沟通能力。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沟通能力。较强的沟通能力不仅可以帮助毕业生在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可以帮助他们不断提升工作能力,满足工作需求。

3.心理素质。面对职业生涯中的压力和挑战,良好的心理素质对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他们面对挫折的心态,以及受挫折后的自我调整能力。

4.学习能力。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程度,反映出高职毕业生的学习能力。毕业后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不仅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高度,同时也影响他们对新环境、新事物的适应能力。

5.个人价值观。这包括高职毕业生对工作的态度、对自我发展的看法以及他们对社会价值的理解。据研究发现,这些价值观与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着显著的关联。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影响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个人的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心理素质、学习能力以及个人价值观等,这为我们提出提升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4]

(三)研究假设的验证

本研究的初步假设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和个人价值观是影响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因素。二是这些因素对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具有正向效应。以下是我們对这些假设的验证结果。

1.我们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上述五个因素与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这五个因素都与社会适应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验证了我们的第一个假设。具体来说,高职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和个人价值观越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也越强。

2.我们进一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这五个因素的权重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的权重最高,其次是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和个人价值观的权重相对较低。这一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第二个假设,即这五个因素对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具有正向效应。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五个因素的权重并不均等,这表明在提升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中,应着重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同时也不能忽视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和个人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研究的初步假设得到了验证,这些结果为我们理解影响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因素以及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五、讨论

(一)研究结果对比与分析

在分析和讨论我们的研究结果时,我们将其与最近几年的文献研究进行了对比。这些文献在分析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时也识别出了多种影响因素,如个人特性、教育背景、社会经济环境等。尽管我们的研究与这些文献在研究框架和方法上有所不同,但是在识别影响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因素上,我们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对比之下,我们的研究结果在一些方面提供了更具深度和广度的观察。首先,我们的研究更全面地分析了影响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多个方面,包括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和个人价值观等,而大部分文献更侧重于特定的一个或两个因素。其次,我们的研究将这些因素的影响力进行了量化,提供了更直观、更具有实证性的证据。

此外,我们的研究也指出,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并非单纯依赖于某一或两个因素,而应是全面性的系统提升,同时强化多个方面的能力。这一发现有别于大部分文献的研究观点,为我们理解和改进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新的视角。

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在核心观点上保持一致,同时也提出了独特的观察和分析方式,为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解。

(二)研究限制和未来研究方向

尽管我们的研究为理解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重要见解,但仍存在一些限制。首先,由于样本选择的限制,本研究的结果可能并不全面代表所有高职毕业生的情况。我们的研究对象主要来自一些特定地区的高职院校,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其他地区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状态。这一限制可能导致我们的发现并不能全面覆盖所有高职毕业生的情况,因此在将这些发现应用到更广泛的高职毕业生群体时,需要格外谨慎。

其次,尽管我们在研究设计中尽可能考虑到了各种可能影响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但还有一些潜在因素,如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我们在研究中并未深入探讨这些因素可能会对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产生影响。例如,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教育程度、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等因素,都可能影响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最后,我们的研究主要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尽管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有力的实证证据,但可能无法深入解析影响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复杂机制。例如,定量研究可能无法深入理解和揭示影响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个体差异、心理因素等复杂因素,这一限制可能导致我们的研究在解释和理解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针对这些限制,我们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首先,可以尝试扩大样本范围,包括更多地区和类型的高职院校,以得到更全面、更具代表性的研究结果。例如,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包括不同类别的城市和农村地区,以及更多类型的高职院校,以获取更全面和代表性的样本。其次,可以进一步探讨其他可能影响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例如,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探讨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如何影响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深入探讨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解释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最后,可以考虑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以深入理解和解析影响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复杂机制。例如,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访谈或者焦点小组的方式,深入了解和探讨影响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个体差异、心理因素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解析影响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复杂因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六、结论

(一)主要研究发现和结论

本研究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揭示了高职毕业生在我国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社会适应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虽然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总体上比较强,但在具体的就业市场、工作环境、职业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挑战。影响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教育水平、专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等。这些发现为理解和提升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二)建议和策略

1.高职院校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等,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高职院校应与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紧密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有机会提前体验并逐步适应社会工作。

3.政策制定者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关注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问题,优化相关政策,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

4.高职毕业生自身也需要提升自我认知,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积极适应社会变化,提高自我社会适应能力。[5]

以上建议和策略有望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有效执行,从而进一步提升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助推我国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晓青.从“十一五”到“十四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主题变迁与高质量发展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22(27):53-60.

[2]董理.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创新内生动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1(1):24-31.

[3]蒋思婷.情感资本对高职贫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基于深度访谈的质化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2(3):66-73.

[4]林勇灵.高职院校毕业生社会适应力的现状分析[J].教育观察,2021(30):11-13.

[5]张斌,劳文江,张恩.高职院校农村大学新生社会适应性及对策[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6):20-23.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毕业生因素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解石三大因素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
天候地理与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