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环境下高校辅导员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

2023-08-27孙明辉张啸宇

大学教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网络意识形态高校辅导员话语权

孙明辉 张啸宇

[摘 要]21世纪以来,移动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催生出以“三微一端”新媒體平台为主体的“微”环境。多主体、多方式、多内容、多渠道的舆论场域使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在权威性和吸引力等方面凸显出“去中心化”趋势,随之,青年学生呈现出价值观念更加多元、思想动态更加多变的特征。该研究从网络意识形态的主体、载体、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基于高校辅导员工作实际的调研分析,认为高校辅导员应从强化政治学习、转换话语方式、把握传播规律三个方面提升自身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竞争中的能力素质。

[关键词]“微”环境;高校辅导员;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9-0085-03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迭代升级使既有的意识形态空间场域进一步拓展、立体化,而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信息传播与交互愈发迅速,所承载的内容量也更加庞大,传统的意识形态话语结构面临着重塑的历史机遇和现实挑战。东西方价值观念、思想文化间的渗透与影响、竞争与碰撞愈演愈烈。“Z世代”的青年学生群体是网络空间的原住民,其个人生活成长的经历与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脉络基本吻合,故而这一代学生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接收着高速宽频的网络信息服务和面对着多元多样的内容表达。但需要注意的是,青年学生在沉浸于互联网信息热潮的同时,也承受着西方敌对势力错误思潮的冲击,其特殊的年龄阶段、初建的知识结构极易产生摇摆,进而使其陷入“精神危机”“价值沼泽”。基于此,探究高校辅导员如何认识、学习网络话语传播规律,如何适时地转换、构建话语体系,如何由点及面地提升网络话语权等问题,将能够直接助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更好地回应教育之问[1]。

一、高校辅导员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逻辑溯源

从宏观政策层面来看,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责无旁贷。而在实践工作中,辅导员作为一线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强化思想引领、凝聚政治认同、推动文化传承等责任使命,位置关键、责任重大。2017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等内容作为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为这支队伍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制度支持。

从微观实践层面来看,高校辅导员兼具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双重属性,与学生接触最频繁、联系最紧密、关系最亲近,其既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又服务于学生的健康生活,有利于辅导员群体通过实践活动、党团培训、主题班会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观点、思想、内容进行输出,让青年学生“入耳”“入眼”,形成话语权优势。此外,从近年高校辅导员的招录、选拔不难看出,该群体往往比较年轻,在适应新媒体环境、贴近学生群体等方面更具优势。他们一方面能够及时跟踪青年学生在“微”环境中的平台喜好、阅读习惯等,从而积极有效地在虚拟网络空间中开辟思想阵地,构筑“微”言矩阵,进一步缩短沟通距离,改变话语权态势;另一方面能够更善于运用年轻化、时尚化的文字和符号进行表达,深入浅出地阐释道理、讲述故事、传播文化,让正确的观点、思想、内容更加“入脑”“入心”,争得话语权优势。

二、高校辅导员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

(一)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主体分析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32亿,其中年龄在10~29岁的网民占了30.6%。青少年群体已成为网络空间的重要主体,并且在其思想观念较易发生波动和网络技术优势的双重作用下表现出时时发声、事事发声、处处发声的“非稳态”,传统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受到冲击。在当下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场域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师)讲述—(生)倾听”关系,而是“(师)讲述—(生)表达”关系,即在教师进行价值输出、思想传递的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情绪反馈、观点表达[3]。辅导员作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体之一,一方面,能够通过党课培训、团学活动、专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开辟意识形态教育途径,营造爱听、易懂、乐学、领悟的良好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与其他思政课教师相比,辅导员虽然在专业理论的解读传授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其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业务优势使其往往能够将深奥的理论知识转换为清晰明了的故事道理。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徐川老师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开设了《节日谈》《大学生问》等交流专栏,创新了意识形态话语表达途径;大连海事大学的曲建武老师的微信公众号以回信的方式向青年学生进行了靶向式的意识形态教育。

(二)网络意识形态话语载体分析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逐渐使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意识形态传媒失去了主导地位,有着不同性格、不同需求的青年学生对阅读媒介、发声媒介的选择多样化、多元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基于此,本研究调研了目前部分高校场域内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载体运用情况,主要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其中微信公众号的应用较为广泛,且受到辅导员群体的普遍青睐。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载体因其功能作用不同,在意识形态场域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微信公众号承载的内容较多,且可以进行靶向式推送,是辅导员精准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麦克风”之一;微博极易成为学生发表观点、表达情绪的平台,也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势力或个人裹挟和煽动,是网络舆情产生、意识形态交锋的主要场所;抖音平台以短视频为主,内容吸引力较大,已成为青年学生进行内容创作、观点表达的意识形态话语载体。

根据清博智能平台近年的数据统计结果可知,以高校学生工作部(处)为主体运营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已成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宣传的“主话筒”,而辅导员骨干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和实践经验创建运营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则星罗棋布地分散于网络意识形态场域中,以“和声”形式与官方平台联通互动。笔者对湖南省内各高校官方微博、抖音的运营数据进行梳理后发现,官方平台的关注度普遍较低,有效发声较少,评论区的互动交流大都以情绪抒发及符号型的表达为主,许多博文和视频的转评次数只有十余次或几十次。与之相反的是,学生群体在该类平台上的活跃度很高,且有个别学生通过制作校园生活趣味内容、讨论校园生活热点话题成了“意见领袖”,并在新开辟的网络空间中获得了很大的话语权。越来越多的年轻辅导员也开始进驻相关平台,建立了自己的发声渠道和话语高地。

(三)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内容分析

网络意识形态是在互联网场域中维护特定阶级、社会集团利益的思想意识,是传统意识形态在新领域的拓展和延伸。我国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取向,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因此,从内容上看,高校场域内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应该是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言语符号[4]。就辅导员群体而言,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内容是对政策文件、理论读本中的静态文字进行动态呈现,即通过创建网络发声平台、组织网络文化活动、开展网络理论宣讲等形式诠释国家基本国情、社会经济基础、社会政治制度、社会价值追求,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讲述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智慧,进而有效抵御西方“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意识形态的恶意渗透和侵扰,使青年学生能在云谲波诡的思想冲击中坚定立场、辨清方向。

三、高校辅导员网络意识形态话语能力提升路径

(一)强化政治学习,提升专业素质

高校辅导员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能力提升应重视政治自觉培养和理论水平提升。必须深刻认识到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专业性,着力在意识形态话语学习上下功夫。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结构较为多元,有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相关专业学习背景的教师较少,且由于该群体承担着较多的事务性工作,故而在前期理论基础和后期学习投入上存在较多不足。但从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要求出发,辅导员必须有较高的政治站位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主动树立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意识,积极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与道德品质培育等问题的思考,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自觉,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和可利用的学习资源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尝试从经典理论中找到指导业务实践的方法指南,逐步提升个人的政治敏锐性和思想领悟力,使自身在组织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过程中能够精准发力、言之有据、掷地有声。

(二)转换话语方式,提升业务水平

高校辅导员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能力提升应重视师生关系培养和表达技巧优化。应该深刻认识到网络意识形態话语的复杂性,着力在意识形态话语转换上下功夫。网络意识形态的形成基础虽然是虚拟的互联网媒介,但是其影响范围是现实世界。网络空间中的虚拟个体是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的个人,其在真实生活的有限空间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会通过信息技术反映在网络的无限空间中。基于此,辅导员群体一方面需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需求,常态化地在谈心谈话、活动实践、生涯辅导、查寝查课等过程中尽可能地走近学生群体,密切师生关系,建立情感联系[5];另一方面,应有针对性地围绕部分学生群体可能出现的目标追求、校园生活适应、人际关系处理、毕业发展选择等方面问题进行“网络问诊”式的回应,主动变命令式、说教式、传授式的话语表达为吸引式、沉浸式、感受式的价值传递,积极将书面化、严肃化的官方话语转化为简明易懂的大众话语,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言网语”将抽象生硬的政治理念和价值道理转换成学生爱听爱看的“小故事”“经验帖”。

(三)把握传播规律,提升思维能力

高校辅导员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能力提升应重视创新精神培养和媒介素养提升[6]。应该深刻认识网络信息传播规律,着力在意识形态话语传播上下功夫。辅导员应主动融入互联网的洪流,培养自身的互联网思维,跳出现有的教育模式、传播形式,创新意识形态教育和传播路径,如将传统的课堂从校园搬到田间地头、影院剧场,以云直播等形式开展,尽可能地消除话语信息传播的盲区、提高话语信息传播的效率等。此外,还可以尝试创设流量高地、遴选培育“意见领袖”,积极探索智慧微课、仿真模拟等新形式、新技术在网络意识形态教育领域的应用方式。同时要自觉关注学生的网络使用习惯,主动梳理、总结学生的信息接纳特点,及时挑选适用于个人工作实际、符合学生内在需求的网络媒介发声,主动学习新媒体传播技术和社会思潮传播规律,通过动画、视频、音频、图片、表情包等话语形式,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放于网络空间,以其趣味性、社交性拓展主流话语声音的覆盖面和传播度,强化话语内容的共情力和影响力。

就整体而言,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平台加速了互联网场域中的“微”环境效应,讨论空间趋于无限、讨论主题趋于多样、讨论内容趋于多元。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充分发挥角色优势,在政治自觉、师生关系、创新精神的培养等方面主动发力,持续提升理论水平、表达技巧和媒介素养,真正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趣。

[ 参 考 文 献 ]

[1] 姜涛.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2):82-8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2023-01-23].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244874.htm.

[3] 何威,吴继娟.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0):67-69.

[4] 仇志伟. 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5] 刘运显,舒大凡.论如何提升辅导员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8):66-68.

[6] 刘盛平,何红力.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培养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82-84.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网络意识形态高校辅导员话语权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网络意见领袖视角下的网络意识形态传播路径
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理论逻辑
当前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思考
网络意识形态内涵的新界定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