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问有技巧家长巧用招

2023-08-27严晓煜

家长 2023年16期
关键词:小雨家长妈妈

□严晓煜

在家里,家长要忍住“拷问”的冲动,要记住家长提问的目的不是通过各种直击心灵的提问让孩子感到自卑和难堪,而是通过提问实现亲子间的顺畅交流。

有些家长会有这样的困惑,原本和孩子能够说到一起、吃到一起、玩到一起,但是突然有一天,孩子不再和自己亲近了,有意躲着家长,有的孩子甚至还会在作文里表示:“我不喜欢爸爸(妈妈)。”家长不理解孩子的“嬗变”,以为孩子长大后有了自己的个性,不再跟家长敞开心扉。我的同事小李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她常常跟我抱怨孩子的“古灵精怪”“忽冷忽热”,还说现在的孩子哪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好管教,一个个主意“正”着呢!

我的孩子和她的孩子小雨同岁,而且关系不错,每次来我家玩,小雨也会跟我的孩子吐槽妈妈的种种不好,诸如管得严、不放心、爱絮叨,等等。最让小雨受不了的是妈妈时刻都在“考”她。比如,周末一家人去动物园,小雨正开心地拍着孔雀开屏,妈妈突然当着在场游客的面问她:“你知道开屏的是雄孔雀还是雌孔雀吗?”这种幼稚的问题虽然让已经上五年级的小雨很无奈,但也只能当众回答:“雄孔雀。”妈妈夸她聪明,她却觉得妈妈当着陌生人的面问这种幼儿园大班孩子都会的问题,是对她智商的侮辱,感到很丢脸,瞬间就有了“以后再也不和妈妈出门”的想法。妈妈时不时的提问,让小雨不胜其烦,更让她感到难堪的是,妈妈的问题有时超幼稚,有时又超难,让她很蒙圈,也很郁闷,感觉妈妈是故意让自己在亲戚朋友或陌生人面前下不来台。于是小雨想消失在妈妈的视线中,做一个“隐形人”,拒绝妈妈任何形式的关爱,因为说不准哪次关爱的背后又隐藏着出其不意的“你知不知道”。

我想小李母女俩的故事并不是个例。虽然生活是个大考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但家长不要让孩子感觉自己时时刻刻都在考试。特别是在家里,家长要忍住“拷问”的冲动,要记住家长提问的目的不是通过各种直击心灵的提问让孩子感到自卑和难堪,而是通过提问实现亲子间的顺畅交流。并不是说家长绝对不能向孩子提出任何问题,而是要讲究提问的场合、方式方法和技巧,让孩子在与家长自然的沟通中增进感情。

不要在公共场合提问

有些家长喜欢在人多的时候问孩子非常简单的问题,当孩子迅速回答出正确答案时,家长感到很有面子,也给外人留下一种“教子有方”的感觉。有些家长出于让孩子增长知识的目的,明知孩子不知道,却故意当众问孩子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希望能让孩子印象深刻,或者趁此机会树立自己见多识广的形象。

殊不知,很多时候这只是家长的“自以为”。因为无论家长出于哪种目的,无论孩子答对还是答错,都会让孩子觉得很没有面子、很丢脸,正如小李母女那样。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原本知道正确答案,但是当着很多人的面难免会紧张答错,反而让孩子的自信心受挫。因此,家长尽量不要在公共场合考孩子,有问题可以在回家后,或者和孩子单独在一起时以轻松随意的态度问孩子,让孩子能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并从容应答。

多问开放式问题

家长可以提出没有标准的开放型题目和孩子一起讨论,让孩子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开放式问题就像问答题一样,不是一两个词就可以简单概括,而且没有标准答案。这种问题需要解释和说明,同时可以向孩子传达出家长对孩子的回答很感兴趣,以及想了解孩子更多想法的意图。比如,去外地旅游的过程中,什么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讨论中家长和孩子的身份是平等的,与其说是提问,不如说是亲子之间在共同探索一件事情,并真诚地交流彼此的看法,而不是家长单纯地考问孩子。

孩子在回答家长的问题之前,需要先进行认真地回忆和筛选,并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出来。孩子的答案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很多个,可能很具体,也可能有些抽象,但都是孩子经过积极、认真思考回答出来的,是包含着孩子喜好和审美的答案,代表着孩子的观点和主张,这类没有统一和标准答案的问题能够启发孩子的心智,让孩子在思考中不断学习。

变考问为“求助”

同样是考问孩子,有些家长的提问方式过于强硬,带有一种命令性,让孩子感到被强制、不情愿,即使勉强回答出来了,也未必认真,还难免会答错。家长不妨变换提问的方式,比如,由命令式的“你数数这个图片里有几个梯形、几个三角形”,变为“求助”:“这个图片上的图形有点儿多,妈妈看得眼花缭乱,数了半天也数不清。妈妈数圆形和正方形,你帮妈妈数数梯形和三角形,好吗?”

家长适度地“示弱”,可以激发孩子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让孩子更加认真地对待,让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会更加乐于去做。

从孩子的兴趣切入话题

家长总是没话找话地考问孩子不感兴趣的事,孩子自然会非常反感。家长不妨顺势而为,从孩子感兴趣的事切入话题,让孩子回答得“心甘情愿”。比如,孩子喜欢某位明星,家长可以问孩子该明星拍过什么影视剧、毕业于哪所大学、有什么特长、身上有哪些闪光点值得欣赏,等等。当孩子如数家珍地说出来,家长可以表示出对该明星的钦佩,让孩子感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家长在提问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引导,比如,让孩子学习喜欢的明星勤奋、敬业、低调的优良品质,激励孩子变得更好,奋发上进,勇攀高峰。

探讨热点事件

比如,孩子很关注大熊猫丫丫回国事件,家长可以趁机和孩子一起讨论:丫丫是雌性还是雄性?它的妈妈是谁?在哪里出生?去了哪里?什么时候回来?……有些信息孩子知道,有些不知道,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查找资料,增长知识。一起讨论的过程中,可以问问孩子对这件事的看法,增强孩子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有些热点事件会有正反两种舆论,家长可以与孩子充分讨论,得出科学、严谨的结论,既可以有效防止孩子受网上不良信息的误导,又可以把正能量的观点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明辨是非。

“考孩子”变成“让孩子讲”

即便家长想考查孩子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不要让孩子觉得家长对自己没信心,可以拿过习题册,让孩子给家长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由原本的考孩子,变成虚心向孩子求教。孩子在讲解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问一些发散性的问题,引发孩子思考。角色的互换会让孩子体验成就感,也能更主动、积极地吸纳知识。

当然,提问孩子的技巧还有很多,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家长总能找出不让孩子厌烦的方式,让孩子在面对和解决问题中成长。

猜你喜欢

小雨家长妈妈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卧薪尝胆
鸟妈妈
一箭之仇
假途灭虢
我的妈妈是个宝
家长请吃药Ⅱ
一鼓作气
不会看钟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