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专业PBL 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讨与思考
2023-08-27刘景
刘景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口腔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党中央和教育部不断强调高校课程思政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同时为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作出了全面部署和总体设计。在大思政教育的环境下,对每一位高校教师、每一位专业课教师而言既是责任也是挑战[1]。高校是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重要环境,医学院校更是培养“承担生命之重”的医务工作者的地方,高校的思政环境会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现在在校的大学生成长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形形色色、真真假假的信息充斥在周围,难免是非难辨甚至价值观偏离正轨。因此,高校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在大学生成才的关键时期[2],将大学生的三观引入正轨,实现“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本文结合本专业特点,以口腔医学专业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课程为例,探讨专业教师如何发挥PBL 课程优势开展思政教育。
1 口腔医学专业PBL 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口腔健康已经成为国民综合素质的体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口腔健康[3]。根据目前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和当前口腔医疗工作现状,国家卫生健康委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和方案,明确提出口腔健康目标和行动指南,同时对口腔医务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口腔医学专业的教师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响应国家和人民的需求为国家培养更高素质的口腔专业人才。
PBL 是以问题为基础,以案例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导向的自主学习形式[4-5]。PBL 案例不是病历也不是教案,而是经过情境化、生活化、人性化、整合化的真实病例,这就给PBL 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提供了基础。在医科大学学习期间,学生的学习重点都是放在对疾病本身的认识,往往会忽略患者作为人的复杂性、社会性。甚至部分同学看到社会上大量医患关系的负面新闻,对从医产生怀疑。医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独立行医,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经验、技能和价值观不断整合[6]。虽然现在大学要求在所有专业课授课中都要加入课程思政,但是理论课课时有限,老师没有办法在几分钟以内讲述太多思政内容,老师灌输的价值观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PBL 课在这方面就有很大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可以在案例中设定思政相关内容作为议题,让同学自己思考讨论。因此在PBL 讨论中适当地、系统地、有目的地引入思政内容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7]。
2 结合PBL 教学课程特点全程实施课程思政
2.1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紧密联系
在教学中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讨论辩证法与医学科学及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口腔疾病为切入点,口腔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咀嚼进食、发音、外貌也和许多全身系统疾病存在共同危险因素[8],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等,还有一些疾病如白血病、艾滋病最早发病是从口腔疾病开始的。这就要求口腔医生要树立整体观念,避免专科局限,在诊治口腔问题的同时还要关注患者全身疾病,处理好其他系统疾病,帮助患者早诊断早治疗,以免因为口腔医生的疏忽而贻误病情。在讲到牙病典型症状疼痛时,除了常见疼痛病因外引入心源性牙疼,很多疾病在早期,症状往往都不典型很难对其病因作出正确判断,如果临床医生仅凭牙痛的表面现象就草率地做出诊断治疗,而忽略本质的病变很可能引发心梗甚至无法挽回的后果,引导学生辨证地思考透过现象看到疾病的本质,强化整体观点和鉴别诊断的意识。将辨证法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科学的辩证思维,用理论指导实践,形成自己的临床诊治思维。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在PBL 案例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鼓励同学投入到志愿者、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的同时外化于行,以践行课程思政[9]。本院连续多年开展对贫困地区儿童免费唇腭裂手术的“微笑行动”,指导学生了解党和政府对先天缺陷疾病预防治疗的重视和投入,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在PBL 课程中让参加志愿者的学生们带领大家一起讨论,思考社会对唇腭裂患者及其家属的影响,大家该如何参加公益事业,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参加各类志愿者服务,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学习口腔预防相关知识时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健康中国战略”,本科每年会在“9.20爱牙日”举办口腔卫生宣教和义诊活动,每年承担小学生3 000 颗牙的免费窝沟封闭防龋治疗,鼓励学生加入进来,多参加社会实践。在PBL 课程中,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围绕“健康中国”这个议题进行讨论,在实践中体会自身价值,体会为他人解决困难的成就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规划职业生涯,强化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10]。
2.3 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的树立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务工作者守护的是人的生命和健康。在PBL 第一次课,会问学生为什么会学医,为什么选择口腔这个专业,大多数同学的回答是,家里人给选的,或者口腔专业相对风险小,可以在医院干也可以开诊所,收入高、选择多等,都是很现实的想法。几乎没有同学说是为了救死扶伤,为医疗事业奉献终身,他们会觉得太“假大空”。所以唤醒学生的伦理意识,激发学生的职业情怀也是在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生命和健康面前,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不管患者地位的高低和财富的多寡,都应该保有自己作为人的尊严。PBL 课可以以患者看不起牙为切入点,目前的口腔治疗费用大多数都没有列入医保,需要自费,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负担得起。提出什么是最佳的治疗方案,最新的技术,最贵的价格就是唯一的选择吗,更甚至有些无良口腔诊所为了收取高额费用,给患者作全口烤瓷牙,将可以保留的患牙拔除作种植牙。让学生以病例为依据尝试结合患者口腔病情状况、经济状况设计更个性化、更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满足患者的生命、健康、尊严和需求,教育其用伦理规则和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
2.4 医学人文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医学是关于人的科学,是一门以人和社会为导向的应用科学,学医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患者的问题。要以人为本,人文与科学技术是医学的两翼,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人文素质的培养要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各个阶段,PBL 课程中如以患者“洗牙”引出白血病的案例;拔牙拔出肾衰竭的案例;牙疼引发心肌梗死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在做拔牙手术,“洗牙”治疗时,医生开出血常规、凝血检查、免疫四项等检查单到底应不应该,在“验血”费用甚至超过治疗费用时到底值不值得。引导学生角色代入,自己作为医生,在开出检查单时是否有理有据,面对患者的质疑时是否能够问心无愧,指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恰当地处理好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与患者有效沟通,尝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以此引出关于对生命价值、医患沟通、社会问题等议题进行讨论。
PBL 课程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导进行问题讨论,除了表达个人观点,还要求提出质疑,要有“头脑风暴”,老师也会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小组内自行安排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议题。医生无论是在临床工作还是课题研究中,都离不开团队协作。PBL 课程中,培养学生准确表达个人观点,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在课后评价中,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对彼此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予以肯定,不足予以反馈。让学生感受到沟通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彼此,能够去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团队协作的意识。
当然可以讨论的思政要点不局限于以上几方面,关于医疗卫生相关政策方案的解读、医学心理、医患沟通、科研诚信等方面,都可以融入到PBL 案例中[11]。将教学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仍需要教师群策群力、有的放矢将课程思政教育渗透融合进PBL 教学中去。
3 PBL 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问题和反思
本院口腔医学教学开展PBL 课程以来,因PBL案例真实性的特点,专业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多少都会提及一些思政相关内容,在课后问卷调查中学生对PBL 教学是认可的,有70%以上的同学感受到了课程思政。但是目前课程中的思政素材多是教师自己以往从医经历中有感而发,缺乏系统性。参与口腔医学PBL 教学的教师来自不同专业,都具有丰富的专业授课经验,也都有PBL 导师培训的经历。但是授课中容易陷入PBL 教学模式套路化,对课程思政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思政教育仅是锦上添花。如何建立健全课程思政素材,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加强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2]。
3.1 建立符合口腔医学专业PBL 课程特点的思政素材库
结合口腔医学专业课的特点,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入手,加强对课程思政内容的要求。课程思政不能脱离专业,不能为了思政而思政,思政元素的发掘应结合专业课程特点,从建设专业课程的角度出发。思政元素的选择与设计,既要能够丰富专业课程本身的知识点,同时要满足对学生思政教育的要求。从思政的视角重新编写PBL 案例,目前口腔专业PBL 案例中涉及到的思政内容,局限在医患沟通、知情同意方面,而且每个案例都有类似的思政内容,内容重复不新颖。PBL 课的案例可以不局限于口腔专业,或某个口腔亚专业。各亚专业老师共同设计案例,整合各亚专业的知识,也可以联合其他临床专业,比如皮肤科、眼科、内分泌科、心血管科等共同参与,教师互通有无,丰富案例内容,拓宽视角。同时请法律学老师、医学心理学老师对案例把关,力求严谨。PBL 课是学生在案例中自己找问题、自己查文献、自己学习、自己思考,然后自己进行讨论和方案形成[13]。在案例中巧妙地设计问题,用问题串联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挖掘出这些问题背后精神层面的东西,自然而然地激发其讨论的兴趣。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将专业课和思政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把临床思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伦理观、职业素养融合到专业课程中[14]。需要各专业教师同心协力,发掘本专业相关以及各专业相关的各种素材,这会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专业教师在临床工作、专业教学之余还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思政素材库的建立,必然耗时耗力,但是现在的付出能够为今后的课程思政打下基础,完善的思政素材库是实现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的前提。
3.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政意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专业课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完成立德树人的责任。目前本院承担口腔PBL 课程的教师主要来自于口腔专业的各个亚专业,毋庸置疑的他们都具有丰富的专业授课经验,但对课程思政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没有把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放在同一高度上。一方面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多数教师都是临床医生兼任,确实精力有限;另一方面现有的教师队伍以往的教育经历都是高度专业化的,自身缺少思政教育的体验,对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并不熟悉,还在摸索经验中。在PBL 案例中,关于专业知识问题参考资料中都有详尽的答案,但是关于思政的内容是开放性的话题,参考资料里没有明确的答案,只有框架和方向,这就要求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要大脑清晰,思路明确。现在的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自以为“见多识广”,思政教育能否被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可与接受,都是专业教师面临的挑战[15]。面对困难和挑战,教师队伍要统一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有针对性地开展师资培训,整合各方面资源有效开展集体备课,真正发挥集体备课的功能,尤其是PBL 课,不仅仅是将案例通读一遍,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思政话题,邀请思政课教师,法律学老师、伦理学老师、心理学老师协同备课,与其一起讨论同时把关思政方向。请资深教师旁听课程,授课教师在授课质量、思政教育、临床思维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反馈,将课程思政指标作为评教的重点,使教师们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准,逐渐对课程思政重视起来,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和思政教育效果。
3.3 在PBL 课程评价中体现思政内容
评价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目前的教学评价并不重视思政元素。在PBL 评价中,加入思政内容方面的考查,可以迫使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思政重视起来。在每堂PBL 课中,学生选出主席和记录员,自己分析案例,提出问题,讨论议题,老师在旁观察每位同学的表现。最终,由教师根据每位同学的学习、讨论、汇报、答辩情况进行评价。目前PBL 课评价方式有持续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和学年学期评价。评价指标体现在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态度、专业素养等方面。为了达成更好的思政教学效果,在评价内容中,应该更加侧重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职业精神,责任感、价值观的成长度,对医患关系问题、医学伦理等问题的思考分析能力这些方面。还建议在每个专业方向,设置一个相关的思政议题,指导学生讨论总结,反映在PBL 学习报告中。
4 结论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课学习也不仅是简单的学习考试的过程,最终目的是立德树人。口腔医学专业PBL 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明确PBL 课程思政的目标,在目标的指导下,集思广益挖掘口腔专业PBL 课程中的思政要点,建立课程思政素材库。同时结合学科进展与时代发展不断更新一些贴合时政、社会热点、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素材内容。在PBL 教学课堂实施中,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将思政内容隐性化,不生搬硬套和硬性输出,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自然升华到思政教育。本院开展课程思政以来发现无论对于高校还是授课教师都还需要适应、调整和探索,尤其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提高教师的思政意识,教师团队通过教学研讨、集体备课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师资培训,在PBL 课程形成性评价教师评语中加入思政内容,集体备课时明确每堂课的思政要点,要求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持续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利用PBL 教学的优势,融入思政课程元素,真正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落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