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域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3-08-27张红艳田丰王珍赵朝贤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医学

张红艳,田丰,王珍,赵朝贤

河北工程大学,河北邯郸 056038

医学检验技术是涉及多个学科的临床应用型专业,在国家大健康战略部署背景下,医学检验技术在临床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凸显,其行业人才状况直接影响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以及人民群众对卫生需求的满意度。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按照人才培养的目标,确定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计划、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河北工程大学就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具体报道如下。

1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依据

目前相当多院校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体系尚存在目标定位与人才培养需求不符,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贴近度、融合度不高,理论与实践衔接不足,实践平台建设不合理,师资不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缺乏等问题[1],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影响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是高校的使命和职责,也需要行业企业的支持与配合。为此,党和国家明确提出要推进产教融合,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2019 年,在国务院出台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 年)》中提出,“健全产教融合的办学体制机制,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优化专业结构设置,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产教融合的核心就是根据行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2],通过有机结合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资源,解决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推动产业和就业的良性循环[3-4]。

2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策略

为推进产教融合,国内外已进行了大量有益的研究和探索[5-10],德国政府为企业提供税收优惠等多方位政策保障,用《联邦职业教育法》等法律的形式规范校企关系,保障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顺利开展。澳大利亚政府根据不同行业的需求调整资金投入,并设立资金监督机制,重点支持需求强烈的行业发展。我国关于产教融合的研究和实践也在不断深化,多所大学通过破解“产教融合”机理,探究“产教融合”机制,提出产教融合应政府、企业和高校协同作用,政府发挥统筹作用,调动企业积极性,促进产教融合供需对接,提高人才岗位胜任力和就业质量,促进专业办学水平整体优化和持续发展[11]。

深入实施产教融合需政府、企业和高校协同作用,这里主要从高校的角度,讨论建立适应本校乃至河北省现状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此本院进行了如下探索。

2.1 培养方案的修订

邀请多家相关企业代表参与2021 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修订,针对现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结合国际医学检验技术发展趋势与社会、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经过反复讨论,利用自身校企合作优势,开设相应课程。

为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与企业共同开发《体外产业诊断技术》《临床实验室管理与临床检验进展》《IVD 企业访学》等课程,实现课程内容与产业发展的对接,培养体外诊断(in vitro diagnostic, IVD)产业创业人才。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一方面可以弥补教师临床、行业经验的欠缺,将基础教学与行业实践进一步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宽学生的行业认知,改善毕业生就业观,培养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有利于解决就业的供需矛盾。

在培养方案中增设《临床检验技能综合实训》课程,将医学检验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前置于本科教学过程,做到实践能力匹配行业实际需求;在实习阶段增设科研训练环节,加大科研训练力度,培养检验行业的领军人才。

新修订的培养方案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基础扎实、技能熟练,具有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一定科研发展潜能,能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和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2.2 校外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的建立

为促进校企双方的深度融合,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开拓了包括市中心血站、市疾控中心和多家医院、企业在内的校外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积极谋划校企合作思路、细化合作内容,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共谋发展。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一方面推动了企事业单位高新设备平台向实践教学资源的转化,解决了学院专业教学中使用的仪器设备相对落后、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实问题,提升了先进实验设备对专业教育的支撑力,充分保障了学生实践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也为校企双方在见习实训、人才引进、科研转化、人才培育等方面的融合提供了平台,有效促进了学校和基地的共同发展[12-13]。

在新生的入学教育环节,改变以往仅由学院和附属医院检验科共同完成的思路,邀请校外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参与,通过入学教育上好开学第一课,拓宽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加深其专业认同感,降低转专业率,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改善就业,促进人才培养的供需平衡。

2.3 企业员工的毕业后再教育

目前行业中部分企业从业人员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理论知识亟待更新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的发展。校企双方就行业发展进行多轮近距离探讨,针对企业的需求,学院教师通过开设IVD 辅导班等形式对企业员工进行毕业后再教育,“课堂进企业”不仅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加深员工对工作内容的理解,还培养了企业员工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行业的长足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产业的良性发展,也必将反哺大学教育,有利于提高校内教学工作的广度与深度[14]。

2.4 检验技能竞赛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适于开展技能大赛。技能大赛具有竞技性、专项性、现场性和操作性等特点,大赛的举办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加强团队协作和身心素质的培养,是对传统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在企业的赞助和支持下,已成功举办两届检验技能竞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学生反馈收益颇丰,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胜任力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检验技能竞赛一般安排在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举行,一方面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夯实基础;另一方面,企业赞助学生技能大赛,企业进校园,也加深了学生对行业发展的认识,拓宽了学生的就业视野,对提高毕业生实际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促进行业良性发展意义重大。

2.5 共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

校企协同成立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团队成员由校企双方教师共同组成,以项目为依托,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科研活动提供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3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待改进之处

本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许多不足。

3.1 企业教师

校企协同开发课程,开展教学活动,企业教师缺乏规范化培训,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为提高企业教师综合素质,加强“产教双能”教师队伍建设,需建立企业与高校交互任职的互派兼容机制,允许校企互聘互兼,师资双向流动。还要建立相关质量保障机制,由学校主导,企业参与共同编写相关课程教学大纲,校企协同组织企业教师试讲,校企协同组织观摩教学,督导教学过程[15-17]。

3.2 企业积极性

企业参与的主动性和合作动力决定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当前的产教融合仍存在企业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深的问题,导致企业的实践育人优势不能充分发挥。

为激发企业协同育人的动力,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政府需提供相应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研发团队、科技产业园区等,解决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人才和技术瓶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此推动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发挥办学主体作用,广泛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在岗教育和校务管理等,使高等教育更能符合产业发展要求[18]。

4 结语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目前的培养模式未能充分体现人才岗位胜任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建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深化产教融合,建立需求导向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检验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建立以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校企协同教学资源建设、协同组织教学活动为内涵的多层次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有利于整合校企双方优势,帮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建立专业自信心,提升职业认同感,降低转专业率;可解决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实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善毕业生就业观,扩大就业创业,解决产业需求和人才供给侧的不完全匹配;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医学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