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研究与对策分析
2023-08-26李慧娟
李慧娟
一、前言
为探索一条适合我国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道路,对我国高校资产管理制度加以建立和优化,已成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步骤。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需要注重其规范性的提升,在快速、平稳发展的双重要求下,对我国高校资产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不但具有理论意义且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含义
国有资产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我国分配给政府机构的资产,是目前在使用的国有资产,以及各种经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捐赠)的总和,并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法律认可。管理中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理清产权关系,实施产权管理价值维护和评估[1]。
三、高校国有资产的分类
国有资产的分类方法与标准较多,如根据使用性质、存在状态等进行分类。高校的国有资产按其使用性质可分为非运营资产和运营资产。运营资产是高校根据我国政策用于从事生产活动的资产,是用于商业活动(例如以盈利为目的的产品生产和分销)的国有资产。经营的国有资产可以直接用于商业目的并具有增值特征。非运营资产不直接参与生产和经营过程,不会用于商业活动,其主要目的不在于获取经济利益。
四、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一)管理体制陈旧,意识淡薄,对国有资产管理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的财政拨款是高校用于建设及投资等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但部分高校对资金和资产管理的重视度不高,相关管理意识较薄弱,使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难以满足新形势的要求。部分高校虽对资金报表有着明确清晰的分析,但其固定资产中的物品管理机制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资产充分发挥作用。另外,由于没有完善制度的保障,部分高校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时,普遍还存在重资金而轻资产的管理问题,同时也影响了国有资产其他方面的管理,突出表现在资产采购和日常管理上。首先,在资产采购方面,由于未形成统一、系统的管理机制,在采购时,部分采购人员容易出现违背规范标准的采购状况,导致不同程度的资金浪费,而所采购的商品质量也无法保证,将增加采购成本,而且会影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其次,在日常管理方面,部分高校对现行资产管理制度缺乏优化和创新,使现有的管理模式不再适用于新时代的要求,从而导致管理工作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出现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的情况[2]。
(二)资产未得到充分利用,使用效率低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还存在资产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或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采购问题,另一方面是紧急情况下的资产使用问题。首先在采购方面,在购置相关资产时,若高校未能从学校全局角度考虑,而采购人员也未遵循相关制度规定,便很容易造成采购失误,导致采购的资产仅仅是方便了个别部门的使用,而对于高校的整体发展不能带来有效帮助,造成部分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或出现重复购置的现象。同时,重复购置的资产将会被长期放置,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不仅花费了大量资金,且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此外,部分高校缺乏对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若事发突然,为高效解决问题,对有紧急需求的资产,高校通常采取突击购置的方式。这一做法并不具备长远性,未充分考虑资产使用后的处理方式,也没有制定合适的处置方案和措施,会出现资产短暂使用后长久闲置的现象,使资产的使用价值无法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加大了资产的无形损失[3]。
(三)国有资产管理分散,流失严重
首先,高校承担国有资产管理及监督义务的部门众多,其中包括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管理部门等。在具体管理工作中,需要以上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相关管理任务。但目前,在部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各部门间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在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或协调使用时,往往不能形成有效配合,导致权威性、专业性不足,使国有资产管理被严重分散,不能对资产进行合理整合、共享。尤其是普遍使用的资产设备,各部门之间信息不流通,在使用时可能会出现相互争夺的现象,既影响了资产设备的使用效率,又影响了同事关系。
(四)国有资产确权不清,造成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产权主要涉及房屋建筑及土地。此前,高校在用地等方面主要由政府进行管理与规划。所以,部分高校在这一领域的管理比较宽松,缺乏产权意识,从而导致高校的部分资产归属不明确。此外,部分项目不具备健全完善的建设手续,且不清楚资金来源,也会导致国有资产的产权不能明确。
(五)缺乏专业人员及团队进行国有资产管理
由于此前部分高校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度不高,缺乏科学合理的选人标准,相应管理人员的选拔门槛极低,使得一些管理人员职业素养不高。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普及的今天,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高校普遍采用的管理手段。然而,目前国内一些高校仍然采用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以节省行政管理成本。并且,部分高校在会计核算中仍采用人工核算,不但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差错,极易造成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不够精确,也使得这些高校不能从根本上实现信息对称传递。在此情况下,管理层也无法真正了解和掌握高校实际资产库存、使用分布以及资产利用等情况,从而造成一些管理者在进行资产购置时难以进行可行性论证,亦无法确定是否为重复采购,抱有“申报就是合理”的心态。虽然我国部分高校已经跟随时代的发展脚步,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资产进行管理和控制,但是并未在整个管理层面进行全面的技术覆盖,导致各部门之间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在资产管理工作中技術软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没有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也有部分高校对资产管理问题十分重视,并为此开发或重金求购资产管理软件,实行信息化资产管理,减少人工在此方面的大量投入,使管理效率大幅提升,管理效果清晰可见。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资产信息管理没有建立起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独立于各个部门之外,使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缺乏及时性与精准性。
(六)高校对外投资缺乏约束及考核机制
现阶段,通过分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的可知,部分高校为了经济收益或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可能会实行对外投资措施。然而,由于投资人员素质存在差异以及管理层缺乏基本的对外投资管理约束,导致一些部门或人员在进行投资时,出现未按照规定盲目投资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而有些部门目光不够长远,忽视科研事业的发展需求,挪用大量的科研资金用以投资或购置房产、汽车等,甚至出现互相攀比的现象,使国有资产管理质量大大下降。对此,在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对外投资时,需要对其投资行为进行考核、监控,以确定其投资行为是否合法合规,以及对投资项目进行考察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部分高校没有做到这一点,对外投资缺乏严格的约束及考核机制,对相关投资行为监督不及时,导致资产损失严重,不仅没有收益,甚至还无法收回本金,对正常教学和科研秩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五、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及对策
(一)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高校要结合当前我国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出既符合本校实际情况又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有帮助的管理制度,使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做到准确和规范。同时,高校领导和资产管理部门也要增强相应的资产管理意识,充分认识资产经营管理对学校发展的巨大影响,使资产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首先,高校需确立统一的负责人领导体制,进行归口管理和分级管理,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保证国有资产管理组织形式的健全、完善;确保相关管理人员能够依法开展工作,正常发挥其工作职能,保证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科学研究的正常进行。其次,由于国有资产类型各不相同,根据不同资产的不同特性,高校要合理设置归口管理部门,将资产分门别类进行合理放置,保证资产安全。比如,后勤部门要负责学校生活设施的存放、保养和维修等,而财务部门要负责资产的价值核算等。最后,高校要实行统一的管理政策,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监督,逐级落实资产管理岗位职责,实现权利与责任的相互统一,促进资产管理的精细化发展,提升资产管理效能和质量,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统一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高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管理繁琐、职责不清以及管理不当的问题,必须建设专业统一的部门,必要时还可以创建国有资产管理处。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对现有的各部门及机构进行资产管理工作的重新分配,让各部门工作人员都能够形成资产管理意识,使国有资产得到充分利用并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重视无形资产管理,加强财务入账管理
高校领导要提高管理工作人员对无形资产管理的意识。在进行无形资产的转让和投资时,必须经过正规的资产评估机构,按法律相关规定对其进行评估和计算。以节省费用为前提,对固定资产加以全面排查以及进账盘点。同时,校方还应定期对账目加以核实。在国有资产的转变中,上级主管部门要与财务部门进行积极配合,确保账目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当前资产现状,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4]。
(四)创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网络平台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高校运用计算机大数据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的手段已相对成熟。高校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可充分利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及时上传国有资产变更以及报废等详细信息,大幅提升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各高校理應借助科学技术手段针对学校的财务状况创建国有资产管理网络平台,同时确保该平台的适用性和有效性。针对具备网络平台的高校,应依托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管理优势加大对平台的创新与优化力度。还可以在现有系统基础上,创设新的管理系统,整合国有资产,实施统一管理,实时监控信息的流动去向以及所有国有资产的利用情况,从而有效改善目前不公开、不透明以及单方向资产管理的管理现状,实现财务部门与其他各部门之间的有效资源互换,达到有效管理资源的目的。
(五)提升内控管理水平,强化财务监督职能
国有资产管理一直是高校建设中的重点任务。新形势下,为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高校需不断提升自身内控水平,强化自身财务监督职能,以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使用。首先,针对校内各类资产的管理,学校要制定严格的使用制度,同时清晰化梳理管理流程,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全面分析,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其次,对国有资产实施科学配置,并对诸如验收登记、盘点核实、产权认证等各项重要操作环节加以管控。同时,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防止因操作失误而使高校出现巨大财产损失[5]。最后,财务部门要与其他部门建立协同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同时,了解各部门之间的各项业务往来,准确预判潜在风险,以此确保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
六、结语
高校资产作为高校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最基础的保障,各高校领导应对此给予充分关注,提升资产管理团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相关工作人员也要形成资产管理意识,加大对高校资产的管控力度,并针对高校的发展情况采取相应的科学管理措施,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以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实现学校平稳、长久发展的目的。
引用
[1]孙俊芳,纪高飞,王源.新形势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发展模式探析[J].国有资产管理,2023(4):54-57.
[2]曾凡.高校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协同关系[J].中外企业家,2020(15):40.
[3]姚慧君.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浅议[J].商讯,2020(15):177-178.
[4]王茹.“双一流”战略下高校资产管理优化路径探析[J].中外企业家,2020(13):42.
[5]徐晨,程红.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资产管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5):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