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防范下的企业内控管理措施分析
2023-08-26蒲春霖
蒲春霖
一、前言
企业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紧密,内部控制的不健全等问题很可能提升企业的财务风险。实施全面的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更好地从内部提升抵抗风险的能力。内部控制不健全会导致企业无法及时高效地开展内控工作,使企业出现内部管理效率低下、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内部管理信息失真、实际管理工作混乱等问题。更有甚者,还可能导致企业出现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情况。所以,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来讨论降低财务风险才有意义,才是“治本”。
二、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的内在联系
(一)企业内控管理的基本概念
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包含以下内容:
1.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内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价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及时识别和系统分析与内部控制目标有关的各种风险,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应对。
3.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企业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使其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
4.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需要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和传递内部控制的信息,保证企业内部、外部的信息交流。
5.內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纠正。
内控管理,即企业为了保证达到内部控制的目标,保证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有序、合规地运行,降低内部经营风险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为了促进企业建立、实施和评价内部控制,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行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l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分别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1]。
(二)财务风险的基本概念
财务风险的范畴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财务活动中,由于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内部运营状况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的实际利润与预期的利益产生偏差,进而产生亏损的机会和可能性[2]。
(三)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的内在联系
财务风险往往是由外部经营环境或内部经营条件两个因素导致的。要控制好财务风险,就要控制好这两个因素。
在现代企业日常的实际经营活动中,往往也是通过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企业的内部经营条件进行事前控制,而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以事后应对作为主要处理手段。这是由于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较快,进而无法针对外部环境及时做出相关控制,而且即使发现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环境变化的本质因素也往往难以确定。可见,针对外部环境的控制是难以实施的,是“性价比”很低的。同时,对比内部经营条件,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频率较低,存在风险较少。所以,针对企业内部经营条件的控制更加具有“实用性”。
内控管理与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非常强的相关性,内控管理与风险控制是相辅相成的。上文我们提到过,内控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降低企业内部风险,而当企业面临或者存在内部风险时,需要事先预防与控制。
企业的内部风险包括战略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其实,在大部分企业的实际经营中,对于经营者来说,内部风险中财务风险更具有实际意义。因为财务这种具有实际“金额”的业务内容,往往能更加令经营者或者报表使用人印象深刻。而战略业务和运营业务对比财务业务来说就较为虚无缥缈、不接地气,无法对经营者或报表使用人产生实际的影响。由此可见,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就是内控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
在当下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能否识别到财务风险,能否建立有效的内控管理来预防、控制以及降低内部风险,是企业能否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关键。
三、企业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管理难落实
内控管理落实难、执行难是很多企业都存在的普遍问题:
1.内控制度以及相关执行程序操作性较差
通常存在这种情况的公司,内控制度或与内控制度相配合的执行程序本身设计时就没有考虑公司的实际情况,或者设计内控制度只是为了满足监管需求,让制度与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脱节,进而导致相关内控制度无法执行或执行的结果不理想。反过来说,一个公司的内控制度或与内控制度相配合的执行程序本身设计时,就要依照该公司的实际,特别要具体到执行操作的时间、执行操作人员的能力、针对相关制度的舞弊情况等一系列的内容,经过综合考虑后进行相关的设计。
2.公司存在领导凌驾于制度之上的问题
事实上,大多数公司都存在领导凌驾于制度之上的情况,大多存在于拟上市的企业中。这些企业的股东或高管,可能本身就是企业创始人,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和个人魅力,常常按照自己的习惯、好恶来处理公司经营事项,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被各种规章制度所束缚,有时候更是带头破坏规章制度,进而导致相关内控制度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3.内控制度执行人员、管理人员控制参与积极性较低
其一,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导致部门间权责不清,使部门间陷入关于内部控制权属的扯皮之中,甚至影响了其他工作;其二,是内控制度执行人员、管理人员的自身原因。这是因为有一部分员工本身就涉嫌舞弊、贪污、造假,或者存在“满足现状,不愿改变”的心理,这部分员工主观上不愿成为被控制的对象,甚至会破坏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3]。
4.内控制度未与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
俗话说:“赏罚不明百事不成,赏罚若明四方可行。”与内部控制制度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是否健全、是否有效执行是内部控制制度成败的关键。适宜的奖励、激励措施可以促进内控制度的实施,适宜的约束、惩罚措施可以维护内控制度的实施。激励措施实施不足,会降低员工遵守内控制度的程度;约束措施实施不足,会提高员工违反内控制度的程度。
(二)内控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下,大多数企业的内控管理机制还不健全,其原因有三:
1.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并没有详细和系统的规定
针对内部控制,虽然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文件,但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健全的法律规定。从小来说,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会导致大多数企业难以自觉且高效地开展内部控制;从大来说,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对各个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合规性、合理性也会产生影响,各个企业各自为政,找不到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制定内部控制制度[4]。
2.对内控管理机制认识不健全
部分企业的决策层、管理者,由于主观或者客观原因,对内控管理机制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大多数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认知尚处于萌芽状态,认为其本质上是一种内部监督,既希望仅靠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单一制度或单一部门对整个公司的整体运行起到长期监督的作用,又希望在针对自身或者一些重大紧急情况的时候能“网开一面”。
3.与内控管理机制相关的其他机制不健全
内控管理机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其他管理机制相配合,比如财务机制、内部审计机制、风险评估管理机制、信息披露机制、企业文化机制等都会对内控管理机制产生极强的影响[5]。
(三)员工对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间的关系理解尚浅
普通员工,特别是非财务、非审计、非内控的普通员工,甚至是非财务、非审计、非内控的部门管理人,对内部控制的理解是一知半解的,对财务风险的理解也是似懂非懂的,就更无法谈及对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间关系的理解。其原因是这些员工认为这些业务不属于自己的工作范畴,所以不需要了解,但是这种理解是错误的。首先,内控管理的设计与执行本来就需要所有员工的积极参与,财务风险更是会发生在企业的任何部门、任何阶段,所以财务风险的预防更需要企业所有人员的参与;其次,仅仅理解内控管理或者财务风险还不够,还要理解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的关系,将两者相互结合,并对两者进行相互辨析,才能真正达到内控管理的有效执行和预防财务风险的目的。
四、财务风险防范下的企业内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内控管理环境
完善内控管理环境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1.完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首先,要在公司的治理层结构中强调监事会的作用,明确监事会的职责,健全与监事会相关的制度,保证监事会的独立性、合规性、公平性,进而使监事会的监督客观有效。同时,增强企业所有层级、所有部门的内部控制意识,在整个治理层不厌其烦地强调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让公司的治理层在自身的观念上认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同时让公司的治理层在其观念中警惕财务风险的发生。
2.建立内控和财务风险相结合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建立是长期、费时费力,但是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建立内控和财务风险相结合的企业文化,不是要求企业只建立内控和财务风险相结合的企业文化,而是将内控和财务风险融合到企业自身的文化中,增强员工对内控和财务风险相结合的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加深员工对内控和财务风险相结合的企业文化的自觉性,再利用员工来推动内控制度的建设和对财务风险的预防工作。
(二)建设与企业自身发展相符的内控管理机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商业社会中公司对自身的认识,特别是核心竞争能力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其实内控管理机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关于内控管理机制的设计的实际工作中,设计人员最难以判断的往往就是设计的标准是什么,以及所设计的内控管理机制的准确定位是什么。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不是设计人员不理解内控管理机制的定位,而是不理解这个为其设计内控管理机制的公司的定位,进而不知道该怎样来设计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内控管理机制。
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明确企业自身的定位,进而设计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的内控管理机制。例如,针对大企业,内控管理机制的目标就设定得比较高,控制程序设定得比较细致,控制范围就设定得比较大。
通过这样的手段设计的内控管理机制,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是可以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自身优势之一。
(三)加强员工对内控管理以及财务风险的认知
因为财务风险以及内控管理可能影响到公司的各个部门、各类业务,如何有效增强员工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增强内控管理的认知,对企业来说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企业首先要通过组织内部、外部培训,或者是讨论会、学习会、头脑风暴等形式将财务风险管理、内控管理的理论知识烙印在员工的头脑中。
此外,要让员工明确内控管理执行得好坏、财务风险预防是否有效,会对企业生产经营、经济效益产生切实的影响。将空洞的理论概念转化成员工关心的经济数据,能大大加强员工对内控管理以及财务风险的理解。之后分部门、分层级定期组织财务风险管理、内控管理分享会,对员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财务风险管理、内控管理的困难、问题、心得、理解等内容作全面而细致地分享,同时还要不断总结之前的经验教训,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五、结语
在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内部控制是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能够推动企业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迈进。同时,以科学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为依托,还能有效防范风险,妥善应对业务范围不断拓展、财务管理复杂度不断提升、企业财务风险日益加剧等情况。為强化财务风险管控,助力企业持续向好发展,必须注重做好内控管理,这既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提升,达成经营目标的需要。
引用
[1]岳群虎.浅谈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5):118+100.
[2]玉光香.财务风险防范视角下的企业内控管理研究[J].市场调查信息:综合版,2022(19):59-61.
[3]曹卫军.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探讨[J].财经界,2011(18):87-87.
[4]李连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J].会计研究.2005(2):64-69.
[5]杨有红,胡燕.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J].会计研究,2004(1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