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悟“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
2023-08-26高玉栋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上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党校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党校教研人员要充分认识党校初心的价值意蕴。“为党育才”,扎实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为党献策”,始终站在党的思想理论前沿,解决重大现实问题。
关键词:“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党校初心
中图分类号:D261.41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23.03.011
202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开宗明义地指出:“回顾历史,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1]讲话高屋建瓴、内容翔实、思想深邃,为党校事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系统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党校初心。
一、充分认识党校初心的价值意蕴
●对党校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史业已证明,每当我们遇到新的艰难阻碍,总是回顾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力量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把握历史脉络,将党的历史与党校的发展史结合起来,阐述了党校在党的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党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成就、光辉业绩都是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中取得的”[1];“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2]。习近平总书记从党校发展的全景全局角度出发,系统性、科学性地对党校历史经验进行了权威概括:延安时期作为全党整风运动的“大本营”,推动了全党的空前团结和统一;新中国成立后,顺应党的中心工作转变,发展形成了高、中、初三级党校构成的全国党校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央党校再次走在解放思想的前沿,成为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策源地和重要阵地;新时代以来,在适应党的事业发展新要求中,优化教学布局,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在推动贯彻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推进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回顾党校九十年来的发展,变的是时间,没有变的是与党同行的轨迹;变的是组织架构、工作任务,不变的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评价和系统归纳,生动展现了党校与党的事业始终心跳同频、步伐一致。
●坚守党校初心的“四个必须”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出发,把握发展形势,又找准抓牢党校工作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落脚点,从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实践逻辑的多维角度擘画了党校在现代化征程中的发展蓝图。紧紧围绕着坚守党校初心这一主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四个必须”的重要论断,即:必须始终自觉服务好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必须在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上积极作为,必须努力当好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生力军,必须始终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四个必须”相互衔接、结构严谨,深刻回答了“党校是什么,要干什么”“育什么样的才,怎样育才”“为谁献策,献什么样的策”“为什么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怎样从严治校、质量立校”等一系列根本问题。“四个必须”是对党校与党同行的风雨征程中宝贵经验的深刻凝练,为党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了要求、指明了航向,是实现党校事业接续不断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
●党校事业发展与党校初心的内在逻辑关系
習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紧紧围绕着“为党育才、为党献策”这一初心,除了对新时代党校事业发展系统谋划、统筹布局,还精准提炼了许多新的构想和论断,把我们党对党校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不断向前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校事业必须坚持的政治站位,是践行党校初心的必然要求”[1]。为党校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举旗定向的作用。他又进一步指出,党校不同于社会上其他一般的学校,因而必须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这为党校在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中自觉精准定位提供了根本指引。我们党当初为什么要创办党校?习近平总书记回溯历史又以问题着眼,科学定位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党校是锤炼领导干部的“大熔炉”。这也指明了“为党育才”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党校是党在思想理论战线上的重要方面军,又进一步指明,“为党献策”也是党校不同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价值。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明晰了党校初心与党校工作的紧密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守党校初心的要求贯穿讲话全文,既激励和鼓舞着每一位党校人在新的征程上锐意进取、干事创业,又敦促和鞭策着每一位党校人自觉对照差距、奋起直追,在服务大局中找准中心、在精准定位中服务大局。
二、“为党育才”,扎实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我们党当初之所以要创办中央党校,就是要为人民解放事业培养骨干力量。毋庸置疑,党校教研人员身上始终肩负着“为党育才”的神圣职责,责任重大,责无旁贷。
●加强理论学习是基础
理论学习是干事创业的重要基础。“有些干部认为马克思主义太旧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甚至有人讲‘不疯不傻,谁现在还读这个”[3]。理想信念动摇,干部在成长过程中就会腐化变质,就肩负不起民族复兴的重任。“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1]。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党校教研人员自己要带头学、深入学,既要讲深讲透,引导学员勤学深思,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悟当中的大本大源,又要讲实讲活,从根本上提升学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办党校,就是使领导干部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再提高一些、再迈上新的台阶,从而使党更富凝聚力、更加强大、更加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这个方法的有效期,当前和今后都适用,同时也指出党校培训中理论教育存在学用脱节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提出期望和要求:党校要在思想建党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党校教研人员既要学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又要用好这一成果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既要会教,又要能用,真正帮助学员向党中央看齐。将思想、意志和行动贯通起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凝心铸魂,将其作为教学工作、学科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使学员全面深入系统地学习,以理论上的清醒筑牢政治上的坚定,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最终将党的目标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不断锤炼党性是灵魂
党校是锤炼各级干部党性的“大熔炉”,党性教育是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的灵魂所在,事关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提出将党性教育作为党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去抓,确保党性教育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发挥“把方向、管根本”的作用;将党章和党规党纪的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党章守规矩成为党性教育的落脚点,使党性教育不浮在表面,要求各级党校将党性教育贯穿干部教育培训的全周期全链条。因此,党校教研人员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首先做到自身党性强,而后引领干部学员将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去锤炼。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党性教育的阐释深刻且清晰,指出要使党性教育入脑入心、刻骨铭心。对于党性教育,一方面,要牢牢把握理想信念这一重要关口,在科研攻关和教学实践中,要筑牢干部学员的理想信念,深入开展党的宗旨的研究学习,并注重从革命传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精神伟力来滋养学员;另一方面,要拉紧高压线,注重剖析違法乱纪的案例,注重从腐败分子身上总结教训来加强警示教育,引导学员举一反三,警钟长鸣,引以为戒。党校教研人员要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双向结合,协同发力,使领导干部注重精神层面的修为,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注重能力积累是关键
对于干事创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执政本领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必须持续扩容增量。“毛泽东说过,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用着用着渐渐告罄了。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一定要进货”[4]。现在的领导干部学历普遍较高,但“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新征程上,不唯学历、不唯职称,党校教研人员既要注重培养干部学员到党校学习的求知欲、进取心,使学员坚定持之以恒增强各方面本领的决心和信心,又要拿出解渴顶饿的教学内容使学员真正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因此,教研人员务必要结合学员需求,组织开展务实管用的专业化能力培训。按照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干部教育培训的过程当中,“重点提升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同时加强学员的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1]。
总而言之,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训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党性教育触及灵魂才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服务大局,同时理论教育要系统深入、能力培训要精准高效,才能找准中心、服务中心,党校教研人员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系统观念,精准发力,把党校打造成领导干部学习理论、锤炼党性、增强本领的重要阵地。
三、“为党献策”,始终站在党的思想理论前沿,解决重大现实问题
●做实做深、做精做细调查研究
面向未来,党校教研人员要在“为党献策”方面倾注更多力量,以推出更符合发展需求、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这也是党校不同于其他高等院校的独特价值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下基层时常说:“不吃梨子,怎么知道梨子的味道呢?”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党校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要务必牢记调查研究是做好决策的基础。这就要求党校教研人员在调查研究上下足功夫。一是“身入”基层,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要俯下身子真切感知前沿性创造实践、经济社会实际的运行状况,做到胸中有数。二是“心入”一线,钻“矛盾窝”去摸实情,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去办实事,用调研的实效、成果的运用以及问题的解决来检验调研的成效。“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5]。党校教研人员要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往实里做、往深里做、往精里做,“少看花园盆景,多看后院角落”,做到研究“见底”,在接触实际、参与实践中打开视野、丰富经验,推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对于党校的教研队伍如何调查研究,总书记也指明了实践路径,要走出教室“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常到基层,勤接地气。纸上得来终觉浅,必须到一线感知实际情况。深入群众,到群众中去,俯下身子认真看基层一线干部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从群众中来,将看到的收集来的“一手材料”梳理归纳,形成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研究成果。
●聚焦实践,突破重大现实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是党校为党献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指明了党校和行政学院合并重组后,特色学科增加、研究领域扩大所形成的新优势。党校教研人员要在新优势的基础上聚焦重大现实问题寻求突破,更好地发挥智库作用。在研究过程中,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在实践当中所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以及党的建设所面临的突出问题”[1]。诚然,这些问题涉及国内国际、党内党外以及当下和未来等诸多方面,党校教研人员要在研究好解决好这些重大现实问题上找准对策。一是要提高站位,“上接天线”。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要树立战略思维,增强大局意识,从全局出发,通盘考虑,按照党和国家的急迫需要和战略需求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立得住、叫得响、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二是要加强沟通,“下铺地线”。加强同党委和政府的沟通衔接,及时发现新情况、掌握新动态、觉察新问题,以问题为着眼点,积极为党委决策部门出主意、谏诤言、献良策,从而在对问题“把脉开方”的过程中与党委和政府形成良性互动,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三是找准角度,精准发力。党校教研人员要牢固树立创新思维,在交给党校的课题和任务中积极开展具有前瞻性、政策性、应用性的研究,关键要选好角度,不因循守旧,切实增强政策的含金量。总之,要深入理解“为党献策”这四个字,“为党”是根本。一言以蔽之,党校教研队伍要重视科研特别是对策研究。做到党的事业发展中需要党校研究解决哪些重大问题,党校教研人员就竭尽所能在这些重大问题中寻求突破、建言献策。
●尽职尽责,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校要为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尽职尽责。总书记以问题为着眼点,找准抓实问题所在,进一步指明当前在宣传党的理论方面存在照本宣科、不求甚解、浮在面上的多,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入脑入心的少。针对这一现象,党校教研人员在努力当好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生力军这一方面须臾不可动摇,“因为党校教研队伍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是我们党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6]。
具体而言,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要深入研究、研究深入,深入研究为基础,研究深入是目标。首先,深入研究是要进一步拓宽研究的范围和广度,不断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工作,在体系化、学理化上下功夫的同时,也要注重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把党的创新理论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實质、实践要求以及原创性贡献真正学懂弄通,了然于胸,不能浅尝辄止。其次,研究深入是指在此基础上还要精益求精,把党的创新理论阐释透,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学术优势、话语优势,用老妪能解的语言、幽默风趣的比喻和活灵活现的故事将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讲得令人信服。既要能撰写深入翔实、逻辑严谨的理论文章,也要能在新媒体平台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发出党的声音。努力当好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员”、马克思主义“拥护者”和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排头兵”,从而真正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坚守党校初心 努力为党育才为党献策[J].求是,2023,(7).
[2]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
[3] 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67。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8.
[5] 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N].人民日报,2023-03-20.
[6] 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9).
作者简介
高玉栋,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黑龙江省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领导力。
责任编辑 王宝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