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煎煮中药,您需要了解这些
2023-08-26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樊懿萱徐浩
文/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樊懿萱 徐浩
在临床出诊,经常遇到患者询问所用中草药应该如何煎煮,或是面对中药处方上的“先煎”“后下”“烊化”,患者往往一头雾水。错误的煎药会影响药物的效果甚至带来不良反应,本文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
煎药用具的选择
煎药选择的容器以砂锅、瓦罐为好。现代常用砂锅煎药,是因为砂锅受热均匀,性质稳定,不容易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搪瓷、不锈钢、玻璃制品次之,但是忌用铜、铁、铝等金属器皿,以免与中药发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
煎药用水的选择
在中医古籍中,常常对煎药用水有所讲究,比如井水、雨水、泉水、长流水等。现在煎药用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水质洁净、新鲜,含矿物质及杂质比较少,并且符合饮用标准。选择凉开水最好,这是因为自来水常常因为消毒而含有一些化学成分,可能会与药物发生反应。另外,反复煮沸或热水瓶里放置较久的水也不可取用。
药物的浸泡
煎煮之前,应该先浸泡而非清洗药物。患者朋友应该注意,中药是不能清洗的,有些患者觉得中药“脏”,所以反复冲洗草药,但是中药的一些有效成分是水溶性的,冲洗后会大大降低药效。此外还有些药物通过醋、蜂蜜等炮制而成,清洗会导致这些炮制成分损失,同样会影响疗效。另外,一些药物含有粉末,如滑石、龙骨等,冲洗会造成有效成分的流失。同时,许多中药材在加工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清洗,而且我们在进行高温煎煮时同样起到了杀菌的作用。因此,像洗菜一样冲洗药物是不可取的。然而,中药大多为植物,含有蛋白质和淀粉,蛋白质突然遇热容易凝固,淀粉骤然遇热容易糊化,对药效都有损害。因此,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在煎煮前需要加水浸泡。浸泡时加入高出药面2~3厘米的凉水即可,浸泡30~60 分钟,使其充分浸透。冬天浸泡时间可以稍作延长,夏天则需要减少一些时间,防止药物发霉变质。浸泡之后,可能水量会有减少,此时可以再加一些水补足浸泡前的水量去煎药。由于中药需要煎两次,故第二次煎药时的加水量为第一次的1/3~1/2,两次煎煮后过滤出的药液混合之后分两次服用。
煎药的火候
同做饭一样,煎药火候也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表示小火慢煎,武火表示大火急煎,煎药一般选择先武火煮沸,再文火慢熬。煎药时需要加盖,以保证温度。但是药物作用不同,煎煮时间也不同。比如对于治疗感冒、发热的解表药和清热药,应该武火煎煮,时间短一些,煮开后再煎3~5 分钟即可;但是对于体质虚弱患者服用的补养药物,可以煮沸后再文火煮30~60 分钟,将药物的药效完全煎煮出来,药汁浓厚,药力也更持久。其他一些中药煎煮20~25 分钟即可。在煎煮过程中不要频繁地搅动药物,10 分钟搅动一次即可,防止药物的沉淀和煎煮不均匀。药液也不要煎得太久太浓,过长时间的煎煮浓缩反而让有效成分流失,同时影响口味,给服药带来困难,也容易导致汤药煮煳。煮煳的中药服用或用其剩余的药渣再次煎煮都会影响疗效,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因此煮煳的药液和药渣必须倒掉。
煎煮的特殊方式
有些患者拿到处方,发现对某些药物常常有一些特殊的标注,比如“先煎”“后下”“包煎”等,这些该如何正确操作呢?
先煎因为有些中药属于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贝壳类、矿石类,或者有一定毒性,需要煎较长时间减弱毒性,因此可以把这些药物先煎煮45~60分钟后再下其他药物。
后下药物的有效成分容易挥发,应该在其他药物煮沸后5~10 分钟再放入要求后下的药物。
包煎一些粉末状、表面有绒毛、黏性强的药物,需要用纱布包裹好,再与其他药物放在一起煎煮。
另煎一些需要煎服的贵重药物如人参、西洋参等,可以单独另炖2~3 个小时,煎出的药液可以单独服用,也可以兑在其他药液中一起服用。
烊化即溶化,比如阿胶等一些胶类的药物,黏性比较大,但是容易熔化,直接和其他药物一起煮会导致粘锅或使得其他药物被黏附,影响煎煮,故可以单用水或黄酒将胶类药物加热溶化后,再把煎好的药液兑入处方中其他药物煎煮出的药液中一起饮用,或者将药物直接放入煎好的药液中溶化即可。
冲服一些研末的贵重药物,或者为了提高药效而研末的药物,或是制成散剂或液体的药物,在药物旁一般会写上“冲服”,患者可以直接用温开水或其他药物煎煮的液体冲饮该药。
泡服指药物可以直接用开水或煎好的沸腾药液冲泡,如泡茶一般,再加上盖子泡半小时,之后过滤药渣之后就可以服用。
煎汤带水主要指灶心土这些容易浑浊药液的药材,或是像玉米须这种质量轻但是用量大的药物,患者可以先煎煮这些药物,之后取这些药物的“上清液”,即药液上面比较清澈的液体,代替水去煎煮药方中的其他药物。
看完了以上内容,相信大家对中药的煎煮方法和一些特殊煎煮的标注已有一定的了解。其实,煎煮中药正如煲一锅好汤,掌握好标准和技巧,“汤汁”才会有“营养”。在医生认真诊病开出药方后,患者应用了正确的煎煮方法,才能确保药物发挥出更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