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实学思想融入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研究
2023-08-26徐清清
摘要:马克思主义学说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关系,提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观点。近年来,国家对学生的劳动教育非常重视,但部分大学生并没有对此重要性产生深刻认知。对此,要充分分析当前高校劳动教育不足之处,结合王阳明实学思想内涵精髓,在教育组织结构、教育主体职责和教育内容形式等方面全面创新高校劳动教育组织体系。
关键词:王阳明;实学思想;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劳动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将劳动教育的意义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劳动教育组织架构、劳动教育活动内容、劳动教育重要支持、劳动教育执行落实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性的规划[1]。高校作为育人成才的重要平台,肩负着立德树人重要使命,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要充分整合各项资源,开垦劳动教育肥沃土壤,厚植学生劳动教育情怀,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全面落实三全育人过程中,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爱岗敬业的劳动精神。
一、劳动教育的内涵阐释
劳动是指人们运用一定的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活动。劳动是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形式,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途经。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基本原理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要相结合,这充分体现了劳动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高校既要让大学生理解劳动理论知识、掌握劳动技能,更要以塑造学生完整人格、锤炼优良品德、培养正确劳动价值观念为目标,这是“立德”的重要内容和途经。
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应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为基础,着力培育学生树立“劳动光荣、劳动崇高、劳动伟大、劳动美丽”的正确观念。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自身作为劳动教育实施平台的关键角色,要坚持不懈引导学生养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科学劳动”的劳动意识,充分营造“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校园氛围,真正将劳动教育放在人才培养重要位置。
二、高校劳动教育现有不足
新的时代背景赋予了高校劳动教育新的使命、新的目标,这促使高校要重新审视现有劳动教育所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劳动教育结构体系不完善
高校现有劳动教育开展基本属于初期阶段,劳动教育结构体系不够完善。部分高校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劳动实践方案,没有根据学生特征开展专业的劳动课程教育,没有广泛组织实用的劳动知识讲座,没有专业化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没有成效显著的劳动教育成果评价体系。
(二)劳动教育内容形式不新颖
高校现有劳动教育主要以通识教育课程形式开展,教学内容多为基础理论知识和劳模工匠优秀典型赏析,与学生自身所学专业的能力教育关联度不高,与当前社会对学生的实践素质要求匹配度不够。部分高校课程中虽增加了劳动实践内容,但也局限于校内寝室、实训实验室或校园室外区域的卫生打扫工作,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作用不明显。
(三)劳动教育作用认识不到位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城镇化发展,大学生从小接触体力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对劳动的切身体验感不足,再加上家庭劳动教育的缺位,使得大学生中出现劳动积极性缺乏、劳动意识薄弱的不良现象。更有部分学生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认可度低,认为上劳动教育课是浪费时间。家长没有深刻理解正确劳动价值观对于孩子人生成长、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忽略了家庭作为孩子劳动教育第一平台的重要作用,忽视了家长作为孩子劳动教育第一责任人的关键角色。家庭劳动教育的缺位,造成当前学生劳动意识淡薄成为普遍现象。
(四)劳动教育价值成效不显著
高校始终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理解“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深刻内涵,积极开展劳动教育课程,但收效甚微,与时代要求相差较大。部分学生在劳动教育课堂内的参与度很低,对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视不足,仅仅将课程学分获得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校园内始终存在认为劳动教育课只是一门边缘课程的错误思想,学生在完成劳动教育课前后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没有显著变化,对自身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积极性不高。高校劳动教育并未帮助所有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并未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校园氛围。
三、王阳明实学思想融入高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实学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基本的精神内涵包括实体达用,崇实黜虚,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内圣外王等观点,明朝时期的思想家王阳明的阳明实学就是中国实学的代表之一。有学者认为,王阳明的思想中虽然有“心即理”等心学内容,但其思想中至始至终都存在经世致用、实体达用等事功实学[2]。有学者将阳明实学的思想内涵总结为知行合一、实地用功、崇实黜虚。
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提出的哲学理论,即知晓明理与实际实践是密不可分的。知是内心的觉知,行是外在的实际行为。阳明实学一方面强调自我道德意识的自觉主动性,要求人在内心意识层面上下功夫,做到明理;另一方面也同样提倡要重视道理的实践性,不仅要言行一致,还要知行合一,有知有行,相辅相成。
王阳明实学思想既重视意识养成,又强调实践重要性,这与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核心思想十分契合。大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培养就是明理、致良知,大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就是重实践。从王阳明强调知和行是同一件事情启发,大学生劳动教育要内外兼修,以观念促实践,以实践正观念。高校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立德树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盘考虑、全局谋划,创新高校劳动教育组织体系,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形式,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全面检验劳动教育实际成效。
(一)统筹考虑,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结构体系
高校应重视顶层设计,从学校实际和学生特征出发,制定全方位、全过程的劳动教育执行方案。进一步明确教育目的,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应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人才培养全过程,从新生入学到求职就业,全过程科学制定劳动教育执行方案,完善成效评价体系。高校应培养劳动教育专业化队伍,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模式,引进专家学者担任劳动教育专业顾问,全面提升学校劳动教育方案科学合理性,组织学校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从知识结构、知识内容、知识运用全方位提升师资队伍劳动教育水平,为有效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夯实基础,做好人才储备。
(二)研究创新,全方位提升劳动教育形式内容
高校目前主要以劳动教育课程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并且课程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对学生的吸引力缺乏,造成劳动教育课上不出效果。高校在以劳动教育课程为主要平台的基础上,要理论和实践相融合,不断扩大劳动教育的实施场所。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当地特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农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习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形式,实现劳动教育从用耳听到用眼看,再到用心体会感受,加深印象,加深领悟。
(三)宣传引导,进一步加深劳动教育意识责任
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的宣传力度,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在学生活跃度高的平台上,推出喜闻乐见、寓教于乐、幽默有趣的宣传内容。高校也要充分重视朋辈互助的力量,要充分借助優秀学生榜样力量,多在学生身边发现参与劳动实践的优秀典型,充分发掘着力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学生力量,多角度多方位全面组建劳动教育宣传队伍,让劳动教育深入学生日常校园生活,让学生入脑入心入言入行。同时,高校也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畅通家校合作渠道,合力开展劳动教育。
(四)从点到面,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价值评价
高校要扩宽劳动教育科学评价体系,为确保学生劳动教育效果到位,要充分发挥劳动素养评价关键作用。劳动教育作为一项综合实践育人手段,要牢牢把握劳动育人的教育属性,要明确各个环节在学生劳动教育中所承担的角色和职责,充分建立 “目标导向+过程管理+终结性评价”的多维立体评价体系。要预先制定劳动实践清单,明确劳动内容和目标。要完善过程流程管理,组织监督学生劳动内容完成情况,有数据有成果。双管齐下,根据劳动教育的目标从数量和质量双角度对学生劳动实践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通过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成效评价体系,掌握劳动教育实际效果,获得真实反馈,进一步完善现有方案,为后续更好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事实依据。
四、结语
高校将劳动教育作为大学生人生成长关键因素,教育学生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意识,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任务。结合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所阐述的“知是前提和基础,行是落实和关键,知行相辅相成”的内涵,高校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以实体达用思想为导向,以丰富劳动教育实践内容为关键,以显著教育成效为目标,扎实构建劳动教育体系结构,大力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2] 胡海桃,纪卫东.王阳明的实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30-33.
基金项目: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专业学科一体化建设”科研项目:“王阳明实学思想与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策略探析”。
(作者简介:徐清清,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助教,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