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党史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2023-08-26苏瑛转宁建红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5期
关键词:现实路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苏瑛转 宁建红

摘要: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将党史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和必要的。习近平党史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达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资政育人效果。文章从习近平党史观是什么展开论述,阐释为什么要将习近平党史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而给出如何将习近平党史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习近平;党史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党史教育,多次指出广大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党史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我们在知道党史观的内涵、意蕴以及融入方式的情况下积极营造党史观学习氛围,创新党史观教育的方式方法,丰富党史观教育的实践活动,从而推动党史观更高效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资政育人功能。

一、习近平党史观

习近平党史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的党史观、中国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观点。习近平党史观内涵丰富,包括党史重要论、立场论、方法论、育人论。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史、国史的宣传教育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们学习的必修课,不仅要修,更要修好。其次,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民群众、实事求是政治标准的立场不动摇。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安危的保障、利益的满足是党和国家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的立场是党和国家战胜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根本保证。实事求是观点是贯穿我国发展始终的立场,习总书记多次指出实事求是的观点是我们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根本遵循。对于政治标准问题,习总书记认为,百年党史,必须以政治立场、政治标准来认识对待、辨别判断,在认识党史的基础上增强对党史、对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高度认同[1]。再次,习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基本原理落实为全面系统地、联系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研究党史[2]。最后,习总书记指出,党史的宣传教育对于广大青年和党员是至关重要的,有助于避免错误思潮的干扰,帮助广大青年和干部树立正确党史观。

习近平党史观并不是其个人意志的单一体现,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发展成熟的。我们要把习近平党史观作为我们学习党的历史,了解党的故事,认识党史人物,评价党史事件,开展党史活动的根本遵循,一心一意一以贯之。

二、习近平党史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党史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具有举旗定向的重要作用。习近平党史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帮助学生厚植知史懂史、爱党爱国的情怀,而且将助力高校思想政治体系的改革。

(一)强化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

习总书记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近年来,西方意识形态的不断渗透,在一定程度威胁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弘扬。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本质就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否定党领导的合法性,否定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我国人民对百年大党的认识和评价。习总书记多次指出,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我们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将历史虚无主义扼杀在摇篮里。首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揭露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其次,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增强人们识别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再次,加强党对思想舆论阵地的领导和管理,不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提供舞台;最后,运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公正地划清党史问题的是非界限,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及其关系给出明确的立场观点。

(二)厚植知史懂史、爱党爱国情怀

习近平党史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极其重要,一方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思维活跃、个性鲜明、表达欲强的网络化一代,他们有自己接收信息的渠道和能力,但是处于拔节孕穗期的他们很难有甄别信息、识别对错、明辨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新媒体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获取信息的碎片化,不良网页的浏览,伪价值观的传播,严重阻碍青年理想信念的树立,远大抱负的实现。将习近平党史观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让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方式、正规的途径,系统科学地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史,在面对错误思潮时,中国青年能够义正辞严地加以辩驳,从而增强青年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归属感。

(三)助力高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改革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和主阵地,应当发挥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作用。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要不断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创新,不断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契合人民群众的期待,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持好手中的长矛,握紧手中的坚盾,积极主动将习近平党史观纳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学习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三个决议,认真领会党中央的有关精神,坚持以唯物史观、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主线、主题本质,正确分析党的历史的重要会议,深刻领悟党的历史上的重大精神,科学评价党的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宣扬主流意识形态,带领广大青年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改革创新。

三、习近平党史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党史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需要国家、社会、高校多方面有效衔接,共同发力。尤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高校应大力开发新媒体,变革教学形式,丰富教学资源,营造学习氛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高校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峥嵘岁月奋斗之困难,在实践中学习无畏奉献之伟大。

(一)拓展创新党史教育网络空间

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契合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能力。因此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接收信息的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激发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与学的能力,引领学生知党史、懂国情。周期短、速度快、认可度高、运用范围广是新媒体的特点,而这也恰恰契合了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社交沟通的需要[3]。在促进习近平党史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高校相关部门应该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在传输知识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优质短视频播放、学生情景式表演、案例式教學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作业的布置上,应尽量减少书面理论知识的书写,让学生自主搜集党史相关资源,用故事分享、歌曲演奏、情景演绎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趣味性。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部门应该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打造学校专业宣传教育平台,创新宣传模式,加大党史宣传力度。

(二)丰富党史教育实践活动资源

全国各地的党史教育实践资源相对来说是丰富多样的,各大高校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好当地资源,丰富党史教育实践活动资源。首先,纪念馆资源的开发利用。各高校应加强馆校合作,引领党史宣讲专业人士进校园,组织全体学生参加党史宣讲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党史馆,形成馆校合力,挑选有宣讲能力的学生,加大培训力度,打造金牌宣讲团,提升学生党史宣讲的能力。其次,革命老区资源的开发。各大高校应带领学生重走革命老区,重温革命圣地,身临其境去感受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艰难历程。最后,全国各高校师资资源的开发。各高校各学院相互连接,形成合力,跨地区跨学校组织党史学习活动,共享人力、物力,共同丰富党史教育实践活动资源。

(三)营造党史文化校园育人氛围

良好的党史文化校园育人氛围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夯实基础,增长学识。相关部门应该统筹安排,共创良好氛围。首先,营造教室氛围。各大高校,各个学院相互联结,在学院的教室、走廊粘贴相关的党史故事、历史人物宣传海报,购置党史书籍、杂志、报刊,放置教室图书角或者走廊楼梯口,方便学生课间自主阅读。其次,营造校园氛围。学校协助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部门修建党史长廊、历史名人雕塑以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在学生来往的墙壁、道路、井盖等能作画的地方刻画故事、人物、标语以便让学生能够随处可见;利用校园广播,每周可在固定时间段开通红色诗歌来稿、红色故事分享、红色歌曲点播,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提升校园氛围感。再次,营造餐厅氛围。各大高校可以利用用餐时间在餐厅播放符合主流意識形态的相关剧集或资讯,宣传伟大建党历史。

四、结语

在意识形态斗争日益严重的今日,树立正确的党史观非常重要。习近平党史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都是刻不容缓的。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要做的就是厘清习近平党史观主要内涵,打通习近平党史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点,促进习近平党史观的高效融入,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党史的自觉性、主动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体系化。

参考文献

[1] 张戈,刘雪璟.习近平党史观的丰富内涵、生成逻辑、实践要求[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1(5):11-21.

[2] 盛永胜,张晓东.习近平党史观的生成依据、丰富内涵和实践意蕴[J].理论视野,2022(3):31-36.

[3] 陈怡琴.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9):70-73.

(作者简介:苏瑛转、宁建红,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现实路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互联网+出版”的现实路径及发展前景研究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与培育路径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