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对策
2023-08-26冉祥宝林国志潘敏
冉祥宝 林国志 潘敏
建立完善的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确保进口冷链食品的品质和安全。如何通过对冷链食品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实现食品全链、全过程的可溯源,则是当前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面临的重大问题与挑战。冷链食品安全工作是保证食物安全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任务,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对冷链食品的全流程监管,可以有效保障食品安全。
一、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概述
1.冷链食品的概念。冷链食品也称食品冷链,是一种特殊的供应链体系,主要指从原产地收购或捕捞出来后,经过产品加工、贮藏等环节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其特别之处在于每一个环节都要保持在低温环境下,这样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降低食物的損耗,避免食物的污染。
2.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流程。进口食品货主需要向海关提交买卖合同、卫生评估报告等相关资料。进口动植物都需要进行检疫,提供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以及生产国家(地区)政府机关的安全卫生证明(原件)。
(1)口岸检验检疫。国家检验检疫部门作为进口食品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必须贯彻符合条件的“准入”原则,对进口食品及其有关产品和添加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放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2)境内上市流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需要将相关职责进行整合,以便更加系统地对进口食品进行监管。进口冷链食品监管系统一般包括国际共治系统、风险管理监控系统和预防系统。
(3)风险监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应对尚未建立标准或与国内标准不符的进口冷链食品及时作出评价,以保证其准确性和时效性。
3.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的重要意义。随着冷冻技术与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冷链产品的质量。与一般货物的越境运输相比,冷链物流的越境运输更加困难。从运输过程来看,国际冷链物流的进口物流段主要可分为三大环节:港内物流、海关清关和港外物流。目前,我国海关对进出口商品的监管任务越来越多,跨境冷链物流发展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如何满足人们对进口冷链物流商品不断增加的需要,科学开展冷链食品安全控制,促进冷链物流安全监管体系的构建,以保障冷链物流供应链的畅通,是当前港口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我国进口冷链食品监管面临的困境
1.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机制不完善。冷链食品市场上出现的种种问题,一定程度上与现行的行政体制和监管方向有关。在对冷链食品的地方监管中,食品冷链长流程、多环节的特点造成了冷链食品监管多头执法现象突出,在立法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下,冷链食品监管体制较为混乱。冷链食品不同于传统食品,监管部门除了传统的市场监管部门外,还包括海关检疫部门、交通物流管理部门等。这种对冷链食品的多头监管体制实际上有着明显的缺陷,存在重复却又不够专业、缺乏配合与协调的食品安全监管现象。从冷链食品监管实践来看,各监管部门在加工生产、运输流转以及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普遍存在权力界定不清、职责交叉、监管缺位的现象。比如对于进口冷链食品而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食品经过海关检验检疫合格进入国内市场后,由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进行监管。但由于监管主体间协作机制不健全、信息共享机制缺失,常会造成监管脱节,给进口冷链食品安全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
2.进口冷链食品监管主体单一。目前,冷链食品安全的监管主体比较单一,除监管职能部门之外,行业协会、社会组织以及普通消费者在冷链食品安全治理过程中的参与度仍比较低。而冷链食品行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监管过程中如果缺乏与相关食品企业、物流企业以及冷藏冷库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不仅会使监管工作缺少活力,还会导致监管部门与冷链食品经营者以及消费者之间产生信息鸿沟,最终导致对冷链食品的安全监管缺位。
3.进口冷链食品日常监管缺失。根据法律授权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其最终目的在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社会公众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以此维护公共健康和安全。冷链食品涉及交通运输、海关进口、食品生产与销售以及冷藏冷冻技术等多方面、多环节问题,在冷链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监管却相对滞后,出现了一些监管盲区,维护公共健康和安全的监管目标在冷链食品监管中还难以完全实现。
4.进口冷链食品追溯存在困境。一是追溯法规不完善。尽管我国政府十分关注食品安全可追溯问题,但是目前还没有制定出一套完美的关于可追溯问题的法律和规定,一些溯源措施以文件的形式颁布,尚未涉及到立法层面,没有较强的约束力。二是溯源信息收集质量有待提高。可追溯性是指将信息收集、记录、保存,以实现可追溯性和用户查询的功能。冷链追溯系统的各个部门和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同,所以在信息传递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加强信息交接的准确性,加深各个部门的人员对冷链的认知程度。目前许多企业仍然以纸质的形式来记录相关信息,由于每个人记录信息的习惯不同,所以可能会造成信息传递错误等问题,不利于系统的正常运行。
5.相关监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一方面,口岸生物安全资源配置不平衡,近年来口岸监管部门也难以招募到有志有才的专业人才,导致参加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很少,甚至有一些非检验检疫专业背景的人员稍加培训就上了一线,但受到其本身的知识水平、工作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在应急处置中的作用并不大。另一方面,当遇到极端环境条件,比如时间和资源紧张、系统复杂变化的突发情况时,有些领导干部往往不能审时度势,或只满足于一时的快捷而忽视了科学性、有效性,所以经常会造成决策偏差和判断失误。
三、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工作的优化策略
1.建立健全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机制。一是完善冷链食品经营户协同监管机制。冷冻冷藏食品的流通性很强,要加强针对各省市冷冻冷藏食品经营户的协同监管机制,形成监管无缝衔接。比如,冷冻冷藏食品经营户要严格按照要求安装好温度报警器,将禽畜肉类及肉制品冷冻柜的温度调节至-18℃以下。冷冻食品经营户在店内放置冷冻柜展示产品,可改为在店内展示产品图片,减少顾客打开冷冻柜取出冷冻产品查看的次数。督促冷冻冷藏食品经营户及时更新冷链物流车辆制冷设施,按规定操作冷链物流流程,确保冷冻食品安全。二是健全进口冷链检验监督制度。进口食品供应链的复杂性和冗长性使得牵涉的参与主体众多,并且分布在多个地方,所以应从供应链的特殊性出发,严格按照国际食品编码委员会“出口方政府应对其出口食品的安全承担总体责任”的要求,加大对基层检验相关仪器等检验设备以及检测试剂和防护物资配备的财政投入,以满足越来越高的项目检测要求。
2.对进口冷链食品进行全面协调监管。为了实现对冷链食品的有效监管和全面监管,需要构建多层次的协同治理体系,发挥从个体到社群、从行业到政府多元共治的作用。市场监管总局应该协同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等部门,督促生产经营者落实进口冷链食品安全检测。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应该按照地方政府部署的要求,协调并配合地方卫生防疫机构,定期对加工企业和冷库、商场超市、农批市场、餐饮服务等场所的进口冷链食品开展监管,加强常态化管理。
3.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进口冷链食品日常监管。监管部门可以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对管辖区域企业的冷库、冷藏车、冷柜等冷链设备运行温度进行全面实时的监管,甚至实现对众多餐饮企业冷柜的大规模监管。如此一来,监管部门可以对冷链食品企业的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陈列等进行全面监管,一旦有超出温度要求的现象发生,系统立即自动报警,监管部门也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通知企业立即解决问题,把冷链食品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中,把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的风险降到最低。
4.构建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监管体系。一要建立健全全国冷链食品追溯制度,严格实施生鲜、冷鲜、冻鲜农产品全程监控与质量、鲜度追溯制度,推动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在省级层面建设全省食品监管数据中心,将食品冷链过程作为重要内容纳入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推行农产品温湿度全程监控、全程追溯。二要严格落实食品经营户的主体责任,完善索证索票查验制度,督促食品经营者进货时索取可追溯凭证、供货商的纸质或电子证照以及质量检验合格报告。经销从国外购进的冷冻冷藏肉品,除了法律法规要求的索证索票外,还要具备海关出具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三要督促食品经营户建立食品进出库台账,督促提供食品冷冻仓储服务的经营者与所提供服务的销售者签订代储合同,并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明确双方的食品安全责任,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推动有条件的食品生产经营者采用电子化台账管理,增加冷链食品溯源管理效率,切实做到食品来源可控、去向可查。
5.加强海关监管人员队伍建设。海关人才队伍是守护国门的一把利剑。一要加强日常教育和训练,加强日常执法中所涉及的法律和专业知识的训练和学习,强化依法行政的处事观念。二要加强对疫情防控的业务培训,落实“大培训”“大练兵”和“大比武”的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培训并鼓励相关人员积极参加活动。同时,加大对人才的培养,配备与业务量相当、能力相匹配、具有医学专业背景或受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工作人员,并对该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理论和实践训练。三要加强人才储备。从国内各行业、各领域引进具有较高水准的专家、學者,充实专家队伍,并构建基层卫生检疫人才梯队,建立职业培训基地,科学推行职业技术人员资格鉴定制度,全方位提高海关监管人员的整体素质。
综上所述,加强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监管、构筑冷链食品安全屏障,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相关监管部门要认真落实工作要求,切实抓好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作者简介:冉祥宝(1973-),男,蒙古族,辽宁朝阳人,副主任技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