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审美比较阅读

2023-08-26韦明园赵广升

电脑迷 2023年4期
关键词:醉翁亭记岳阳楼记

韦明园 赵广升

【摘  要】 在推行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的背景下,比较阅读成为语文教师需要努力践行的重要教学理念。《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是著名的游记体散文,文质兼美,拥有丰富的审美元素,非常适合进行审美比较阅读。审美比较阅读,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审美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心灵。教师应充分发挥记体散文的教学功能,精心设计丰富的审美比较活动,促使学生充满激情地参与到审美教学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和情感美。

【关键词】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审美比较阅读

审美素养是义务教育语文学科的核心素養之一,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是古代山水游记散文作品,它们蕴含着语言美、画面美和情感美的审美特质,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载体。丁超、张卫红在《初中写景游记类文言文对比教学实践研究——以部编版〈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为例》中认为,通过比较背景、写景手法,以及情感表达,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深度发散学生的思维。比较阅读这两篇文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语文教师应在文言文教学中发挥古代游记散文的美育作用,积极引导学生体会游记的自然之美,领略历史文化的底蕴。

文章创作背景是语文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学习者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重要媒介。古代的文章背景知识距离学生当前的生活非常久远,教师在进行审美比较阅读教学前,应先开展写作背景导入活动,即让学生了解范仲淹和欧阳修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写完这两篇文章,再去理解创作内容和创作意图。《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写于同一个时间——庆历六年,都是在贬官生活的背景下创作的。对此教师可以呈现助读资料,引导学生比较阅读这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为理解全文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后续的审美比较阅读提供教学支架。

一、反复诵读,比较语言美

闻一多在现代新诗领域提出了“三美”理论,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其中音乐美强调音调和谐,有节奏、有韵律。属于文言文的《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也具有音乐美的审美艺术特征。

《岳阳楼记》的句式结构、辞采音律方面体现了音乐美。在该文章的辞采音律方面,第三段的“霏、开、号、空、曜、形、行、摧、冥、啼”,具有平仄交替的音韵美。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双声叠韵词,如“潇湘”“隐曜”“满目”“游泳”等双声词,以及“远山”“长江”“万千”“静影”“锦鳞”等叠韵词,它们起到了金声玉振、回环往复的共鸣效果,形成了强烈的视听冲击。文中出现了很多四字句,向读者传达了音韵协调、语气呼应、语意互补和整齐流畅的特点。北宋诗人陈师道曾经指出:“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也就是说,范仲淹作《岳阳楼记》,用对偶的话语写景状物,突破了散文文体的传统。在句式结构方面,作者运用骈句来状物绘景,运用散句来记事议论。骈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骈散结合,向读者呈现了语言的独特魅力。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修辞手法,富有文采和诗意,句式骈散相拥,韵律强而有力,感情充沛,充分体现了语言美的审美特质。

在《醉翁亭记》一文中,出现了很多“而”“也”。欧阳修用了21个“也”字,表达的语气各式各样。文章中的“也”,可表示判断语气。如“环滁皆山也。”这句是“主语+皆+名词+也”形式的判断句,下文“其西南诸峰……”是对滁州城周围山峰的详细描写,“也”表示判断语气。“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这句是“主语+名谓+也”形式的判断句,强调“蔚然而深秀”的山是琅琊山,“也”表示判断语气。“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其中“山之僧智仙也”是“主语+名谓(名+名)+也”形式的判断句,主语“作亭者谁”承上文省略,“也”表示判断语气。“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这句是设问句,其中“太守自谓也”是判断句,由主谓短语加“也”充当谓语,主语“名之者”承上文省略,意在表明为这座亭子命名的人是太守,“也”表判断语气。“也”还可表示陈述语气。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作者的用意是在表达,醉翁在意的是山水之间的乐趣,“也”表示陈述语气。还有“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用意在于说明,醉翁寄托山水之乐的方法是“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示陈述语气。此外,这篇文章在句式上具有偶句整齐、散句活泼的特点,两者结合,构成了错综之美。

二、展开想象,比较画面美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是游记,游记包括所至、所见、所感。文章中的所见景色优美秀丽,向读者传达了一幅幅充满意境的画面美。

《岳阳楼记》的第二段总写了洞庭湖的壮美磅礴、变化万千的景象,发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疑问。其中“衔、吞、浩浩汤汤、横”,呈现的画面壮阔美观。第三段和第四段拟写游人的“览物之情”,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第三段描绘了一幅洞庭风雨图,给人一种阴冷晦暗、压抑沉郁的感觉:阴雨连绵不断,风大浪高,令人生畏,风雨晦暗,舟船覆灭,环境阴森恐怖。此时,游人触景伤情,“感极而悲者矣”,表现出远谪的悲苦、郁闷之情。第四段描绘了一幅洞庭春晴图,给人一种温暖明媚、柔美秀丽的感觉:春风和煦,日光明亮,水面平静,水天一色,浩瀚无边,飞鸟与游鱼的欢快,植物的繁茂,湖上烟雾消散,明月朗照,月映湖水,金色玉光,渔人之乐。此时,游人“其喜洋洋者矣”,体现出作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乐观情怀。其中“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浮光跃金”是动景,“岸芷汀兰,郁郁青青”“静影沉壁”是静景,向读者呈现出动静结合的画面美。这两段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描写了洞庭湖阴和晴的景色,写出了游人观赏景色时可能产生的两种不同心境,其实也是作者心境的写照。

在《醉翁亭记》的第一段,作者第一步由远及近,采用了大视野的描写:先是“环滁皆山也”,“皆”字体现了滁州群山环绕的特点,范围很广;然后定位到“西南诸峰”,缩小了范围;最后精准定位到“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第二步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方式,进行了详细的位置转换描写:先是“山行六七里”后,发现了酿泉;再是“峰回路转”,将视线移到了酿泉的上面,聚焦到“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从小到大,移步换景,给人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二段,作者用“若夫”开头,“若夫”表示转接的连词,含有假设和例说的意思,它在这里可以承接上文对醉翁亭地点的定位,引出下文对山间景物的描写。这一段按照时间顺序,运用了对比的写景方式,写出了山中朝暮、四时景物的变化之美。“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写的是山间的朝暮景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写的是山间的四时景象。朝暮、四时之景变化不同,因此游人早出晚归,对美景流连忘返。

教师可以布置任务情境,让学生找出这两篇文章的写景段落,仔细想象其中景物的画面美。学生在理解了文章的景物描写后,再比较它们描摹画面方式的异同。同样是状物抒怀,两篇文章写景的方式不同,表达的心境也不同。《岳阳楼记》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即阴雨连绵中的岳阳楼与晴明皓月下的岳阳楼形成了对比,呈现出两种悲和喜的心境。《醉翁亭记》采用了由远及近、移步换景、时间顺序和对比手法的多种写景方式。文章通过醉于山水之间,呈现出一种乐的心境。范仲淹是借景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而欧阳修是借景来抒发他的情感。

教师带领学生比较这两篇文章的画面美,能够让学生发现它们不同的写景方式,并理解不同心境触发景色描写的手法差异。当学生想象画面美的意境时、沉浸于画面美比较活动的过程中时,则提高了自身的审美理解能力。

三、深入理解,比较人文美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既是古代游记散文,又是古代抒情散文。范仲淹和欧阳修都是借景物抒发各自的情怀和志向,给读者留下了无穷无尽的人文之美。

在《岳阳楼记》的第五段,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可以知道,“古仁人”与览物而悲、览物而喜的“迁客骚人”是不同的。“迁客骚人”面对岳阳楼阴晴两种的不同景色,联想到自己的个人遭遇好坏,产生了或喜或悲的情感。而“古仁人”面对外界的变化,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在朝还是在野,忧民忧君之心不改,具有“先忧后乐”的伟大襟怀。接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慨叹,来指明自己的志向。“在天下人感到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感到快乐之后才快乐”,体现出古仁人“先忧后乐”的政治理想。后文中“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则表明作者和古仁人志同道合。作者表面上写古仁人,实际上是借古仁人的政治理念表达自己的政治情怀。作者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是对儒家传统的“与民同乐”观念的发展,还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在《醉翁亭记》中,作者欧阳修醉在山水之间,与民产生了欢乐的趣味。文章第三段描写了人们游玩和太守设宴的景象,给醉翁亭增加了人文气息。“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伛偻提携”是滁人游的景象;“临溪而渔”“酿泉为酒”“山肴野蔌”是太守宴的景象;“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是写众宾欢的景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写太守醉的景象。人们游毕归来,不同的人感受到了不同的乐趣。文中出现了10个“乐”字,以及7个含有“乐”的句子。“山水之乐”与“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现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表现了宴饮之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与“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现了禽鸟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现了滁人之乐;“醉能同其乐”表现了太守之乐。欧阳修与众人游玩醉翁亭,给后世留下了山水之樂、宴饮之乐、禽鸟之乐、滁人之乐、太守之乐。文章以“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结束了醉翁亭的欢乐,蕴含了作者高尚的志趣。实际上,文中“乐其乐”中的“其”指游人,因此太守是以游人的“乐”为“乐”,太守在出游时没有摆出官员的威势,酒宴的氛围也轻松愉快,甚至太守也醉倒在众人中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即太守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些乐事,体现了太守是有才情的人。欧阳修“与民同乐”、以文记乐表现了“乐民之乐”的胸怀,文字间充满了士大夫悠闲自适的情调。

教师可以设计基于文章情感表达的审美比较分析活动,让学生比较理解这两篇文章的人文主题之美。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文章的背景、语言美和画面美等审美特点,为情感美的感受奠定了基础。《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都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但是两者的内心情感和心境是有所区别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和总结,这可以适当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人文美的比较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心境、培育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态度。比较语言美、画面美和情感美,是从内容上感知美。《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在结构上逻辑缜密、层层推进,在结构形式上为作者呈现出了一种建筑美。从内容美到形式美的审美比较阅读,促使学生在精神上获得了审美满足感、审美愉悦感。

四、结语

审美比较阅读教学是一种新的语文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教学方法。在2023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将审美比较阅读的实施运用在学生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学习中,能够弥补传统文言文教学方法的缺陷,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古代山水游记散文阅读的审美感受力,实现了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丁超,张卫红. 初中写景游记类文言文对比教学实践研究——以部编本《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为例[J].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2,37(02):105-108.

[2] 孟云虎. 士大夫视域下《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的多维解读[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03):69-71.

[3] 常红卫. 一石激起两层浪——从“庆历新政”谈《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J]. 教育艺术,2021(01):52.

猜你喜欢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拥有一种“超能力”
教学内容是实现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以《醉翁亭记》教学为例
扣题而教——《醉翁亭记》教学创意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岳阳楼记》接受史研究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之异同浅析
基于语料库的《岳阳楼记》英译本译者风格分析
范仲淹《岳阳楼记》对清代越南使节岳阳楼诗文的影响
八面观音 色相俱足——天一阁藏文徽明小楷《岳阳楼记》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