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德育开展路径初探

2023-08-26聂苗枝

电脑迷 2023年4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核心素养

聂苗枝

【摘  要】 当下,在核心素养培育这一方针的引导下,德育的地位再一次提升,成为中小学教育关注的重中之重。这种趋势并不是偶然,而是青少年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由于小学生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相对有限,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这也意味着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在小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使其成长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德育作为支撑小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教师必须高度关注和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有序地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任务。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德育;道德意识

一、核心素养与德育的逻辑内涵

(一)核心素养的逻辑内涵

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发展培养。具体而言,教师在展开教学工作时,需要提高对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并展开持续性研究,尽可能地提高自身的技能,以身作则,为小学生提供持续性的引导和辅助。核心素养是新时代发展的产物,紧密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指引教师去解决“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种现实问题。

(二)德育的逻辑内涵

从广义角度来看,德育指的是对个体进行政治和思想上的干预,主要包含家庭干预、学校干预和社会干预这三个层面,具有明显的侧重性和计划性。从狭义角度来看,德育指的是对学生群体的引导,例如教师作为德育的践行者和捍卫者,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学生逐步形成相应的能力或品德。总体而言,德育本身就结合了学生身心健康的现实需求,能够有效落实我国教育强国的目标,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局势,为小学生社会价值的实现保驾护航。

二、核心素养对德育提出的新要求

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德育工作的落实,本身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是互为辅助的关系,德育是以核心素养这一大环境为基础开展的。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核心素养培育工作已经展现出了新面貌,因此德育工作也要进一步创新:从文化层面而言,教师需要让学生拥有最基本的人文意识和道德意识,懂得从平等的角度去尊重他人的意见,给予他人适当的关心和帮助,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大胆创新,树立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从自主发展的层面而言,教师要让学生具有更强大的自辩能力和分析能力,特别是在接触互联网的时候,要让学生了解网络的伦理道德、基本规则,以及保护自身的信息安全。

三、核心素养引导下小学德育的现实价值

德行本身就可以作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标准,其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的健康发展,还可以打磨学生的意志和品格,因此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地位才如此重要。特别是对于处于人生发展播种期的小学生而言,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辅助。

从宏观的教育环境来看,如今,核心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而相对应的,小学德育工作也展现出了明显的特殊性。小学生正处于教育的起始阶段和探索阶段,因此他們的思想发展不够成熟,缺乏相对稳定的认知,这就需要教学工作者给予正确、积极的引导,让学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树立正向的三观。也就是说,德育可以为学生的人格打磨保驾护航。

德育也可以让学生更加辩证地看待自己和外界的关系,无论是个人关系、集体关系还是国家关系,学生都可以通过分析德育元素,在大是大非面前形成自己的判断,从而使自己在学习阶段保持稳定的情绪,养成端正、认真的态度。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品德定型的关键期,因此教师落实德育,也可以让学生有更强的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树立正确和坚定的信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提高对国家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进而积极地投身到“中国梦”的建设中。

四、小学德育的发展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

在教育理念和教学实际安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很多小学的德育教学途径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领导层会不自觉地把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建设结合到一起,并没有把该学科和其他学科相互交融,也没有突出校园活动的作用,更是缺乏与家庭的合作。这导致家长在意识上忽略了德育教学的价值,最终影响了学生的成长环境。久而久之,学校的德育工作也会变得更加表面化和孤立化,这不利于学生人格的长期发展,也难以实现德育的目标。

(二)德育教学环境的欠缺

从现阶段的小学德育发展来看,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本身,都注重对文字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解读一些理论,没有真正地营造愉快、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没有结合学生可塑性强但认知能力偏弱的成长特性。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会受到明显的限制和阻碍,容易沉浸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不敢踏出舒适圈。由于小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进而容易形成自我或自负等不良性格,最终影响正常社交。

(三)教学队伍的技能不足

虽然新课程的改革已经纵深发展,但传统的教育模式却没有得到彻底改善,且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的德育工作者是由班主任兼职担任,还包括一些其他学科的教师。这就意味着,德育工作者本身的技能打磨是相对欠缺的,他们自身的能力并不符合当下的教育发展需求。再加上小学生会受到升学、考试等多个层面的影响,而德育工作者在设计德育教学的内容时,也只是以书本为主,并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现实成长。

五、核心素养引导下小学德育教学改革的方法

(一)坚持言传身教,加强引领作用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有限,因此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会不自觉地依赖教师。对此教师需要积极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充当引领者,明确认识到德育的现实价值,要先从自身做起,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然后再引导学生,让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身上吸取经验和教训,来提高德育素养和综合能力。例如教师除了要做好言行上的传授外,还要展开身教。也就是说,在要求学生做某事前,教师自己要先做到才可以,而且还要有坚持到底、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迟到、不早退,用100%认真的态度对待课堂。比如教师可以每天比学生早到教室,为学生打开教室的门窗,保证室内的通风和整洁,这样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与学生对话的时候,也可以用“请”或者“谢谢”等不同词汇,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被尊重和认可的。从生活的角度而言,教师要给予学生应有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受到人文的关怀与温暖。

(二)突出榜样的引领与指挥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小学生性格活泼,喜欢表达、展现自己的特长,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榜样激发学生的斗志和竞争意识,让他们有更强的求胜欲,进一步认知并认清自己的行为。例如学校可以将年度或者季度作为一个周期,开展“好少年”或者“最佳少年”的评选活动,先引导教师确定活动的具体细则和规范,然后再让教师将这一活动融入德育教学的环节中,引导班里的学生积极参加评选。这可以激发学生的行动力,使学生愿意尝试去帮助别人,形成自己的判断力、展现自己的美好品质。接着,教师可以在班内按照1:3的比例,让学生进行民主推选,再以年级为范围,让那些被选中的学生上台进行演讲,由全校的师生代表共同进行投票,最终选出5~10名“好少年”。这时学校会为获奖者颁发奖品,并把“好少年”的精彩事迹展现在学校的黑板报或公众号上,发动全校的学生观看,学生会在比较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并进行模仿,这种公众性的形象宣传,实现了德育“润物细无声”的目标。

(三)突出环境的塑造和引导

环境可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心性,学生本身就时刻处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环境影响中。因此教师和学校要注重对氛围的塑造,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让学生可以时刻被德育知识熏陶和感染,并主動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例如学校可以在校内的走廊和墙壁上悬挂名人的相框,例如詹天佑、冼星海和袁隆平等,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这可以让学生受到感染和鼓舞,并牢记学校的教育宗旨。教师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利用班内的公共空间构建德育的教学角,让德育知识可以时刻伴随学生的成长。人文环境的构建也是不能忽视的,教师需要保证领导和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足够融洽,通过这种耳濡目染,学生也可以感受到更加温和的力量,常怀有感恩的心。在遇到矛盾和争执,尤其是学生与学生间产生矛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理解和尊重,并共同分析问题的缘由。

(四)突出家庭和学校的共同配合

家庭也是德育的重要力量,没有家庭的学校教育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学校也无法单独完成德育这一细致、复杂的任务。对此教师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认知与行为,把关注点放在家庭教育上,尽可能地挖掘更多的家庭教育资源,争取得到学生父母的认可与同意。

具体而言,在召开家长会时,教师要保证家长有足够的知情权,要让家长了解小学的德育教学目标和主线任务,这可以引导家长更深入地了解教育领域的工作意义。并且家长和教师也要站在同一战线上,在引导学生成长的同时,为学生创建更灵活的成长环境,保证学生的生活可以自理,并鼓励学生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例如自己洗衣服、整理书包或铺床等,要让学生懂得感恩、礼貌对人、尊重前辈和教师。当学生在家中积累了相应的经验后,家长也要积极地和教师进行沟通,让教师尽快掌握学生在校外的发展动态,进而对德育课堂进行创新。教师要建立线上班级群,并邀请家长进群,双方随时共同引导学生,教师可以在群内及时更新德育活动和政策,供家长阅览,家长也可以在群内提出对德育教学的意见。这种家校的良性合作,可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真正实现了德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五)强化队伍建设

学校必须搭建起更完善的德育队伍,不能只依靠班主任或者其他学科教师,而是要联合专业的德育工作者以及专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开展德育工作。具体而言,学校可以加大招聘的力度,聘用专业的教师,增加德育课程的师资力量,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教师上岗后,学校要引导他们定期参与培训,以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教训。除此之外,学校还需要引导行政管理人员,因为行政管理人员作为辅助班级发展的重要存在,能够引导教师定下德育工作的基调,所以他们要以身作则,坚持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六、结语

综上所述,持续推动小学的德育是合理、必要的举措,但这一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因此需要教师保持足够的耐心与热情。本文通过言行的引领、榜样力量的强化、环境的塑造与优化、家庭力量的支撑和队伍的建设这几个角度,论述了小学德育优化的方法。该方法充分结合了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尊重了他们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为德育教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锦兰.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德育的策略探析[J]. 求学,2021(32):65-66.

[2] 施雯. 立足核心素养创新小学德育[J]. 读写算,2021(27):23-24.

[3] 张伟,张应祥. 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小学德育[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4):203-204.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核心素养
生活即教育,体验即成长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