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发展学生信息素养

2023-08-26

学苑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信息教师教学

谢 槟

(福建省长汀县教育局教学仪器站,福建 长汀 366300)

在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中,任务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具体的任务来进行的,设计的任务越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思路就会越清晰,学生的学习目的就越明晰。信息科技课堂中的任务,主要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相应的事项,如在计算机上编辑文章和图片、做电子表格、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展开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任务需要包含挑战性任务、真实的任务,以及综合的跨学科任务。如果教师能够适当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就可以在保障完成课程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与技能。

一、围绕挑战性任务驱动学习动机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注重任务的明确性、层次性和挑战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收获,从而让全体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建立紧张有序、活泼轻松的学习过程,让任务成为驱动学生信息科技学习的动力引擎,成为学生信息科技学习的重要载体。

例如,在闽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 课《插入图片秀美景》的教学中,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入,教学活动基本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只参与指导,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精心准备的两幅介绍自己学校的幻灯片作品——一张只有文本,一张图文并茂,来精心设置任务。任务1:东东要向客人介绍学校,有两幅幻灯片作品,一张只有文本,一张图文并茂。请帮他选择一张,并说明理由。在这个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从而实现学习的选择性和生成性。任务2:制作一张图文并茂介绍自己学校的幻灯片,小组交流讨论,插入图片后怎么样使幻灯片更有美感、主题更突出。在这个环节,让学生互帮互助完成任务,从而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多提高的空间。任务3:作品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幅最喜欢的作品进行展示,并从美观、突出主题等方面介绍自己的作品。这个环节,让学生选择推荐和展示,从而可视化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让学生比较、讨论、交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美观、突出主题等角度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自己作品的完成充满期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适当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可以在保障完成课程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设置的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应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能够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带有强烈的学习目的。学生通过小组内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评价反思能力,同时在问题解决、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操作;而且知道了原理,并学会与人沟通交流,从团结协作的过程中获得益处。此外,要完成具有挑战性的真实的任务,需要学生具有综合的跨学科知识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的多学科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在“用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受益。

二、设计探究性任务激发主动参与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版)》中指出,围绕学习任务,设计探究路径,开展探究活动,得出探究结果。探究性任务作为初始的挑战和动机,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让其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问题的解决,让他们在完成探究性任务的过程中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动能,让其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

例如,在闽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 课时《线条工具绘蓝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这节课的目标,设计探究性任务,让学生在任务问题中,主动去探究直线、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技巧,发展想象力和信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孩子的作品(只有外部线条的图形),发挥学生的想象,得出层出不穷的答案,如荷叶、打结的绳子、鞋垫、花生、草莓、萝卜等,进而激发学生利用计算机画图工具将想象到的事物画下来的兴趣。在画图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组成这些图形的基本图形,从而推测出需要使用的工具,边画,边思考,学生很快画出了直线,但同时产生了知识需求:曲线工具如何使用。教师提供电子学案,引导学生通过看书、查阅电子学案,获取曲线操作的相关知识,并通过直线工具方法的学习与实践,推断出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针对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值得注意的地方尝试通过微课进行讲解、引导、示范,学会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小问题,绘制出自己想要的图形。学生完成后,教师选取一些学生作品打印出来,作为展示或奖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没有使用过直线和曲线工具,教师抓住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提出有意义、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利用计算机画图工具将想象到的画面画下来”,这样激发学生思考,与学生共同参与解决问题,就能使整个教学过程顺畅、有意义。课堂中通过相互讨论、生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使用曲线工具,探究曲线工具的变化规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知识拓展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画图工具的发展历史,让学生初步形成人类历史观,懂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活,绘画创作中应用各种工具是为了更好地记录人类丰富的感情。探究性学习是信息科技的需要,是学生主动的需要,学生在探究中去思考、实践,从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生成素养。

三、解决问题链任务激发积极思考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习的主线往往来自课堂提问。在课堂中,教师通过创设一个较复杂的问题情境,在核心环节上设计关键问题,师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衍生出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形成问题链,沿着问题链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分析和探索,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用一个个有效的问题链,为教学提供方向,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难,并且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而实现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的目的。

例如,在闽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 课时《键位布局应牢记》的教学中,本课的教学比较枯燥,知识以讲解介绍为主,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思考去学习键盘的键位布局呢?我们可以依据教材,在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创设有效的、深入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主动去学习,逐步形成信息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一些台式机键盘、笔记本电脑键盘的图片,先看标准的键盘,引出第一个问题:如何给这标准键盘分区分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后,得出答案:根据功能、位置来分区。进而引出下一个问题:每个区的功能是什么?教师提供学习材料,引导学生阅读,了解键位分布和作用,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主键盘区的字母键设计没有规律?然后教师再通过微课展示,介绍键盘产生的历史,向学生展示键盘上所有的按键,并用不同的颜色和区域对键盘进行标记,以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更好地熟悉和掌握计算机键盘的布局。

在信息科技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切合本课教学重难点的问题,并能够引发学生深度思考;问题也要有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且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问题要面向全体,提高学生积极性,并及时地给予反馈评价;在设计问题时,应提前确定提问频次、时机和对象,并且明确问题的提出者为学生还是教师,提问方式为直问、追问、设问还是反问,以及问题的类型、难度等。教师在教学中将重点放在问题解决、思维递进上,学生在思考、操作过程中完成每一个任务,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

四、感悟整体性任务培育信息素养

信息科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把握信息科技教材的整体性,遵循前易后难的原则,教师在一节课、一个单元甚至一个模块的任务设计中,要基于学生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结,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处,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结构,主动学习、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真正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

在进行闽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 课时《巧用形状突重点》的教学时,教师会发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利用演示文稿的形状插入与编辑功能,强调信息,突出主题,增强演示文稿的艺术效果和阅读体验。由于office 软件都有整体的联系,我们可以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创设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体验知识之间的结构,逐步形成整体意识。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展示一些运用形状规则后主体突出、整齐美观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用什么工具实现这个功能?是怎么操作的?学生交流讨论后邀请一位学生来尝试演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示范。通过观看教师示范,引发思考:演示文稿这个功能的操作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哪些软件操作类似?学生交流后得出结果: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小组交流:演示文稿的操作与其他软件操作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你是怎么样用形状来强调信息的?你这种思路和以前的学习有关吗?不断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确实感悟到office 软件整体的联系。

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从来不是分裂的。一个一个零散的知识点,如果没有关联的线,没有结构的骨架,它们就是缺乏生长力的。课堂中通过不断地引导学生共同交流分享,展示作品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与指导,让学生分享思考,感受信息科技的魅力。通过整体把握,抓住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将前后知识建立联系,对内容建立起整体结构,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研究项目式任务回归学科价值

项目式学习关注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学生需要从复杂、真实的现实情境中,自主调研、收集素材、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在这样的学习全过程中,将学到的知识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作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版)》中明确指出,倡导真实性学习,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教学完闽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工智能基础:体验人机互动》后,教师可以把本单元的主题凝结为一个有现实意义的项目式任务,比如以解决学校卫生间用水浪费的生活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展开项目式学习活动。在教学中,首先组织学生填写《学校哪些地方有浪费水电的现象》的调查问卷。 学生发现教室或卫生间有时灯、风扇、卫生间水龙头没关等问题造成浪费的现象,提出如果有个智能型的提醒器,能提醒学校工作人员该多好啊!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化活动,活动一:自由组队,查阅有关资料,设计草图;活动二:小组之间交流,交换意见,提出建议;活动三:展示设计思路,并提出改进意见。接着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同学间互相评价他人的设计思路。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智能化设计思路进行点评。

通过在信息科技项目化学习任务中,把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究方案、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中实现信息思维,发展了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在学科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实践教学中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深刻理解项目式的理念和内涵,深度研读教材,把握教学的核心内容,发挥教师专长,及时发现教学中生成的问题,以生为本设计基于问题解决和能力培养的项目式学习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面向未来社会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六、结语

因此,在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创设好合适的学习任务,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从而引导学习方式转变,使学生带有强烈的学习目的;同时在问题解决、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统一,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在团结协作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从而在“用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受益。

猜你喜欢

信息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订阅信息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展会信息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