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服务教育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2023-08-26范丛丛
范丛丛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山东 邹平 256200)
当前学生大都生活环境优越,很少有机会参与生活和实践。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两种现象:一是他们的依赖性增强,大事小情都由家长代劳,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越来越差;二是容易形成感情的“自我中心”,在日常生活中不懂得关爱他人。经过劳动教育课题的全面实施,我们致力于培育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培养学生对自身与家人的关爱精神,提高学生主动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新时代少年。
一、自我服务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的缘起
(一)开展“学生自我服务情况”问卷调查
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家访时,得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家长外出工作,孩子在家的生活作息和饮食毫无规律。我们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从整体上了解学生假期的生活情况,由课题组成员完成问卷设计:1.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参与家庭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调查;2.家长对子女参与家庭劳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的看法。调查显示,80%的学生缺乏规律性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缺乏劳动观念和意识,缺乏实践能力和自理能力。这些数据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数据。
(二)寄宿制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反馈
我们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寄宿制学校,大部分学生只有周末回家一次,需要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和独自面对处理生活困难的能力。通过教师日常观察发现,较多的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欠缺,缺乏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情绪调节能力,这些现实问题制约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结合现状分析,学校决定把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纳入教学研究内容。学校本着“问题即课程”的原则,征集了教师、家长、学生的意见,确定了“学生需要什么,学校教什么”“家长期望什么,学校教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教什么”的课程建设思路,课程的内容不再是由学校单方面决定,而是从学生个人、家庭、社会的需求出发,研究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与服务意识培养,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通过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提高自我认可度和生活幸福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持之以恒地参加劳动,培育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
二、自我服务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的活动流程
(一)更新教师观念,树立课程理念
为了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结合本课题需要,笔者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当代国内外研究成果、教育科研方法以及课程标准,以深入理解课题研究的核心思想,掌握有效的研究方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在劳技课堂上,教学应该是一个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不断成长的机会。
(二)开展实践研究,明确课程新标准
为了构建新的自我服务课程教学内容,笔者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组织教师进行了实践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除了重视操作技能的训练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劳作习性和技能。特别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在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便让他们掌握技能、形成正确的态度并发展出更强大的能力。
(三)构建自我服务教育校本课程体系框架
1.校本课程的开发编写原则
一是遵循发展性原则,采用梯度式的学习方式,按“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的要求,促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掌握不同的生活技能;二是遵循综合性原则,根据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特点,以学生的生活为源泉,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主题为学习内容,把品德教育、环保教育、劳动教育、学科教育有机整合在一起,体现课程的综合性,适应学生全面和长远的发展。
2.研发自我服务课程内容
课题组成员依据《综合实践课程纲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开发的课程包括5 大系列:个人物品整理、家务劳动、美食制作、时间管理、情绪调控等,共确定192 个学习主题,各级部每周1 个主题、每学期16 个主题,倡导学生“行中求知、动中求学”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目标。
(1)目标一:责任担当。围绕日常生活开展服务活动,能处理生活中的基本事务,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根据这一目标,在各年级开设了自我服务课程,课程包括:96 道美食制作、30 项劳动技能。
(2)目标二:问题解决。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学校、家庭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合理解决。根据这一目标,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开设了情绪管理和生活规划课程,学生需要掌握12 种情绪管理技巧和12 种生活规划内容。
(3)目标三:创意物化。学生通过运用各种工具、工艺进行设计,并动手操作,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付诸现实,转化为物品或作品的过程。根据这一目标,在各年级开设了动手操作类的创意课程内容共42项创意技能。
3.自我服务课程教学主题安排
(1)一二年级,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安排了凉拌西红柿、水果拼盘等简单美食主题;设置叠衣服、洗袜子等家务劳动;安排了整理学习物品、整理储物柜等活动,以及唤起快乐情绪,符合小小时间规划师等时间管理和情绪控制主题。
(2)三四年级,安排了麻汁豆角、凉拌松花蛋等16 个美食主题,学会了包书皮、扎辫子、拖地等生活技能,符合自控小能手、怎样交朋友、剪指甲等自我服务主题。
(3)五六年级,开始学习西红柿炒鸡蛋、凉拌鸡丝等16 道美食,学会了洗头、刷鞋等生活技能,通过我的情绪我做主、时间巧管理、分享快乐等主题,学会情绪调控、时间管理。
(4)七年级,安排了蒜蓉金针菇、阳春面等美食,安排了缝纽扣等生活技能,通过我的购物规划、家庭资源再利用、假期时间巧管理等主题实现自我规划。
(5)八年级,安排了营养鸡蛋饼、包水饺等美食,学会了制作书签、急救小技巧等,教会学生如何缓解压力、制定复习计划、消除误解。
(6)九年级,学习了制作可乐鸡翅、黄金蛋炒饭等美食,通过做贺卡、扎风筝等活动提升动手能力,教会学生理解集体力量、学会分享快乐,做个好“领导”,成为理财小达人。
(四)探索科学有效的校本课程落实途径
1.教师操作实施方面
(1)课堂落实:利用每周周四下午的大课间,教师围绕主题有重点地进行讲解,让学生懂得自我服务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掌握相应主题实践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引导学生交流分享活动体验和收获,使其在活动中获得成长。
(2)视频录制:每周末推送给学生的视频由教师或学生或家长录制,长度一般在5 分钟以内,提前一周录制完成,周末由班主任通过班级群推送给学生,并对学生完成视频内容情况给予评价。
2.学生操作实施方面
(1)课堂落实:课堂上明确知识技能的基本原理,掌握本周实践主题的具体操作方法,交流分享体验和收获。
(2)周末实践:每周根据课上所学主题内容推送作业,学生将操作过程通过照片、视频、文字记录等形式回传到班级群,可以观看其他同学的视频并进行评价,学生们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3)活动记录:每个学生一本《自我服务教育评价手册》,详细记录学生每周课程学习情况,每月开展一次评比,对评选出的优秀学生颁发“喜报”。同时,对家长的积极参与也予以鼓励,颁发“优秀家长”荣誉证书。
(4)综合实践周分享展示:每学期中期组织一次全体学生参与的实践周活动,包括生活技能展示、美食经验交流分享,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发展与特长技能的机会找到新的努力方向,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五)校本课程实施多方位评价新机制
1.多维度评价
我们通过贯穿整个学年的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家长评价等有机结合的评价方法,开展了多角度、全方面的评估,使评价成绩更为客观真实。通过互动评判,使他们懂得欣赏同学,懂得听取他人的想法与建议,并根据他人的建议做出分析判断,通过教师、家长的评价,达到评价主体之间的双向交流。
2.过程性评价
我们坚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过程性评价,并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阶段性成长。以学生周末的表现为基础,逐步改变了单一的考试评价标准,更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表现与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的情感和心态,并着重考察了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学习能力,使评价成为重要的教育活动。各班设立“生活技能护照”专栏,记录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每月开展一次评比。
3.展示性评价
学校每学期开展综合实践周活动,重视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课题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展示项目,制定评价标准,评选出优秀选手。在展示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体验着活动带给他们的成就感,找到实践带来的快乐。学生每人一本《劳动评价手册》,学生把每周的实践操作过程用图画或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每届的实践周活动,教师把学生的活动照片粘贴在上面,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
三、自我服务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影响
(一)提升教师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水平
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与到各种综合实践教学研讨活动中,骨干教师每学期积极准备一节公开教学课,课题组共同组织教师进行研讨,针对课中出现的问题再进行改进。教学研讨活动的范围也多种多样,包括动手缝补、制作美食、物品整理等。每个人都在这样的研讨活动中受益匪浅,教学能力与教学艺术都得到了提升。
(二)提升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质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教学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在课题设置及实践过程中,课题组教师反复研究、不断总结反思,通过撰写课题论文、案例实践,科研意识得到提高,教研成果显著。通过持续地提高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和校本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师的教学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奠定学校新课改顺利实施基础
通过开展本课题研究,增进了课题组成员对新教学理念的深入理解,主动反思传统教学方法,认真学习践行新课程标准。这不仅推动了全校教职工主动适应新课改的发展需要,同时还促进了教师加强学习、勇于创新,为课改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四、自我服务教育校本课程的实践反思
(一)教学目标:鼓励发展性教学
发展性教学理论体系,其核心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发展不仅仅局限于智力,它还涉及道德品质、心理健康、个性特征和情感意志的发展以及身体健康等多个方面。这种指导思想对发展性评价给出了明确的导向,以发展性评价为基础,以被评价者的发展为目标,期望他们能够在未来取得更大的进步为目标,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二)教学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加强学习与研究,尤其是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研究,转变教学观念,才能切实提高校本课程的影响力,发挥育人价值。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发适合寄宿制学生的课程内容,及时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三)研究态度:态度决定高度
研究是一个高效的平台,可以帮助教师快速提升专业水平。只有抱着学习、欣赏、借鉴和批判的态度去研究、学习,才能认真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唯有研究才能督促教师进步,促进学生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是需要付出实际行动才能实现的课堂教学目标。
五、结语
学校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开发,既满足了每个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要求,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学力,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和舞台;同时,期待在全社会形成爱劳动、爱实践的良好氛围,为社会发展培育更多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