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小学语文课本剧组织策略探微
2023-08-26石海军
石海军
(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江安小学,江苏 如皋 226534)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红色教育”方面的内容,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红色课本剧创编演绎方案,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课本剧创编演绎活动,无疑能够获得多赢的局面。学生对课本剧创编演绎活动比较有期待,教师指导学生展开课本剧创编演绎活动,顺利落实课堂教学目标,启动学生的学科思维。深度发掘教材内容、吸纳课外素材,组织一些个性化红色课本剧演绎活动,学生十分喜闻乐见。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展开设计并进行组织,其助学效果更为显著。
一、发掘教材“红色教育”资源,推出课本剧创编任务
红色课本剧创编演绎方案设计时,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做深度发掘,鼓励学生深度阅读教材内容,提炼相关素材,为课本剧创编提供信息支持。学生对课本剧创编演绎活动比较有感觉,教师对此需要有客观判断,以提升教学设计的适合性。
(一)精选教材内容
教师对教材内容作深度分析,提炼出课本剧设计素材,为学生顺利进入课本剧创编演绎活动奠定坚实基础。教材中有不少“红色教育”内容,但教材大多没有故事性,人物特点不是特别鲜明,这都不利于课本剧创编。教师要对这些素材内容进行优化处理,以满足学生课本剧创编的需要。课本剧是典型的演绎形式,学生对此有特殊情结,教师选择课本剧创编演绎角度展开设计,其实践意义更为丰富。如教学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师先播放同名电影,给学生带来直观的学习机会,学生对教材内容比较熟悉,其观看体验逐渐丰富起来。教师设计课本剧创编演绎任务:我们观看了相关电影,对电影人物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大家可以自行成立演绎小组,根据文本内容和情节,设计课本剧脚本,组织演绎彩排训练,准备参与班级公开演绎活动。学生在阅读文本和观看电影之后,对小雨来这个英雄人物有了全新认识,进入课本剧创编环节,都能够主动献计献策,确保课本剧创编行动的顺利推进。教师关注学生课本剧创编进程,给予更多创编建议,学生演绎活动顺利展开。在这个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利用多种手段进行情境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创编行动,成功激发学生的演绎主动性,其训练效果逐渐达成。
(二)设定方案要求
教师指导学生设计课本剧创编方案时,要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规划清晰的思考路线,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到课本剧创编环节,在素材整合、程序讨论、角色分析、台词设计中建立学习体验和感知。课本剧有不同呈现形式,教师在具体指导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要求,这样才能提升课本剧的创编品质,让学生自然进入到课本剧的创编演绎环节。如教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摔跤》,这是电影《小兵张嘎》中的一个片段,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片段,然后要求学生同桌之间合作,设计课本剧并进行演绎展示。学生对课本剧创编活动有更多认同感,其参与热情很高。因为只有同桌两个人成立的演绎团队,其互动频率很高,教师适时观察和指导,可确保课本剧创编和演绎活动顺利推进。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演绎课本剧,课堂展示气氛逐渐形成,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其训练效果逐渐呈现出来。摔跤场面虽然单一,却有更多看点,学生进入演绎环节后,需要模仿摔跤场面、表现剧中人物,这里产生诸多看点。学生对剧情有全面把握,演绎表现良好,课堂学习效果显著。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期待展开设计,组织课本剧创编行动,其启动效果显著。
(三)创设创编情境
学生对课本剧创编有不同期待,教师利用多媒体示范展示等手段进行情境调动,能够对学生多种感官带来一些触动,顺利启动学生的学科思维,在主动思考和创编中建立学习共识。教师从情境创设角度展开具体调动,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创编活动,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深刻。课本剧创编需要素材和技术支持,教师从诸多方向展开干预,势必为学生带来更多辅助。《军神》是一篇典型的“红色教育”文本,文中的刘伯承将军不用麻醉做手术,表现出坚毅的精神,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设计课本剧,准备参与课堂评选活动。学生对文本内容展开深度阅读,在互动交流中达成学习共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研究课本剧脚本设计方案。教师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给出方法指导,学生回馈主动,积极地对课本剧演绎脚本进行多点改进。课本剧创编需要一些专业知识的支持,学生没有太多知识积累,在创编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教师对学生创编情况进行客观分析,针对学生的创编特点进行方法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四)科学分组组织
学生对集体性创编活动比较感兴趣,教师推出异质分组、同质分组、自由组合等多种合作形式,要求学生进入到集体创编环节,学生积极响应教师建议,其创编活动顺利展开,学生感知体验深刻。如教学《冀中的地道战》,教师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地道战》,要求学生选择课文相关内容,创编演绎小品,而且是自由组合成演绎团队,展开集体行动。学生观看电影片段后,积极筹备演绎小品,课堂研学气氛逐渐形成。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要求学生自主成立演绎团队,为学生带来更多主动学习机会。这篇课文本身没有故事情节,要创编课本剧有一定的难度,教师组织学生观看电影,为学生带来一些触动,让学生能够顺利展开课本剧创编活动,并且能够延伸学生的阅读思维,形成崭新的阅读认知。
二、吸纳课外红色教学素材,优化课本剧创编组织
课内课外教学对接,这是最为理性的设计。教师组织学生借助网络、教辅材料展开素材搜集活动,能够找到不少适合的课本剧创编素材。学生在课外素材搜集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学习体验更为深刻而多元。
(一)吸收校本课程
教师对教辅材料、校本课程、网络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对接教材内容进行统合设计,推出一些课本剧创编演绎任务,学生积极回馈和响应,确保创编演绎活动顺利展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创编时,要对接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将学科学习与学校德育管理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对课本剧创编比较期待,教师布设任务时,需要广泛吸纳校本课程内容。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教师结合学校红歌比赛活动,设计了课本剧创编任务:歌颂革命英雄的歌曲有不少,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集体造型方案,选择适合的红色歌曲作背景,看哪一个小组表现最为出色。这虽然是一个简单的造型表演,却有很高的要求,首先是红色歌曲背景的选择,然后是动作表情的设计,还有造型的组织,整个操作过程充满挑战。教师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展开设计,组织学生进行造型演绎行动,而且能够对接校本课程,其训练效果显著。
(二)接纳网络素材
学生对网络化学习比较有期待,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课本剧创编活动时,要求学生借助网络搜集一些演绎材料,不仅能够从技术角度给予更多支持,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组织学生借助网络搜集演绎素材,也可以传授一些创编演绎方法和技巧,这样可以提升学生搜集素材的能力和演绎水平,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对教学辅导手段有筛选意识,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形成更多演绎契机。如教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桥》,这是一篇小说,介绍了父子二人,同为共产党党员,为掩护村民撤离而献身的故事。虽然情节比较简单,却具有极强的震撼力。教师要求学生课前搜集课本剧创编相关信息,推荐到微信群。学生参与主动性很高,找到不少图片、视频等课件信息,为后续课本剧创编奠定基础。在课本剧创编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自行介绍自己的信息搜集和选择情况,学生都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解读,将课本剧创编计划进行优化设计。一个最为简单的课本剧创编信息搜集任务,成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信息搜集过程中接受了“红色教育”。
(三)选择生活案例
教材内容与学生有多点对接,教师对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有清晰认知,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基础展开任务投放,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创编活动,无疑能够用行动丰富教学的启动力。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创编演绎课本剧,能够接受更多“红色教育”。角色分工、台词设定、演绎组织,每一个环节都是学习和锻炼,教师要做好优化设计,让学生顺利进入到体验环节。《清贫》是一篇介绍方志敏事迹的短文,故事虽简单,却折射出共产党人高尚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教师设计生活案例搜集任务,要求学生深入生活展开调查和观察行动,选择最普通的生活常人常事,以故事讲述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对身边人和事都比较熟悉,很快就锁定目标,并通过多重信息渠道展开搜集活动,故事创编活动顺利进行。经过反复调研,学生的故事讲述获得丰富成果。在展示交流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自由发言,课堂学习气氛火爆起来。教师对学生重点推荐生活案例进行简单点评,要求学生展开互动评价,从中获得更多学习启示。
(四)借鉴传统文化
创编课本剧有多种方向可以选择,教师要有意识做好对接设计,组织学生从传统文化角度展开任务组织,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多维思考。特别是一些节庆文化活动,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如果能够从这个角度展开课本剧演绎设计,学生的感知体验会更为深刻。如教学《牛郎织女》这篇神话故事时,教师介绍“七夕节”节庆活动,要求学生结合生活观察,对文本内容进行整合处理,形成课本剧脚本,也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节日活动内容进行设计。学生对这个节日不是很关注,但对神话故事本身是比较感兴趣的,参与课本剧创编活动的主动性很高。教师有意识地推出传统文化节日相关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创编演绎行动,为学生提供接受文化洗礼的机会,对促进学生文化素质成长有一定帮助。
三、对接德育“红色教育”实践,升级课本剧创编机制
教师对接校园文化建设,推出更多红色课本剧创编演绎任务,学生积极响应,其训练效果更为显著。学生对演绎活动情有独钟,教师对此需要有理性思考,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展开设计,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演绎效果。
(一)组织亲子活动
学生对亲子活动比较熟悉,教师在课本剧创编演绎活动组织时,适时组织家长参与其中,势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与学生家长达成更多共识,对亲子演绎活动进行优化设计,对亲子演绎活动效果进行专业评估,都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红色教育”的全面渗透,为学生的健康学习创造条件,教师要做好优化设计。《开国大典》是最典型的“红色教育”素材,教师利用媒体展示相关音频材料,组织学生通过对接性阅读,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壮观场面,增强民族自豪感。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投放课本剧创编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文本阅读展开互动交流活动,模仿毛主席讲话,并现场连线,要求部分学生家长参与课本剧创编讨论活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庆典活动相关问题进行互动讨论。家长都有前期准备,其发言很有针对性,为学生创编课本剧带来更多启示。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展开教学设计,连线家长参与课堂互动活动,成功激发了学生创编课本剧的主动性。
(二)对接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与语文学科课本剧创编演绎有多点对接,教师有意识展开教学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演绎活动,促进其思想品质的健康成长。学生对课本剧创编演绎有特殊情感,教师在对接设计时,要对学校整体工作有清晰把握,做好必要的协调工作,确保课本剧创编演绎活动的顺利展开。课本剧创编需要素材支持,校园文化建设同样如此,教师要做好对接设计。教学《灯光》这篇课文时,教师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展开训练设计:学校最近推出“红色教育”基地访问活动,不妨结合访问经历撰写一篇作文,可以是介绍访问过程,也可以写写听过的革命故事,我们将选择最为经典的内容组织大家创编课本剧,并在班级内演绎。学生大多去过“红色教育”基地,都能够结合访问经历展开习作构思,教师适时做出一些提示,要求学生深入研究占有资源,做好筛选,写出典型故事和人物,起到宣传的作用。经过反复研讨,学生终于找到撰写灵感,习作不断涌现出来。教师精选一些征文作重点推介,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创编行动。教师有意识对接校园文化建设展开教学设计,其调动作用更为突出,学生的心理触动显著。
(三)优化网络互动
教师组织网络演绎行动,可以创造独特训练形式。学生对网络化课本剧创编演绎活动比较有期待,教师要做好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学习要求展开活动组织,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这样可以获得充分的锻炼机会。学生主动进入到网络展评环节,设计课本剧视频方案,从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全面,其锻炼价值更为丰富。课本剧创编有不同呈现形式,教师有意识融入网络形式,其助学效果更为突出。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时,教师设计网络训练任务:借助网络搜集“邱少云”的影视资源,让学生观看之后写一段课本剧方案发布在学科微信群之中。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网络展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读互评活动,学生回馈更为积极主动。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展开教学设计,让学生借助微信群进行互读互评交流活动,学生认同感更高,其心理触动更为深刻,学习体验丰富起来。学生对网络互动性训练任务比较有感觉,教师的教学设计比较适合,成功激发了学生的训练热情,让学生展开多重互动交流,在充分讨论中达成学习共识,实现“红色教育”的教学目标。
(四)推出公益宣传
公益宣传活动是学生比较期待的,如果能够将课本剧演绎与公益宣传活动相结合,势必能够创造丰富的学习契机,对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有积极辅助作用。教师需要做多重优化设计,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重点介绍周恩来学生时代的表现,从民族情怀、爱国角度展开构建和表达。教师设计公益性演绎活动:围绕“我要读书”主题,设计一段演讲词,录制成宣传视频,提交到班集体,参与评选活动,被选中的视频会在整个学校范围内展示。学生对演讲比较熟悉,但对制作演绎性视频还比较陌生,特别是做公益宣传所用的视频更是一头雾水。教师可以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要求学生在家长协助下完成视频制作任务。一个演讲视频虽然算不上很重要的演绎活动,但其锻炼价值是极高的,学生响应积极,表明教师的演绎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课本剧创编任务,这是最为普通的设计。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处理,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课本剧创编任务,组织学生结合课外素材展开课本剧演绎活动,能够从中获得学习历练,由此建立起来的学科认知更为深刻,其思想品质得到洗礼和锻炼。红色课本剧需要更多素材支持,教师鼓励学生参与素材搜集活动,对课本剧创编行动进行技术支持,都能够确保课本剧创编演绎活动顺利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