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经验的幼儿阅读能力提升研究
——以石狮市第二实验幼儿园为例
2023-08-26林阿缘
林阿缘
(石狮市第二实验幼儿园,福建石狮,362700)
一、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发展愈发重要,幼儿阅读教育也受到国家重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幼儿应当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1]在当前幼儿阅读教育水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背景下,厘清阅读核心经验的内核,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获得阅读内容的表达与评判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其语言发展的条件。[2]幼儿阅读核心经验教育可为幼儿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对幼儿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虽然近几年关于幼儿阅读教育的研究丰富,但仍存在阅读环境欠缺、阅读规则不清、教学形式单一、家园合力偏低等问题。本研究以石狮市第二实验幼儿园阅读教学为例,针对以上问题,基于幼儿阅读核心经验,提出阅读能力提升对策,以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幼儿阅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环境欠缺,导致幼儿阅读氛围保障不足
幼儿阅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方面。《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2]创造良好舒适的阅读环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3]幼儿班级中常见的阅读环境主要包括阅读区和墙上环境。班级通常会创设阅读区,教师会在阅读区摆放类型丰富的图画书供幼儿阅读。如果阅读区的书籍摆放和陈列较为杂乱,不仅不利于幼儿取放,还不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有的教师对阅读空间的设置缺乏思考,如将阅读区与表演区设置在同一区域,导致表演区的动静干扰了阅读区的幼儿,不利于营造安静、愉悦的阅读氛围,影响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墙上环境通常由教师精心设计而成,但一些墙上的图文设计为了美观选用了复杂的艺术字体,脱离了幼儿已有的阅读经验,不利于幼儿掌握正确的书面语言。
(二)阅读规则不清,导致幼儿阅读行为习惯不佳
当前的幼儿阅读教育大多是由教师选择阅读内容、开展集中阅读活动,偏重教师的教,较少关注幼儿的学;偏重图画书内容知识的传递,较少关注幼儿的兴趣发展。因此,现有的阅读活动未能充分调动幼儿的阅读积极性,而兴趣是促使幼儿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动力。同时,部分教师在选择阅读活动的内容时,缺乏对幼儿核心经验的思考。例如,在开展小班“齿轮”的主题活动中,有的教师选择了《小机械立大功》让幼儿阅读。这本书偏重机械设计,包含杠杆、滑轮、斜面等专业词汇,超出了小班幼儿现有的认知能力,导致幼儿在上课过程中无法集中注意力,提不起学习兴趣,无法实现进一步拓展幼儿现有经验水平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形式单一,导致幼儿阅读理解能力不高
幼儿阅读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为幼儿阅读核心经验的发展。幼儿阅读核心经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良好阅读习惯和行为的养成;二是阅读理解和策略的形成;三是对阅读内容的表达与评判。[4]幼儿阅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阅读活动的开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开展阅读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多强调安静教学,偏重知识的阅读,较少关注幼儿阅读核心经验的提升。教师在开展阅读活动前应设计多样化的阅读题材,例如,图画书可分为故事类、诗歌类、知识类和散文类,且不同类型的图画书对应不同的核心经验。围绕阅读核心经验发展,开展不同类型的图画书阅读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幼儿阅读能力。但目前的阅读教学以故事类图画书为主,导致教学形式单一。同时,教学活动的组织也偏教条化,大多按照幼儿自由阅读——师幼共同阅读——围绕阅读重难点讨论交流——完整阅读这几大步骤开展。
获得阅读核心经验是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而阅读能力的提升也会促进幼儿核心经验的发展。幼儿阅读核心经验强调幼儿需要具备一定的图画和文字识别能力。例如,《国王生病了》讲述了国王因缺少运动而生病的故事,从而引导幼儿明白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如果幼儿只看图画,读不懂文字,那么就难以理解故事中国王生病的原因。
(四)家园合力偏低,导致幼儿阅读表达能力欠缺
近几年,家长和教师越来越重视幼儿的阅读活动,特别是图画书的阅读。为了方便幼儿阅读,家庭和幼儿园大多设置了幼儿的阅读空间,但很多家长和教师由于不清楚幼儿阅读核心经验与阅读能力发展之间的联系,无法较好地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例如,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园全权负责幼儿的教育,自己不需要参与其中;有的家长虽然重视幼儿的阅读能力培养,但缺乏有效的培养措施;有的家长借助现代科技,如点读笔、早教机等工具辅助幼儿阅读,却忽视了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有的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时,过于强调让幼儿认字,而忽视对画面的观察。在家校合作过程中,部分教师抱着只要家长没有问题,就不需要与家长沟通的心态。因此,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学校与家庭在幼儿阅读能力培养方面的脱节现象。
三、基于核心经验提升幼儿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阅读环境,提供幼儿阅读保障
阅读环境是否适宜直接影响幼儿的阅读质量。当前幼儿园大多设有阅读区,但是教师对阅读环境的重视不足,不利于幼儿进行有效阅读。例如,嘈杂的周围环境会干扰幼儿的阅读效果,但部分教师未能很好地维持阅读秩序,为幼儿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因此,应该注重改善幼儿的阅读条件,为幼儿创造舒适的阅读环境,具体措施如下。
1.打造安静、情境化的阅读空间
教师在规划班级区域时,应该结合班级幼儿的阅读情况创设合理、温馨的阅读区。除了置放图画书的书架,阅读区还可以布置一些温馨的场景,例如,铺满暖色调的地毯,或放卡通坐垫,挂上温馨的幕帘或搭建小帐篷,打造一个与图画书尽情对话的阅读空间。
2.布设温馨有趣的墙面环境
在幼儿园阅读区中,教师还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创设可互动、有趣的墙面。例如:把优秀的绘本粘贴在“好书推荐”墙面上,吸引幼儿阅读;把亲子阅读的温馨照片,或者幼儿阅读后的表演活动照片粘贴在“阅读时光”栏目,让幼儿感受阅读时温馨有趣的氛围;利用开放式的架子展示不同的表演材料,如小玩偶、小汽车,供幼儿自主选择并进行表演活动;创设可涂画的版块,鼓励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将所阅读的图画书内容进行记录,并尝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
(二)制订阅读规则,培养幼儿阅读习惯
幼儿具有坚持性差、自制力低的年龄特点,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首先需要培养其阅读兴趣。教师应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行为,特别是培养幼儿的阅读规则意识,引导幼儿在形成规则意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1.选择适宜书籍,引导幼儿掌握阅读基本方法
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需要从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着手。选择适宜的阅读书籍,有助于增强幼儿的阅读积极性。[5]在幼儿阅读过程中,教师或家长要引导幼儿遵守轻拿轻放、逐页阅读、爱护书籍等阅读规则,并引导其在日常生活中将这些行为进行强化和巩固,使良好的阅读习惯内化为幼儿自身的行为。养成科学的阅读习惯后,幼儿可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阅读上,这对其阅读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
2.制订阅读策略,提高幼儿阅读理解能力
幼儿的图画书通常由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封底五部分组成。因此,教师可根据图画书的构架来制订阅读规则,从而科学引导幼儿的阅读行为。[6]第一,看封面,引导幼儿从封面开始阅读,猜测故事内容。例如,《没有声音的运动会》的封面十分生动,幼儿通过观察封面就可以猜测出这本图画书讲的是小老鼠们开展运动会的故事。第二,看环衬,环衬旨在带领读者进入故事的氛围。例如,《我爸爸》中的环衬是绘本中爸爸的睡衣图案,烘托出了温馨有爱的气氛。第三,看扉页,扉页一般交代故事的背景发展顺序。例如《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扉页展示了母鸡散步的路线图。第四,看正文,引导幼儿仔细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和主题思想。第五,看封底,有的图画书封面和封底会联合阐述一个故事。例如,《蚂蚁和西瓜》的封面和封底连成一幅画,展示了蚂蚁搬西瓜的故事。图画书的每一部分都蕴含着信息价值,如果幼儿重视这些关键信息,同时掌握阅读策略,就能很好地解读图画书的内容,获取核心经验,提升阅读能力。
3.固定阅读时间,内化幼儿自主阅读行为
阅读的量变会引起幼儿阅读能力的质变,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为幼儿设立专门的阅读时间,培养阅读习惯,使阅读内化为幼儿的自主行为。专门的阅读时间可以是每周固定的一节集中活动课或餐后休息。例如,固定每周一、三、五的餐后休息为阅读时间,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画书进行自主阅读,从而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和引导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互相推荐好书,从而更好地提高阅读活动质量,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丰富阅读方式,发展幼儿阅读能力
基于幼儿阅读的核心经验可知,3—6岁幼儿的阅读应该以读图为主。因此,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包括情境式阅读、游戏式阅读、操作式阅读等。
1.情境式阅读:身临其境
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创设生动的情境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感受作品传达的思想。例如,在阅读《爱吃水果的牛》时,教师可通过创设长满水果的森林情境,引导幼儿在故事情境中阅读,并引导幼儿讨论和思考“主人和邻居们生病但爱吃水果的牛保持健康的原因,”从而迁移阅读经验。
2.游戏式阅读:寓教于乐
《指南》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1]因此,在阅读活动中开展相应的语言游戏,不仅能使幼儿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还可以帮助幼儿深入理解并巩固阅读内容,从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例如,采用游戏式阅读的方式开展《藏在哪里》的阅读活动,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捉迷藏的游戏,引导幼儿熟悉和理解小动物的显著特征,学会通过观察动物的局部特征来推测动物的种类名称,从而进一步理解图画书的内容。
3.操作式阅读:做中学与读
操作式阅读有助于幼儿理解阅读内容、锻炼阅读思维。幼儿可以在做中学、做中读。例如,幼儿可以通过操作、排列等具体行为,提高自身的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在开展《大王的皇冠》阅读活动时,教师可以采用排列图片的形式来复述故事,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排一排、讲一讲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散乱的图片,让幼儿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来排列图片并进行讲解,从而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提升其阅读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采用绘画的方式对阅读内容进行续编,或采用制作绘本的方式来创造不同的故事。
(四)发挥家园合力,促进幼儿阅读表达
学前教育发展需要家园携手共育,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掌握正确的阅读理解方法,进一步提升幼儿阅读能力,促进幼儿对阅读内容的表达。[7]
1.掌握科学评价方法,推动幼儿阅读能力发展
家园共育模式下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要求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确立阅读活动的培养目标,并围绕培养目标开展相关的阅读活动,从而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幼儿的阅读能力培养重点在于发展幼儿的核心经验,激发其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推动其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和家长在阅读活动结束后,应该针对幼儿的阅读情况给予积极的反馈。例如,在幼儿阅读完《小黑捉迷藏》后,教师或家长可以提问“小黑藏了哪些地方,它还可能会藏在其他什么地方”,当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回答问题后,教师或家长应及时肯定和鼓励幼儿的想法,给予“你观察得很认真”“你的想法很好”等积极的评价,从而增强幼儿阅读的信心,进一步推动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
2.借助家长职业优势,促进幼儿阅读能力发展
家长的职业具有一定的多样性,所拥有的教育资源也有所不同。[5]随着幼儿园阅读活动的开展不断深入,教师可尝试与家长合作,获取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不同的阅读氛围。教师还可以鼓励家长发挥自己的职业优势,开展“故事爸妈进课堂”等活动。例如,教师可选取和某一家长职业相关的图画书,邀请家长走进班级给幼儿上一节主题阅读课,加深幼儿对某一职业的了解和认识。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整合和建构阅读经验,在沟通与交流中无形间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还能充分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扩充幼儿教育的资源,促进幼儿的阅读能力发展。
3.强化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家园共育质量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家长会从互联网获取教育资源。[8]虽然互联网上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但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媒介,向家长传递集内容与视觉效果于一体的优质教育资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家长的资源获取效率,也有利于促进学校与家长间的沟通合作。例如,幼儿园可通过公众号平台向家长推送“书香为伴 快乐成长”主题读书活动倡议书,引导家长用等待的心陪伴幼儿阅读;还可以录制幼儿讲述绘本故事的小视频,让幼儿在讲述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语言活动,再以线上学堂的形式推送给幼儿,引导幼儿理解画面的内容,提升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四、结语
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终身学习、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幼儿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阅读环境欠缺、阅读规则不清、教学形式单一、家园合力偏低等问题,本研究基于幼儿阅读核心经验,提出创设温馨有趣的阅读环境、制订科学合理的阅读规则、使用丰富有趣的阅读方式、发挥家园合力的策略,以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实现幼儿阅读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