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治性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术与全胃切除Roux-en-Y 重建术治疗Siewert II/III 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疗效对比

2023-08-25夏旻明朱辉段文彪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全胃重建术结合部

夏旻明,朱辉,段文彪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是发生在食管与胃交界处的腺癌病变,其发病率近年来不断升高,根据Siewert分型,可将其分为I 型、II 型和III 型,其中Siewert II型和III 型在临床较为常见[1]。Siewert II/III 型分别为齿状线以下1 ~2 cm 和齿状线以下2 ~5 cm 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根治性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术与全胃切除Roux-en-Y 重建术[2]。但是,临床对以上两种术式的疗效仍存在一定争议。因此,本研究对比根治性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术与全胃切除Roux-en-Y 重建术治疗Siewert II/III 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19年3 月至2021 年3 月收治的97 例Siewert II/III 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双通道组(39 例)和全胃组(58 例)。纳入标准:(1)病理活检确诊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且均为早期癌[3];(2)肿瘤直径<5 cm,在近端1/3 胃,未侵入食管下段;(3)患者知情并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1)心、肺器官存在功能障碍;(2)腹腔积液严重;(3)存在胃肠手术史。双通道组男28 例,女11 例;年龄40 ~58 岁,平均(47.7±5.0)岁;肿瘤类型:Siewert II 型29例,III 型10 例。全胃组男35 例,女23 例,年龄41~57 岁,平均(48.1±5.4)岁;肿瘤类型:Siewert II 型37 例,III 型21 例。两组性别、年龄和肿瘤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经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在上腹正中作一切口,对患者的腹腔、肿瘤进行探查,清扫淋巴结(第1、2、3、4sa、4sb、4d、7、8a、9、10、11p 和11d组),将近端胃切除并移除标本。

双通道组进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术:于距屈氏韧带20 cm位置将空肠切断,上提远端空肠,与食管进行端侧吻合,在距吻合口约35 cm处行空肠-残胃侧-侧吻合,然后往下15 cm 行空肠-空肠端-侧吻合。

全胃组进行全胃切除Roux-en-Y 重建术:于距屈氏韧带20 cm位置将空肠切断,上提远端空肠,与食管行端-侧吻合,在距空肠-食管吻合口下方约40cm处行空肠、近端空肠行侧-侧吻合。

1.3 观察指标(1)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2)并发症情况:切口感染、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和反流性食管炎等。(3)记录术前,术后1、3 及6 个月,术后1、2年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两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通道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全胃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全胃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5.17%)与双通道组(3.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9,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情况例(%)

2.3 两组各时间段的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两组术前、术后1、3 个月的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通道组术后6、12 个月及2 年的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全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

表3 两组各时间段的血红蛋白水平g/L

2.4 两组各时间段的白蛋白水平比较 两组术前、术后1、3 个月的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通道组术后6、12 个月及2 年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全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4。

表4 两组各时间段的白蛋白水平g/L

3 讨论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肥胖、饮食、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均会导致发病,早期症状相对隐匿,导致患者就诊时大多处于晚期[4-5]。大量的临床、基础研究均证实,Siewert II/III 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病理改变、发病机制、治疗方案及预后与远端胃癌差异明显[6]。临床上,Siewert II/III 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常用手术治疗[7]。但是,由于患者的解剖位置、临床分期不同,加上淋巴引流通路复杂,因此手术方案仍存在诸多争议,尚无统一的方案[8]。

全胃切除Roux-en-Y 重建术的效果显著,是消化道重建的首选,但创伤大,不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且可能发生贫血、营养不良等并发症[9]。根治性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术既能达到根治效果,又保留了十二指肠通路,确保生理功能。

本研究对比根治性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术与全胃切除Roux-en-Y 重建术治疗Siewert II/III 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种术式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双通道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全胃组(P <0.05);两种术式患者术前、术后1、3 个月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通道组术后6、12 及2 年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全胃组(均P <0.05)。究其原因:(1)食管与残胃之间通过一段顺行蠕动的空肠连接,可有效减少胃酸向食管反流,与传统食管残胃吻合相比,可大大降低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2)保留的残胃有一定的储袋功能,可增加术后患者进食量,有利于术后营养的改善。食物通过残胃十二指肠通路刺激胰液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更加符合生理过程,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且有利于改善Roux-en-Y 吻合常见的胆汁淤积等症状。

综上所述,双通道术式治疗Siewert II/III 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安全性与全胃切除相仿,但双通道术式术后患者远期具有更高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早期的胃癌患者可以有选择的应用根治性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术。

猜你喜欢

全胃重建术结合部
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对比分析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CTCS-3级列控系统RBC与ATP结合部异常信息处理
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及优越性研究
青少年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脑功能重塑的功能核磁共振观察
腹腔镜下全胃和近侧胃切除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时间选择
假体置换联合LARS韧带软组织重建术治疗肱骨近端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