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胡芍药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3-08-25刘小转袁国立王莹莹

河北中医 2023年8期
关键词:活菌双歧三联

刘小转 袁国立 王莹莹

(河南省商丘市中医院肛肠科,河南 商丘 47600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在临床消化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为直肠、结肠慢性炎症性病变,主要由精神、过敏、自身免疫性因素导致,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面色苍白、体质量减轻[1-3]。临床对于UC的治疗主要为减轻炎性反应。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对有益菌群进行补充,促进有益菌的增殖、发育,并对有害菌的生长进行抑制,使肠道菌群保持平衡[4]。柴胡芍药汤为中药,可清热消滞,消胀止痛[5]。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我们采用联合柴胡芍药汤、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UC患者50例,并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48例对照,观察对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肠黏膜屏障功能、临床症状的影响,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98例均为我院肛肠科收治的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参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草案)》[6]中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等全身症状反复发作。结肠镜结果:直肠开始分布连续性、弥漫性病变,黏膜血管纹理不清晰,有出血、水肿等症状;病变明显部位有弥漫性、多发性溃疡;结肠袋囊变浅或消失。钡镜灌肠结果:黏膜呈现粗乱、颗粒样变化;肠管边缘呈现锯齿状、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肠管缩短,袋囊消失。

1.2.2 纳入标准 经结肠镜检查确诊,患者出现脓血便、点状出血、糜烂、反复腹痛、腹泻;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签署同意书,且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3 排除标准 患者心、肝、肾功能异常;机体存在恶性病变;伴有感染性肠炎、放射性肠炎;对本研究药物过敏。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常规予以美沙拉嗪肠溶片(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148),急性发作期1 g,每日4次口服;维持治疗0.5 g,每日3次口服。

1.3.1 对照组 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50032)4粒,每日3次口服。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柴胡芍药汤口服。药物组成:白芍20 g,槟榔18 g,柴胡18 g,白头翁15 g,黄芩15 g,当归15 g,黄连12 g,木香10 g,制半夏8 g,肉桂5 g,甘草6 g。脓血便者加赤石脂18 g;食滞胃脘者加山楂12 g,去甘草;热者加黄柏10 g;大便黏液者加薏苡仁15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口服。

1.3.3 疗程 2组均治疗30天。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1.4.1 炎症因子水平、肠黏膜屏障功能检测 2组治疗前后均清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肠黏膜屏障功能[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T)、D-乳酸]水平。

1.4.2 免疫功能检测 2组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表达水平,并计算CD4+/CD8+比值[7]。

1.4.3 临床症状评分评价 2组治疗前后对临床症状进行评价,包括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为0、2、4、6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8]。

1.5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治疗后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症状消失,肠黏膜恢复正常;有效:患者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症状改善,肠黏膜炎性反应减轻;无效:症状未发生改变[8]。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血清IL-6、IL-17、TNF-α水平比较 2组治疗后血清IL-6、IL-17、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清IL-6、IL-17、TNF-α水平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CD3+、CD4+、CD4+/CD8+比较 2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CD3+、CD4+、CD4+/CD8+比较

2.3 2组治疗前后DAO、ET、D-乳酸水平比较 2组治疗后DAO、ET、D-乳酸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DAO、ET、D-乳酸水平比较

2.4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分,

2.5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2.00%(46/5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36/48),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UC为炎症性疾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病情长期发展可诱发慢性胆道炎症的发生,导致重症胆道感染,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7-8]。研究显示,免疫功能下降可增加UC风险,对UC患者进行治疗时,需对患者免疫功能进行改善,提高其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康复[9-10]。

UC属中医学“肠澼”“久泻”范畴,多是由外感寒、湿、热、暑所致,另外饮食不良、情绪不佳等因素也会提高UC发作风险,在上述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下,机体大肠温热蕴结,气血运行不畅,热壅肉腐,发为本病。中医学认为,UC的特点是虚中有实、虚实夹杂,早期主要为邪实,反复发作期主要为邪实夹脾虚,随着时间的延长转变为以虚为主。中医治疗UC的基本原则是清热燥湿、凉血导滞、益气健脾、祛湿止泻。柴胡芍药汤方中白芍柔肝止痛,养血敛阴;槟榔下气除湿;柴胡清热泻火,理气宽中;白头翁具有凉血、清热、解毒的作用;黄芩、黄连清热解毒;当归活血化瘀;木香强脾健胃,行气止痛;制半夏止泻消痞;肉桂温经通脉,散寒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功[11-12]。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后,可与患者肠黏膜上皮细胞结合,形成菌膜生物屏障,对患者肠道功能进行保护[13-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柴胡芍药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发挥协同作用,降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IL-6为促炎因子,可促进UC的发生发展,诱发机体炎性反应,使患者病情加重[16]。IL-17为常见炎症介质,在UC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可使炎症细胞聚集,并激活机体内炎症因子,导致炎性反应的发生,引发结肠黏膜病理生理损伤,导致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17]。TNF-α主要是由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合成分泌,在细胞的炎性反应、代谢、损伤、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可损伤肠道黏膜[18]。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血清IL-6、IL-17、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柴胡芍药汤、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治疗,可使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其原因可能为两者联合使用,减少肠黏膜对白三烯、巨噬细胞的释放,并对自由基的形成进行抑制,使机体内炎性反应减轻,促进患者康复。

免疫功能降低可使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水平异常,CD3+、CD4+表达水平降低[19]。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肠道免疫功能降低,且可使患者肠道内致病菌增殖,有益菌下降,损伤肠黏膜,并引起肠道新陈代谢紊乱,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20]。DAO可反映肠道的受损与修复情况,D-乳酸可反映肠道通透性变化情况,ET可促成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形成,DAO、ET、D-乳酸表达水平出现异常后可导致炎性反应的发生,使肠上皮通透性增加,肠黏膜细胞凋亡加快[21-23]。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DAO、ET、D-乳酸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柴胡芍药汤、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治疗,可使患者免疫功能增强,并降低DAO、ET、D-乳酸表达,使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柴胡芍药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UC疗效确切,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免疫功能和肠黏膜屏障功能,表明两者联合临床推广价值较高。但因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还需后续进一步分析。

猜你喜欢

活菌双歧三联
以“三联”促“三力”共建共融谋振兴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运用OD值法快速进行乳酸菌活菌计数的研究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母乳婴儿源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
美沙拉嗪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中医三联法治疗手足口病126例
抗性淀粉在双歧杆菌作用下的体外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