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胶体敷料减轻负压治疗烧伤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研究

2023-08-25韩晓春姜吉波刘焕英楚丙慧

系统医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胶体创口创面

韩晓春,姜吉波,刘焕英,楚丙慧

1.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山东青岛 266071;2.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青岛 266071;3.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山东青岛 266071

难愈性创面又称难治性创面,一般来说,难愈性创面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创面,在超过8周的传统疗法后,创口没有痊愈或没有痊愈倾向[1]。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修复主要是因为血管生成不足、神经支配受损和细胞迁移受损,具体包括了缺血性溃疡、压力性溃疡、代谢性溃疡和感染性溃疡。从微观角度看,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修复是由炎症细胞、修复细胞、细胞间基质、细胞因子等多因素共同参与的,且各因素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协同调控关系。慢性难愈性创面是一种临床表现形式,具有病因复杂、病程长、多学科交叉等特点,治疗困难、费用高昂等,对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怎样才能让慢性难愈性创面早日康复,这是创面康复领域中所关心的热点和难题。临床上对烧伤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通常有手术削/磨痂植皮术、湿润烧伤膏/湿润暴露疗法及暴露干燥结痂疗法等。近年来,水胶体和水凝胶等湿性功能敷料广泛用于各种类型的创面,并有众多研究表明该方法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2]。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烧伤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调查水胶体敷料减轻负压治疗烧伤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85例烧伤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n=42)和对照组(n=43)。研究组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27~60岁,平均(43.50±16.50)岁;创面面积37.5~73.0 cm2,平均(55.25±17.75)cm2;烧伤部位:躯干12例,四肢23例,臀部7例;烧伤深度:23例Ⅱ级,19例Ⅲ级。对照组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25~68岁,平均(42.50±16.50)岁;创面面积38.0~71.5 cm2,平均(54.75±16.75)cm2;烧伤部位:躯干13例,四肢24例,臀部6例;烧伤深度:28例Ⅱ级,15例Ⅲ级。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均为自愿进组,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本研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满足慢性难愈合伤口的诊断标准[3];②18岁以上;③有正常的心理意愿参加治疗。

排除标准:①呼吸系统损伤和骨折等复合损伤者;②严重营养不良、严重脏器损害、严重系统性感染者;③合并恶性疾病者;④临床数据不完整者;⑤对研究药物有过敏反应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创面处理,按病情用碘伏消毒,并常规清创,去掉坏死的表皮,用0.9%的氯化钠溶液(国药准字H20044287;规格:100 mL×20瓶)清洁创口,将创口擦洗干净后,再用0.5%的碘伏(豫械注准20172640053;规格:8 cm×50支)进行湿敷,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创口,并进行包扎。

研究组采用水胶体敷料减轻负压治疗,治创口用水胶体敷料(国食药监机械〔入〕字20082661180)治疗,选择大小约2.5~3.5 mm的一次性引流管,在引流管末端一侧做一个小切口。根据创面的大小裁剪水胶体敷料,厚度控制在3 cm左右,覆盖或填充创面,确保创面与敷料充分接触,不留死角。将引流管的侧开口放入敷料中,注意避免与较大血管和神经接触,最后贴上透明膜,透明膜对氧气和水蒸气具有渗透性,但对液体和细菌没有渗透性。切割透明膜时,应注意确保其边缘比创面多出3 cm以上。将引流管的一端从创面上移开,装上负压吸入装置,将压力值设定为125~450 mmHg[4]。注意透明膜外塌陷,引流管和内膜紧贴在创面上。在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情况调整压力值。当创面有太多的坏死组织和脓液时,压力值可调整为300 mmHg;当创面发红、发热时,压力值可调整为125 mmHg,持续30 min左右[5]。根据水胶体敷料的浸润率,立即更换敷料,直到创面愈合。

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创面上的肉芽生长情况。如果创面上没有腐肉,肉芽组织较为红润,创面颜色呈鲜红色,可以考虑植皮或常规换药。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创伤细菌的定量、炎症因子和血管生成指标,以及患者的瘙痒与疼痛评分。其中炎症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生成指标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以上指标检测均在治疗前后抽血测定,使用日本SYSMEX公司的全自动BX-4000生化分析仪测量炎症因子和血管生成指标。

瘙痒与疼痛的评估:患者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6]对创口的疼痛程度进行定量评分。0分为无痛,1~<4分为疼痛可以耐受,4~<7分为疼痛影响睡眠,但可以耐受,7~10分为疼痛强烈,难以入睡。采用行为评定量表(Behav‐ioral Rating Scale-6, BRS-6)用于定量评估患者的创伤性瘙痒,采用四项目瘙痒问卷(Four-item Itching Questionnaire, FIIQ)对烧伤创面瘙痒情况进行评估[7],FIIQ评分总分为6分,得分越高表示瘙痒越严重。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和细菌定量比较

研究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和细菌定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和细菌定量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和细菌定量比较(±s)

组别研究组(n=42)对照组(n=43)t值P值创面愈合时间(d)18.96±1.26 21.61±1.63 8.372<0.001创面细菌定量(cfu/g)419.36±15.31 476.51±15.46 17.121<0.001

2.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注:*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

指标C反应蛋白(mg/L)白介素6(ng/L)转化生长因子-β1(µg/L)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n=42)32.21±1.25(9.14±1.16)*233.69±12.73(70.21±12.21)*18.61±1.61(9.22±1.28)*对照组(n=43)32.28±1.29(12.01±1.19)*234.13±12.79(83.99±12.93)*18.63±1.65(12.03±1.23)*t值0.254 11.260 0.159 5.053 0.057 10.316 P值0.800<0.001 0.874<0.001 0.955<0.001

2.3 两组患者血管生成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VEGF和bF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管生成指标比较 [(±s),ng/L]

表3 两组患者血管生成指标比较 [(±s),ng/L]

注:*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

组别研究组(n=42)对照组(n=43)t值P值VEGF治疗前77.85±1.27 77.91±1.29 0.216 0.830治疗后(129.39±1.72)*(123.49±1.63)*16.236<0.001 bFGF治疗前49.98±1.54 50.57±1.45 1.820 0.073治疗后(79.81±1.07)*(78.97±1.35)*3.174 0.002

2.4 两组患者瘙痒与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皮肤瘙痒及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瘙痒和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瘙痒与疼痛评分比较 [(±s),分]

表4 两组患者瘙痒与疼痛评分比较 [(±s),分]

注:*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

组别研究组(n=42)对照组(n=43)t值P值瘙痒治疗前4.37±0.52 4.41±0.55 0.345 0.731治疗后(1.01±0.40)*(1.50±0.62)*4.318<0.001疼痛治疗前6.41±1.39 6.28±1.29 0.447 0.656治疗后(1.51±0.74)*(2.77±0.69)*8.121<0.001

3 讨论

慢性难愈创面的愈合受深层组织暴露、创面部位及感染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现有的治疗方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8]。而水胶体敷料是一种基于湿性愈合原理的新型创面敷料,现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创面,对治疗慢性和顽固性创面尤其有效[9]。尽管水胶体敷料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例如张富康等[10]研究表明,给予止血带受压处使用水胶体敷料的观察组手术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率(3.20%)低于使用普通棉质敷料的对照组(9.40%)(P<0.05),说明采用水胶体敷料可降低手术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凌玉芳等[11]研究表明水胶体敷料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和改善临床效果,但是目前对于水胶体敷料在治疗烧伤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方面作用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发现,采用水胶体敷料的创口愈合时间短于传统创口护理,创口细菌数量也少于对照组(P<0.05),本文结果显示,与常规的纱布加压敷料相比,水凝胶对慢性难治性烧伤创口的修复效果更好,且感染的病原菌数量更少。在炎性因子和血管生成指标方面,两组在治疗后均有显著的改善。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C反应蛋白、白介素-6、TGFβ1较低,而VEGF、BFGF较高(P<0.05)。在本研究中,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瘙痒评分及疼痛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的瘙痒评分为(1.01±0.40)分,疼痛评分为(1.51±0.74)分,低于对照组的(1.50±0.62)分、(2.77±0.69)分(P<0.05)。在宗声等[12]的研究中,将120例浅Ⅱ度面颈部烧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患者进行常规清创处理,观察组6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水胶体敷料,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7 d与14 d的创面疼痛评分分别为(2.92±1.41)分、(0.12±0.55)分,低于对照组的(3.77±1.61)分、(1.11±0.46)分(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提示水胶体敷料联合压力疗法可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患者疼痛。分析原因:主要是水性胶态敷料中的羧甲基纤维素黏度较高,可以牢固地贴在创面周围的皮肤上,创造一个良好的封闭和环境[13]。阻断了细菌的氧气供应,抑制了细菌的炎症反应。与此同时,在水胶体敷料中,还含有大量的内源性酶,可以提高巨噬细胞的生物活性,加快对炎性因子的吞噬[14]。炎症细胞因子的减少和残留坏死组织的清除自然会加速创面愈合,可以减轻患者创面瘙痒与疼痛程度[15]。

综上所述,水胶体敷料减轻负压治疗烧伤慢性难愈性创面可加速创面愈合,本研究不仅填补了目前研究领域的空白,也为慢性难治性烧伤创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对水凝胶材料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解析,是本项目的创新之处。同时,巨噬细胞功能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极为重要,不应被忽视。但是,本研究没有涉及这方面的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开展该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胶体创口创面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微纳橡胶沥青的胶体结构分析
心灵创口贴
改良型创口贴
黄河水是胶体吗
rn-bFGH(盖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小伤口都能用创口贴 ?
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固定静脉留置针对静脉炎的预防效果
银离子敷料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