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额入路软通道置管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3-08-25卢俊杨西安胡怡勇

系统医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基底节指征血肿

卢俊,杨西安,胡怡勇

麻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湖北麻城 438300

基底节在解剖学上,包括丘脑、纹状体、豆状核、尾状核等,这些部位的出血就称为基底节区出血。基底节区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的一种,大约占高血压性脑出血的40%~60%,是由于大脑中动脉分出的豆纹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走行,因此血液流至此容易造成冲撞,而发生豆纹动脉出血,这个部位的出血就是基底节区出血[1-2]。如果出血量较大就会出现意识障碍,也可能会穿破脑组织进入到脑室,出现肢体障碍、休克的可能[3-4]。在病情早期或病情比较轻微的时候,可以选择抗生素药物治疗。如果发生癫痫、应急性溃疡、下肢深静脉血栓就应该及时处理[5-6]。经额入路软通道置管是一种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方法。这种手术方法的优点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同时置管后可以通过导管输注药物,控制脑内压力及消除出血坏死组织。本次研究分析经额入路软通道置管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选择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麻城市人民医院接收诊断和治疗的6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接收诊断和治疗的6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名。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6~89岁,平均(62.52±1.63)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5~88岁,平均(63.14±1.5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于本研究方案知情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确诊为基底节区脑出血;②经过沟通同意研究内容。

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障碍者;②经检查有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反对研究内容者;④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前,应对患者的疾病状态进行评估,采用CT等医学影像学方式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治疗状态,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对照组采用经颞小骨窗入路手术治疗:患者在全麻下,经颞5 cm左右的垂直切口入路,用牵引装置打开头皮,进行头皮注射以磨刀石磨碎皮下皮瓣,“十”字形剖开硬脑膜用电凝大脑表层的血管,用针将其吸入,确定血肿的位置后,将其放置在显微镜下,沿着皮层的瘘口进入血肿的位置,将其周边的血肿吸出来。在完全停止了流血之后,将止血纱布放在四周,并将血肿腔内的血液进行了引流术。当脑组织已经完全复原,就对硬脑膜进行了修复,将骨瓣进行了复位和固定,将头皮进行逐层缝合。

观察组采用经额入路软通道置管:依据CT检查的影像资料,精确计算脑部的血肿体积,决定了经额入路的穿刺位置、深度和方位,在锥颅骨后放置胶带;血肿进行部分抽吸,确定位于血肿腔内,在手术后的第1天通过CT进行确诊后,再进行抽吸,抽出的血肿数量大约占总血肿的50%,并注射大约20 000 U的尿激酶(国药准字H20054010)(大约10 mL),4 h后松开。在手术结束之后的第2天,重新对头部CT进行重新检查,对其中的血肿余留量进行观测,在有需要的时候,注射20 000 U/d(约10 mL)左右的尿激酶,中间相隔12 h,直到将血肿引流干净之后,才将引流管取下。

在患者治疗后,应采用抗生素等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可避免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出现感染等不良事件。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根据患者预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患者治疗后能够正常生活,自主生活能力较强为显效;患者治疗后能够正常生活,自主生活能力一般为有效;患者治疗后无法正常生活为无效。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②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癫痫、术后再出血、脑血管痉挛。

③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

④对比两组NIHSS、ADL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评分调查表了解患者的NIHSS、ADL评分,每个指标的分值0~100分,NIHSS、ADL评分成正比,该量表Cronbach’s系数为0.674,各维度系数为0.601~0.874。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s)

组别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值P值手术时间(min)56.39±5.27 32.94±3.04 19.272<0.05排气时间(h)19.34±2.14 10.67±2.09 14.492<0.05住院时间(d)7.01±1.02 3.16±1.32 11.540<0.05下床活动时间(h)35.18±2.84 24.63±2.74 13.367<0.05术中出血量(mL)61.36±3.09 34.94±3.41 28.706<0.05

2.4 两组患者NIHSS、ADL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NIHSS、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ADL评分对比[(±s),分]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ADL评分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值P值NIHSS评分干预前18.36±1.47 18.43±1.69 0.745>0.05干预后8.37±1.76 12.18±1.96 20.612<0.05 ADL评分干预前68.74±2.84 68.41±2.38 0.146>0.05干预后79.39±5.47 70.48±4.73 17.024<0.05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主要原因是脑出血的患者若是出血量比较大,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是否有手术指征,需要由大夫的医师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若是脑出血之后并发脑水肿,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加用脱水药物等[7-8]。外科手术以其快速清除血肿,缓解颅高压,解除机械压迫的优势,成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重要方法。基底节位于大脑幕上结构,基底节出血患者的手术指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出血量30 mL是手术指征;中线结构移位超过1 cm,也意味着患者出血之后会出现脑肿胀,用内科治疗不能缓解,也是手术指征;对于中青年特别是50岁以下,由于脑萎缩还没有形成[9]。脑出血手术治疗根据出血部位不同,采用的治疗方法并不相同。如果出血量在双侧大脑半球,而且血肿量较少,可以采用新技术,通过小骨窗单纯进行血肿清除,然后将骨窗进行复位治疗[10-14]。而如果出血量较大,周围水肿、脑血肿很严重,可能需要在清除血肿的同时去除骨瓣,还需要进行去骨瓣减压[15-17]。手术指征则包括幕上大脑半球出血量超过30 mL,以及小脑出血或颅后窝出血达到10 mL。而对于脑干出血,超过3 mL则需要清除血肿,同样属于手术治疗指征。在陈兵等[18]的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经颞部小骨窗入路置管,观察组患者经额部软通道入路置管。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高于对照组的85.7%(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低于对照组的16.7%(P<0.05)。结论应用经额入路软通道置管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主要原因是,对于脑出血清除血肿的手术来讲,可以分微创手术和常规开颅手术。最简单的微创手术是细孔钻颅植管引流术,通过做CT扫描定位血肿,准确将引流管放入血肿腔即可[15-16]。头皮切小口,颅骨开小骨窗,将脑组织切开深入血肿腔,在显微镜下吸除血肿为微创手术。脑出血微创手术引流适用于脑出血情况较轻的患者。一般出血量在30 mL以下并且没有脑疝。为清除脑内的血肿,减轻颅内压,可以进行锥颅减压术来自治疗。相比较开颅手术,锥颅减压术可以减少手术的创伤,缩短手术的时间,局部麻醉操作也比较简单[17-18]。在孟景山等[19]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为经额入路软通道置管手术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方式,相比于传统的手术方式,具有许多优势。

综上所述,通过给予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经额入路软通道置管,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基底节指征血肿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分析
晚期胃癌切除治疗的手术指征和效果分析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