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前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影响

2023-08-25徐曼张莲洁朱晓昌

系统医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国药准字股骨动力学

徐曼,张莲洁,朱晓昌

宿迁市中医院麻醉科,江苏宿迁 223800

股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损伤类型,而老年人群由于身体机能衰退、骨密度降低,故在受到外部暴力因素后更容易发生股骨骨折的情况[1]。在骨折后,老年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通常会选择内固定或者股骨置换等手术治疗,但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高,对术前麻醉的耐受性不足,所以需要选择更为合理的方式进行麻醉[2]。在现阶段,主要是通过复合型全身麻醉进行干预,但是老年患者在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会产生较大的浮动,不利于手术操作,这就需要选择其他方式联合麻醉[3-4]。术前神经阻滞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方式,通过超声设备辅助,在患者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位置穿刺并注射麻醉药物,能够有效提升麻醉质量,对老年股骨骨折的手术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6]。因此,本文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宿迁市中医院收治的121例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术前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影响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121例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分组,观察组61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34例;年龄61~78岁,平均(69.32±8.12)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18~27 kg/m2,平均(22.41±4.36)kg/m2。对照组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61~78岁,平均(69.42±8.21)岁;BMI 18~27 kg/m2,平均(22.54±4.27)kg/m2。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内容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60岁者;经影像学检测确诊为股骨骨折者;自愿参与研究内容者。

排除标准:手术不耐受者;经其他方式治疗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基本信息不完善者。

1.3 方法

对照组:麻醉诱导阶段为患者注射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71277;规格:20 mL:200 mg)1.5 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4171;规格:1 mL∶50 µg)0.25 µg/kg、咪达唑仑(国药准字H20067041;规格:2 mL∶10 mg)0.03 mg/kg、罗库溴铵注射液(国药准字H20213778;规格:5 mL∶50 mg)0.6 mg/kg。麻醉维持阶段为患者插管后持续吸入1%七氟烷(国药准字H20080681;规格:100 mL),注射用瑞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30197;规格:1 mg(以瑞芬太尼计)]持续静脉泵入0.1 µg/(kg·min),注射用丙泊酚乳状液静脉泵入,剂量为3 mg/(kg·h),罗库溴铵注射液持续静脉泵入,剂量为6 µg/(kg·min)。

观察组:术前神经阻滞使用超声(苏州飞依诺科技ViNNO6)设备进行辅助,在患者腹股沟韧带深部定位股神经,在缝匠肌表面外侧定位股外侧皮神经,穿刺针进入确保无回血后连接注射器为患者注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63208;规格:10 mL∶75 mg),选择0.375%罗哌卡因35 mL,分别给予股神经30 mL+股外侧皮神经5 mL进行神经阻滞。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方法和对照组相同。

1.4 观察指标

①睡眠质量: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 AIS)检测手术前后睡眠质量变化,共7项,合计21分,分数越高则睡眠质量越好。②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患者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O2)、心率(heart rate, HR)等指标,分别在麻醉前(T0)、麻醉10 min(T1)、30 min(T2)以及手术完毕(T3)时进行记录。③麻醉恢复时间:包括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下床时间。④麻醉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咽喉肿痛、寒颤、躁动。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观察组术后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61)对照组(n=60)t/P术前组间值t/P术后组间值时间术前术后术前术后夜间觉醒1.84±0.24 2.34±0.17 1.85±0.23 2.24±0.21 0.233/0.815 2.881/0.004比期望的时间早醒1.78±0.34 2.48±0.15 1.82±0.41 2.34±0.34 0.584/0.559 2.938/0.004总睡眠时间1.57±0.34 2.34±0.22 1.62±0.37 2.19±0.29 0.774/0.440 3.208/0.001总睡眠质量1.67±0.37 2.36±0.28 1.74±0.41 2.21±0.35 0.986/0.326 2.605/0.010白天情绪1.85±0.45 2.46±0.34 1.79±0.52 2.25±0.52 0.679/0.498 2.633/0.009白天思睡1.64±0.37 2.51±0.27 1.65±0.41 2.34±0.36 0.140/0.888 2.941/0.003白天身体功能1.65±0.42 2.54±0.28 1.62±0.46 2.39±0.32 0.374/0.708 2.745/0.007总分11.24±2.38 16.78±1.47 11.17±2.27 15.94±2.27 0.165/0.868 2.420/0.017

2.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在T1、T2、T3时,观察组SaO2高于对照组,MAP、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数据(±s)

表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数据(±s)

组别观察组(n=61)对照组(n=60)t值P值MAP(mmHg)T0 90.41±3.42 90.37±3.45 0.064 0.949 T1 92.45±4.58 96.45±5.81 4.209<0.001 T2 91.02±3.57 95.22±4.28 5.865<0.001 T3 91.24±3.15 94.12±3.84 4.513<0.001 SaO2(%)T0 97.54±1.02 97.47±1.01 0.379 0.705 T1 97.01±0.89 94.41±0.93 15.712<0.001 T2 96.88±0.69 95.28±0.88 11.139<0.001 T3 97.18±0.54 94.23±0.84 23.017<0.001 HR(次/min)T0 78.54±5.21 78.51±5.08 0.032 0.974 T1 78.94±3.17 82.45±4.58 4.908<0.001 T2 79.12±4.22 81.27±5.02 2.551 0.012 T3 78.94±3.55 81.57±4.81 3.426<0.001

2.3 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麻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时间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时间比较(±s)

组别观察组(n=61)对照组(n=60)t值P值呼吸恢复时间(min)3.89±0.58 5.91±1.14 12.314<0.001清醒时间(min)10.24±1.24 13.58±1.89 11.511<0.001拔管时间(min)14.28±1.58 18.64±2.47 11.586<0.001下床时间(d)5.54±0.95 7.48±1.24 9.670<0.001

2.4 两组患者麻醉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麻醉并发症对比

3 讨论

股骨骨折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在骨折后通常需要予以手术治疗,但是老年患者身体状态较差,机体代谢功能及免疫功能均处于衰退阶段,对手术麻醉的耐受性更低,在麻醉后也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导致手术期间身体各项指标出现波动,不利于手术操作和术后康复[7-8]。在常规麻醉中,主要是通过插管后复合全身麻醉,通过全身麻醉能够让患者彻底放松肌肉,并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但是实际干预中患者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依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这就需要选择其他方式进行联合麻醉[9-10]。而术前神经阻滞是一种常用的神经麻醉方式,通过超声设备辅助能够准确的穿刺到患者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内,阻滞患者神经传导信号,达到降低机体痛感的效果,分离人体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并阻滞人体交感神经,提高手术麻醉效果[11-12]。在为患者进行术前神经阻滞后,患者对手术操作的痛感更低,身体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水平更小,能够有效维持各项生命体征的稳定性[13]。本研究数据提示:在麻醉后,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性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T2时间点,观察组HR为(79.12±4.22)次/min,对照组HR为(81.27±5.02)次/min。王来虎[14]在针对72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研究时发现,选择术前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能够可以获得更好的麻醉效果,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更高(P<0.05),其中,研究组HR为(77.53±4.05)次/min,对照组HR为(82.15±4.71)次/min,数据结果与本文研究一致。结合文中数据显示:在麻醉后,观察组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为患者予以术前神经阻滞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在术后能够更好地进入睡眠状态,维持良好的睡眠质量[15]。同时,通过神经阻滞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手术期间的应激反应水平,阻断手术操作造成的伤害传递到中枢神经,且在手术期间追加麻醉药物的情况更少,患者在术后苏醒速度更快[16-17]。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此外,通过神经阻滞能够有效降低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减少患者术后出现苏醒时间过长、苏醒不完全等情况,并有效减少术后发生寒颤、身体躁动等不良反应,具有更高的麻醉安全性[18]。本研究数据提示:观察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术前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骨折手术麻醉工作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针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麻醉时,选择术前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能够明显提高麻醉效果,患者术后睡眠质量更高,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加稳定,发生麻醉并发症的可能性更低,建议在老年股骨骨折手术麻醉中予以借鉴。

猜你喜欢

国药准字股骨动力学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更 正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TNAE的合成和热分解动力学
C36团簇生长动力学及自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