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离脂肪酸、淀粉酶、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2023-08-25黄海良尹莉王伟琦

系统医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淀粉酶游离胰腺炎

黄海良,尹莉,王伟琦

1.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山东菏泽 274000;2.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山东菏泽 274000;3.东营市河口区妇幼保健院内科,山东东营 257200

胰腺炎属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疾病成因多样,患病时患者胰酶分泌过多将导致胰腺出现自身消化情况,发病时以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为主要表现[1]。急性胰腺炎以起病急、病情进展速度快为主要特征,除影响患者消化系统功能外,可累及人体多器官组织,引发其功能障碍、衰竭,临床中急性胰腺炎存较高病死率,对该病患者实施救治需把握时机及时予以其适宜措施[2]。采取生化检测方式进行急性胰腺炎疾病鉴别、判断,具有良好时效性。查验急性胰腺炎患者游离脂肪酸、淀粉酶,能够判断患者胰腺状态,上述两项指标数据升高,则提示患者胰腺状态异常,需给予诊疗干预[3]。超敏C反应蛋白属炎症因子指标,于临床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诊断中可作为判断其病情进展情况的重要依据[4]。为促进急性胰腺炎患者于患病后能够极早确诊,寻求有效早期诊断方法,本研究选择2020年11月—2022年11月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游离脂肪酸、淀粉酶、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27~63岁,平均(42.72±1.78)岁。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纳入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详细知情,同意参与并签订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就诊时意识清楚,沟通能力正常,病情及病症反应可做准确说明;既往病史、用药史、个人资料等信息,患者及其家属可做详细提供;首次发病、首次就诊。

排除标准:消化系统疾病者;凝血系统功能异常、免疫系统功能异常者;恶性肿瘤疾病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游离脂肪酸、淀粉酶、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患者于清晨抽取空腹状态,自其肘部静脉采集血液样本,采集量5 mL,保存于肝素抗凝剂真空管内。取样后使用离心机,以3 000 r/min转速下实施离心处理,时间10 min,取得血清,以全自动生化仪进行游离脂肪酸、淀粉酶、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检测后汇总数据,做综合性分析,行病情诊断、检测报告拟定。

1.4 观察指标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结果为急性胰腺炎诊断金标准,将其与检测结果实施比对,计算单一与联合检验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准确性=(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游离脂肪酸、淀粉酶、超敏C反应蛋白及联合检验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标准:急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无并发症,生化检验可见血尿淀粉酶、脂肪酶升高,影像学检验可见胰腺充血水肿,形态无异常)和轻症急性胰腺炎(标准:有低血压、休克、呼吸困难、腹膜刺激征等表现,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生化检验可见尿素氮和肌酐、血钙、血糖等指标异常,影像学检验可见胸水、腹水、门静脉血栓、胰腺坏死等影像)诊断作用,做联合检验疾病诊断效能计算。各指标的正常范围:游离脂肪酸:0.3~0.9 mmol/L;淀粉酶35~135 U/L;超敏C反应蛋白<8 mg/L,单独指标超过正常范围则判定为阳性,联合指标两个或两个指标以上不在正常范围则为阳性。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金标准和联合检验对急性胰腺炎检出情况比较

临床确诊结果统计,80例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共50例患者确诊为急性胰腺炎。联合检验检出阳性患者49例,阴性患者31例。见表1。联合检验与游离脂肪酸检验、淀粉酶检验、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比较,具有较高疾病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不同检验方式的诊断结果(n)

表2 不同检验方式的准确性、特异度、灵敏度(%)

2.2 不同检验方式对重症和轻症急性胰腺炎检出情况比较

临床确诊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2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23例。单项检查与联合检验检出患急性胰腺炎患者轻症、重症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检验方式对重症和轻症急性胰腺炎诊断结果比较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对人体危害性、生命安全影响性极为显著。胰腺作为人体重要组织器官,可对人体消化系统功能、机体营养及能量吸收、血糖水平等产生调节作用,胰腺处于健康状态能够使人体生理机能保持稳定,若日常有过度酗酒、长期使用激素药物等情况或患有胆囊疾病及高血脂,极易引发胰腺病变,进而诱发胰腺炎[5-6]。

生化检测对急性胰腺炎诊断具有良好时效性,游离脂肪酸正常值为28~280 U/L,当胰腺出现病变,游离脂肪酸分泌量将发生变化,随胰腺水肿、充血、细胞坏死等情况发生,游离脂肪酸将持续升高,因此,该指标在胰腺炎疾病诊断中可作为与消化系统其他类型疾病鉴别的重要依据[7-8]。血清淀粉酶属淀粉酶,为苷链水解酶,于唾液腺、胰腺对其进行分泌,以分解多糖对主要作用,血清淀粉酶正常值为40~110 U/L,当人体出现异常后,游离脂肪酸无法得以有效代谢、排除,进而导致其升高,在临床中检验血清淀粉酶,可对胰腺、胆囊、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做到检出[9]。临床急性胰腺炎疾病检测中,查验游离脂肪酸、淀粉酶,虽然能够对疾病做到检出,但诊断作用、精准度等稍显欠佳,分析原因如下:①游离脂肪酸对以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反应作用不足,疾病发展不同阶段,游离脂肪酸仅在发病6~12 h出现明显升高,因此不足以论证患者患病情况[10]。②游离脂肪酸在患病后异常升高情况发生时间晚,且持续时间较长,虽然可证实患者患病,但不足以及时反映患者患病情况[11]。超敏C反应蛋白在临床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属重要指标,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人体出现炎症反应后,超敏C反应蛋白可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呈现升高趋势,且随患者病情发展,超敏C反应蛋白将升高越发明显,对患者疾病所致机体炎性反应情况可做出准确反应[12]。基于超敏C反应蛋白特质,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诊断过程中,行游离脂肪酸、淀粉酶检测的基础上,联合实施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检测实施后将测得数据进行汇总,行综合性分析,对患者是否患有急性胰腺炎进行鉴别,判断其病情进展情况,由此诊断患者所患急性胰腺炎病程[13-14]。

陈慕媛[15]在相关研究中指出,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对于急性胰腺炎诊断作用良好,急性胰腺炎诊断准确率为83.80%。急性胰腺炎的轻度患者检验值低于重度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游离脂肪酸、淀粉酶、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与联合检验中,联合检验诊断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准确性为93.75%,重症症诊断符合率略高,而轻症急性胰腺炎符合率略略低,可见在急性胰腺炎检测、诊断中,游离脂肪酸、淀粉酶、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的对于该病检出、轻症及重症诊断鉴别作用良好,这与陈慕媛[15]学者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

综上所述,予以急性胰腺炎患者诊断,游离脂肪酸、淀粉酶、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的开展,具备较高诊断准确性及灵敏度,有助于患者疾病确诊,可推广。

猜你喜欢

淀粉酶游离胰腺炎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异淀粉酶法高直链银杏淀粉的制备
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游离血红蛋白室内质控物的制备及应用
游离于翻译的精确与模糊之间——兼评第八届CASIO杯翻译竞赛获奖译文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α-淀粉酶的基因改造与菌种选育研究进展
α-淀粉酶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Bacillus subtilis ZJF-1A5产中温α-淀粉酶发酵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