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显微组织类型对TC11 钛合金饼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2023-08-25刘宇舟段晓辉杨亚明张少波欧笑笑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文/刘宇舟,段晓辉,杨亚明,张少波,欧笑笑·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王少阳·宝钛集团有限公司
钛合金是当代飞机和发动机的主要结构材料之一,在减轻飞机重量、提高飞机推重比、增加飞行距离和减少燃料费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对飞行器结构材料的要求集中在轻质、高强、高韧上。TC11 钛合金锻件的组织和力学性能主要由锻造变形决定,热处理的作用不像钢材那么大,因此,为获得高质量锻件,锻造工艺选择尤为重要,钛合金材料的锻造工艺有α+β 相区锻造、β 锻造等。
目前,TC11 钛合金锻件采用α+β 相区锻造,其各项力学性能满足航空材料使用要求,锻后组织为双态组织或者等轴组织。但随着复杂高筋薄壁构件在航天飞行器中广泛的应用,整体制造成为实现这类构件轻量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制造领域最具有挑战的工程难题之一。本次研究是基于以上目的开展,结合3D 打印技术生产复杂高筋薄壁构件的一次技术摸底,确保TC11 钛合金基体材料有优异室温、高温性能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平面断裂韧性,这是高损伤容限表征数据之一。
试验材料和方法
试验用合金采用真空自耗电弧炉三次熔炼得到的φ700mm 铸锭。铸锭的化学成分如表1 所列,测定的β 相变点为1018℃。铸锭合金成分及杂质含量满足GB/T 3620.1-2016 中成分要求,且头尾成分均匀,一致性较好。
表1 TC11 钛合金铸锭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铸锭经过总锻造比大于12 的自由锻造后,加热温度从β 相区开始,逐次降低加热温度,成品锻造火次加热温度均在相变点以下,生产φ210mm 规格棒材。棒材按照标准要求,超声波探伤和成品理化性能检验合格。切取长度150mm 棒段进行本次镦饼热加工工艺试验,采用的三种加工方式分别为两相区锻造+固溶时效热处理、两相区锻造+β 热处理和准β 锻+固溶时效处理、生产φ×45m 镦饼。完成后按照执行标准要求,线切割切取纵向样条,经过机加工后进行室温拉伸性能、高温拉伸性能、平面断裂韧性和显微组织检测。采用INSTRON 68FM-100 试验机测试室温拉伸性能,采用ETM105D-Z 试验机测试高温拉伸性能,采用MTS810 试验机测平面断裂韧性,采用ZEISS200MAT 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热处理制度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结果与分析
本试验的TC11 钛合金镦饼显微组织如图1 所示。
图1 TC11 钛合金镦饼显微组织照片
由图1(a)可知,两相区锻造+固溶时效处理的显微组织为典型的双态组织,晶粒尺寸基本均匀,球化效果较好,平均晶粒尺寸为18μm。α 相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锻造变形后再结晶产生的初生α 相和固溶时效退火β 相分解产生的次生α 相,初生α 相为球状,次生α 相为片层状,片层平均厚度经测量为0.4μm 左右,α 相含量在45%左右。
由图1(b)可知,两相区锻造+β 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为片层状魏氏组织,在显微组织照片上可明显看到晶界,平均晶粒尺寸为35μm。这是由于β 热处理是在β 转变温度以上加热,在保温阶段会出现晶粒的长大,初生α 相逐渐消失,转变为β 相,在冷却过程中,晶界位置析出长条α 相,晶内出现片层次生α 编织。片层平均厚度经测量为0.5μm 左右,α 相含量在75%左右。
由图1(c)可知,准β 锻+固溶时效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为典型网篮组织,无明显晶界,均为针状的α 相集束,α 相集束尺寸为1.6μm,α 相含量在80%左右。
钛合金综合性能的进一步提升要求其最终的组织形态,相的比例,晶粒大小和分布,晶内缺陷消除程度和各组成相的匹配等均达到最优化配合,而所有上述因素都与热加工历史有关,对三种热加工工艺对应的室温拉伸性能、平面断裂韧性和高温拉伸性能进行检测,力学性能数据如表2 所示。
表2 TC11 钛合金镦饼室温性能
⑴对比三种加工方式下镦饼的室温拉伸性能,两相区锻造+固溶时效处理得到镦饼的室温强度和塑性均最高,两相区锻造+β 热处理最差,准β 锻+固溶时效处理居中。三种加工方式强度和塑性均为相同变化趋势,同步下降或升高。三种加工方式在强度方面性能水平在同一区间,但两相区锻造+β 热处理在塑性方面损失较多。这是由于加热温度超过其β 相变点时,合金材料元素在β 相区中扩散系数加大,β 相长大倾向很大,形成了粗大组织,这将导致“β 脆性”,所以造成塑性的恶化。
⑵对比三种加工方式平面断裂韧性,两相区锻造+β 热处理得到的镦饼室温强度和塑性均最高,准β 锻+固溶时效处理次之,两相区锻造+固溶时效处理的最低。从显微组织照片上进行分析,两相区锻造+β 热处理同时存在魏氏组织和网篮组织特点,存在粗大晶界同时,晶内为类似网篮的片层组织,相比其他两种组织类型,这使得裂纹扩展路径更加曲折,裂纹传播时需要耗费更多能量,所以使其具有优异的断裂韧性。
三种加工方式500℃高温拉伸性能见表3,在强度方面,两相区锻造+固溶时效处理得到的镦饼最低,准β 锻+固溶时效处理的最高,两相区锻造+β 热处理居中。在塑性方面,呈现完全相反的趋势,两相区锻造+固溶时效处理得到镦饼的最高,准β 锻+固溶时效处理的最低,两相区锻造+β 热处理居中。与室温拉伸性能数据一致,两相区锻造+β 热处理在高温塑性方面损失仍较多。
表3 TC11 钛合金镦饼高温性能(500℃)
虽然三种加工方式对各项性能影响各异,但检测结果均满足航空发动机使用要求。三种加工方式中,本次试验准β 锻+固溶时效处理综合性能最优。
结合本次试验目的——生产复杂高筋薄壁构件的技术摸底,两相区锻造+β 热处理加工方式对β 相区加热时长尤为敏感,只能处理整体尺寸接近的锻件,对于复杂高筋薄壁构件,单一温度很难保证各个厚度位置热处理效果一致。且同时对比室温和高温性能,两相区锻造+β 热处理加工方式在塑性方面均损失较多,后续选择时需慎重考虑。准β 锻+固溶时效处理加工方式虽然也存在β 相区加热,但随之发生的变形可细化晶粒并破碎形成的晶界,所以,该加工方式对加热时长敏感度不高,通过后续热处理可对α 相集束尺寸进行调控,可以应用于生产复杂高筋薄壁构件。
结论
⑴采用两相区锻造+固溶时效处理的显微组织为典型的双态组织,两相区锻造+β 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为片层状魏氏组织,准β 锻+固溶时效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为典型网篮组织;
⑵三种加工方式对比单一性能,室温拉伸性能方面两相区锻造+固溶时效处理最优,平面断裂韧性方面两相区锻造+β 热处理最优,高温力学性能方面准β 锻+固溶时效处理最优;
⑶两相区锻造+β 热处理加工方式对β 相区加热时长尤为敏感,且其在塑性方面均损失较多,后续选择时需慎重考虑;
⑷三种加工方式的各项力学性能均满足航空发动机使用要求,准β 锻+固溶时效处理综合性能最优,在室温拉伸性能损失不明显的情况下,可较为稳定地提升平面断裂韧性和高温性能,在复杂高筋薄壁构件生产方面应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