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生导师制的改革与育人成效分析

2023-08-25刘树文刘讯吴超

高教学刊 2023年23期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升学率人才培养

刘树文 刘讯 吴超

摘  要:本科生导师制的改革有利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该文介绍生物学科本科生导师制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内容,导师制改革实施在提升升学率、就业率、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实习效果和效率、学生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五个方面的育人成效,并提出导师制改革存在考核机制不健全、运行经费不足、缺少学校层面的本科生导师制政策、部分学生参与本科生导师制相关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四个方面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建议,以期促进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改革。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导师制改革;育人成效;人才培养;升学率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3-0158-05

Abstract: The reform of the undergraduate tutor system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main contents of the reform of the tutor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 in biology. The reform of the tutor system is implemented in five aspects: improving the rate of admission, employment rate, passing rate of CET 4 and CET 6, practice effect and efficiency, and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The reform of the tutor system has four problems: imperfect assessment mechanism, insufficient operating funds, lack of school-level undergraduate tutor system policies, and low enthusiasm for som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activities related to the undergraduate tutor system. And this paper proposed related corresponding problem solving suggestions, aims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undergraduate tutor system in our country'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undergraduate tutor system; tutor system reform;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talent training; enrollment rate

研究生教育模式普遍以導师制为主,但本科生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1-3]。14世纪初,英国牛津大学的Wykeham教授提出了在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构想,对本科生的生活、道德、行为及学业等方面给予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1,4-6]。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迅猛扩大,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日渐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阶段我国高校本科生教育的需要[7-8]。进入21世纪后,北京大学等重点高校开始逐步施行本科生导师制[1]。部分教学科研条件较好的地方性本科高校也逐渐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8]。我国部分高校在本科生教育过程中,实施了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本科生导师制模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及科研素养[9-11]。但本科生导师制仍然存在制度不完善、导师职责不明确、师生比例过高、学生积极性不高、导师制评价机制不科学等问题[1,3,12]。

生物学科是一门对实验与实践要求较高的学科,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能力,必须依靠传统课堂教学之外的科研训练、生命科学竞赛、专业实习与实践及毕业论文等。这些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依靠课外导师的组织与引导。另外,本科生的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研究生的复习与报考、就业等方面也需要课外导师的指导。因此,生物专业的本科生导师制的深入与完善是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必要途径。文章将介绍某师范学院生物科学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改革的主要背景及主要内容,调查分析了导师制改革的近三年时间内,就业率、升学率、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实习实践效率与效果和学生科研成果等方面取得的育人成效,并提出了本科生导师制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以期促进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改革。

一  某师范学院生物科学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某师范学院生物科学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改革以前,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6~10周的时间,生物学科的本科毕业论文过程涉及资料查阅与选题、实验设计与研究、数据处理与论文撰写、答辩等过程。由于时间仓促再加上邻近毕业找工作,学生往往无法安心完成毕业论文。因此,本科毕业论文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得不到较好的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质量堪忧。

某师范学院生物科学学院自2018年12月开始正式出台本科生导师制相关的管理文件。该文件明确了导师制的领导与组织机构,导师的选聘范围、方式及指导学生人数,并明确规定从本科生入学第一学期开始配备导师。该文件还明确了导师的职责与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具有学科专业属性的活动以及大学生科研项目的指导;②野外实习、教育实习、生产实习等方面实践教学的指导;③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④就业、创业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等指导。除此以外,该文件还明确了导师制的考核方式。

二  某师范学院生物科学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改革实施的作用与效果

(一)  提升了升学率

2019、2020、2021届毕业生总人数、考取研究生人数、升学比例分别如图1(a)、图1(b)、图1(c)所示。导师制改革以来,生物科学学院本科生考上研究生的比例逐年升高。2019、2020、2021届毕业生总人数分别为150、185、160人(图1(a)),考取研究生人数分别有9、25、22人(图1(b)),升学比例分别为6.0%、13.5%、13.8%(图1(c))。导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考研。给学生分析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介绍研究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对研究生考试的自信心,指导学生如何做好考研前的准备。结合学生的特长与爱好及本科学习过程中的成绩表现,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学校及专业。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导师指导学生收集考研复习题、教材、笔记和PPT等资料。在考研备考过程中指导学生关于英语、政治理论课及专业课的学习和复习方法及时间安排和整体规划。初试结束后,指导学生积极联系研究生导师、做好复试或调剂的准备工作。

(二)  提升了就业率

2019、2020、2021届毕业生总人数、一次性就业人数、一次性就业比例分别如图2(a)、图2(b)、图2(c)所示。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是衡量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指标之一。生物科学学院导师制改革以来,生物科学学院本科生就业率逐年攀升。2019、2020、2021届毕业生总人数分别为150、185、160人(图2(a)),2019、2020、2021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人数分别为120、157、147人(图2(b)),2019、2020、2021屆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0.0%、84.6%、91.9%(图2(c))。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获得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单项奖”,就业率在全校15个二级学院中名列前茅。在改革后的导师制指引下,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就业选择等提供指导和咨询服务,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积极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并提供指导。导师在动员、组织、指导、带领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申报大学生科研项目、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报考及备考研究生考试和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过程中,与学生交往密切、相处时间较多,相互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学生一般比较信任导师,导师对学生的性格、能力、特长等比较了解熟悉。因此,导师在学生就业前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合理的职业规划及就业准备,职业选择过程中往往能够提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职业种类及就业单位的正确建议。并指导学生建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理念。学生在签订就业合同后,也能及时给指导教师汇报就业情况,大大提高了学校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工作。

(三)  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提高

2019、2020、2021届毕业生英语四级通过总人数、英语四级通过率、英语六级通过总人数、英语六级通过率分别如图3(a)、图3(b)、图3(c)、图3(d)所示。导师制改革以来,生物科学学院本科生的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逐年升高。2019、2020、2021届毕业生通过全国英语四级考试国家线的人数分别有10、40、36人(图3(a)),通过率分别占当年毕业生总人数的6.7%、21.6%、22.5%(图3(b))。2019、2020、2021届毕业生通过全国英语六级考试国家线的人数分别有2、3、6人(图3(c)),通过率分别占当年毕业生总人数的1.3%、1.6%、3.8%(图3(d))。

(四)  实习效果和效率提高

实习实践是本科生培养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导师全程指导了整个实践实习工作过程,包括野外实习、教育实习、生产实习实训等环节,并协助学院建设与专业相关的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和企业单位共建实践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践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负责实习前的培训、实习汇报与总结的组织及成绩评定,三个实习环节的资料收集与审核,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定期对学生进行回访并协助解决学生在外单位实习过程中工作、生活上的困难。

导师制改革之前,实习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不是同一位老师,实习指导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学生对实习指导教师信任度不高。导师制改革后,导师同时负责学生的课外科研训练、考研、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在长期的接触过程中,彼此相互了解、信任且感情深厚,方便解决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同时,改革后的导师制也有利于协调学生的课外科研训练、考研、实习及毕业论文的整体安排。

(五)  学生的科研成果数量增多、质量提高

生物科学学院2019—2022年度学生参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总数、北大核心期刊以上论文数量、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数量、发明专利授权数量、获得校级以上学生科研项目及大创项目立项数量、国家级大创项目立项数量、校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数量、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数量如图4所示。生物科学学院导师制改革以来,学生申请的大学生科研与创新创业项目、发表的论文专利、参加学科竞赛获奖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的提高。2019、2020、2021、2022年生物科学学院的学生参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总数分别为2、8、11、14篇(图4(a)),其中2021年度和2022年度学生参与发表北大核心期刊以上论文3和5篇(图4(b));参与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并获得授权数量分别为2、3、9、35项(图4(c));2022年度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项(图4(d));获得校级以上学生科研项目及大创项目数分别为15、26、21、20项(图4(e));近两年获得国家级大创项目8项(图4(f));在全国或全省各种类型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得校级以上的奖项数量分别为8、13、14、20项(图4(g));其中2022年度获得全国生命科学竞赛国家级奖项3项(图4(h))。

三  某师范学院生物科学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  导师制的考核机制不健全

生物科学学院本科生导师制育人成效的综合评价、考核及奖励机制没有完全落实,导师制的育人成效仍然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需要制定导师制考核的相关文件,加强统计导师所指导学生的就业率、升学率、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学生科研项目及科研论文专利的数量和质量、竞赛获奖数量、学生优秀毕业论文的获得率、优秀实习生的获得率等方面的数据,评选优秀指导教师,并将导师制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聘依据之一。

(二)  导师制运行的经费不足

目前,生物科学学院导师制推行所需的实验耗材、论文发表版面费、参加竞赛的报名费及差旅费等方面的经费主要依靠导师的项目经费或学生的科研项目经费,不足以支撑导师制的有效运行。学院或学校应拨专款支持导师制的深入推行。

(三)  缺少学校层面的本科生导师制政策

导师制的深入推行及育人成效的更大程度的提高,需要学校领导及相关行政机构的支持,在学校层面上出台导师制推行的组织领导机构、方案措施、考核和工作量计算等方面的相关文件。随着学校对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业绩考核要求的提高,教师没有过多的精力专注于导师制的相关工作。

(四)  部分学生参与本科生导师制相关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一方面需要导师制组织机构的相关成员加大力度宣传导师制的作用、内容及考核要求等。另一方面,组织机构的相关成员应该加强对学生如何正确、有效地选择导师方面的指导,尽量避免学生被动、盲目地选导师。最后,应该健全学生参与导师制态度与成绩的考核评价及学分成绩兑换机制并出台相关文件。

四  结束语

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提高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但需要进一步改革、探索与完善。某师范学院生物科学学院已经实行了为期三年的本科生导师制改革,在就业率、升学率、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实习实践效果、科研成果的量与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了更好地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需要解决导师制考核机制不健全、运行经费不足、缺乏学校层面的导师制管理制度、部分学生参与导师制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吴涛,凌越波,沈梅英.我国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与发展现状研究[J].大众文艺,2019(20):248-249.

[2] 李小敏.地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以X大学为个案[D].锦州:渤海大学,2018:4.

[3] 陈晶晶.民办高校创业导师制实践模式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20):216-218.

[4] 付凯,徐宸桢,吴嘉雯,等.临床医学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现状及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4):48-52.

[5] 李敏.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研究——以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专业为个案[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21:9.

[6] 张蓉,侯思阳.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6(24):106-108.

[7] 杨叶,张展,李远.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52):127-128.

[8] 王会,于洋,郭雪松,等.方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9):6-7.

[9] 赵大球,孟家松,孙静,等.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29):69-70.

[10] 黄红丽,罗琳,周耀渝,等.本科生导师制在环境类专业科研素养培育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21):117-119.

[11] 耿悦杰,陈建,张甜.“3+3”本科生导师制育人模式研究——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6):645-651.

[12] 陈海燕,李晨.应用型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以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8(3):30-31.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省级一流专业项目“生物科学”(教高厅函[2019]46號);贵州师范学院2020年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生物科学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教育教学效果调查分析”(无编号)

第一作者简介:刘树文(1980-),男,汉族,湖北黄冈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植物生理学教学科研。

猜你喜欢

本科生导师制升学率人才培养
基于ARIMA模型对我国升学率的研究
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综合设计改革与实践
学分制背景下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实施策略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分析
构建能动专业本导制实施的路径研究
实现升学率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