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生学习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2023-08-25吴睿衡希刘晓莉
吴睿 衡希 刘晓莉
摘 要:该文通过对西安欧亚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7 16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R语言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学生在课程学习效果层面存在明显差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课外学习时间、教师个人魅力、课堂展示汇报、竞赛活动及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重要正向影响。该研究结论对于有效提升民办高校学生课程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习效果;影响因素;回归分析;R语言软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3-0075-04
Abstract: This paper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7 167 college students of different majors and grades in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and uses R language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 of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These have an important positive impact on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including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extracurricular learning time, teachers' personal charm, classroom presentations, competition activities and sports.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course learning effect of private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private university; learning effect; influencing factors; regression analysis; R language software
截至2022年2月,全国共有民办本科高校417所,民办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在蓬勃发展过程中,在教学质量方面仍处于“洼地”,民办高校的学生学业“均值”较低、“方差”较大,与一般公办高校在学生来源、教学管理、学生整体质量等方面有较大差异。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是民办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而影响和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来自教学,集中反映在学生学习投入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现有关于民办高校学生学习投入度的研究大多来自公办高校教师,作为民办高校的“局外人”,未能考虑到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的差异性,最终研究成果对于解决民办教育存在问题的针对性及适用性较差。本人在民办高校工作多年,从一线教师,到分院管理者,对于民办高校实际办学情况、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情况比较了解。本文以西安欧亚学院为研究对象,探讨影响民办高校学生学习效果的核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本研究聚焦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基于研究者在西安欧亚学院工作的实际观察及数据积累,对民办高校学生学习效果与课堂内外活动进行研究。本文在分析当前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调研,尝试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民办高校学生在校期间课堂和课外学习效果因素。
一 文献综述
在学习效果内涵界定方面,学术界和教育界至今没有统一。美国教育评鉴标准联合委员会认为[1],学习效果是对学生特定学习的期望,即学生在特定的学习、发展与表现等方面获得的结果,其中包括学生的认知、技能和价值观。黄海涛[2]认为,学习效果是知识、技能、态度和情感等能力的增长,这种增长是具体的、可测量的。虽然学者们对学习效果内涵界定的角度或分类依据不同,但一致认为学习效果既指学习成绩,同时包含受教育后的全方面变化。在学习效果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胡伟华[3]选取了学生个人因素、课堂教学组织、教学资源和学习压力等6个维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胡小勇等[4]分析了学习者信息素养、学习投入、学习动机等对学习效果的影响。高湘媛等[5]以学生的视角从学生学习网课的质量、教学设计、授课方式以及学生学习反馈等方面分析影响在线教学质量的因素。陈丽娜[6]引入主观学习效果评价、主观学习满意度评价以及主观学习适应性评价。
目前,学者们在学生课内外各项学习活动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的理论、作用机理、路径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且产生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从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需要学者们进一步完善研究。首先是对于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指标体系框架还未形成一致看法,構建口径不一致。其次是缺少对课内外相关活动的定量研究,针对民办本科院校学生学习效果的传导作用和影响机制的研究仍不够深入,可以借鉴的研究成果较少。所以,本文在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选取民办高校中在教学改革方面非常有代表性的西安欧亚学院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用熵值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控制变量中突破性地加入课外学生活动的相关指标,通过计量回归模型,找出影响民办高校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在提升民办高校学生学习效果、促进高质量就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 民办高校学生学习现状
在“三全育人”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驱动下,学生的学习场景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从课内延伸至课外,从线下延伸至课上,从校内延伸至校外。学生的学习场景逐渐丰富和多样化,但是学习效果却难以进行有效衡量和预测。基于前期的调研及作者工作多年的经验,就目前西安欧亚学院学生的学习现状進行一个概括性的分析。
(一) 喜欢新型教学手段,但是热度难以维持
西安欧亚学院学生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强,能够配合老师进行教学手段创新,如使用雨课堂发送弹幕、结合慕课资源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思维导图回顾知识内容等,短时间内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反响也相对较好。但是,当多数课程采用同样的教学手段,学生又会产生厌倦情绪,甚至不愿意配合老师完成课堂任务。学生对新鲜事物往往热衷时间较短,很难持续坚持下去。如何能够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找到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对于民办高校学生而言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二) 课堂氛围活跃,但是课后投入较少
西安欧亚学院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较为活跃,善于表达,敢于表达,能够以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尤其是对于自己喜欢的课程或者喜欢的教师,课堂投入度会更高,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并带领其他同学共同探索,课堂氛围活跃。但是,课后作业完成的及时性、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较低,无法有效满足课后学习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关注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和技能提升。
(三) 善于在做中学,但是缺乏理论基础
西安欧亚学院学生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喜欢通过课程实践项目、学科竞赛、虚拟仿真等动手能力较强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且通过团队合作去努力完成课程任务,学习氛围和学习效果相对较好。但是,学生往往在实践操作中体现出理论知识缺乏,不能很好地完成相关任务。很多时候,学生更多地重视团队合作的过程,不太重视理论的严谨性。虽然善于在“做中学”,但是对专业性的理论知识还有待加强。
(四) 有较强学习需求,但是自制力较弱
西安欧亚学院学生有较强的学习需求,希望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包括国内外优秀公开课、大师演讲、企业高管进课堂等,以及要求学校为其提供更多的专著、期刊、视频和案例等学习资源,并且希望能够在课余时间为学生安排较多的学术活动和学科竞赛等。学校在上述几方面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途径,但是学生缺乏自制力,无法根据预想去完成额外学习任务,甚至部分同学不愿意占用自己的课余时间用于课程学习。如何加强学生的自制力,提升学习效果,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重要内容。
三 数据及指标体系构建
本研究选取西安欧亚学院7 167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研对象,覆盖学校所有年级、所有分院、所有社区,并且以大一、大二、大三学生为主。由于衡量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核心数据为学生的期末综合成绩,期末综合成绩是由学生的课堂表现、过程作业、课程测试和期末考试加权平均而成。选取学生期末综合成绩作为因变量,将学生课堂因素和课外因素作为自变量,课堂因素包括课程内容吸引力、课堂小组活动、教师个人魅力和课堂展示汇报,课外因素包括社会实践活动、课外学习时间、竞赛活动、体育运动和游戏消遣。本文主要变量的定义说明见表1。
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具体结果见表2。
表2为本文所用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其中,根据每个受访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投入的事项选择得到统计描述表,由表2可知,在课程内容吸引力对学习效果是否有很大帮助方面,满分5分,问卷结果显示的平均分为4.2,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课程内容的吸引力对学习成绩有很重要的影响。课堂小组活动平均每周3.84次,课堂展示汇报每周3.17次,对于民办院校来说,课堂教学比较灵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两项数据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在教师个人魅力方面,学生平均分为3.72分,说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身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令人欣喜的是学生每学期平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近18个小时,这说明应用型人才培养在这所民办本科高校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课外学习周学习时间平均不足4个小时,这也和学生平时作业质量不高有非常强的相关关系。和游戏消遣时间相比,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太少,说明学生将大部分课余生活都给予了游戏。
四 实证分析
本文要验证的核心论点为学生课堂内外活动在助推学生学习效果中所起到的作用,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课堂因素和课外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本文的回归模型设定如下。
Y=β0+β1X1+β2X2+…+βpXp+ε,
式中:Y表示学生期末综合成绩的平均值,Xi表示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各可能因素,包括课堂因素(课程内容吸引力、课堂小组活动、教师个人魅力和课堂展示汇报)和课外因素(社会实践活动、课外学习时间、竞赛活动、体育运动和游戏消遣)。本文利用R软件通过逐步回归方式逐渐加入变量以保证模型的严谨性,基准回归结果见表3。
结合表3,在模型中,除了课程内容吸引力不显著外,各变量均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对学生学习效果(期末综合成绩)均存在显著影响。模型的调整后的R方为0.511,说明本模型所选择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达到51.1%。其中,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回归系数为1.285,即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每增加1小时,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提高1.285分,由此可看出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学习效果具有较强的直接作用。在模型结果中,我们惊奇地看到,教师的人格魅力这个变量是显著的,且回归系数为0.853,这说明民办高校教师在知识能力、道德情感、气质修养及言谈举止上对学生的影响较大。从其他各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我们发现,课外学习时间、课堂展示汇报、竞赛活动等都在不同程度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游戏消遣的系数为负,说明玩游戏的时间越长,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越差,这也进一步印证游戏消遣影响学习这一普适性假设。
五 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对西安欧亚学院7 167名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民办高校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了课堂和课外2大因素9项具体指标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定量结果,可以得到以下三點主要结论。
第一,对于民办高校学生来说,授课内容的吸引力和学生学习效果并不显著,而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小组活动、课堂展示汇报等形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期末考试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具有深刻影响。另外,学生课外学习情况也会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第二,教师个人魅力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这说明教师个人魅力对于民办高校学生来说,能够显著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师在专业上的精进以及教师在行业中的经验都极大影响课堂效果,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三,竞赛、实习、兼职等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对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民办高校大多为应用型高校,其核心环节就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动员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实习的有机结合。
基于本文的分析和结论,给出如下建议。
第一,加强政策引导,为课堂教学创新提供基础保障。学校层面应统筹安排,激励教师结合学科特征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并为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供诸如翻转课堂、教育技术、教学创新基地等基础设施保障和专项经费支持。此外,教师针对学生课外学习情况应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保持学生的学习韧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改善师生关系,塑造教师个人魅力。在当前民办高校的教学和学习环境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师生的角色已发生转变。具体而言,学生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及个人需求,规划好学习时间,自定学习步调;教师也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学习资源的准备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以及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这些角色的转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文化底蕴,用广阔的视野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去吸引学生;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用行为去影响学生,并且关爱和尊重学生。
第三,社会实践是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采用案例式教学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让课程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可以接触到大量的企业真实案例,让学生清楚当前企业所面临的真实问题,并且利用所学知识为企业问题寻找具体解决方案;让学生拥有实用技能,培养学生洞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之后,无须再进行过多的在职训练,便能快速胜任岗位工作。
参考文献:
[1]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2] 黄海涛.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估”:内涵与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7):97-104.
[3] 胡伟华.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3(6):38-42.
[4] 胡小勇,徐欢云,陈泽璇.学习者信息素养、在线学习投入及学习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3):77-84.
[5] 高湘媛,吕克茹,覃月圆.学生视角下影响在线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11):32-33.
[6] 陈丽娜.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学习效果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数字经济发展与新商科人才培养研究”(22GDSK0407);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陕西省高等院校专业设置及调整机制研究”(XGH21274);2021年陕西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时代文科专业结构优化研究与实践——以西安欧亚学院为例”(无编号);西安欧亚学院2021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数字经济时代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2021YB011);2022年西安欧亚学院科研创新团队(2021XJTD07)
第一作者简介:吴睿(1983-),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硕士,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为商业分析与统计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