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晰概念需定力,阐发观点见真功
——2023年浙江宁波一模作文试题解读及例文点评

2023-08-25程载国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3年3期
关键词:利他主义利他行为利己

程载国

(浙江省余姚中学)

写作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利他主义行为通常是指对别人有好处而对自己没有好处的自觉自愿行为.对于人们为何会有利他主义行为,学者们提出过各种不同的解释.中国古代儒家学者们相信,利他主义行为是“人性向善”的本能显现;“亲族选择说”认为,人们对诸如兄妹子孙之类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友善是为了基因繁衍复制;“互惠利他说”则认为,许多看似利他的行为背后隐藏着在社会中互惠互利的动机;“群体利他说”将社会群体视作一个有机体,这一理论相信利他的社会能牺牲掉利己的社会而生存下来,人们出于理性更倾向于选择利他主义行为.

读了以上材料,你对“利他主义行为”有怎样的理解? 请写一篇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定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考查学生思辨能力的新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由“利他主义行为”的概念定义和对于“利他主义行为”的四种解释分析构成。材料后面的任务指令语又再次明确指出,要考查对于“利他主义行为”的理解。

写好这篇文章的起点是能明晰概念间的细微差别:“利他”只代表一种倾向,“利他主义”则是一种观念与理念,“利他主义行为”看重的是行为方式,“利他主义者”则指信仰“利他主义”的人群。在这四个概念的日常运用中,与“利他主义行为”最为接近的是“利他”,后者常常是前者的缩略语。而“利他主义”以及“利他主义者”与“利他主义行为”有着明显的外延与内涵的差别,三者之间的概念差别不容忽视。

实际写作过程中,有相当多的考生把“利他主义行为”这一关键词替换成“利他主义” “利他主义者”,从而导致偏题。考后,考生们往往将这类偏题说成一不小心的失误,其实这类失误的更深层的原因是学生对于学术著作阅读过少,平时未能养成明晰概念的思维习惯;或者说这类偏题是“差不多主义”在作祟。

对“利他主义行为”的四种解释,有时代、地域、学派的差异,却无明显的优劣对错之分。从表面来看,四种解释各有依据,都能自圆其说。细加思辨,又能发现材料中对“利他主义行为”的原因分析有一定的历史社会发展脉络,又呈现出两两对立的矛盾性。其中“亲族选择说”和“互惠利他说”都将利他主义行为的动机指向“利己”;而“人性向善说”和“群体利他说”,没有掺入“利己”元素,算是真正指向“利他主义”。考生如能发现这些观点解释间的矛盾辩证关系,就能化繁为简,从容立意。

对于材料中的四种解释,考生可以基于自己对现实的研判选择批判或阐发某一个或某两个观点,无需就四个观点逐一发表意见。高明的考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对四种解释的综合理解,重新解读“利他主义行为”形成的主客观原因以及“利他主义行为”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近年的高考作文命题都非常强调情境化,考生不可无视“你有怎样的理解”之类的任务布置,而要尽量结合现实情境,写出“有我之境”的思辨佳作。也就是说,对于材料中的四种解释,我们可以结合“文化自信” “共同富裕” “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同社会”等现实语境予以全新的阐释。

高分立意

①与其从动机维度去探究利他主义行为的善恶之别,不如从结果维度去考查利他主义行为的利弊之差。

②共同富裕的愿景,既是对儒家“人性向善”传统的坚守,又融入了“群体利他”的现代道义,符合普适价值,又颇具中国特色。

③当代中国青年有必要从“互惠利他”之精致小我,走向“群体利他”之家国大我。

高分佳作

佳作一

助力理性互惠的世界秩序实现

(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三4班 肖智轩)

作为社会良知的重要体现,利他主义行为向来为人所称道,而这一机制何以实现的原因也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学者的讨论。立足于当今国际环境,我认为,有必要克服此前相关讨论限于个人与社会间互动的偏狭性,站在世界秩序的层面上讨论这一问题,进而助力实现理性互惠的世界秩序。

首先,请允许我简要分析各家见解并提出个人的一点看法。

从我们青年学子的视角观之,“亲族选择说”和“人性向善说”未免太过感性,而对于“互惠利他说”和“群体利他说”,我们又会觉得此二者过于理性。

利他行为是人性本能还是理性选择?卢梭曾言,如果人类的存续总是要靠理性的思考,那么人类可能早已灭亡了。然而,也不必否认理性的巨大作用,因为现代社会复杂的结构提供了放大机制,使我们得以窥见看似偶然末微的心理活动的深远影响。理性思维在此有充分的场域。

因此,我倡导将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并将社会中互惠互利的动机放大至全球层面,使世界社会成为利他行为的实践场域。

2020年春,正是新冠疫情肆虐华夏大地的至暗时刻,多国对中国伸出援手,源源不断的抗疫物资上写满了世界各地的温情寄语。在之后世界多国深受疫情困扰时,中国也送去抗疫物资,派出医疗队,助力世界挺过难关。

尽管已经过去三年,但是回望这一段历史,正是世界各国利他互惠的最好诠释。从感性的维度看,人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利他主义行为,既是因为我们有“不忍之心”;而从理性的维度看,我们又清楚地知道,病毒的肆虐最终会造成人类的大灾难。世界各国的互助既是出于“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人性本能,又与之后病毒学的严密计算吻合;利他行为依定义而言似乎是纯粹“对别人有好处而对自己没有好处”的善举,但是疫情中的每一点关怀岂不是共同汇入了世界的复苏之流?这生动的例证阐明了理性与感性、利他与利己的辩证关系。

当今世界,波谲云诡,暗流涌动。历史的阳光终将普照大地,“天下一家”的先民愿景必将成为现实,但是晴空中的乌云、交响中的异声也值得我们警惕。面对尔虞我诈的政治阴谋蔽掩晴朗,单边主义渐次取代多边主义,霸权思维蚕食合作共赢疆域的威胁,利他的暖意流动远胜于利己的封闭逻辑,“施与”的善意涟漪终将抵达“占据”的零和博弈所不可至之境,互惠的和谐结果也彰显了远在机巧的政治博弈之上的普适价值。在不可阻挡的时代洪流之前,任何逆流必将偃旗息鼓。而我们更应坚持正义之声,助力理性互惠的世界秩序实现。

总评

高中生写新材料作文,稳妥起见,一般是顺着材料的意思去说,动辄写成以原材料为筋骨的“阐释文”,而很少见到真正有独到见解的“论述文”.本文之可贵,就因为它是一篇先破后立、有独到见解的“论述文”.文章开篇用“社会良知的重要体现”来描述“利他主义行为”这一概念,随后着力批判材料中四种解释的片面之处,再从正面提出自己的论断:将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并将社会中互惠互利的动机放大至全球层面,使世界社会成为利他行为的实践场域.文章立意有高度,剖析有深度,言语中夹杂着一些饱读学术著作之后难以挥去的“学术腔”.

佳作二

善以利良,理以全他

(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三4班 沈珂宇)

星燧贸迁,时代嬗变,人类社会向着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不断迈进,利他主义将营私利己排除在外。然而,后者却被冠以“精致”的前缀,继续披着互利的“羊皮”,阻碍人缘的纽带。对此,笔者认为,以理性促成群体利他行为的同时,我们不应轻弃“人性向善”的本能。

“爱人者,人恒爱之。”自觉付出并非以获得回报为起点,而是积极入世、超脱个人局限的表现。由此观之,利他行为的出现主要包括两个原因:“理”之认同和“善”之需要。

“没有人能脱离时代而存在,我们都是时代的影子”,此乃肯綮之言。当代人为群体无私奉献,大多是被特定群体的精神所感召。林徽因以病弱之身筑起丰碑,樊锦诗用纤瘦之躯负起敦煌,叶嘉莹凭罹痛之臂擎起明灯。她们的“理”,一是国家,一是民族,一是文化,在她们宵衣旰食的背后,是对更好的明天的笃信。正是无数人出于认同,才自觉挑起“个人的一座山”,甘愿成为“时代的一粒沙”,在利他主义中展现聚沙成塔之力、集腋成裘之智。

然而,并非所有的利他主义行为都出自纯粹的思索,“亲族选择说” “互惠利他说”揭示了带有“利己”目的的互助本质,也道出人间隔阂的隐忧。以古为鉴,严嵩徒打“大儒为民”旗号,看似善实则帮助自己升迁;以今为惕,童哲苦营“万门大学”招牌,夸口帮助线上学生实则为暴利谋皮。也许他们都有合乎情理的出发点,但不纯的动机最终使“利他”滑向“利己”,使他们落入深渊。

此时,需要借助用“善”的标准来适时校准自己,这恰恰是以理性为主调的当代社会所缺失的。“善也许得不到回报,但总有快慰可寻”,贾平凹如是说。从孟子所述的“怵惕之心”,到卢梭口中的“怜悯是人的天性”,再到“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这一隐性的标准时刻在人的利他行为中发挥作用,成为实际上先于理想的本能意识。不顾订单延误长驱几千米救护伤员的骑手,大雨中高举输液瓶的护士,自主提供免费哲学书籍的农民工,这些渺小却伟大的身影,他们所传达的善意难道不是利他行为的美好一面吗?

善以理良,理以全他,我们怀抱对利他适就的美好社会的期许,但绝不能只奉理想为圭臬而任由温情消弭,“只有在温情的注目下,每个人才能代表整个社会”,正如孟德斯鸠所说,我们实应调和唯物理性和人本善良的二元关系,方能做出正确的利他选择。

总评

本文作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信仰者,在有关利他主义行为的四种解释中,选择相信“人性本善说”和“群体利他说”,并拈出“善”和“理”这两个概念来高度概括这两种学说.由这一立论,我们就可以窥见作者的思辨力.文章对于为何要以“善”和“理”来超脱个人局限,促成利他主义行为的解说,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本文语言典雅规范,素材丰富新颖,在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

猜你喜欢

利他主义利他行为利己
“利己”二面
利他,是最高形式的利己
组织中利他行为的可持续性及其前因机制:基于主动性动机视角*
利他,是最高形式的利己
“利己”二面
最大或更好地行善:有效利他主义的兴起及其争议 *
利他行为研究综述
利他主义救助的法律干预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大学生利他行为探究
利他主义下科技企业孵化器多任务激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