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物·文化·文明”新材料作文导写
——2023年高考作文名师原创预测题写作指导

2023-08-25王光佑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3年3期
关键词:精神力量文化

王光佑

(四川省古蔺县蔺阳中学校)

写作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爱默生

【材料二】1861年11月,在英法侵略者纵火焚毁圆明园后,雨果怒斥这桩丑行: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对他们我要提出抗议

【材料三】2019年4月16日,巴黎圣母院标志性的塔尖烧塌,美丽的玫瑰花窗损毁法国《费加罗报》说,这场大火“烧在整个法国的心上”.德国总理默克尔叹息,巴黎圣母院起火令人悲痛,它是法国和欧洲文化的象征.圆明园遗址公园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文明,不能承受之殇》,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以上材料蕴含丰富,引人深思.请你联系中外历史和当下生活,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独特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上题属于多则材料组合式新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中,爱默生通过“语言”和“望远镜”分别对“批评家”和“文学家”的重要性来强调“文化”对个人、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给精神以力量!该则材料的关键词是“文化” “精神力量”。

材料二中,雨果之所以怒斥英法侵略者纵火焚毁圆明园的丑行,是因为圆明园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还是东方文明的结晶。圆明园被毁不仅是中华文化和东方文明的灾难,同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一场浩劫。英法侵略者纵火焚毁圆明园的丑行,不仅是对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犯罪,同时还是对世界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雨果的抗议,表明文物有国籍,文化和文明没有国界,人类应当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文物,传承文化,共享文明。

材料三中,“巴黎圣母院标志性的塔尖烧塌”后,法国《费加罗报》的评说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叹息,都表达了不同种族和国籍的人对“巴黎圣母院标志性的塔尖烧塌”这一灾难性事件的惋惜和悲痛。其中,“法国和欧洲文化的象征”将该事件聚焦在“文化”这一核心内涵上。而圆明园遗址公园发布的官方微博,又将该事件升华到“文明之殇”和“文物传承”上。虽说“圆明园”和“巴黎圣母院”都有文物被损毁,其惨烈程度却有天壤之别,但对“文物” “文化”和“文明”而言,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是无法承受的灾难!

材料二和材料三看似雷同,实际上所蕴含的思考维度是大有区别的:材料二的价值取向在于痛斥人为损毁文物和文明成果,而材料三则强调文化和文明尤其是文物在天灾等不可抗力面前的脆弱不堪,呼吁人们增强文物保护意识,传承优秀文化,守护人类优秀文明。

综上所述,试题中三则材料的共同关注点在于“文物” “文化” “文明”。考生可以材料一为统帅,强调“文化的弘扬和繁荣” “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强调文物有国籍,文明无国界,着重阐释“文物”在弘扬和繁荣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文明成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考生也可以紧扣材料一中关键词“文化”和“精神力量”,阐述如何保护文物、传承人类文明,根据“是什么” “为什么”和“怎么办”的写作思路,着重谈如何“保护文物” “传承文化”和“守护文明”。

高分立意

①千古文化留遗韵,一代文明展新风;

②弘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助力民族复兴伟大征程;

③传承中华文化,擘画复兴蓝图;

④传古今文化,播东方神韵;

⑤弘扬传统文化,共建幸福中华;

⑥传承优秀文化,成就美好人生;

⑦文物有国籍,文明无国界;

⑧呵护文物,守望文明;

⑨传承优秀文化,点亮文明之光。

名师下水文

传承优秀文化,照亮美好未来

(四川省古蔺县蔺阳中学教师 王光佑)

①正如爱默生所言:“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任何有品位的高品质生活,都离不开优秀文化的引领和强力支撑。倘若离开了优秀文化的滋润,人类的文明之花将随之而凋谢殆尽,我们的精神生活也将变得暗淡无光。由此观之,只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能“点亮人类文明之光”!

①引用材料之后,简要分析,水到渠成地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开篇简洁有力。

②文物是文化的根,文化是文物的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摈除懈怠和麻痹大意。

②先厘清“文物”与“文化”的本质联系,再紧扣中心论点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旗帜鲜明地提出分论点一,强调“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摈除懈怠和麻痹大意”,暗扣试题材料三。

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件文物,都不仅承载了一段尘封的岁月,还述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通过一件文物,我们可以了解一段历史,还原一个鲜活的传奇,涵养一种宝贵的精神……文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文物最鲜明的特性就是不可再生,一旦失去,将无可挽回!就像英法强盗在圆明园的暴行,就像巴黎圣母院的那场大火,无论天灾还是人祸,一旦文物受损,就有可能造成文化受害,甚至使文明蒙尘!虽说法国刑警专家称电路问题才是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的罪魁祸首,但电路老化也不是一年半载的事啊!倘若相关部门的安全意识足够强,及时发现这一火灾隐患也并非没有可能;倘若管理人员对文物葆有高度的敬畏和赤诚,这场“烧在整个法国的心上”的大火完全有可能消弭在萌芽状态!

③先阐明“文物”的特质和重要性,再结合材料三进行分析论证,并在特定情境中展开思辨,使文章具有雄辩的说服力。

④不文明旅游,让文物蒙羞。传承传统文化,必须倡导文明旅游,严厉惩处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和破坏文物的违法行为。

④第二个分论点由“增强文物保护意识”进一步展开,谈及“不文明旅游”,并提出“严厉惩处” “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和“破坏文物的违法行为”,使论述更进一步。

⑤随意破坏文物,损毁文化古迹,不仅有悖公序良俗,而且违法违规,更是对人类文明传承的严重挑衅。不文明旅游之祸,可谓烈矣!从八达岭长城到敦煌壁画,从杭州西湖到陕西榆林……长期以来,我国不少文物古迹之所以“旧伤”未愈又添“新痕”的现象屡禁不止,除了游客自身文明素养不高之外,管理滞后和违法成本低廉才是问题的根本。相关部门应当以人防和技防为抓手,不断优化管理措施,消除管理死角,堵死管理漏洞。执法部门应当高擎法律利剑,彻底斩断玷污和损毁文化遗产的痴心妄行。只有相关部门出重拳、发狠招,加大宣传,惩前毖后,公众对历史文化遗产才有可能永葆敬畏与赤诚之心。

⑤该主体段先阐明“破坏文物”和“损毁文化古迹”的严重危害,并巧妙理顺了“文物”与“文化”和“文明”的关系。接着从现象到本质展开论述,再联系实际提出了应对措施,使文章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⑥文物有国籍,文化无国界。传承传统文化,点亮文明之光,必须提高站位,摈除狭隘。

⑥第三个分论点从“文物”和“文化”升华到“文明”,分论点的铺垫部分具有极强的思辨性,所提出的“提高站位,摈除狭隘”在视野和格局上,与前两个分论点相比都有所突破。

⑦无论是雨果痛斥英法强盗纵火焚烧圆明园的暴行,还是圆明园遗址公园对巴黎圣母院突遭大火及时发声,这都无可辩驳地表明:文物有国籍,文化无国界;只有摈除狭隘,方能守望人类文明,拥抱美好未来。2022年10月12日,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意大利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一组太空摄影作品时,不仅配上了中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等语句,还细心地在中文后配上意大利语和英语翻译。此举之所以引发了国内外网友的热议,不仅因为这组图片中西合璧、相得益彰之美妙,更因为主人公消除偏见、摈除狭隘、共享互鉴之睿智。由此可见,要想传承传统文化,点亮文明之光,必须提高站位,摈除狭隘。

⑦该主体段先从材料出发,阐明“文物有国籍,文化无国界;只有摈除狭隘,方能守望人类文明,拥抱美好未来”,再以近期发生的典型事例为依据阐明观点,材料典型,分析透辟,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文物是文化的根,文化是文物的魂;文化是文明之源泉,文明是文化之硕果。让我们携起手来,提高站位,拓展格局,同心守护文化之根,疏浚文明之源;协力点亮文明之灯,照亮美好未来吧!

⑧结尾先引用伟人的精辟论述,强调“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和“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可谓画龙点睛,升华了文章中心。结尾对“文物”与“文化”和“文明”三者关系的精要概括,极富哲理。

总评

全文紧扣试题材料中“文物”“文化”和“文明”三个关键词着笔,并以“文化”勾连“文物”和“文明”,使之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开篇简洁有力,中心论点的提出水到渠成,自然贴切.三个分论点紧扣核心关键词“文化”(文物)切入,层层深入地展开,巧妙地完成了从“文物”到“文明”的思维进阶.文中巧妙利用试题材料,生动还原材料情境,并设身处地进行情境化思辨,使文章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此外,意大利宇航员萨曼莎的事例新颖典型,以一当十,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整饬而高昂的结尾,也为文章增添了不少亮色.

猜你喜欢

精神力量文化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文化与人
强大精神力量激励科研前行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阅百年历程·传精神力量”
——宁夏“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
无锡市应急管理局 打造党建品牌 凝聚“走在前”精神力量
大力弘扬黄河文化 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凝聚精神力量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