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施路径,焕发课程生命力
2023-08-25汪佳蓉上海市闵行区曹行中心幼儿园
汪佳蓉 | 上海市闵行区曹行中心幼儿园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内涵丰富。将京剧引入幼儿园,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感受京剧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国粹文化的情感,是当下幼儿的发展需求和社会的文化发展趋势。上海市闵行区曹行中心幼儿园自2020年起,尝试通过园本特色课程的转型,试图寻求适合幼儿园开展京剧普及教育的路径。然而,在推进特色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由于京剧的艺术性和特殊性,使得家长对京剧也存在“不懂欣赏,不能理解”的一面,对园所的特色课程缺乏整体和深入的了解,且幼儿在家庭中获得关于京剧的经验较少,也很少能在幼儿间进行分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的辐射力。因此,我们考虑将线下的课程场域拓宽到“线上空间”,不断地向外延伸特色课程的触角,以此突破壁垒,赋予课程更丰富的生命力。
调适与创生。第一,延展空间,开设专栏。2021年,我们开辟了“小小京剧社”专栏,通过一系列尝试和梳理,专栏的框架和基本内容不断得以丰富,并已逐步形成以下版块——根据课程“说说京剧”“听听京剧”“画画京剧”“唱唱京剧”“演演京剧”五大模块,在专栏里划分出了“京剧小百科”“戏开场喽”“京京有味”“戏迷俱乐部”四个子栏目。其中,“京剧小百科”通过微课、图文等形式向幼儿和家长普及与京剧相关的小常识,开展了“来,我们一起说京剧”“看,京剧里的角儿”等微课;“戏开场喽!”通过视频、图文等展示幼儿、教师与京剧表演相关的活动,组织了“新年京剧秀”“幼儿京剧操”等活动;“京京有味”分享和展示教师开展与京剧教育相关的教学研讨、培训活动,开展美术培训之“盔头设计”、音乐活动“白鼻子丑角”等活动;“戏迷俱乐部”展示和分享家长、幼儿、社区等共同参与京剧教育活动的内容,组织了一系列“京剧故事大家说”活动。
联动互补,全面渗透。首先,联动和统整性更强。课程内容从横向和纵向都存在内在关联,无论对幼儿、家长还是教师,都具有操作性和经验的连续性。
其次,拓展和互补性更强。调适后的课程内容,融入共同性课程的内容,与线下特色课程形成拓展和互补关系。以“了解京剧的起源”为例,原先的课程框架是通过“说说京剧”等语言活动让孩子了解京剧的起源。在调适后,我们根据教学目标,将领域、方式、内容进行了横向拓展。如微课“来,我们一起说京剧”和教师专业培训“京剧的起源”,向幼儿、家长、社区分众定点普及与京剧相关的小常识;京剧故事大家讲“京剧三大贤”“梅兰芳的故事”则进行线上家园互动,分享家长、幼儿、社区等共同参与的京剧教育活动;园级大活动“‘京’彩迎新年,曹童嗨翻天”多方面向外展示幼儿、教师与京剧表演相关的活动。调适后的课程让幼儿、家长和社区全面参与进来,形成一种使参与者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课程样态,让他们的心态从“让我了解”转变为“我想了解”。
最后,交互和反馈更加及时。为了深化家、园、社共建共育的理念,使课程反馈更及时,我们在“小小京剧社”专栏开设了家长留言版块,再用线上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多方需求,让教学资源更丰富,形成面向幼儿、教师、家长、社会公众等不同群体融合参与的特色课程。
延续与思考。我们深知当前的模式有一些不足之处,评价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丰富、京剧元素的进一步提炼和落地等仍需我们努力改进,但在探索特色课程实施路径的道路上,我们思索、探究、尝试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歇,坚信能够找出京剧特色课程最适合幼儿成长的开展模式。